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样本电容探测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7076发布日期:2022-08-03 03:3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样本电容探测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样本电容探测杯。


背景技术:

2.医学临床检验过程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70%左右,因此,确保样本质量合格是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3.目前,实验室主要是通过检验人员在前台接收样本时或人工上仪器检测前检查样本是否使用正确的采血管、样本量是否过多或过少、血清或血浆占比是否过多、样本是否离心、样本是否溶血黄疸脂血、是否有凝块或纤维丝等,通过人工来评估样本质量是否合格,这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工作量较大,且人工检测效率较低,出错率也较高,为此,有一部分实验室引入了连接有样本前处理系统的流水线系统,自动实现样本的识别、离心、开盖等操作,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人工干预环节,其中,对于样本质量的识别,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摄像机拍照识别的方式,通过将拍摄的样本照片与预置的标准样本照片进行比对,进而分析样本质量情况,但是,对于该方案,由于样本试管所贴条码的粘贴位置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或批量差异,因此极大地影响了血液质量的识别,同时,该方式对血液的分层位置计算的准确度不高,大大降低了血液质量识别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样本电容探测杯,通过电容探测来实现样本的质量识别,同时,可兼容不同规格管径的试管。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样本电容探测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侧面的电极贴片,所述底座前侧开设有前滑槽,所述前滑槽内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可沿前滑槽前后滑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试管槽。
7.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块包括限位块和活动块,所述限位块与活动块连接,所述前滑槽的后端面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左限位挡板和右限位挡板,所述左限位挡板和右限位挡板之间形成限位区,所述夹紧块的活动块可自由穿过限位区,所述夹紧块的限位块无法穿过限位区。其作用在于:当试管的管径大于试管槽孔径时,试管向下移动对夹紧块产生挤压,夹紧块在挤压作用下,夹紧块沿着前滑槽以远离试管槽的方向移动,以此来容纳较大管径的试管进入,通过设置左、右限位挡板,夹紧块的限位块无法穿过左限位挡板和右限位挡板之间形成的限位区,从而对夹紧块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定,避免夹紧块过渡向试管槽内移动而导致夹紧块脱离到试管槽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的上下端面均设计有倒角。其作用在于:活动块上端面的倒角设计,相比直接的平角设计,更便于试管进入,使试管顺着倒角的斜坡逐渐下移,另外,由于试管底部一般呈圆弧形,活动块下端面的倒角设计,是为了在试管进入试管槽后,活动块的下端面不会对试管底部产生挤压,避免试管破裂的风险。
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前侧安装有至少一个弹片,所述弹片用于使夹紧块的限位块与左限位挡板和右限位挡板相抵。其作用在于:通过弹片的设置,使夹紧块的初始状态始终是限位块与左限位挡板和右限位挡板相抵的状态,在夹紧块的初始状态下,当试管的管径大于试管槽孔径时,试管向下移动对夹紧块产生挤压,夹紧块在挤压作用下,夹紧块沿着前滑槽以远离试管槽的方向移动,此时夹紧块对弹片产生挤压,弹片产生变形,当取出试管时,夹紧块摆脱了试管的挤压力,在弹片的恢复力作用下,沿着前滑槽以靠近试管槽的方向移动,直至回复初始状态,即夹紧块的限位块与左限位挡板和右限位挡板相抵的状态。
1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的侧面呈第一弧状,所述第一弧状凸向限位块,所述试管槽与前滑槽相对的侧面呈第二弧状,所述第二弧状凸向底座的后侧。其作用在于:第一弧状与第二弧状相配合所形成的试管槽的弧形容纳腔,与试管外形相适配,便于试管插入试管槽中。
11.进一步的,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左右两侧的左电极固定板和右电极固定板,所述电极贴片包括左电极贴片和右电极贴片,所述左电极贴片和右电极贴片分别对称固定在左电极固定板和右电极固定板的内侧面上。其作用在于:通过在底座两侧对称设置电极贴片,用于测量试管槽中放置的试管样本的电容值,通过电容值来间接检测样本质量,根据平板电容的计算公式c=ε*ε0*s/d,ε为材料介质常数,ε0为空气介电系数,s为平板面积,d为平板距离,因不同介质下的介电常数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容值反向推算介质性质。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贴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以为fpc或ffc,所述电极贴片固定在底座的内侧面上。其作用在于:该方案中,将电极贴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以圆柱状或方柱状的形式卷贴在底座内侧面上,安装固定更为方便。
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夹紧块、左电极固定板和右电极固定板均采用pom材料制成。其作用在于:由于该方案为电容检测,为避免对检测效果产生干扰,检测须在非金属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将探测杯的上述零件都采用非金属pom塑胶材质。
14.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贴片分为若干等分。其作用在于:通过测量各段电容的值,可以分析出相应液面的液体成分,例如,样本在离心状态下,可测量分层状态下各部分液体的电容值,进而推算出各部分成分液体的性质/质量状况。
15.进一步的,上述样本电容探测杯应用于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其作用在于:该电容探测杯通常用于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中进行前处理,用以分析识别样本质量,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摄像机拍照识别样本质量的以下问题:由于样本试管所贴条码的粘贴位置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或批量差异,因此极大地影响了血液质量的识别。
16.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样本电容探测杯,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侧面的电极贴片,所述底座前侧开设有前滑槽,所述前滑槽内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可沿前滑槽前后滑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试管槽,底座前侧安装有弹片,当试管的管径大于试管槽孔径时,试管向下移动对夹紧块产生挤压,夹紧块沿着前滑槽以远离试管槽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弹片产生挤压,弹片产生变形,当取出试管时,夹紧块摆脱了试管的挤压力,在弹片的恢复力作用下,沿着前滑槽以靠近试管槽的方向移动直至回复初始状态,因此,可兼容不同规格管径的试管,适应性较高,另外,通过在底座侧面设置电极贴片,用于测量试管槽中放置的试管样本的电容值,通过电容值来间接检测样本质量,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拍照识别方式,该方案精确度较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样本电容探测杯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样本电容探测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样本电容探测杯的主视图。
21.图4为图3在a-a面的剖视图。
22.图5为图3在b-b面的剖视图。
23.其中,1-底座,101-前滑槽,102-限位块,103-活动块,104-左限位挡板,105-右限位挡板,106-试管槽,107-倒角,108-第一弧状,109-第二弧状,2-左电极贴片,3-右电极贴片,4-左电极固定板,5-右电极固定板,6-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随之改变。
2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样本电容探测杯,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侧面的电极贴片,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试管槽10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电极贴片包括左电极贴片2和右电极贴片3,底座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电极固定板4和右电极固定板5,所述左电极贴片和右电极贴片分别对称固定在左电极固定板和右电极固定板的内侧面上,所述底座前侧安装有两个弹片6,所述底座前侧开设有前滑槽101,所述前滑槽101内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包括限位块102和活动块103,所述限位块与活动块连接,所述前滑槽101的后端面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左限位挡板104和右限位挡板105,所述左限位挡板104和右限位挡板105之间形成限位区,所述夹紧块的活动块103可自由穿过限位区,所述夹紧块的限位块102无法穿过限位区,所述夹紧块可沿前滑槽101前后滑动,夹紧块沿着前滑槽以靠近试管槽的方向移动的极限位置为限位块102与左限位挡板104和右限位挡板105相抵。
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样本电容探测杯应用于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用以分析识别样本质量,当需要对试管样本进行质量识别时,通过机械抓手(图中未示)将试管抓取到样本电容探测杯上方,然后机械抓手带着试管(图中未示)向下移动进入试管槽106中,当试管的管径大于试管槽孔径时,试管向下移动对夹紧块的活动块103产生挤压,活动块103在挤压作用下沿着前滑槽101以远离试管槽106的方向移动,以此来容纳适应较大管径的试管进入,此时夹紧块对弹片产生挤压,弹片产生变形,当完成试管样本质量识别,机械抓手带着试管移出试管槽,此时,夹紧块摆脱了试管的挤压力,在弹片的恢复力作用下,沿着前滑槽以靠近试管槽的方向移动,直至回复初始状态,即夹紧块的限位块与左限位挡板和右限位
挡板相抵的状态,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左、右限位挡板,夹紧块的限位块无法穿过左限位挡板和右限位挡板之间形成的限位区,从而对夹紧块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定,避免夹紧块过渡向试管槽内移动而导致夹紧块脱离到试管槽内部。
28.试管样本质量识别的方法为:当机械抓手带着试管进入试管槽106后,通过底座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左电极贴片2和右电极贴片3,测量试管槽中放置的试管样本的电容值,通过电容值来间接检测样本质量,根据平板电容的计算公式c=ε*ε0*s/d,其中,ε为材料介质常数,ε0为空气介电系数,s为平板面积,d为平板距离,因不同介质下的介电常数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容值来反向推算介质性质,也就是试管内样本的性质或反应样本质量状况。
29.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块103的上下端面均设计有倒角107,其上端面的倒角设计,相比直接的平角设计,更便于试管进入,使试管顺着倒角的斜坡逐渐下移,另外,由于试管底部一般呈圆弧形,活动块下端面的倒角设计,是为了在试管进入试管槽后,活动块的下端面不会对试管底部产生挤压,避免试管破裂的风险。
30.如图5所示,所述活动块的侧面呈第一弧状108,所述第一弧状108凸向限位块102,所述试管槽106与前滑槽101相对的侧面呈第二弧状109,所述第二弧状109凸向底座1的后侧,第一弧状108与第二弧状109相配合所形成的试管槽的弧形容纳腔,与试管外形相适配,便于试管插入试管槽106中,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的前侧是指前滑槽101所在的一侧,底座1的后侧则是指与前滑槽101相对的一侧。
3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贴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以为fpc或ffc,可以圆柱状或方柱状的形式卷贴在底座内侧面上。
32.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该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案为电容检测,为避免对检测效果产生干扰,检测须在非金属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底座1、夹紧块、左电极固定板4和右电极固定板5均采用pom塑胶材质制成。
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贴片分为若干等分,可通过测量各段电容的值,分析出相应液面的液体成分,例如,样本在离心状态下,可测量分层状态下各部分液体的电容值,进而推算出各部分成分液体的性质/质量状况。
34.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对于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35.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