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冲击检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8280发布日期:2022-08-17 00:4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检测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冲击检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冲击检测时,一般会使用到抗冲击试验装置,从而明确建筑材料具体的抗冲击性能,建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达标后才能投入使用。
3.专利申请cn213022602u,公开日为20210420,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冲击检测试验装置,包括底板和限位机构,其中限位机构成型于所述底板上表面,包括安装板与一对l型侧板,所述l型侧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开有销孔,所述安装板上的销孔通过定位销与底板固定连接;冲击机构,成型于所述限位机构上方,包括四组导柱,四组所述导柱上端内侧均开有滑槽本发明通过通孔与圆孔两点对建筑材料进行双重中心定位,保证建筑材料不会偏移,减少在检测中因位置偏移而产生的失误。上述专利虽然能够自动对建筑材料进行冲压,完成建筑材料的冲击检测工作,但是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建筑材料放入限位板中,然后调整建筑材料的位置,使得建筑材料位于冲击气缸活动端的正下方,再调节限位块的位置来夹紧建筑材料,操作步骤较多,耗时费力,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4.综上所述,故现在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对建筑材料进行定位夹紧的建筑材料冲击检测试验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冲击检测试验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操作的步骤较多,耗时费力,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建筑材料进行定位夹紧的建筑材料冲击检测试验装置。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建筑材料冲击检测试验装置,包括有外壳、放置板、绕线轮、拉绳、冲击块、挪动组件、脱离组件和固定组件,外壳的内侧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建筑材料的放置板,外壳内侧的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上绕接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对建筑材料进行冲击的冲击块,外壳的下部设有用于对建筑材料进行定位的挪动组件,外壳的后部设有用于对冲击块进行限位的脱离组件,外壳的内侧中部设有用于夹紧建筑材料的固定组件。
7.进一步说明,挪动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杆、踏板、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一弹簧,外壳的下部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前侧设有踏板,外壳的下部中间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下部与第一连杆的后部滑动式连接,第二连杆的顶部设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放置板滑动式连接,第三连杆与放置板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一弹簧。
8.进一步说明,脱离组件包括有电机、套筒、套杆、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接触杆
和第二弹簧,外壳内侧的上部后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前侧设有套筒,套筒的前侧滑动式设有套杆,套杆的前侧设有第一离合块,绕线轮的后侧设有第二离合块,第二离合块与第一离合块啮合,外壳的上部后侧滑动式设有接触杆,接触杆的上部与套杆连接,第三连杆往上运动会与接触杆接触,接触杆的后侧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9.进一步说明,固定组件包括有支撑杆、固定块、第三弹簧和第四连杆,放置板顶部的左右两侧中间均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均滑动式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相邻的支撑杆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固定块的底部中间均设有第四连杆,第四连杆均与第三连杆接触。
10.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用于对第一连杆进行限位的锁止组件,锁止组件包括有卡杆、第五连杆、第四弹簧、导杆、推块和第五弹簧,外壳的下部前侧滑动式设有两根卡杆,卡杆分别位于第一连杆的左右两侧,卡杆均卡住第一连杆,卡杆的顶部内侧均设有第五连杆,卡杆的外侧与外壳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外壳的下部前侧设有两根导杆,导杆位于卡杆的上方,导杆的上部之间滑动式设有推块,第五连杆均与推块接触,导杆上均绕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推块和外壳连接。
11.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用于阻挡灰尘的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有支撑框、玻璃、握把、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齿轮、限位块和第六弹簧,外壳的上部前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支撑框,支撑框往内侧运动会与推块接触,支撑框的内侧均设有玻璃,玻璃的前侧均设有握把,左侧的支撑框顶部右侧设有第一齿条,右侧的支撑框顶部左侧设有第二齿条,外壳上部的前侧中间转动式设有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齿轮啮合,外壳的前侧中部滑动式设有两个限位块,支撑框往内侧运动会与限位块接触,限位块底部与外壳之间均设有第六弹簧。
12.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用于对灰尘进行收集处理的吸尘组件,吸尘组件包括有放置框、收集框、吸尘器和管道,外壳的后侧下部设有放置框,放置框内放置有收集框,放置框的顶部设有吸尘器并连通,吸尘器的顶部设有管道并连通,管道的上端与外壳的后侧上部连接并连通。
13.进一步说明,收集框的后侧中部设有把手。
14.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来讲,具备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往下踩压踏板,即可驱动第三连杆往上运动,第三连杆会推动建筑材料进行移动,起定位作用,且第三连杆会驱动固定块往内侧运动夹紧建筑材料,然后冲击块会往下掉落对建筑材料进行冲击,从而完成冲击检测工作,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15.2、本发明的卡杆能够卡住第一连杆,从而能够对第一连杆进行限位,避免有人误触踏板。
16.3、本发明的支撑框和玻璃往内侧运动时,能够挡住外壳的前侧,避免大量的灰尘被人们吸入体内,然后通过吸尘器即可将灰尘吸走。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挪动组件和脱离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脱离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固定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锁止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防护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的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吸尘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的标记:1:外壳,2:放置板,3:绕线轮,4:拉绳,5:冲击块,6:挪动组件,61:第一连杆,62:踏板,63:第二连杆,64:第三连杆,65:第一弹簧,7:脱离组件,71:电机,72:套筒,73:套杆,74:第一离合块,75:第二离合块,76:接触杆,77:第二弹簧,8:固定组件,81:支撑杆,82:固定块,83:第三弹簧,84:第四连杆,9:锁止组件,91:卡杆,92:第五连杆,93:第四弹簧,94:导杆,95:推块,96:第五弹簧,10:防护组件,101:支撑框,102:玻璃,103:握把,104:第一齿条,105:第二齿条,106:齿轮,107:限位块,108:第六弹簧,11:吸尘组件,111:放置框,112:收集框,113:吸尘器,114: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2.实施例1一种建筑材料冲击检测试验装置,参照图1-图7,包括有外壳1、放置板2、绕线轮3、拉绳4、冲击块5、挪动组件6、脱离组件7和固定组件8,外壳1的内侧中部焊接有放置板2,外壳1内侧的上部前侧转动式设有绕线轮3,绕线轮3上绕接有拉绳4,拉绳4的另一端设有冲击块5,人们可以将建筑材料放置在放置板2上,当冲击块5往下运动时会对建筑材料进行冲击,外壳1的下部设有挪动组件6,外壳1的后部设有脱离组件7,外壳1的内侧中部设有固定组件8。
33.参照图1-图4,挪动组件6包括有第一连杆61、踏板62、第二连杆63、第三连杆64和第一弹簧65,外壳1的下部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连杆61,第一连杆61的前侧焊接有踏板62,外壳1的下部中间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杆63,第二连杆63的下部与第一连杆61的后部滑动式连接,第二连杆63的顶部设有第三连杆64,第三连杆64与放置板2滑动式连接,第三连杆64往上运动时,能够推动建筑材料进行移动,起定位作用,使得建筑材料能够位于冲击块5的正下方,第三连杆64与放置板2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一弹簧65。
34.参照图1、图2、图3、图5和图6,脱离组件7包括有电机71、套筒72、套杆73、第一离合块74、第二离合块75、接触杆76和第二弹簧77,外壳1内侧的上部后侧栓接有电机71,电机71的输出轴前侧设有套筒72,套筒72的前侧滑动式设有套杆73,套杆73的前侧焊接有第一离合块74,绕线轮3的后侧设有第二离合块75,第二离合块75与第一离合块74啮合,从而能够对绕线轮3进行限位,避免冲击块5往下掉落,外壳1的上部后侧滑动式设有接触杆76,接触杆76的上部与套杆73连接,第三连杆64往上运动会与接触杆76接触,接触杆76的后侧与外
壳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77。
35.参照图1和图7,固定组件8包括有支撑杆81、固定块82、第三弹簧83和第四连杆84,放置板2顶部的左右两侧中间均焊接有支撑杆81,支撑杆81上均滑动式设有固定块82,固定块82往内侧运动时,能够对建筑材料进行夹紧,固定块82与相邻的支撑杆81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83,固定块82的底部中间均设有第四连杆84,第四连杆84均与第三连杆64接触。
36.当人们需要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建筑材料放置到放置板2的顶部,然后往下踩压踏板62,带动第一连杆61发生转动,第一连杆61带动第二连杆63往上运动,第二连杆63带动第三连杆64往上运动,第一弹簧65压缩,第三连杆64会挤压第四连杆84往内侧运动,带动固定块82往内侧运动,第三弹簧83拉伸,当第三连杆64与建筑材料接触时,能够推动建筑材料进行移动,起定位作用,使得建筑材料能够位于冲击块5的正下方,当固定块82与建筑材料接触时,固定块82会对建筑材料进行夹紧,起固定作用,同时,第三连杆64与接触杆76接触,第三连杆64挤压接触杆76往后运动,第二弹簧77压缩,接触杆76带动套杆73和第一离合块74往后运动,使得第一离合块74与第二离合块75分离,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冲击块5会往下运动对建筑材料进行冲击,冲击块5带动拉绳4往下运动,从而带动绕线轮3转动,然后松开踏板62,第一弹簧65恢复原状,带动第三连杆64和第二连杆63往下运动复位,第二连杆63带动第一连杆61反转复位,第一连杆61带动踏板62往上运动复位,同时,第三连杆64与接触杆76分离,第二弹簧77恢复原状,带动接触杆76、套杆73和第一离合块74往前运动复位,使得第一离合块74与第二离合块75重新啮合,同时,第三连杆64与第四连杆84分离,第三弹簧83恢复原状,带动固定块82和第四连杆84往外侧运动复位,使得固定块82松开建筑材料,然后启动电机71,电机71的输出轴带动套筒72转动,从而带动套杆73和第一离合块74转动,第一离合块74带动第二离合块75转动,从而带动绕线轮3反转,绕线轮3将拉绳4绕起来,即可带动冲击块5往上运动复位远离建筑材料,当冲击块5完全复位后,关闭电机71,再由人工将检测完成的建筑材料取出,通过观察建筑材料的受损情况即可得知该建筑材料的抗冲击性是否合格,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再次对建筑材料进行抗冲击性检测。
3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参照图1、图2、图8、图9和图10,还包括有锁止组件9,锁止组件9包括有卡杆91、第五连杆92、第四弹簧93、导杆94、推块95和第五弹簧96,外壳1的下部前侧滑动式设有两根卡杆91,卡杆91分别位于第一连杆61的左右两侧,卡杆91均卡住第一连杆61,从而能够对第一连杆61进行限位,避免有人误触踏板62,卡杆91的顶部内侧均设有第五连杆92,卡杆91的外侧与外壳1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93,外壳1的下部前侧焊接有两根导杆94,导杆94位于卡杆91的上方,导杆94的上部之间滑动式设有推块95,第五连杆92均与推块95接触,导杆94上均绕有第五弹簧96,第五弹簧96的两端分别与推块95和外壳1连接。
38.参照图1、图2、图11和图12,还包括有防护组件10,防护组件10包括有支撑框101、玻璃102、握把103、第一齿条104、第二齿条105、齿轮106、限位块107和第六弹簧108,外壳1的上部前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支撑框101,支撑框101往内侧运动会与推块95接触,支撑框101的内侧均设有玻璃102,支撑框101和玻璃102往内侧运动能够挡住外壳1前侧,避免外壳1内部的灰尘飘出,玻璃102的前侧均设有握把103,左侧的支撑框101顶部右侧设有第一齿条104,右侧的支撑框101顶部左侧设有第二齿条105,外壳1上部的前侧中间转动式设有齿轮106,第一齿条104和第二齿条105均与齿轮106啮合,外壳1的前侧中部滑动式设有两个
限位块107,支撑框101往内侧运动会与限位块107接触,限位块107底部与外壳1之间均设有第六弹簧108。
39.当人们将建筑材料放置到放置板2的顶部后,再将左侧的握把103往右推动,带动左侧的支撑框101、左侧的玻璃102和第一齿条104往右运动,第一齿条104带动齿轮106转动,齿轮106带动第二齿条105往左运动,从而带动右侧的支撑框101和右侧的玻璃102往左运动,当支撑框101与推块95接触时,会挤压推块95往下运动,第五弹簧96压缩,推块95会挤压第五连杆92往外侧运动,从而带动卡杆91往外侧运动,第四弹簧93压缩,使得卡杆91松开第一连杆61,当支撑框101与限位块107接触时,会挤压限位块107往下运动,第六弹簧108压缩,当两个支撑框101相互接触时,第六弹簧108恢复原状,带动限位块107往上运动复位,限位块107能够卡住支撑框101,从而能够对支撑框101进行限位,此时人们可以往下踩压踏板62,从而能够对建筑材料进行抗冲击性检测,当冲击块5对建筑材料进行冲击时,很可能会产生较多的灰尘,支撑框101和玻璃102能够将灰尘挡住,使得灰尘只能留在外壳1内部,避免人们将灰尘吸入体内造成危害,人们可以通过玻璃102观看到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检测完成后,松开踏板62即可,然后将左侧的握把103往左拉动,带动左侧的支撑框101、左侧的玻璃102和第一齿条104往左运动复位,第一齿条104带动齿轮106反转,齿轮106带动第二齿条105往右运动复位,从而带动右侧的支撑框101和右侧的玻璃102往右运动复位,此时,支撑框101会挤压限位块107往下运动,第六弹簧108压缩,当支撑框101与限位块107分离时,第六弹簧108恢复原状,带动限位块107往上运动复位,当支撑框101与推块95分离时,第五弹簧96恢复原状,带动推块95往上运动复位,使得推块95与第五连杆92分离,第四弹簧93恢复原状,带动卡杆91和第五连杆92往内侧运动复位,使得卡杆91能够重新卡住第一连杆61,从而能够对第一连杆61进行限位,避免有人误触踏板62,最后人工将检测完成的建筑材料取出即可。
40.参照图2和图13,还包括有吸尘组件11,吸尘组件11包括有放置框111、收集框112、吸尘器113和管道114,外壳1的后侧下部设有放置框111,放置框111内放置有收集框112,收集框112的后侧中部焊接有把手,放置框111的顶部设有吸尘器113并连通,吸尘器113的顶部设有管道114并连通,管道114的上端与外壳1的后侧上部连接并连通,启动吸尘器113,能够通过管道114对外壳1内部的灰尘进行吸取,并将灰尘传输至收集框112中。
41.当人们在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启动吸尘器113,吸尘器113通过管道114能够对外壳1内部的灰尘进行吸取,并将灰尘传输至收集框112中,当人们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关闭吸尘器113,然后往后拉动把手,带动收集框112往后运动,再由人工将收集框112中的灰尘处理掉,最后将收集框112放回原位即可。
42.尽管已经仅相对于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各种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