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生产用油壳气密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5999发布日期:2022-09-27 23:5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生产用油壳气密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用油壳气密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油底壳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汽车的油底壳进行生产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对油底壳的气密性进行检测,防止油底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目前,对油底壳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首先将油底壳放置于工作台上,并通过夹具对油底壳进行固定,之后通过气密检测组件对油底壳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现有的对油底壳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方式在对油底壳进行夹紧固定时,操作费时费力,且在对一个油底壳进行检测完成之后,需要停机,并更换新的油底壳,比较浪费时间,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生产用油壳气密检测设备,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汽车生产用油壳气密检测设备,包括底板、转盘和两组夹持组件,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底板上,所述转盘顶端呈圆周状均匀设置有底模,所述两组夹持组件方向相对,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内滑动设置有夹持柱,所述夹持柱顶端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底壁倾斜,所述两个固定板相对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动槽内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块背向滑动槽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底端与导向槽倾斜的内底壁滑动接触。
6.进一步地,还包括顶板和联动板,所述两个固定板顶端均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伸缩轴,所述第一伸缩轴底端滑动贯穿顶板,所述第一伸缩轴底端固定设置有移动板,所述两个推动板顶端均与联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轴滑动贯穿联动板,所述第一伸缩轴位于联动板与顶板之间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套设有支板。
7.进一步地,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位于移动板正下方,所述移动板顶端设置有两根限位柱,所述两根限位柱位置对称,所述两根限位柱顶端均滑动贯穿移动板,所述两根限位柱背向压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移动板与压板之间设置有两根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在对应的限位柱外部。
8.进一步地,还包括转轴和电机,所述转轴转动贯穿底板,所述转轴顶端与转盘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副锥齿轮,所述电机固定在底板底端,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背向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主锥齿轮,所述主锥齿轮与副锥齿轮啮合。
9.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伸缩轴,所述第二伸缩轴背向第二气缸的一端滑动贯穿支撑板,所述第二伸缩轴背向第二气缸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气密检测组件。
10.进一步地,所述顶板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背向顶板的一端与第一气缸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底端固定设置有支腿。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内底壁靠近斜面最底端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略大于推动板的横截面,用于使推动板穿过通孔。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首先将多个需要检测的油底壳依次放置于转盘上的多个底模上,通过转盘的旋转,能够实现快速的对油底壳进行更换,两个推动板同步向下移动,推动板底端与导向槽倾斜的内底壁接触,进而带动两个夹持柱做相对运动,通过两个夹持柱完成对油底壳两侧进行夹紧,通过机械手段自动对油底壳进行夹持,通过转盘的旋转,能够不停机的对油底壳进行检测,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前顶角向下斜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右视平面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前视平面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从右侧剖视情况下的右前顶角向下斜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20.附图标记:1、底板;2、转盘;3、底模;4、固定板;5、夹持柱;6、滑块;7、第一弹簧;8、推动板;9、顶板;10、联动板;11、第一气缸;12、第一伸缩轴;13、移动板;14、支板;15、压板;16、限位柱;17、隔板;18、第二弹簧;19、转轴;20、电机;21、副锥齿轮;22、传动轴;23、主锥齿轮;24、支撑板;25、支撑座;26、第二气缸;27、第二伸缩轴;28、气密检测组件;29、安装架;30、支腿;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生产用油壳气密检测设备,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生产用油壳气密检测设备,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
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4.如图1-4所示,一种汽车生产用油壳气密检测设备,包括底板1、转盘2和两组夹持组件,转盘2转动安装在底板1上,转盘2顶端呈圆周状均匀设置有底模3,两组夹持组件方向相对,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板4,固定板4底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固定板4上设置有方形孔,方形孔内滑动设置有夹持柱5,夹持柱5顶端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内底壁倾斜,两个固定板4相对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6,滑块6与滑动槽内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7,滑块6背向滑动槽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动板8,推动板8底端与导向槽倾斜的内底壁滑动接触。
25.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多个需要检测的油底壳依次放置于转盘2上的多个底模3上,通过转盘2的旋转,能够实现快速的对油底壳进行更换,两个推动板8同步向下移动,推动板8底端与导向槽倾斜的内底壁接触,进而带动两个夹持柱5做相对运动,通过两个夹持柱5完成对油底壳两侧进行夹紧,通过机械手段自动对油底壳进行夹持,通过转盘2的旋转,能够不停机的对油底壳进行检测,工作效率高。
2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顶板9和联动板10,两个固定板4顶端均与顶板9固定连接,顶板9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11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伸缩轴12,第一伸缩轴12底端滑动贯穿顶板9,第一伸缩轴12底端固定设置有移动板13,两个推动板8顶端均与联动板10固定连接,第一伸缩轴12滑动贯穿联动板10,第一伸缩轴12位于联动板10与顶板9之间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套设有支板14。
27.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气缸11通过第一伸缩轴12带动移动板13向下移动,通过移动板13对油底壳的顶端进行压紧,在移动板1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支板14首先与联动板10接触,联动板10随着移动板13一起向下移动,联动板10带动推动板8向下移动,推动板8向下移动带动两个夹持柱5做相对运动,通过压板15和两个夹持柱5对油底壳进行更加稳定的夹紧固定,提高使用可靠性。
2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压板15,压板15位于移动板13正下方,移动板13顶端设置有两根限位柱16,两根限位柱16位置对称,两根限位柱16顶端均滑动贯穿移动板13,两根限位柱16背向压板15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隔板17,移动板13与压板15之间设置有两根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套在对应的限位柱16外部。
29.在使用过程中,移动板1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在两个夹持柱5做相对运动到夹持柱5油底壳的侧边之前,压板15首先与油底壳顶端接触,移动板13继续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移动板13和压板15对第二弹簧18进行压缩,能够时压板15与两个夹持柱5更好的进行配合,提高使用可靠性。
3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转轴19和电机20,转轴19转动贯穿底板1,转轴19顶端与转盘2底端固定连接,转轴19底端固定设置有副锥齿轮21,电机20固定在底板1底端,电机20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22,传动轴22背向电机2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主锥齿轮23,主锥
齿轮23与副锥齿轮21啮合。
31.在使用过程中,电机20通过传动轴22带动主锥齿轮23旋转,主锥齿轮23通过副锥齿轮21带动转轴19旋转,转轴19带动转盘2旋转,转盘2在电机20的驱动下做间歇运动,转盘2每转动90度,停止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完成对指定位置的油底壳进行气密检测,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3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支撑板24,支撑板24底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底板1上设置有支撑座25,支撑座25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26,第二气缸26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伸缩轴27,第二伸缩轴27背向第二气缸26的一端滑动贯穿支撑板24,第二伸缩轴27背向第二气缸2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气密检测组件28。
33.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气缸26通过第二伸缩轴27推动气密检测组件28向油底壳靠近,最终通过气密检测组件28对油底壳进行气密检测。
3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顶板9顶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架29,安装架29背向顶板9的一端与第一气缸11固定连接。
35.在使用过程中,安装架29对第一气缸11进行固定,提高使用稳定性。
3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底板1底端固定设置有支腿30。
37.在使用过程中,支腿30对底板1进行支撑,提高使用稳定性。
3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导向槽内底壁靠近斜面最底端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31,通孔31的横截面略大于推动板8的横截面,用于使推动板8穿过通孔31。
39.在使用过程中,推动板8滑动到通孔31的位置处,推动板8从通孔31中穿过,增加可推动板8的行程,防止夹持柱5对油底壳进行过度的夹持。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