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产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1494发布日期:2022-08-27 03:2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管状产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产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管状物体在生产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符合生产标准,尺寸检测的内容大致包含了内径、外径、壁厚和长度等,但是在实际检测时,大多只检测管状物体的外径和壁厚,外径一般采用测径仪,壁厚的检测一般是人工采用壁厚转用的测量尺进行测量,测量操作麻烦,测量结果也不精确,且每测量一个参数可能就需要更换另一个测量设备,测量操作繁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管状产品检测装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管状产品检测装置,包括:
6.第一测量组件;第一测量组件用于测量待测管状产品内侧壁一周的直径数据;
7.第二测量组件;第二测量组件用于测量待测管状产品外侧壁一周的直径数据;
8.驱动组件;驱动组价用于驱动待测管状产品与第一测量组件和第二测量组件发生相对转动,第一测量组件和第二测量组件同时测量待测管状产品同一位置处的内径和外径。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同时实现对待测管状产品的内径和外径测量,结合驱动组件的作用,使得待测管状产品与第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的测量作用端发生相对转动,实现了对待测管状产品一周数据的测量,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值便是被测位置处壁厚值的两倍,也因此实现了一次测量操作就可以获取内径、外径、壁厚的多种数据的目的,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了检测操作程序。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状产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状产品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状产品检测装置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其中相应的附图标记为:
14.1-管状产品,2-连接杆,3-螺母,4-双头螺杆,5-距离传感器,6-安装杆,7-第二电机,8-转轮,9-压缩弹簧,10-支撑杆,11-底座,12-充气泵,13-移动件,14-第一电机,15-传动杆,16-限制筒,17-充气橡胶圈,18-连接轮,19-激光测径仪,20-测量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2.如图1、图2、图3所示,管状产品1检测装置,包括:
23.第一测量组件;第一测量组件用于测量待测管状产品1内侧壁一周的直径数据;
24.第二测量组件;第二测量组件用于测量待测管状产品1外侧壁一周的直径数据;
25.驱动组件;驱动组价用于驱动待测管状产品1与第一测量组件和第二测量组件发生相对转动,第一测量组件和第二测量组件同时测量待测管状产品1同一位置处的内径和外径。
26.通过第一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同时实现对待测管状产品1的内径和外径测量,结合驱动组件的作用,使得待测管状产品1与第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的测量作用端发生相对转动,实现了对待测管状产品1一周数据的测量,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值便是被测位置处壁厚值的两倍,也因此实现了一次测量操作就可以获取内径、外径、壁厚的多种数据的目的,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了检测操作程序。
27.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4、连接轮18、充气橡胶圈17和充气泵12,充气橡胶圈17固定套装在连接轮18上,第一电机14的转轴与连接轮18的转动中心固定连接,充气泵12的出气口与充气橡胶圈17的进气口连通,驱动组件驱动待测管状产品1转动时,充气橡胶圈17与待测管状产品1的内侧壁挤压接触,待测管状产品1与连接轮18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采用充气橡胶圈17可以实现对不同内径尺寸的管状产品1进行固定的目的,也可以很容易的将管状产品1套装在连接轮18上。
28.在检测前,首先将充气橡胶圈17内的气体排出,然后再将待测管状产品1套装并支撑在连接轮18上,然后便可以启动充气泵12向充气橡胶圈17内填充气体,使得充气橡胶圈17与待测管状产品1的内壁紧密接触,充气橡胶圈17与待测管状产品1之间的挤压作用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启动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通过传动杆15驱动连接轮18转动,从而带动待测管状产品1转动,以实现待测管状产品1相对于第一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转动360
°
,测量待测管状产品1一周的内径数据、外径数据和壁厚数据的目的。
29.第二测量组件包括激光测径仪19,待测管状产品1位于激光测径仪19的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
30.第一测量组件包括两个接触件和距离传感器5,距离传感器5安装在其中一个接触件上,另一个接触件上设置有测量端,两个接触件的接触作用端分别与待测管状产品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两个接触件的接触作用端之间的连接线穿过待测管状产品1的中心轴线。
31.每个接触件包括:
32.两个转轮8;两个转轮8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33.连接轴;两个转轮8分别可转动安装在连接轴的两端;
34.安装杆6;安装杆6的第一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35.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第一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支撑杆10的第一端位于两个转轮8之间;
36.连接杆2;连接杆2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支撑杆10的第二端穿过连接杆2的安装孔,连接杆2上设置有测量通道20,测量通道20用于避让距离传感器5,避免连接杆2对距离传感器5的测量造成干扰;
37.弹性件;弹性件的两个作用端分别作用于连接杆2的第一端和连接轴,弹性件对连接轴的弹力方向朝向管状物体;距离传感器5和测量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接触件的安装杆6第二端。
38.弹性件为压缩弹簧9,压缩弹簧9套装在支撑杆10上,压缩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轴和连接杆2挤压接触。
39.测量时,待测管状产品1位于激光测径仪19的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接收端之间,两个接触件的转轮8分别与待测管状产品1的内侧壁两端挤压接触,连接杆2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支撑杆10穿过连接杆2上的安装孔,支撑杆10相对与连接杆2可移动,转轮8在安装杆6和压缩弹簧9的作用下一直与待测管状产品1的内侧壁挤压接触,由于距离传感器5和测量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接触件的安装杆6上,且安装杆6与转轮8之间最大的尺寸距离是固定的,因此通过距离传感器5可以检测到两根安装杆6之间的距离,然后便可以计算得到待测管状产品1在该处的内径尺寸,激光测径仪19测量该处的外径尺寸,内径外径尺寸之间的差值便是该位置处的壁厚尺寸的两倍,驱动组件驱动待测管状产品1转动一周后,便可以实现对待测管状产品1的一周数据的测量,距离传感器5测量到的数据和激光测径仪19测量到的数据均可以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便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展示出来,并计算待测管状产品1的壁厚尺寸,同时也进行展示,因此检测人员就可以直接通过显示数据判断待测管状产品1的质量,第一测量件和激光测径仪19同时进行测量,且同一时刻被测量位置处的内径和外径在同一直线上。
40.检测装置还包括移动件13,移动件13用于改变第一测量组件与驱动组件之间的距
离,移动件13为气缸、油缸和直线电机中任意一种。
41.通过移动件13的设置,可以改变第一测量组件和驱动组件之间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管状产品1的检测。
42.检测装置还包括距离控制件,距离控制件用于控制改变两个接触件之间的距离。
43.距离控制件包括:
44.两个螺母3;两个螺母3分别与两个接触件固定连接;
45.双头螺杆4;两个螺母3分别与双头螺杆4的两端螺纹连接;
46.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转轴与双头螺杆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47.限制筒16;限制筒16的侧壁上设置有移动槽,双头螺杆4位于限制筒16内,限制筒16用于限制两个螺母3的转动。
48.在将接触件伸入到待测管状产品1内前,首先启动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带动双头螺杆4转动,两个螺母3在限制筒16和双头螺杆4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作用,两个螺母3相互靠近,缩小两个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接触件的接触作用端伸入到待测管状产品1内,最后启动第二电机7驱动双头螺杆4反向转动,两个螺母3均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扩大两个接触件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接触件的接触作用端分别与待测管状产品1内侧壁的上下上端挤压接触,已适应不同内径尺寸大小的管状产品1的检测。
4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