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贯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6934发布日期:2022-07-29 23:5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压贯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压贯入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关于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有很多,贯入法是砂浆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的一种,采用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也存在很多问题。静压贯入法其原理:首先利用静压贯入仪测得砌体灰缝砂浆的静压贯入力极限值和相应的贯入深度值;然后,将上述静压贯入力极限值和相应的贯入深度值代入砂浆测强曲线,得到砌筑砂浆的抗压强度换算值。静压贯入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对被测砌体结构构件基本无损伤,而且是测试水平灰缝内部的砂浆强度,测试时影响因素少。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静压贯入装置,其用于检测的贯入针更换较为麻烦,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快速更换。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静压贯入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静压贯入装置,其用于检测的贯入针更换较为麻烦,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快速更换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静压贯入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静压贯入装置,包括包括测试箱,所述测试箱顶部中心处固定有静压液压杆,所述测试箱内部开设有实验腔,所述静压液压杆的伸长端伸入到实验腔,所述静压液压杆的伸长端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底部处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杆底部处设置有贯入针,所述贯入针的顶部处对称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呈l型块状结构,所述安装块与安装槽之间配合卡接安装。
8.得益于设置的安装在贯入针顶部处的l型的安装块以及用于安装贯入针的安装杆底部处的安装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方便对贯入针进行快速的拆卸更换,进而能尽量避免出现贯入针安装不便的问题。
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杆上安装有辅助贯入针定位紧固的定位组件,所述贯入针的外侧边上对称开设有与定位组件配合定位的定位孔。
10.得益于设置的定位孔和定位组件,可以方便在贯入针安装完毕后进行二次定位处理,尽量避免在工作时贯入针松动。
1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对称铰接安装在安装杆上的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与定位孔之间配合插接,所述安装杆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固定环,两个固定环之间的安装杆上套设安装有滑套,所述安装杆上且位于顶部固定环和滑套之间固定套设有顶出弹簧,所述滑套上对称铰接有两个支杆,所述支杆与铰接杆之间铰接配合。
12.得益于设置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中的顶出弹簧、滑套、支杆、铰接杆以及贯入针上的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方便对安装好的贯入针进行再次的定位安装,
尽量避免贯入针在工作时出现转动脱落。
1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杆上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套的内侧边上突出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中。
14.得益于设置的限位块和限位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保证滑套只能进行直上直下的移动,尽量避免出现滑套转动。
1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实验腔底部处开设有夹紧槽,夹紧槽内设置有辅助夹紧试块的夹紧组件。
16.得益于设置在实验腔底部处的夹紧槽以及设置在夹紧槽内的夹紧组件,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方便对试块进行夹紧定位处理。
17.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夹紧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夹紧槽内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对称套设安装有夹紧板,所述螺纹杆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夹紧板与螺纹杆之间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伸出测试箱,且所述测试箱上安装有夹紧电机,所述夹紧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伸出测试箱的一端固定连接。
18.得益于设置的夹紧组件,夹紧组件中的螺纹杆以及夹紧板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试块进行有效的定位处理,尽量避免在试块检测的过程中出现试块移动等问题影响检测精度。
1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测试箱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处铰接安装有遮挡板。
20.得益于设置的遮挡板,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起到辅助遮挡处理,尽量避免贯入过程中有碎块崩出造成人员受伤。
2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遮挡板远离铰接端中段处固定有定位柱,所述测试箱的外侧边上铰接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板配合卡接。
22.得益于设置的定位板以及定位柱之间的配合,可以方便对遮挡板进行遮挡处理。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静压贯入装置,通过安装在贯入针顶部处的l型的安装块以及用于安装贯入针的安装杆底部处的安装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方便对贯入针进行快速的拆卸更换,进而能尽量避免出现贯入针安装不便的问题;
24.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通过安装在安装杆上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中的顶出弹簧、滑套、支杆、铰接杆以及贯入针上的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方便对安装好的贯入针进行再次的定位安装,尽量避免贯入针在工作时出现转动脱落。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安装杆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安装杆与贯入针配合后的纵向剖视图;
28.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中:1、测试箱;2、静压液压杆;3、遮挡板;31、定位柱;32、定位板;4、夹紧组件;5、夹紧电机;6、夹紧板;7、螺纹杆;8、导向杆;9、定位组件;10、顶出弹簧;11、滑套;12、支杆;13、铰接杆;14、安装杆;141、安装槽;142、限位槽;15、贯入针;151、定位孔;152、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参照图1,一种静压贯入装置,包括测试箱1,测试箱1内部开设有实验腔,实验腔底部处开设有夹紧槽,夹紧槽内设置有辅助夹紧试块的夹紧组件4,夹紧组件4包括转动设置在夹紧槽内的螺纹杆7,螺纹杆7上对称套设安装有夹紧板6,螺纹杆7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夹紧板6与螺纹杆7之间螺纹配合,螺纹杆7的一端伸出测试箱1,且测试箱1上安装有夹紧电机5,夹紧电机5的输出轴与螺纹杆7伸出测试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实验腔底部处对称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横向固定有导向杆8,夹紧板6套设安装在导向杆8上,导向杆8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
32.通过设置的夹紧组件4,夹紧组件4中的螺纹杆7以及夹紧板6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试块进行有效的定位处理,尽量避免在试块检测的过程中出现试块移动等问题影响检测精度。
33.其中,测试箱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处铰接安装有遮挡板3,遮挡板3远离铰接端中段处固定有定位柱31,测试箱1的外侧边上铰接安装有定位板32,定位柱31与定位板32配合卡接。
34.通过设置的遮挡板3,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起到辅助遮挡处理,尽量避免贯入过程中有碎块崩出造成人员受伤,通过设置的定位板32以及定位柱31之间的配合,可以方便对遮挡板3进行遮挡处理。
35.参照图1、图2和图3,测试箱1顶部中心处固定有静压液压杆2,静压液压杆2的伸长端伸入到实验腔,静压液压杆2的伸长端固定有安装杆14,静压液压杆2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提供贯入针15的压力贯入来源,安装杆14底部处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141,安装槽141呈倒l型,安装杆14底部处设置有贯入针15,贯入针15的顶部处对称固定有安装块152,安装块152呈l型块状结构,安装块152与安装槽141之间配合卡接安装。
36.通过安装在贯入针15顶部处的l型的安装块152以及用于安装贯入针15的安装杆14底部处的安装槽141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方便对贯入针15进行快速的拆卸更换,进而能尽量避免出现贯入针15安装不便的问题。
37.参照图4,安装杆14上安装有辅助贯入针15定位紧固的定位组件9,定位组件9包括对称铰接安装在安装杆14上的铰接杆13,贯入针15的外侧边上对称开设有定位孔151,贯入针15可为针状或圆锥状,铰接杆13与定位孔151之间配合插接,安装杆14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固定环,安装杆14上且位于两个固定环之间套设安装有滑套11,安装杆14上且位于顶部固定环和滑套11之间固定套设有顶出弹簧10,滑套11上对称铰接有两个支杆12,支杆12与铰接杆13之间铰接配合。
38.通过设置的定位组件9,定位组件9的顶出弹簧10、滑套11、支杆12、铰接杆13以及贯入针15上的定位孔151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方便对安装好的贯入针15进行再次的定位安装,尽量避免贯入针15在工作时出现转动脱落。
39.安装杆14上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42,滑套11的内侧边上突出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142中。
40.通过设置的限位块和限位槽142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保证滑套11只能
进行直上直下的移动,尽量避免出现滑套11转动。
41.工作原理:当需要对贯入针15进行拆卸更换时,首先向上推动滑套11,此时顶出弹簧10被压缩,进而使滑套11带动支杆12上升,从而使铰接杆13展开,在铰接杆13展开时,贯入针15反转,进而使安装块152从安装槽141中退出即可,更换上新的贯入针15,并松开顶出弹簧10,进而使铰接杆13的一端定位插接在贯入针15上的定位孔151上进行定位处理,尽量避免工作时贯入针15松动。
42.当需要对试块进行夹持处理时,将试块放置放置在两个夹紧板6之间,启动夹紧电机5,夹紧电机5带动螺纹杆7转动,夹紧板6与螺纹杆7之间螺纹配合,从而使夹紧板6移动,进而通过夹紧板6对试块进行夹持处理,使静压液压杆2伸长,进而使贯入针15伸入到试块中。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