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结构及全金属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612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结构及全金属手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全金属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对人们的娱乐及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多种电子产品逐渐更新为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子通讯产品,如智能手表,其中天线系统为电子通讯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

辐射部是天线系统的重要部件。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通讯产品将天线系统的辐射部设于塑料后盖表面,由于塑料后盖不会对天线系统的辐射进行屏蔽,这种实现方式较为容易。

但是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电子通讯产品的需求不仅满足于其应用功能,对于其外观、质感等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金属外壳的通讯产品越来越受欢迎。然而,电磁波不能穿透金属,将天线系统完全设置于金属外壳内,不能达到天线性能的检测标准。为了达到天线的辐射性能,现有技术采取在金属后盖上设置缝隙的方法来辐射信号,此种方式不仅破坏了金属外壳整体造型的完整性,而且由于手表直接佩戴在人体的手臂上,在后盖上设置缝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离度好,对人体组织影响较小且可保持金属外壳完整性的天线结构,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全金属手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天线结构,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板、侧壁和底板,所述顶板、侧壁和底板围设成一空腔,所述顶板上设有开口,顶板上围绕所述开口形成有一缝隙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依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缝隙天线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第一分支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二分支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上,所述第三分支设置在所述第三顶板上,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天线馈电点,所述天线馈电点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支上,且距离所述第二顶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3-5mm。

进一步地,还包括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设置于所述天线馈电点与所述第二分支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短路结构和第二短路结构,所述第一短路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短路结构连接所述第三分支与所述第三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依次连接形成圆弧形。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金属手表,包括显示器和上述的天线结构,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并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在所述金属外壳的顶板和显示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金属外壳的内部为一空腔,在顶板上设置缝隙天线,缝隙天线与空腔形成一背腔缝隙天线,背腔缝隙天线被激发可在所需的频带中产生谐振;缝隙天线设置在顶板上,不仅不会破坏底板的完整性,以保持金属外壳的整体完整性,而且背腔缝隙天线远离人体进行辐射,同时金属外壳的金属侧壁和底板有助于将天线与人体组织进行隔离,从而可降低天线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

显示器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并对应开口设置,使得显示器的三个侧壁与金属外壳的三个侧壁之间分别具有距离,显示器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后,金属外壳于围绕开口处的区域内仍为空腔,空腔与围绕开口设置的缝隙天线形成背腔缝隙天线,以满足全金属手表的天线辐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天线结构的匹配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天线结构在2.4GHz频段中分别处于自由空间(FS)和手臂模型(ARM)上的S11和效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天线结构在5GHz频段中分别处于自由空间(FS)和手臂模型(ARM)上的S11和效率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全金属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金属外壳;11、顶板;111、开口;112、第一顶板;113、第二顶板;114、第三顶板;115、第四顶板;12、侧壁;2、缝隙天线;21、第一分支;22、第二分支;23、第三分支;3、天线馈电点;4、匹配电路;5、第一短路结构;6、第二短路结构;7、显示器;8、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金属外壳的顶板上设置缝隙天线,使缝隙天线与空腔形成背腔缝隙天线,不仅隔离度好,对人体组织影响较小,而且可保持金属外壳的完整性。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天线结构,包括金属外壳1,所述金属外壳1包括顶板11、侧壁12和底板,所述顶板11、侧壁12和底板围设成一空腔,所述顶板11上设有开口111,顶板11上围绕所述开口111形成有一缝隙天线2。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金属外壳的内部为一空腔,在顶板上设置缝隙天线,缝隙天线与空腔形成一背腔缝隙天线,背腔缝隙天线被激发可在所需的频带中产生谐振;缝隙天线设置在顶板上,不仅不会破坏底板的完整性,以保持金属外壳的整体完整性,而且背腔缝隙天线远离人体进行辐射,同时金属外壳的金属侧壁和底板有助于将天线与人体组织进行隔离,从而可降低天线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1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所述顶板11包括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所述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依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形成U形结构,微型USB连接器和其他机械按钮设置在金属外壳的第四侧上,从而防止这些按钮等部件干扰天线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缝隙天线2包括第一分支21、第二分支22和第三分支23,所述第一分支21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112上,所述第二分支22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113上,所述第三分支23设置在所述第三顶板114上,第一分支21、第二分支22和第三分支23依次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缝隙天线的长度可根据所需的谐振频率进行设置,缝隙天线的宽度根据所述频段的带宽进行设置,实际设计时,根据金属外壳的尺寸和所需的谐振频率及带宽,设置缝隙天线的长度和宽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天线馈电点3,所述天线馈电点3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支22上,且距离所述第二顶板11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3-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馈电点的位置有助于在所需的频带中对天线的谐振进行调节,天线馈电点在上述位置时,可使天线在2.4GHz和5GHz的频段中谐振。

进一步地,还包括匹配电路4,所述匹配电路4设置于所述天线馈电点3与所述第二分支22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匹配电路,提高了天线效率,可以更好地满足天线在2.4GHz和5GHz频段的效率要求。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短路结构5和第二短路结构6,所述第一短路结构5连接所述第一分支21与所述第一顶板112,所述第二短路结构6连接所述第三分支23与所述第三顶板114。

由上述描述可知,分别在2.4GHz和5GHz频段时,第一短路结构和第二短路结构可以改变各自所处位置的电流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1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所述开口111设置在所述顶板11的中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开口设置在顶板的中部,缝隙天线围绕开口设置,此时微型USB连接器和其他机械按钮不应设置在金属外壳的第四侧上,而是在金属外壳的底部上,从而防止这些按钮等部件干扰天线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1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依次连接形成圆弧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金属外壳可根据需求设置为不同的形状,相应的顶板的形状应根据金属外壳的形状进行改变。

一种全金属手表,包括显示器7和上述的天线结构,所述显示器7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1内并对应所述开口111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显示器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并对应开口设置,使得显示器的三个侧壁与金属外壳的三个侧壁之间分别具有距离,显示器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后,金属外壳于围绕开口处的区域内仍为空腔,空腔与围绕开口设置的缝隙天线形成背腔缝隙天线,以满足全金属手表的天线辐射性能。

进一步地,还包括覆盖层8,所述覆盖层8覆盖在所述金属外壳1的顶板11和显示器7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覆盖层可为有机玻璃,有机玻璃的厚度为1mm左右。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天线结构,包括金属外壳1,金属外壳1包括顶板11、侧壁12和底板,顶板11、侧壁12和底板围设成一空腔,顶板11上设有开口111,顶板11上围绕开口111形成有一缝隙天线2。

金属外壳1可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结构或其他任何形状。本实施例中,金属外壳1为长方体,其长度为42mm,宽度为37.5mm,高为6mm。顶板11包括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依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U形开口朝向金属外壳1的第四侧面设置,将该天线结构应用在手表中时,可将微型USB连接器和其他机械按钮设置在金属外壳1的第四侧面上,以避免机械按钮干扰天线性能。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的宽度分别为6mm,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的宽度可减小,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天线的效率。

缝隙天线2包括第一分支21、第二分支22和第三分支23,第一分支21设置在第一顶板112上,第二分支22设置在第二顶板113上,第三分支23设置在第三顶板114上,第一分支21、第二分支22和第三分支23依次连接。

天线结构还包括天线馈电点3和匹配电路4,天线馈电点3设置在第二分支上22,且距离第二顶板11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3-5mm,优选地,距离第二顶板11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4mm。匹配电路4设置于天线馈电点3与第二分支22之间。匹配电路4包括两个串联的电容器C1和C2及一个电感器L,电容器C1的一端与天线馈电点3连接,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2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2的另一端与第二分支22连接,电感器L的一端连接于两个电容器C1和C2之间,另一端接地。其中,C1=1pF,C2=0.6pF,L1=1.7nF;可选地,匹配电路4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这取决于S11的测定值。

天线结构还包括第一短路结构5和第二短路结构6,第一短路结构5和第二短路结构6分别为一金属片,缝隙天线2是在顶板11上切割缝隙而形成,第一短路结构5连接第一分支21与第一顶板112,第二短路结构6连接第三分支23与第三顶板114。第一短路结构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顶板112上,第一短路结构5横跨一条缝隙,在第一顶板112上切割缝隙后,可通过第一短路结构5将第一顶板112上的剩余部分进行连接,以支撑第一顶板112上的剩余部分。第二短路结构6设置在第三顶板114上与第一短路结构5的设置结构相同。在第一顶板112上设置第一短路结构5,可改变第一顶板112上第一短路结构5所处位置的电流方向;同理,第三顶板114上设置第二短路结构6,改变第三顶板114上第二短路结构6所处位置的电流方向。

图3为天线结构在2.4GHz频段中分别处于自由空间(FS)和手臂模型(ARM)上的S11和效率图;图4为天线结构在5GHz频段中分别处于自由空间(FS)和手臂模型(ARM)上的S11和效率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GHz),纵坐标为回波损耗(dB)。图3中,在横坐标为2.38时,第一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自由空间(FS)的S11值,第二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自由空间(FS)的效率,第三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手臂模型(ARM)上的效率;在横坐标为2.44时,第一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自由空间(FS)的效率,第二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手臂模型(ARM)上的效率,第三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自由空间(FS)的S11值,第四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手臂模型(ARM)上的S11值。图4中,在横坐标为5时,第一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自由空间(FS)的效率,第二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手臂模型(ARM)上的效率;第三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手臂模型(ARM)上的S11值,第四条线代表天线结构在自由空间(FS)的S11值。从图3和图4中可看出,在手臂模型的情况下,天线结构受到的影响较小,此外,在自由空间或手臂模型中,天线结构具有良好的效率。在2.4GHz频段,效率优于-5.5dB,在5GHz频段,效率优于-3.5dB。

请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天线结构,参见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天线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金属外壳1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开口111设置在顶板11的中部。金属外壳1的顶板11包括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第三顶板114和第四顶板115,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第三顶板114和第四顶板115依次连接形成矩形。微型USB连接器和其他机械按钮设置在金属外壳1的底板上。

请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天线结构,参见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天线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金属外壳1为圆柱体,金属外壳1的顶板包括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依次连接形成圆弧形。当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依次连接形成圆弧时,微型USB连接器和其他机械按钮设置在金属外壳1上且位于半圆的缺口处。当第一顶板112、第二顶板113和第三顶板114依次连接形成整圆时,微型USB连接器和其他机械按钮设置在金属外壳1的底板上。

请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全金属手表,包括显示器7和实施例1至3所述的天线结构,显示器7设置在金属外壳1内并对应开口111设置。显示器7设置在金属外壳1内后,显示器7的三侧面与金属外壳1的三侧面分别具有距离,使金属外壳1内形成一U形空腔;或显示器7的四侧面与金属外壳1的四侧面分别具有距离,使金属外壳1内形成一矩形空腔;或显示器7放置在金属外壳1内后,在金属外壳1内形成一圆弧形空腔。具体结构可根据金属外壳1的形状进行设计。金属外壳1的顶板11和显示器7上还覆盖有一层覆盖层8,覆盖层8可为有机玻璃,有机玻璃的厚度为1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结构及全金属手表,不仅不会破坏金属外壳的整体完整性,而且背腔缝隙天线远离人体进行辐射,有助于将天线与人体组织进行隔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