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及预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816235阅读:来源:国知局
] (3)打开容器A排出阀3(内径50_),将容器A内的膨胀的二级发泡粒子通过自由落 下移送并填充至容量V=1L的容器B,关闭容器A排出阀3。
[0185] (4)然后,打开容器B排出阀4(内径50_),将二级发泡粒子全部出料至排出接收盘 5,使用重量计6,测定出料粒子的重量[W(g)],计算出假密度[W/V(g/L)]。在向排出接收盘5 出料时,打开阀10,通过强制排出机构9 (配管)从外部向容器B内吹送空气,使二级发泡粒子 不在容器B内残留。
[0186] (5)在假密度测定后,打开阀2、阀3以及阀4,将残留在投入料斗1以及容器A的二级 发泡粒子排出。
[0187] 在如上所述实施了 80批次的二级发泡之后,假密度从第1批次到第80批次,收敛于 作为目标的10~14g/L,达到稳定。另外,装置内二级发泡粒子堵塞等问题完全没有产生。
[0188] 实施例3
[0189] 除了形成容器A的圆锥部分的角度α为60°的假密度测定装置之外,其它操作与实 施例2相同地进行二级发泡并评价。表2示出了评价结果。
[0190]实施了80批次的二级发泡之后,假密度从第1批次到第80批次,收敛于作为目标的 10~14g/L,也没有堵塞的问题。
[0191] 实施例4
[0192] 除了形成容器A的圆锥部分的角度α为50°的假密度测定装置之外,其它操作与实 施例2相同地进行二级发泡并评价。表2示出了评价结果。
[0193] 在实施了 80批次的二级发泡之后,假密度从第1批次到第80批次,收敛于作为目标 的10~14g/L,达到稳定。然而,在容器Α内中产生2次的二级发泡粒子的堵塞,每次堵塞时均 中断假密度测定消除容器A内的二级发泡粒子的堵塞而再次开始。
[0194] 实施例5
[0195] 除了形成容器A的圆锥部分的角度α为130°的假密度测定装置之外,其它操作与实 施例2相同地进行二级发泡并评价。表2示出了评价结果。
[0196] 在实施了 80批次的二级发泡之后,假密度从第1批次到第80批次,收敛于作为目标 的10~14g/L,达到稳定。然而,在假密度测定后,想要排出打扫容器Α内的二级发泡粒子时, 二级发泡粒子残留于容器A的锥部,打扫需要时间。
[0197] 实施例6
[0198] 除了形成容器A的圆锥部分的角度α为60°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将容器A以及容器B 设定为表2记载的内压(容器A和容器B都在30 X 103Pa的均压下)之外,其它操作与实施例1 相同地进行二级发泡并评价。表2示出了评价结果。
[0199]在实施了 80批次的二级发泡之后,假密度从第1批次到第80批次,收敛于作为目标 的10~14g/L,达到稳定。然而,在容器A内产生2次的二次发泡粒子的堵塞,每次堵塞时都中 断假密度测定消除容器A内的二级发泡粒子的堵塞而再次开始。
[0200] 实施例7
[0201]除了形成容器A的圆锥部分的角度α为50°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将容器A以及容器B 设定为表2记载的内压(容器A和容器B都在30 X 103Pa的均压下)之外,其它操作与实施例1 相同地进行二级发泡并评价。表2示出了评价结果。
[0202]在实施了 80批次的二级发泡之后,假密度从第1批次到第80批次,收敛于作为目标 的10~14g/L,达到稳定。然而,在容器A内产生4次的二级发泡粒子的堵塞,每次堵塞时都中 断假密度测定消除容器A内的二级发泡粒子的堵塞而再次开始。
[0203] 实施例8
[0204] 除了形成容器A的圆锥部分的角度α为60°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将容器A以及容器B 设定为表2记载的内压(容器A的内压为30X 103Pa,容器B的内压为20X 103Pa)之外,其它操 作与实施例2相同地进行二级发泡并评价。表2示出了评价结果。
[0205]在实施了 80批次的二级发泡之后,假密度从第1批次到第80批次,收敛于作为目标 的10~14g/L,但与实施例1相比整体以更大的假密度推移。在从容器A向容器B填充时一部 分二级发泡粒子不是通过自由落下而是强制地被填充,认为向容器B的填充有点稍微过密。 此外,在装置内二次发泡粒子的堵塞等问题完全没有产生。
[0206]附图标记的说明
[0207] A···容器A;B···容器B;l···投入料斗;2···投入阀;3···容器A排出阀;4···容器B排出 阀;5…排出接收盘;6…重量计;7…三通阀;8…减压机构(真空栗);9···强制排出机构(配 管);10…设置于强制排出机构的阀;11···设置在三通阀7与容器A之间的配管上的阀;12··· 设置在三通阀7与容器B之间的配管上的阀。
【主权项】
1. 一种假密度测定装置,测定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器A,将容器内压设为不足大气压的减压状态,而能够使收缩的预发泡粒子膨胀而使 收缩恢复; 容器B,将在容器A中膨胀后的预发泡粒子在容器内压不足大气压的减压状态下进行填 充而能够进行一定容积的分提; 减压机构8,能够将容器A以及容器B的容器内压调整为不足大气压;以及 重量计6,能够测定被填充到容器B的预发泡粒子的重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A与容器B之间具备容器A排出阀3,该容器A排出阀3能够将被收纳于容器A的预 发泡粒子通过自由落下排出,并且能够向容器B填充预发泡粒子。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将被填充到容器B的预发泡粒子向重量计6排出的容器B排出阀4。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使容器A与容器B的内压不同的机构。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容器A具有圆锥形状部分,圆锥部分的角度α为60°以上且120°以下。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连结容器Α与减压机构8的配管以及/或者连结容器Β与减压机构8的配管,配置有至 少一个控制容器内压的阀。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容器B具备能够将被填充到该容器B的预发泡粒子强制排出的强制排出机构9。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密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容器A具备能够控制所收纳的预发泡粒子的收纳量的物位开关。9. 一种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方法,测定收缩的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其特征在于, 包括: (a) 选取收缩的预发泡粒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并向容器A移送的工序; (b) 将容器A的内压设为不足大气压的减压状态,而使收缩的预发泡粒子膨胀而使收缩 恢复的工序; (c) 将容器B的内压设为不足大气压的减压状态的工序; (d) 打开容器A与容器B之间的阀3,将在容器A中膨胀后的预发泡粒子在容器内压不足 大气压的减压状态下填充于容器B来进行一定容积的分提的工序;以及 (e) 使容器B的内压恢复为大气压,并且将填充到容器B的预发泡粒子排出并利用重量 计6测定预发泡粒子的重量的工序。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c)工序中,将容器B的内压设定为比容器A的内压高。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c)工序中,将容器B的内压设定为比容器A的内压低。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c)工序中,将容器A与容器B的内压设定为均匀。13. 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容器A以及容器B的内压为10 X 103Pa以上且90 X 103Pa以下。14. 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a)工序中,向容器A移送的收缩的预发泡粒子的假体积为容器A的内容积的20%以 上且80%以下。15. 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d)工序是通过自由落下来进行预发泡粒子向容器B的填充的工序,(e)工序是至少使 用强制排出机构9来进行预发泡粒子从容器B的排出的工序。16. 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发泡粒子是聚烯烃系树脂预发泡粒子。17. -种预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测定出预发泡粒子的假密度后, 比较该测定结果与目标假密度,并将比较结果反馈于预发泡装置,而调整预发泡装置 中的预发泡粒子的发泡条件。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发泡装置是二级发泡机。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预发泡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发泡粒子是假密度为8g/L以上且不足30g/L的聚烯烃系树脂预发泡粒子。
【专利摘要】提供假密度测定装置以及测定方法,假密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容器内压设为不足大气压的减压状态而能够使收缩的预发泡粒子膨胀而使收缩恢复的容器A、将在容器A中膨胀后的预发泡粒子在容器内压不足大气压的减压状态下进行填充而能够进行一定容积的分提的容器B、能够将容器A以及容器B的容器内压调整为不足大气压的减压机构8、以及能够测定被填充到容器B的预发泡粒子的重量的重量计6。根据该假密度测定装置以及测定方法,能够在制造后短时间内稳定地测定刚制造之后容易收缩的预发泡粒子本来的假密度,能够立即反馈至下一生产的运行条件。
【IPC分类】C08J9/18, G01N9/02, G01N9/36
【公开号】CN105579827
【申请号】CN201480053184
【发明人】村上恭亮, 落越忍, 吉田融
【申请人】株式会社钟化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4年4月7日
【公告号】WO2015056461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