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内的比色皿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6915发布日期:2022-09-10 00:4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度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内的比色皿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依据朗伯-比耳定律可以实现定量分析。
3.公开号cn211235519u公开了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包括本体以及比色皿,本体内设有检测室,本体上且位于检测室的一侧设有面板,检测室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光源、接收器,比色皿包括底面、两个相对设于底面上的透光面以及两个相对设于底面上的磨砂面,检测室内设有放置架,放置架上设有用于放置比色皿的嵌槽,嵌槽沿平行磨砂面的方向贯穿放置架,嵌槽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卡槽,两卡槽分别位于磨砂面的两侧,且卡槽沿竖直方向向上贯穿放置架,卡槽内嵌设有卡件,卡件呈u形且开口向下,卡件用于抵接比色皿的透光面,且卡件的u形开口用于透光。这种结构简单,其对于比色皿只能起到装夹限位的作用,但是比色皿的放入、取出动作,均需要操作人员手与比色皿直接接触,存在一定危险性,需要操作人员用两手指拿捏比色皿将其放入或取出嵌槽,在进去嵌槽后还需要调节比色皿的使用位置,即卡件作用于比色皿两侧的同时还需要插入卡槽内,在这些过程中易导致操作人员的手指与比色皿内的检测液接触,这些检测液存在一定的酸性,会腐蚀灼伤手指皮肤,故需要避免操作人员在将比色皿放入嵌槽内时与其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内的比色皿装夹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内的比色皿装夹装置,包括光度计本体,光度计本体的左侧设有比色皿室,比色皿室内设有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比色皿架,比色皿架内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放置腔,放置腔在比色皿架设有上部开口、左透光口、右透光口,并在上部开口设置插于比色皿架且延伸至放置腔内的左夹持片、右夹持片,左夹持片、右夹持片同时作用于比色皿,且允许在左夹持片、右夹持片插于比色皿架时比色皿同时进入比色皿架,并使得比色皿位于左透光口、右透光口之间。
6.进一步完善,左夹持片与右夹持片的构型一致,均具有前夹持部、后夹持部以及连接两者的上连接部,前夹持部与后夹持部之间间隔有与比色皿宽度适配的间距。
7.进一步完善,前夹持片的后侧面与内侧面之间、后夹持片的前侧面与内侧面之间均设有圆弧过渡。
8.进一步完善,比色皿架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前夹持部或后夹持部相配的插槽,插槽向下延伸至比色皿架的中部偏下位置处,插槽内设有卡接部,卡接部作用于前夹持部或后夹持部时前夹持部的内侧面或后夹持部的内侧面与插槽的一侧内壁贴合。
9.进一步完善,卡接部具有固定杆、复位弹簧以及压块,固定杆固定于插槽不与前夹持部或后夹持部贴合的一侧内壁,并供复位弹簧套接于上,复位弹簧一端抵于固定杆固定的内壁、另一端与压块固定连接,压块压于前夹持部或后夹持部的外侧面。
10.进一步完善,压块的内侧面与上侧面之间设有圆弧过渡。
11.进一步完善,前夹持部的上端、后夹持部的上端的连接处均设有限位部,限位部抵于插槽的上部开口,并使得上连接部呈由左上至右下或由右上至左下斜向设置。
12.进一步完善,限位部呈向远离前夹持部或后夹持部方向凸起的弧形的构型。
13.进一步完善,上连接部的上端还设有与其一体成型且沿上连接部斜向方向设置的拿捏手柄。
14.进一步完善,前夹持部的内侧、后夹持部的内侧均开设有防滑齿,防滑齿内填充有防滑贴。
15.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利用左夹持片、右夹持片与比色皿连接,并在左夹持片、右夹持片插于比色皿架时比色皿同时进入比色皿架,由此避免操作人员将比色皿置入比色皿架时与比色皿接触,同时左夹持片、右夹持片在插入比色皿架后通过卡接部对其进行约束,使得左夹持片或右夹持片稳定存在于比色皿架,也使得比色皿在检测时稳定性更好,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比色皿架与左夹持片、右夹持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夹持片或右夹持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夹持片、右夹持片与比色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参照附图:这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内的比色皿装夹装置,包括光度计本体1,光度计本体1的左侧设有比色皿室2,比色皿室2内设有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比色皿架3,比色皿架3内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放置腔31,放置腔31在比色皿架3设有上部开口、左透光口、右透光口,并在上部开口设置插于比色皿架3且延伸至放置腔31内的左夹持片4、右夹持片5,左夹持片4、右夹持片5同时作用于比色皿,且允许在左夹持片4、右夹持片5插于比色皿架3时比色皿同时进入比色皿架3,并使得比色皿位于左透光口、右透光口之间。
24.左夹持片4与右夹持片5的构型一致,均具有前夹持部6、后夹持部7以及连接两者的上连接部8,前夹持部6与后夹持部7之间间隔有与比色皿宽度适配的间距,使得比色皿在进入间距内时,前夹持部6、后夹持部7能够马上产生对比色皿的夹持约束,而且连接方式简单,可以从上往下直接插入,也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插入,并在夹持作用下通过拿捏左夹持片4、右夹持片5即可实现将比色皿提起,同时比色皿的透光面无遮挡,也无阴影,从而使得检测稳定性更好,分析结构更加准确。
25.为了减少比色皿在进入间距内时所产生的阻碍,前夹持部6的后侧面与内侧面之间、后夹持部7的前侧面与内侧面之间均设有圆弧过渡,圆弧过渡具有引导性,使得比色皿能够顺着圆弧过渡轨迹顺势进入,由此无需做过多的位置调整,能够实现左夹持片4、右夹持片5与比色皿快速配合。
26.比色皿架3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相配的插槽32,插槽32向下延伸至比色皿架3的中部偏下位置处,插槽32内设有卡接部9,卡接部9作用于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时前夹持部6的内侧面或后夹持部7的内侧面与插槽32的一侧内壁贴合,实现比色皿架3与左夹持片4、右夹持片5的连接,且只需将左夹持片4、右夹持片5插入对应位置的插槽32即可,方便快捷,同时卡接部9用以对左夹持片4或右夹持片5做进一步约束,使得左夹持片4或右夹持片5能够稳定存在于插槽32内,即人工外力作用下左夹持片4或右夹持片5不会出现移动,从而也保证了比色皿的稳定放置,而且插槽32的宽度与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的宽度一致,这样使得比色皿的前、后侧壁均可以贴于放置腔31的前、后侧壁,这样导致比色皿在移动时的稳定性好。
27.卡接部9具有固定杆91、复位弹簧92以及压块93,固定杆91固定于插槽32不与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贴合的一侧内壁,并供复位弹簧92套接于上,复位弹簧92一端抵于固定杆91固定的内壁、另一端与压块93固定连接,压块93压于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的外侧面,利用复位弹簧92的伸缩性使得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在进入时复位弹簧92能够缩短其自身长度,使得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被夹于压块93与插槽32内壁之间,且复位弹簧92的弹性持续保持,使得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能够被稳定的夹持在插槽32内。
28.压块93的内侧面与上侧面之间设有圆弧过渡,圆弧过渡具有引导性,使得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作用于压块93上端时能够通过圆弧过渡的引导产生一股使得复位弹簧92受压缩短的作用力,无需人工介入调节复位弹簧92。
29.前夹持部6的上端、后夹持部7的上端均设有限位部10,限位部10抵于插槽32的上部开口,并使得上连接部8呈由左上至右下或由右上至左下斜向设置,上连接部8的上端还设有与其一体成型且沿上连接部8斜向方向设置的拿捏手柄81,限位部10下端至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底部的距离与插槽32的高度一致,起到提醒作用,提醒操作人员左夹持片4或右夹持片5已经插入插槽32的底部,从而减少了反复确认时间,而且限位部10也使得上连接部8斜向设置,这样拿捏手柄81能够远离比色皿,从而增加操作人员的使用安全性。
30.限位部10呈向远离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方向凸起的弧形的构型,如此的设置使得限位部10与前夹持部6或后夹持部7之间形成能够卡于插槽32上部开口处的卡角,这样提醒作用更好。
31.前夹持部6的内侧、后夹持部7的内侧均开设有防滑齿20,防滑齿20内填充有防滑贴,使得在取出比色皿时,前夹持部6与后夹持部7通过防滑齿20以及防滑贴与比色皿表面产生明显的摩擦阻力,并通过该股摩擦阻力能够顺利取出比色皿,防止比色皿与左夹持片4或右夹持片5之间失去配合。
32.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