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儿童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9625发布日期:2020-12-29 09:5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儿童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儿童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儿童问题在全球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每年针对儿童的安全问题国家都会制定一些相应举措,但仍旧不能够避免儿童走丢等问题的发生,伴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儿童智能手表也在市场大潮中崛起;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在新冠肺炎出现以后,对儿童的体温监测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儿童上学以后也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体温,现有儿童智能手表中没有体温监测功能或监测使用不便,所以现在需要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儿童智能手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儿童智能手表,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儿童智能手表中没有体温监测功能或监测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儿童智能手表,包括表体、表带、安装组件和温度监控组件;

所述表带包括上表带和下表带,所述上表带通过所述安装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表体顶部,所述下表带通过所述安装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表体底部;

所述温度监控组件包括体温感应带,所述体温感应带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下表带外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所述体温感应带的带槽,所述带槽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容纳所述连接片的片槽,所述片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下表带一侧壁上设置有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与所述下表带连接处具有第一折痕,所述遮挡片上远离所述第一折痕的一侧具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下表带另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对应且相适配的第二卡块。

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块,所述表体一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块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柱,两个所述连接螺柱与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转轴,两个所述安装块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转轴两端部分地具有螺纹,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螺纹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套设在所述所述转轴上,一个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上表带的一端,另一个所述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表带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下表带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板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遮挡片的面积大于所述体温感应带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折痕将遮挡片弯折,使得遮挡片弯折后可对体温感应带进行遮挡保护,并且通过第二折痕进行弯折,可以将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进行卡接配合,使得遮挡片一侧卡接在下表带侧壁上,避免在不使用体温感应带时容易造成体温感应带损坏的问题,解除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的卡接配合后,同样弯折第一折痕,使得遮盖片可以遮盖下表带的内表面,再弯折第一折痕,再次将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的卡接配合后,将遮盖片固定在下表带的内表面上,便于体温感应带与儿童接触,对儿童的体温进行检测,防患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体温感应带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体温感应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表体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块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表体、2-表带、21-上表带、22-下表带、221-带槽、222-片槽、223-第一卡槽、3-安装组件、31-安装块、32-连接螺柱、33-第一螺纹孔、34-第二螺纹孔、35-转轴、36-连接板、4-温度监控组件、41-体温感应带、42-连接片、43-第一卡块、44-遮挡片、45-第一折痕、46-第二折痕、47-第二卡槽、48-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儿童智能手表,包括表体1、表带2、安装组件3和温度监控组件4;

表带2包括上表带21和下表带22,上表带21通过安装组件3可拆卸地设置于表体1顶部,下表带22通过安装组件3可拆卸地设置于表体1底部;

温度监控组件4包括体温感应带41,体温感应带4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片42,连接片42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43,下表带22外表面上开设有容纳体温感应带41的带槽221,带槽22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容纳连接片42的片槽222,片槽22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卡块43相适配的第一卡槽223,下表带22一侧壁上设置有遮挡片44,遮挡片44与下表带22连接处具有第一折痕45,遮挡片44上远离第一折痕45的一侧具有第二折痕46,第二折痕4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47,下表带22另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47相对应且相适配的第二卡块48。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感应带41可以选用型号为602f-3500f的传感器,也可以选用其他型号的传感器,温感应带41主要用于检测的人体温度,安装温感应带41时,将温感应带41置于带槽221内,并且将连接片42卡接进片槽222内,同样使得第一卡块43与第一卡槽223卡接且过盈配合,当需要将温感应带41取出检修时,只需要解除第一卡块43与第一卡槽223卡接即可;当不需要对儿童温度进行检测时,通过弯折第一折痕45使得遮挡片44朝向温感应带41进行弯折,并且遮挡片44将温感应带41遮住进行保护,此时再通过弯折第二折痕46,使得遮挡片44一端弯折,并且使得第二卡块48与第二卡槽47进行卡接配合,此时温感应带41被遮住,儿童手臂无法接触到温感应带41;当需要对儿童温度进行检测时,先将上述的第二卡块48与第二卡槽47卡接解除,并且弯折第一折痕45将遮挡片44朝远离体温感应带41的方向运动,使得遮挡片44可处于下表带22的背面,此时再弯折第二折痕46,将第二卡块48与第二卡槽47进行卡接配合,可以将遮挡片44固定在下表带22的背面,此时温感应带41完全处于裸露状态,当儿童佩戴手表后,手臂与温感应带41进行接触检测儿童的体温,表体1内还设置有与温感应带41电连接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报警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定位模块,当温感应带41检测当儿童体温异常时,控制模块接收到异常体温信号,并将该异常体温信号发送给报警模块进行及时报警提醒身边人,无线传输模块可发送信号用于提醒父母,定位模块也可以确定儿童的地理位置,进一步便于父母找到自己的孩子。

进一步,安装组件3包括两个安装块31,表体1一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33,安装块31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柱32,两个连接螺柱32与两个第一螺纹孔33相对应且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安装块31上的连接螺柱32与表体1上的第一螺纹孔33螺接配合并且锁紧,便于安装块31固定安装在表体1上,便于表体1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表体1即可。

进一步,安装组件3还包括转轴35,两个安装块31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4,转轴35两端部分地具有螺纹351,转轴35通过螺纹351螺纹连接于两个第二螺纹孔3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轴35通过两端的螺纹351与两个安装块31螺接,进行可拆卸的安装固定,便于工作人员安装转轴35

进一步,安装组件3还包括两个连接板36,连接板36套设在转轴35上,一个连接板36固定连接于上表带21的一端,另一个接板36固定连接于下表带22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连接板36套设在转轴35上,从而连接板36可在转轴35进行转动,便于儿童佩戴该手表。

进一步,下表带22的宽度小于连接板36的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下表带22随之连接板36的转动而转动,以及下表带22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受阻。

进一步,遮挡片44的面积大于体温感应带41的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遮挡片44可完全将体温感应带41进行遮盖保护,儿童在不佩戴该表以及不使用体温感应带41检测体温功能时,减少污渍对体温感应带41的污染,更进一步的保护了体温感应带41,延长了体温感应带4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当需要对儿童温度进行检测时,先将上述的第二卡块48与第二卡槽47卡接解除,并且弯折第一折痕45将遮挡片44朝远离体温感应带41的方向运动,使得遮挡片44可处于下表带22的背面,此时再弯折第二折痕46,将第二卡块48与第二卡槽47进行卡接配合,可以将遮挡片44固定在下表带22的背面,此时温感应带41完全处于裸露状态,当儿童佩戴手表后,手臂与温感应带41进行接触检测儿童的体温。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