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及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7806发布日期:2022-07-20 05:2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及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2.样本分析仪(生化分析,免疫分析仪)是用于对血液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检测的仪器。常用于检测设备的样本分析仪通常都设有移液器,移液器是医疗分析仪器上的重要设备,其用于抽吸和释放检测所需的检测流体,例如样本、试剂、稀释剂和通用液等。目前,大部分分析仪器上均使用中空钢针移送液体,为了避免流体之间发生交叉污染,通常设置有相应的清洗装置来对钢针进行清洗。这就意味着钢针在每次移送液体之前必须被充分清洗,以防止试剂或者样本的交叉污染。
3.现有的移液器清洗系统在移液针的内部通常可以连通有纯化水管路,其可以在没有特殊需要时冲洗移液针的内壁。然而,现有的移液器清洗系统的冲洗模式较为单一,其只能通过纯化水或清洗液单独进行清洗,且无法实现通过不同的清洗液分别清洗移液针的内壁和外壁。这导致其适用性受限,清洗效率低下,不利于样本分析仪的检测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及样本分析仪,该清洗装置能够为移液针的内壁和外壁冲洗提供不同的洗液和冲洗模式,并能够充分清洗移液针,非常有利于提高对移液针的清洗效果和清洗效率。
5.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包括:本体部分;形成于所述本体部分内部的第一清洗机构,所述第一清洗机构设有第一清洗槽;形成于所述本体部分内部的第二清洗机构,所述第二清洗机构设有第二清洗槽;其中,移液针能够放入到所述第一清洗槽内,通过所述第一清洗机构对所述移液针的外壁进行清洗,并能够放入到所述第二清洗槽内,通过所述第二清洗机构对所述移液针的内壁进行清洗。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洗槽的第一端的上盖座,所述上盖座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清洗槽连通的贯穿孔,用于插入待清洗的移液针,其中,所述上盖座构造成能够产生压差水流,以对移液针的外壁进行清洗。
7.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部分的对应于所述上盖座的侧壁区域设有第一进液口,在所述第一清洗槽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废液接口。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座构造成包括圆柱形主体部分和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形成于所述圆柱形主体部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清洗槽的第一端构造成阶梯形沉头孔,所述上盖座与所述阶梯形沉头孔形成适配安装。
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圆柱形主体部分的外壁设有环形凹槽,从而在所述上盖座与所述第一清洗槽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在所述圆柱形主体部分的对应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侧壁区域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的通孔,所述环形空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贯穿孔连
通,且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内径,其中,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环形空腔连通,来自所述第一进液口的清洗液进入所述环形空腔并通过所述通孔形成节流压差,从而在所述贯穿孔内形成喷射的瀑布式洗流。
1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盖座与所述第一清洗槽之间设有在轴向上彼此间隔开分布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分别处于所述环形空腔的轴向两侧。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清洗槽构造成沿所述本体部分轴向延伸的盲孔,且在所述第二清洗槽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进液口。
12.在一个实施例中,述第二清洗机构还包括沿轴向贯穿所述本体部分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清洗槽的第一端通过连通孔形成连通,所述溢流槽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废液接口,其中,来自所述第二进液口的清洗液进入所述第二清洗槽后能够被吸入待清洗移液针的内部,以清洗移液针的内壁,清洗后的废液吐出移液针并沿所述第二清洗槽向上运动至通过所述连通孔进入所述溢流槽。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清洗槽的内径。
1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设有沿轴向向内的沉孔,所述第二清洗槽和所述溢流槽均形成于所述沉孔的底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在所述样本分析仪中设置在与移液针相对应的位置。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本分析仪为化学发光分析仪,尤其是光激化学发光分析仪。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之处在于: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通过第一清洗机构和第二清洗机构能够为移液针的内壁和外壁冲洗提供不同的清洗液和冲洗模式。清洗装置能够对移液针的内壁和外壁进行充分清洗移液针,非常有利于保证对移液针的清洗效果,能够大大提高对移液针的清洗效率。由此,能够有效避免流体之间发生交叉污染,以及保证样本分析仪后续检测试验的精确性和检测效率。此外,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操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19.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0.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的外部结构。
21.图2是图1所示清洗装置的俯视图。
22.图3是沿图2中线a-a的剖视图。
23.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图3所示第一清洗机构中的上盖座的结构。
24.图5是沿图2中线b-b的剖视图。
25.在本技术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27.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使用的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上”、“下”、等
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1而言。它们并不用于限定所涉及零部件的绝对位置,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
28.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100的外部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清洗装置100包括本体部分1、形成于本体部分1的内部的第一清洗机构2,以及形成于本体部分1内部的第二清洗机构3。第一清洗机构2包括沿本体部分1的轴向延伸分布的第一清洗槽20(见图3),第二清洗机构3包括沿本体部分1的轴向延伸分布的第二清洗槽30(见图4)。移液针200(试剂针)能够放入到第一清洗槽20内,通过第一清洗机构2对移液针200的外壁进行清洗,并且移液针200能够放入到第二清洗槽30内,通过第二清洗机构3对移液针200的内壁进行清洗。由此,通过清洗装置100能够对移液针200的外壁和\或内壁提供不同的清洗模式。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体部分1可以构造成长方体形结构。第一清洗机构2和第二清洗机构3并行设置在本体部分1的内部,两者相互平行分布。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提高清洗装置100的紧凑程度,有利于缩小清洗装置100的整体体积。
30.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清洗机构2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清洗机构2还包括上盖座23,上盖座23设置在第一清洗槽20的第一端(图3中的上端)。上盖座23的中部设有与第一清洗槽20连通的贯穿孔231,贯穿孔231沿轴向延伸而贯穿上盖座23,用于插入待清洗的移液针200。上盖座23构造成能够产生压差水流,以对移液针200的外壁进行清洗。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清洗机构2还包括第一进液口21和第一废液接口22。如图3所示,第一进液口21设置在本体部分1的对应于上盖座23的侧壁区域,用于连接进液管。第一废液接口22设置在第一清洗槽20的第二端(图3中的下端),用于连接废液管。由此,将第一进液口21设置在靠近移液针进口的位置处。
32.第一清洗机构2采用的清洗液例如为纯化水,纯化水能够从第一进液口21通入,用于冲洗移液针200的外壁。当然,清洗液也可以是特殊配置的洗液。由此,在移液针2000的内部设有冲洗管路的情况下在第一清洗机构中就可以实现内外壁的同时冲洗。
33.如图4所示,上盖座23构造成包括圆柱形主体部分234和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凸起235,环形凸起235形成于圆柱形主体部分234的第一端。贯穿孔231沿圆柱形主体部分234的中心轴向延伸分布。同时,第一清洗槽20的第一端构造成阶梯形沉头孔,上盖座23与阶梯形沉头孔形成适配安装。环形凸起235的下端面抵靠在阶梯形沉头孔的一级台阶面上,环形凸起235的上端面与本体部分1的上端面平齐,圆柱形主体部分234的下端面抵靠在阶梯形沉头孔的二级台阶面上。
34.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圆柱形主体部分234的外壁设有环形凹槽236,从而在上盖座23与第一清洗槽23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24。第一进液口21与环形空腔24连通。在圆柱形主体部分234的对应于环形凹槽236的侧壁区域设有多个在周向上均布的通孔232,环形空腔24通过通孔232与贯穿孔231连通,从而与第一清洗槽23形成连通。优选地,多个通孔232可以设置成在周向上呈90度分布。
35.通孔232的内径远小于第一进液口21的内径。由此,使得来自第一进液口21的清洗液(纯化水)进入环形空腔24后,能够通过通孔232形成节流压差,进而形成高压水流,由此在贯穿孔231内形成喷射的瀑布式洗流。高压水流能够充分冲洗插入到第一清洗槽23内的移液针200的外壁。清洗后的废液沿第一清洗槽23向下,直至到达第一废液接口22并排出。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盖座23与第一清洗槽20之间设有在轴向上彼此间隔开分布的密封件,密封件分别处于环形空腔23的轴向两侧。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密封件分别设置在圆柱形主体部分234的外壁与第一清洗槽20的内壁面之间。安装时,在径向压力作用下压紧密封件。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环形空腔24的密封性,从而确保能够形成高压喷射水流,有利于增强对移液针200的外壁的清洗效果。
37.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5所示,第二清洗槽30构造成从本体部分1的上端面沿轴向延伸的盲孔,且在第二清洗槽20的第二端(图5中的下端)设有第二进液口31,用于连接清洗液进液管。第二清洗机构3还包括沿轴向贯穿本体部分1的溢流槽33,第二清洗槽30的第一端(图5中的上端)与溢流槽33的第一端通过连通孔34形成连通。同时,在溢流槽33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废液接口32,用于连接废液管。
38.在本实施例中,溢流槽33的内径大于第二清洗槽30的内径。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本体部分1的第一端设有沿轴向向内的沉孔35,第二清洗槽30和溢流槽33均形成于沉孔35的底部。沉孔25优选设置为椭圆形。这样能够增加溢流面积,以避免上涌的废液流出第二清洗机构3。
40.第二清洗机构3采用的清洗液例如为专用清洗液。使用时,来自第二进液口31的清洗液进入第二清洗槽30后能够被吸入待清洗移液针的内部,以清洗移液针的内壁,清洗后的废液从移液针吐出,由于第二清洗槽30的底部不断上涌新的清洗液,使得吐出的废液沿第二清洗槽30向上运动,直至通过连通孔34而进入溢流槽3中,进而通过第二废液接口32排出。
41.在移液针内部管路中的洗液不足以满足对移液针的清洗要求时,借助第二清洗槽可以为移液针的内壁提供特殊洗液,使得移液针的清洗满足要求。由此,借助第一清洗槽、第二清洗槽以及移液针内部管路为一个移液针至少提供了三种洗液,即三种清洗模式。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进液口21和第二进液口31处于本体部分1的同侧,且第一废液口22和第二废液口32共同设置在本体部分1的底部。这种结构非常方便清洗液管线和废液管线的连接。由此,清洗装置100通过第一清洗机构2和第二清洗机构,能够为移液针200的内壁和外壁冲洗提供不同的清洗液和冲洗模式,以保证对移液针的清洗效果。
4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上述清洗装置100。另外,样本分析仪可包括分析仪本体,移液器可以是该分析仪本体的一部分,并且移液器配套有移液针,清洗装置100用于对移液针进行清洗。该样本分析仪例如可以是化学发光分析仪。
44.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100来清洗移液针200的方法如下。
45.在使用时,通常移液针200的内部可以连通有纯化水管路,用于在没有特殊需要时冲洗移液针200的内壁。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使用清洗装置100的第一清洗机构2冲洗移液针200的外壁即可。
46.而在指定情况下,不使用移液针200内部的纯化水冲洗移液针200的内壁,而是将移液针200先插入第二清洗机构3的第二清洗槽30内,使移液针200从第二清洗槽30中吸取清洗液来冲洗其内壁。清洗液从第二进液口31流入到第二清洗槽30中并向上涌动,移液针200吸取清洗液清洗移液针200的内壁,清洗后的废液在原地从移液针200末端吐出。由于第二清洗槽30的底部不断上涌新的清洗液,使得吐出的废液沿第二清洗槽30向上运动,直至
通过连通孔34而进入溢流槽3中,进而通过第二废液接口32排出。
47.待移液针200的内壁冲洗完成后,将移液针200插入第一清洗机构2中,通过高压水流冲洗将在移液针200的外壁。第一进液口21的清洗液(纯化水)进入环形空腔24后,通过通孔232形成节流压差,进而形成高压水流,从而形成喷射的瀑布式洗流。高压水流充分冲洗插入到第一清洗槽23内的移液针200的外壁。清洗后的废液沿第一清洗槽23向下,直至到达第一废液接口22并排出。由此,依次通过第二清洗机构3和第一清洗机构2清洗移液针200的内壁和外壁,实现对移液针200的充分清洗。
48.当然,移液针也可以先插入到第一清洗槽中清洗外壁,再插入到第二清洗槽中清洗内壁。本技术对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液针的清洗装置100通过第一清洗机构2和第二清洗机构3能够为移液针200的内壁和外壁冲洗提供不同的清洗液和冲洗模式。清洗装置100能够对移液针的内壁和外壁进行充分清洗移液针,非常有利于保证对移液针的清洗效果,能够大大提高对移液针的清洗效率。由此,能够有效避免流体之间发生交叉污染,以及保证样本分析仪后续检测试验的精确性和检测效率。此外,清洗装置100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操作,成本低。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