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9600发布日期:2022-06-21 22:3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变送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


背景技术:

2.温度变送器是一种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的仪表,主要用于工业过程温度参数的测量和控制,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传感器和信号转换器。传感器主要是热电偶或热电阻,信号转换器主要由测量单元、信号处理和转换单元组成,变送器输出信号与温度变量之间有一给定的连续函数关系,适用于石油、化工、化纤、纺织、橡胶、建材、电力、冶金、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现场测温过程控制,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测控系统,也可与仪表配套使用,现有的温度变送器在使用时通常为固定安装,然后考介质的流动与传感器接触进行检测,无法对介质进行导流,检测范围不够均匀,而且检测数据不够稳定,在对于一些高温介质进行检测时,温度容易向上传递导致上方结构被高温烧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能够对检测的介质进行引流,使检测范围更加均匀,检测数据更加精确,能够避免下方热量过度向上传递,散热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温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包括外壳和导流机构;
5.外壳:其左右侧面均等间距设置有散热槽,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变送器;
6.导流机构:设置于安装架的下端,导流机构的下端设置有热电偶,热电偶的输出端与变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壳的下表面开口处设置有与导流机构配合的套筒;
7.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外壳的前侧面,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变送器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能够对检测的介质进行引流,使检测范围更加均匀,检测数据更加精确,能够避免下方热量过度向上传递,散热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温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右侧面的台阶板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右端设置有叶片,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加快外壳内部空气的流动。
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曲轴和连杆,所述曲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的内部上端,曲轴的两个偏心处均转动连接有连杆,两个连杆的下端均通过销轴与热电偶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电机设置于安装架的左侧面,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曲轴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为热电偶的竖向移动提供驱动力。
10.进一步的,所述热电偶的中部设置有滑动环,滑动环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通孔,滑动环与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动环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与通孔对应的环形盖,套筒的外侧面上端均匀设置有条形口,能够对检测的介质进行引流。
11.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环与环形盖之间设置有弹簧,辅助环形盖复位。
12.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壁上端设置有陶瓷环,陶瓷环的内部填充有隔热棉,隔热棉的中部设置有与热电偶对应的圆孔,避免下方热量过度向上传递。
13.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固定环,方便对套筒和外壳进行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具有以下好处:
15.1、plc控制器控制安装架左端的第一电机工作带动曲轴旋转,从而带动连杆的上端做圆周运动,进而使连杆的下端带动热电偶竖向往复移动,同时热电偶中部的滑动环沿套筒内壁竖向往复滑动,当滑动环向下滑动时,在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将环形盖向上顶起,下方介质通过通孔进入套筒的上端,当滑动环向上移动时,套筒下端的压力降低对环形盖产生吸力,同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环形盖对通孔进行密封,并将介质继续向上输送,然后再通过条形口排出,能够对检测的介质进行引流,使检测范围更加均匀,检测数据更加精确。
16.2、陶瓷环和隔热棉能够对套筒的下端起到隔热作用,避免下方热量过度向上传递,同时plc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工作,带动叶片旋转,通过散热槽加快外壳内部空气的流动,对内部结构进行散热,提高温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外壳、2导流机构、21滑动环、22通孔、23弹簧、24环形盖、25第一电机、26曲轴、27连杆、3安装架、4变送器、5套筒、6热电偶、7条形口、8陶瓷环、9隔热棉、10散热槽、11第二电机、12叶片、13plc控制器、14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包括外壳1和导流机构2;
23.外壳1:其左右侧面均等间距设置有散热槽10,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上表面设置有变送器4,安装架3右侧面的台阶板上设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右端设置有叶片12,第二电机11工作,带动叶片12旋转,通过散热槽10加快外壳1内部空气的流动,对内部结构进行散热,提高温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
24.导流机构2:设置于安装架3的下端,导流机构2的下端设置有热电偶6,热电偶6的输出端与变送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壳1的下表面开口处设置有与导流机构2配合的套筒5,套筒5的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固定环14,方便外壳1和套筒5的安装固定,导流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5、曲轴26和连杆27,曲轴26转动连接于安装架3的内部上端,曲轴26的两个偏心处均转动连接有连杆27,两个连杆27的下端均通过销轴与热电偶6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电机25设置于安装架3的左侧面,第一电机25的输出轴与曲轴26的左端固定连接,热电偶6的中部设置有滑动环21,滑动环21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通孔22,滑动环21与套筒5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动环21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与通孔22对应的环形盖24,套筒5的外侧面上端均匀设置有条形口7,滑动环21与环形盖24之间设置有弹簧23,第一电机25工作带动曲轴26旋转,从而带动连杆27的上端做圆周运动,进而使连杆27的下端带动热电偶6竖向往复移动,同时热电偶6中部的滑动环21沿套筒5内壁竖向往复滑动,当滑动环21向下滑动时,在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将环形盖24向上顶起,下方介质通过通孔22进入套筒5的上端,当滑动环21向上移动时,套筒5下端的压力降低对环形盖24产生吸力,同时在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环形盖24对通孔22进行密封,并将介质继续向上输送,然后再通过条形口7排出,能够对检测的介质进行引流,使检测范围更加均匀,检测数据更加精确;
25.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13,plc控制器13设置于外壳1的前侧面,plc控制器13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变送器4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13的输入端,热电偶6与介质接触,热电偶6内部的电阻根据温度发生变化并向变送器4发出信号,经过变送器4处理后将信号转环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然后经plc控制器13输出至外部仪表显示,第二电机11和第一电机25的输入端均电连接plc控制器13的输出端,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转。
26.其中:套筒5的内壁上端设置有陶瓷环8,陶瓷环8的内部填充有隔热棉9,隔热棉9的中部设置有与热电偶6对应的圆孔,能够对套筒5的下端起到隔热作用,避免下方热量过度向上传递。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设有导流散热结构的温度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套筒5插接于待检测的介质中,然后使用螺栓通过固定环14对套筒5和外壳1进行固定,热电偶6与介质接触,热电偶6内部的电阻根据温度发生变化并向变送器4发出信号,经过变送器4处理后将信号转环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然后经plc控制器13输出至外部仪表显示,同时plc控制器13控制安装架3左端的第一电机25工作带动曲轴26旋转,从而带动连杆27的上端做圆周运动,进而使连杆27的下端带动热电偶6竖向往复移动,同时热电偶6中部的滑动环21沿套筒5内壁竖向往复滑动,当滑动环21向下滑动时,在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将环形盖24向上顶起,下方介质通过通孔22进入套筒5的上端,当滑动环21向上移动时,套筒5下端的压力降低对环形盖24产生吸力,同时在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环形盖24对通孔22进行密封,并将介质继续向上输送,然后再通过条形口7排出,能够对检测的介质进行引流,使检测范围更加均匀,检测数据更加精确,检测时,陶瓷环8和隔热棉9能够对套筒5的下端起到隔热作用,避免下方热量过度向上传递,同时plc控制器13控制第二电机11工作,带动叶片12旋转,通过散热槽10加快外壳1内部空气的流动,对内部结构进行散热,提高温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
28.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热电偶6、变送器4、第二电机11和第一电机25均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热电偶6建议选用型号为wp-120的热电偶,变送器4建
议选用型号为rtd01的变送器,第二电机11和第一电机25均建议选用型号为pt5270024的电机,plc控制器13的核心芯片建议选用at90系列的单片机,plc控制器13控制变送器4、第二电机11和第一电机25工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