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家居节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步调的加快,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生活,追求个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活方式。随着人们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进而个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智能家居应运而生。
而实时监控家中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已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必备功能,但在保证用电设备的能源使用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根据户外以及室内的环境情况及时调整设备的功能状态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家居节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户外以及室内的环境情况及时调整设备的功能状态,保证用电设备的能源使用的有效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智能家居节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智能灯控模块、室内门窗控制模块和室外门窗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智能灯控模块包括光线感应器、红外线感应组和对应灯的开关,所述红外线感应组包括设于门外的门外红外线感应器和设于门内的门内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光线感应器、所述门外红外线感应器和所述门内红外线感应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灯的开关连接;所述室内门窗控制模块包括设于室内空调出风口处的室内风力感应器,所述室内风力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对应的所述门窗上所设的驱动器连接;所述室外门窗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户外门或窗外的室外风力感应器,所述室外风力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户外门、窗上所设的驱动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实现对每间房间灯的控制,所述智能灯控模块为每个房间设置一组。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对空调房间的门窗的控制,所述室内门窗控制模块为每个装有空调的房间设有一组。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智能灯控模块的设置,能够根据光线感应器以及红外线感应组的感应状态的综合情况实现对相应的灯的开启与关闭,具有便捷及节能效果;通过外内门窗控制模块的设计,能够通过室内风力感应器及时检测空调处于开启的状态,并通过控制器实现对相应的门窗的关闭,保证空调温度控制的有效性,根据空调的启动自动关闭门窗,具有便捷及节能效果;通过室外门窗控制模块的设计,能够通过室外风力感应器及时检测户外风力的大小,为了减小室内受室外强风的影响或风沙大的环境情况下对室内空气洁净度的影响,当室外风力感应器检测到风力值超过预设值时,自动关闭户外门和窗,保证室内环境不受外界的影响,保证生活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门外红外线感应器与门内红外线感应器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其中:门外红外线感应器1;门内红外线感应器2;门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节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智能灯控模块、室内门窗控制模块和室外3窗控制模块,其中,智能灯控模块包括光线感应器、红外线感应组和对应灯的开关,红外线感应组包括设于门3外的门外红外线感应器1和设于门3内的门内红外线感应器2,光线感应器、门外红外线感应器1和门内红外线感应器2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灯的开关连接;室内门窗控制模块包括设于室内空调出风口处的室内风力感应器,室内风力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对应的门窗上所设的驱动器连接;室外门窗控制模块包括设于户外门或窗外的室外风力感应器,室外风力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户外门、窗上所设的驱动器连接。为了实现对每间房间灯的控制,智能灯控模块为每个房间设置一组;为了方便对空调房间的门窗的控制,室内门窗控制模块为每个装有空调的房间设有一组。
光线感应器、红外线感应组将感应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分析光线感应器传输的信息低于预设值且门外红外线感应器1检测到有人经过的时间早于门内红外线感应器2检测到有人经过的时间时,对应的室内的灯开启;反之,控制器接收信息并分析光线感应器传输的信息低于预设值且门外红外线感应器1检测到有人经过的时间晚于门内红外线感应器2检测到有人经过的时间时,对应的室内的灯关闭,实现了人进灯启,人走灯灭的效果,节约的灯光的用电量,节能效果明显;通过外内门窗控制模块的设计,能够通过室内风力感应器及时检测空调处于开启的状态,并通过控制器实现对相应的门3窗的关闭,保证空调温度控制的有效性,根据空调的启动自动关闭门3窗,具有便捷及节能效果;通过室外门窗控制模块的设计,能够通过室外风力感应器及时检测户外风力的大小,为了减小室内受室外强风的影响或风沙大的环境情况下对室内空气洁净度的影响,当室外风力感应器检测到风力值超过预设值时,自动关闭户外门和窗,保证室内环境不受外界的影响,保证生活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