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鉴别玉米油真伪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685960阅读:来源:国知局
πι);载气为氮气;柱流速1.2mL/min;进样 口溫度270°C;升溫程序为:起始溫度120°C,保持Imin,W20°C/min升溫至220°C,保持7min; 进样体积化L分流比20:1。
[0027] 1.3燃烧装置工作条件
[0028] 燃烧装置中使用燃烧管(陶瓷管,内部填充氧化铜),工作溫度为1000°C。
[0029] 1.4仪器性能检验
[0030] 检验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值的内精度和线性分析范围,其中内精度SD 应不大于0.06%。,离子流强度为2V~9V时分析误差不大于± 0.066%〇。
[0031] 1.5 测定
[0032] 将油脂样品经预处理得到的甘油溶液注入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仪中测定甘油的8?值,见附图1。
[0033] 1.6结果校正
[0034] 油脂样品的甘油5?值测定前后均测定5?值已知的甘油工作标准物质,并用该 工作标准物质校正油脂样品的甘油si3c值测定结果。
[0035] 实施例2
[0036] 玉米油样品鉴别实例
[0037] 2.1分别收集不同产地的、真实性已知的玉米油样品20个,不同产地的玉米原料样 品10个,玉米原料样品经实验室条件下物理压棒出油脂;2.2收集真实性已知的葵花巧油、 菜巧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揽油和动物脂肪样品各一个;
[0038] 2.3从市场上购买标注为玉米油的样品3个;
[0039] 2.4油脂的甘油中51化值测定:
[0040] 2.4.1样品预处理
[0041 ]称取0.1?植物油并溶于8mL异辛烧中;加入4(Κ)化过饱和氨氧化钟甲醇溶液,充分 振荡后静置并除去上层溶液,向下层溶液中加入约70化浓盐酸中和氨氧化钟并保持酸性, 溶液分层再次除去上层溶液(主要是游离脂肪酸),向下层溶液中加入SOiiL过饱和氨氧化钟 甲醇溶液中和浓盐酸,待盐沉淀后加入ImL甲醇,并将含有甘油的甲醇上层溶液转移至2mL 试剂瓶中,待用。
[0042] 2.4.2色谱条件
[0043] CP-Wax毛细管色谱柱(25m*0.25mm*0.20μπι);载气为氮气;柱流速1.2mL/min;进样 口溫度270°C;升溫程序为:起始溫度120°C,保持Imin,W20°C/min升溫至220°C,保持7min; 进样体积化L分流比20:1。
[0044] 2.4.3燃烧装置工作条件燃烧装置中使用燃烧管(陶瓷管,内部填充氧化铜),工作 溫度为l〇〇〇°C。
[0045] 2.4.4仪器性能检验
[0046] 检验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值的内精度和线性分析范围,其中内精度SD 应不大于0.06%。,离子流强度为2V~9V时分析误差不大于± 0.066%〇。
[0047] 2.4.5 测定
[004引将油脂样品经预处理得到的甘油溶液注入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仪中测定甘油的8?值,见附图1。
[0049] 2.4.6结果校正
[0050] 油脂样品的甘油5?值测定前后均测定5?值已知的甘油工作标准物质,并用该 工作标准物质校正油脂样品的甘油Si3C值测定结果。
[0化1] 2.7结果分析
[0化2] 2.7.1玉米油样品
[0053] 真实性已知的玉米油样品和玉米原料实验室压棒的油脂的甘油51?范围见下表1。
[0054] 表1玉米油和玉米压棒油脂的甘油51?测定描述统计
[ο化5]
[0化6]由表1可知,真实性已知的玉米油样品的51化分布范围为-13.25%〇~-15.78%。,玉 米原料经实验室物理压棒的油脂为-14.16%。~-15.65%。,两类玉米油的甘油51化的平均值 分别为-14.28%。和-14.87%。,运说明工业化生产的玉米油和实验室条件压棒的玉米油脂的 甘油中S"C值几乎是一致的,而两类玉米油的甘油S"C值的标准偏差均小于0.7%〇,运说明 玉米油甘油的81?值的波动性较小,受产地等条件的影响较小。
[0057] 2.7.2非玉米油样品
[005引葵花巧油、菜巧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揽油和动物脂肪样品的甘油δ?^值见表2。
[0059]表巧自玉米油样品的甘油51?测定描述统计
[0060]
[0061] 由表2可知,非玉米油样品与玉米油的甘油中51?值差异显著,明细不属于一类,其 中葵花巧油、菜巧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揽油和栋桐油与玉米油的差异较大,最小为 13.07%。,最大可达19.05;动物脂肪与玉米油的平均差异为7.57%。,由此可根据油脂的甘油 中81?值来判断样品是否为玉米油。
[0062] 2.7.3待测样品
[0063] 待测样品的描述性统计见表3。
[0064] 表3待检样品的甘油51?测定描述统计
[00化]

[0066] 由表3可知,1#样品的甘油6?值在玉米油的分布范围(-13.25%。~-15.78%〇)内, 可视为纯正玉米油;2#样品的51?值虽然不在本文所建立数据库的范围内,由于稳定同位素 的分馈特征受原材料产地等条件的影响,并且本文的数据库样本量偏少,可能确实不能涵 盖所有的样品,因此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判定,按照95%的置信区间可认为该样品为 纯正玉米油;3#样品的51?值不仅不在数据库范围内,而且也不属于95%的置信区间,因此 认定该样品不是纯玉米油,而是渗入了某种其他种类的油脂。
[0067]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W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W对发明的 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利用碳同位素技术鉴别玉米油真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已知真实的玉米 油甘油组分的S13c,建立已知真实的玉米油中甘油组分的δ13(:分布范围,然后分析待测样品 的甘油S13c值并与真实样品的分布范围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则 表明待测样品不含非玉米油油脂,反之则表明待测样品中含有廉价油脂而不是真正的玉米 油。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碳同位素技术鉴别玉米油真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测定已知来源的玉米油中甘油的δ13(:值,构建真实玉米油中甘油δ13(:的数据库, 得出置信概率95%时玉米油中甘油δ13(:值的分布范围; ⑵测定待检样品甘油的s13c值; (3) 将待检样品的甘油δ13(:值与玉米油的分布范围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 (4) 若存在显著性差异,则表明待检样品不是真正的玉米油,反之则是玉米油。3. 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碳同位素技术鉴别玉米油真伪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碳同位素技术为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测定油脂中甘油碳同 位素组成的技术。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碳同位素技术鉴别玉米油真伪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具体为:燃烧管温度l〇〇〇°C,填料 为氧化铜;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高于200°C,高纯氦气作为载气,流速为1.2mL/min,分流比 20: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为120°C/lmin//20//220°C/7min。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碳同位素技术鉴别玉米油真伪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油脂样品经过预处理得到分析用的甘油组分,所述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a) 取食用油样品溶于异辛烷中,充分震荡; (b)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充分震荡后静置后分层,去除上层溶液,得 到下层澄清溶液b; (c) 酸化b溶液,加入异辛烷,溶液分层后除去上层溶液,得到混合溶液c;和 (d) 调整c中得到的溶液至pH为7左右,并加入无水甲醇溶液,得到甘油甲醇溶液d。6. 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的酸化是通过盐酸进行的。7. 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的酸化是通过浓盐酸进行的。8. 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在步骤⑷中pH的调整是通过过饱和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进行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玉米食用油真伪的方法,具体而言,其是一种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鉴别玉米油真伪的方法。本发明根据稳定碳同位素的自然分馏特性、植物合成代谢理论、酯交换技术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建立了玉米油真伪鉴别方法。通过测定油脂中甘油三酯的甘油中δ13C值,建立玉米油的甘油δ13C值的分布范围,并根据统计学原理分析待测样品真伪。本发明利用油脂中甘油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建立了玉米油的真伪鉴别方法,解决我国食用油市场上存在的玉米油中非法添加廉价油脂的检测技术难题,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食用油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IPC分类】G01N30/88
【公开号】CN105445404
【申请号】CN201510822043
【发明人】钟其顶, 陈姗姗, 王道兵
【申请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