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压力信息传感器及具有该传感器的监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61665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变频压力信息传感器及具有该传感器的监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变频压力信息传感器及具有该传感器的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长期以来,现有供水自动增压技术,大多数都采用机械触点开关方式提供支持。它是依靠机械接触点的接触或离开动作来实现对压力信息的采集和传递。但在这种方式中,当触点接触时,会产生火花而融化触点,使得触点融结为一体,进而使得在需分开时会出现滞后性,这样,则会给增压设备和官网设施造成毁灭性的损坏,严重时会造成安全事故。而采集信号的传送及处理控制技术中,目前多是依靠机械接触点通过接触动作来传递指令信号,进而执行控制、实现变频效果。但这种方式中,机械触电接触得好,它的控制效果就好;反之,则控制效果就差。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种方式的安全系数则会降低,这样,极易出现损坏电机、水栗,失控时则会损毁管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变频压力信息传感器,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一磁簧开关以及第二磁体与第二磁簧开关之间的配合,以实现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工作;通过信号放大电路的设置,可将采集的信号传送给信号处理电路,从而启动水栗驱动电路,进而实现对第一水栗和第二水栗运行的自动控制。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变频压力信息传感器,包括封闭且中空设置的外壳及分别位于外壳两侧的第一磁簧开关Kl和与第一磁簧开关连接的第二磁簧开关,外壳内设置有弹性封垫,弹性封垫将外壳的内腔分割为位于弹性封垫上方的上腔和位于弹性封垫下方的下腔,外壳下端设置有与下腔连通的通口,上腔内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的上端贯穿外壳的内外壁连接有载磁架,载磁架上设置有与第一磁簧开关相配合的第一磁体和与第二磁簧开关相配合的第二磁体,且第一磁体的磁场强度大于第二磁体的磁场强度;上腔内还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作用于支撑件使得第一磁簧开关和第二磁簧开关均闭合。
[0006]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带压力的气体或者液体通过通口进入下腔内并作用于弹性封垫的下侧,并通过弹性封垫作用于支撑件使其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载磁架上连带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均向上移动。在该过程中,气体或者液体的压力强度则决定了支撑件移动的高度:当压力强度较弱时,则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均位于原始位置或者上升较小的高度,这时,第一磁簧开关和第二磁簧开关均因磁场作用而处于闭合状态;当压力强度有一定大时,则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均上升至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第一磁体的磁场强度大于第二磁体的磁场强度,因而第一磁簧开关依然处于闭合状态,而第二磁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压力强度较大时,则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均上升至较高位置,这时,第一磁簧开关和第二磁簧开关则因失去磁场而断开。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一磁簧开关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磁体与第二磁簧开关之间的配合,以实现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工作。
[0007]为实现支撑件对载磁架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导向筒和位于导向筒内的支撑柱,导向筒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适应,支撑柱的下端与导向筒的封闭端固连,支撑柱的上端贯穿所述外壳与所述载磁架相连。
[0008]为提高弹性件对支撑柱作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上,且弹性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作用于所述上腔的上端和所述导向筒的封闭端。
[0009]具有变频压力信息传感器的监控装置,包括信号采集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水栗驱动电路;
[0010]信号采集电路包括低压电源、第一电阻、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四电阻及如所所述的任意一种变频压力信息传感器,该传感器中的第一磁簧开关和第二磁簧开关、第一负载、第二负载及第四电阻依次串联在低压电源和地之间,第一电阻的两端与第二磁簧开关并联,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五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五电阻的一端均连接在第一负载与第二负载之间,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1]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三极管及第二继电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二负载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相连,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均与低压电源的正极相连,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反向并联有第一二极管,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反向并联有第二二极管;
[0012]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水栗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低压电源相连,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电路相连,第一继电器的触点连接在第一控制电路与低压电源之间,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低压电源相连,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电路相连,第二继电器的触点连接在第二控制电路与低压电源之间。
[0013]本实用新型中,为实现第一继电器对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以及第二继电器对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第一继电器的触点和第二继电器的触点均为常开触点。第一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水栗,第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水栗。
[0014]应用时,当气体仓或者液体仓的压力强度较大时,第一磁簧开关和第二磁簧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这时信号采集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水栗驱动电路均为断路状态,进而并不能驱动水栗进行运转。当气体或者液体仓的压力强度比较小时,第一磁簧开关和第二磁簧开关则均闭合,这时,电流则通过第一磁簧开关和第二磁簧开关直到第一负载,由于第一电阻处于短路状态,因而到达第一负载的电流较大,使得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被导通,进而使得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被导电而吸合,并使第一继电器的触点和第二继电器的触点由常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这时,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均得到供电,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均得到供电,这样则可使得第一水栗和第二水栗均进入运转状态。
[0015]当气体仓或者液体仓的压力强度有一定大时,则第一磁簧开关闭合、第二磁簧开关断开,此时,电流则通过第一磁簧开关、第一电阻到达第一负载,而到达第一负载的电流由于经过第一电阻减至较弱,因为只能将第一三极管导通,进而使得第一继电器被导电而吸合,并使第一继电器的触点由常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这时,第一控制电路得到供电,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电路得到供电,这样则可使得第一水栗进入运转状态。
[0016]进一步地,第一负载包括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负载之间的第二电阻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负载为第二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设置,可较为直观地观察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导通情况。
[0017]为较为直观地观察低压电源的通电情况,进一步地,还包括依次串联在低压电源和地之间的第十四电阻和第七发光二极管。
[0018]为保护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两端反向并联有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继电器的两端反向并联有第二二极管。
[0019]进一步地,所述低压电源与地之间还依次串联有第六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和与第一触点常闭的第一动触点,第一静触点连接在低压电源与第六电阻之间,第二静触点连接在低压电源与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之间;低压电源与地之间还依次串联有第十电阻和第五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第三静触点、第二静触点和与第三静触点常闭的第二动触点,第三静触点连接在低压电源与第十电阻之间,第四静触点连接在低压电源与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之间。
[00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设置,可使操作人员较为直观地观察第一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以及第二动触点与第四静触点接通情况。当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五发光二极管发亮时,则说明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均未通电。
[0021 ]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第三三极管,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的第8引脚和第6引脚相连,第八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的第3引脚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一电容的正极与第一芯片的第2引脚相连,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芯片的第5脚和地相连,第一芯片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并联后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相连,第一芯片的第4引脚和第8引脚并联后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一芯片的第I引脚接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芯片、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及第四三极管,第十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芯片的第8引脚和第6引脚相连,第十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芯片的第3引脚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四电容的正极与第二芯片的第2引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