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79366阅读:1244来源:国知局
温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分析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中国专利申请第201310300162.2号),该便捷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具有温育装置。
[0003]该温育装置包括温育槽,温育槽包括多条方槽,每一方槽上设有定位块。向某一方槽内放置反应杯时,定位块与反应杯上的卡槽配合,从而使得反应杯固定于方槽上。而当需要将方槽内的反应杯取出时,由于定位块对反应杯的作用力过大,反应杯在即将脱离定位块时其定位块会给反应杯一个向前的推力,导致跳杯现象,影响操作效果和实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出现跳杯现象的温育装置。
[0005]一种温育装置,包括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0006]温育槽,包括基板及多块隔板,所述多块隔板平行间隔排布于所述基板上,相邻两块隔板构成一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方槽,所述隔板设有配合槽;以及
[0007]定位块,设于所述配合槽内,所述定位块具有相对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配合槽之外,用以与放置于所述方槽内的反应杯卡合;
[0008]其中,所述配合槽上,并与所述第二侧面靠近的一侧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与所述第一倒角平行间隔设置。
[0009]当反应杯插入方槽时,凸起被压向配合槽,直至卡于反应杯的卡槽中。当从方槽内抽离反应杯时,由于配合槽与定位块上分别设有第一倒角及第二倒角,且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平行间隔设置,从而能有效减小反应杯在即将脱离定位块时其定位块给反应杯向前的推力,进而解决反应杯跳杯现象。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凸起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的端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固定端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限位块对应的位置内陷形成限位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位置内陷形成定位孔。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两侧面的端部均设置成斜面,相邻两隔板的端部之间的间距比相邻两隔板的中部之间的间距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一侧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基板之间的间距大于反应杯的高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0014]所述凸台的长度与所述方槽的长度相同;
[0015]所述凸台的宽度大于等于0.5_,小于等于所述方槽的宽度;以及
[0016]所述凸台与所述基板之间的间距减去反应杯的高度为1.5?3mm。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槽的槽底两端均设有第三倒角,所述方槽的长度减去所述第三倒角在槽底的投影长度大于等于反应杯的长度。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育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及传动机构;
[0019]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第一导向杆及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及所述第二导向杆间隔设置;
[0020]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带轮、从带轮、同步带及电机,所述主带轮及所述从带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带轮及所述从带轮上,所述同步带内表面的齿与所述主带轮及所述从带轮外表面的齿配合,且所述同步带与所述滑动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主带轮连接;
[0021]所述基板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及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并与所述同步带连接。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滑动板及加热带;
[0023]所述滑动板具有相对的承载面及连接面,所述加热带设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基板设于所述加热带远离所述滑动板的表面上;
[0024]所述滑动板的中部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连接面的容置槽,且所述容置槽将所述滑动板分为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同步带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滑动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凸块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内陷形成开口槽,所述第二导向杆容置于所述开口槽内。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0026]所述开口槽靠近所述连接面的一侧上设有润滑垫块,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润滑塾块抵接;以及
[0027]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内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同步带卡块,所述同步带卡块能朝向或背向所述同步带移动,以调整所述同步带松紧。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0029]所述同步带为聚氨酯钢丝同步带;
[0030]所述同步带的带宽为8?12mm ;
[0031]所述同步带为开口同步带;以及
[0032]所述主带轮为铝质带轮、钢质带轮、塑料带轮或黄铜带轮,所述从带轮为铝质带轮、钢质带轮、塑料带轮或黄铜带轮。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温育装置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3为图1的分解图;
[0036]图4为图1中的温育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6为图1中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图1中的定位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反应杯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9为图1中的温育槽的正面的俯视图;
[0042]图10为一实施方式的温育装置的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温育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4]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温育装置10,包括滑动机构12、支撑机构14、传动机构16及控制电路机构18。
[0045]如图2及图3所示,滑动机构12包括温育槽100、定位块200、滑动板300、加热带400及挡板组件500。
[0046]如图4所示,温育槽100包括基板110及多块隔板120,多块隔板120平行间隔排布于基板110上,其中,相邻两块隔板120构成一个用于放置反应杯20的方槽130。具体的,方槽130的数目为26条。可以理解,方槽1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任意作出调整。
[0047]如图2及图5所示,隔板120上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块200的配合槽122。如2、图6及图7所示,定位块200设于配合槽122内。定位块20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210及第二侧面220。第一侧面210的一端设有凸起230,凸起230位于配合槽122之外,用以与放置于方槽130内的反应杯20卡合。其中,配合槽122上,并与第二侧面220靠近的一侧设有第一倒角140。第二侧面220设有第二倒角240。第二倒角240与第一倒角140平行间隔设置。第二倒角240第二倒角240
[0048]如图8所示,反应杯20呈长条形,反应杯20具有多个用于盛放样品的孔槽22。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应杯20上设有6个孔槽22。孔槽22具有四个两两相连的内壁,且当反应杯20容置于方槽130内时,反应杯20的长边与隔板120平行。
[0049]反应杯20的外壁上设有与定位块200的凸起230适配的卡槽24,且该外壁的两个角落处设有倒角26。
[0050]当反应杯20插入方槽130时,凸起230被压向配合槽122,直至卡于反应杯20的卡槽24中。当从方槽130内抽离反应杯20时,由于配合槽122与定位块200上分别设有第一倒角140及第二倒角240,且第二倒角240与第一倒角140平行间隔设置,从而能有效减小反应杯20在即将脱离定位块200时其定位块200给反应杯20向前的推力,进而解决反应杯20跳杯现象。
[005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中,温育装置10的前后(方槽130的两端)都有装置,前面装置运行完成后推杆会将反应杯20推入方槽130中,完成一次温育操作后,推杆再将位于方槽130中的反应杯20推出到后面装置中。当需要进行多次温育操作时,推杆将位于后面装置中的反应杯20再次推入方槽130中。
[0052]跳杯现象是指:在定位块200给反应杯20的杯端的反作用力太大的情况下,反应杯20的速度会比前后推杆部件的速度快,造成反应杯20与前后推杆部件不同步运送的一种现象。反应杯20不匀速被推送,震荡太大会影响实验结果。
[0053]进一步,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120两侧面的端部126均设置成斜面,相邻两隔板120的端部126之间的间距比相邻两隔板120的中部124之间的间距大。因此,方槽130的两端呈喇叭口形,即中部窄,两端宽,从而便于反应杯20插入方槽130内或从方槽130内抽出。
[0054]进一步,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120的一侧面上设有凸台128。凸台128与基板110之间的间距大于反应杯20的高度。凸台128能有效防止推杆推动反应杯20通过方槽130时,反应杯20会翘起来,进而可以避免反应杯20进入前后装置时上下窜动、出现卡杯现象。
[0055]由于隔板120两侧面的端部126均设置成斜面,为了便于凸台128与隔板12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台128的长度与隔板120的中部124的长度相同。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台128的长度可以与方槽130的长度相同。凸台128的宽度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方槽130的宽度。凸台128与基板110之间的间距减去反应杯20的高度为1.5?3mm。优选的,凸台128与基板110之间的间距减去反应杯20的高度为2mm。
[0056]上述温育装置10应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而上述温育装置10仅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的多个装置中的一个。上述温育装置10在与其他装置配合时,需要调节,使得上述温育装置10与其他装置水平,而在传统的的温育装置中,方槽与前后装置的导向槽之间的高度差太小,加上一些装配和加工误差,有时会出现调节不到位或者调节困难的现象。
[0057]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方槽130的槽底两端均设有第三倒角132。方槽130的长度减去第三倒角132在槽底的投影长度大于等于反应杯20的长度。从而可以在不妨碍反应杯20通过方槽130的前提下,增加方槽130与前后装置的导向槽之间的高度差,便于使得上述温育装置10与其他装置水平,而且不会阻碍反应杯20与位于基板110上的加热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