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数控机床进行精密机械加工,数控机床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控制系统用于数控机床的运算、管理和控制,通过加载加工参数文件得到控制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并对机床产生控制作用,产生指令驱动机床,使刀具和零件执行数控代码规定的运动。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控机床接入到企业信息网,工程师在企业信息网中的工作站上设计机械加工图纸,生成加工参数文件后,传输到数控机床中的控制中心,直接用于控制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以避免人工传递和输入加工参数文件可能引入的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现有的数控机床由于控制系统通常比较复杂、控制难度高,造成产品加工精度低,不能满足高精度产品的要求;并且加工参数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信息网中的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或者是违规操作,易造成对加工参数文件的非法篡改,安全系数低,对机械加工过程造成干扰和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控制系统加工精度低、加工参数文件安全性差等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将加工精度与系统安全结合,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包括CPU控制模块,其输入端与安全防护模块连接,其输出端与控制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变速箱连接主轴进给模块;
所述CPU控制模块采用F1500-3.7T3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用以加载加工参数文件并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对数控机床的控制;
所述安全防护模块用以检测加工参数文件的安全性,包括顺次连接的数据通信安全模块、系统安全防护模块、反馈处理模块以及记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CPU控制模块还连接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指纹模块,通过指纹识别实现对数控机床的保护,以防止数控程序被非作业人员无端删除或更改,避免事故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系统,采用F1500-3.7T3 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提高了整个控制性能,加载加工参数文件后做出相应的控制处理,加快了数据处理效率,并且增加报警模块,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降低了控制难度,大大提高了加工产品的精度。
2.通过安全防护模块,有效降低直接接入加工参数文件带来的安全风险,提高控制系统工作性能与工作效率;通过指纹模块,增加指纹防护功能,从而实现对数控机床的保护,以防止数控程序被非作业人员无端删除或更改,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CPU控制模块,其输入端与安全防护模块连接,其输出端与控制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变速箱连接主轴进给模块;所述安全防护模块用以检测加工参数文件的安全性,包括顺次连接的数据通信安全模块、系统安全防护模块、反馈处理模块以及记忆模块;另外,所述CPU控制模块还连接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
本实施例中,数控机床通过接入企业信息网站来获取加工参数文件,在获取加工参数文件过程中,先通过安全防护模块对获取的加工参数文件进行检测。首先通过数据通信安全模块进行数据源认证、数据完整性认证以及通信单项性认证;再通过系统安全防护模块进行通信可控性认证,异常事件报警以及安全审计;然后将审计后的信息通过反馈处理模块进一步确认,将危险的数据源排除且通过记忆模块进行记录,防止二次入侵,保证载入的加工参数文件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提高控制系统工作性能与安全效率。
获得加工参数文件后,由CPU控制模块对其进行分析处理,CPU 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机输入端,控制电机输出端连接变速箱,变速箱连接主轴进给模块,所述主轴进给模块包括主轴进给装置,且主轴进给装置上安装多爪卡盘,通过CPU控制模块控制电机运转,进而控制卡盘操作。
为了完善并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所述CPU 控制模块还连接外围方向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以提示操作人员做出相应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述CPU控制模块采用F1500-3.7T3 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器,数控操作系统通过CPU 控制模块处理数据信息,从而对控制电机进行控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控制性能,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从而降低了控制难度,大大提高了加工产品的精度。
另外,还通过指纹模块,增加指纹防护功能,从而实现对数控机床的保护,以防止数控程序被非作业人员无端删除或更改,避免事故的发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