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WIFI传输多路数据、远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
背景技术:
尽管已有水产科学工作者之前提出了工厂化育苗与养殖的理念,但是数十年来技术与模式的变化甚微,偶有改进者也只是在局部或者形式上而已。长期以来,不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养殖系统工程技术。在现有的养殖生产中,所采用的养殖系统功能、架构单一,只能支持单路模拟传感器的接入,只能够接入溶解氧和温度类型的特定的极谱法模拟传感器,而且现有技术只支持有线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智能接入一定数量的有线传感器,不能够满足对现有水产养殖模式的的自动控制及科学管理要求,使用现有的单一的养殖系统,生产成本及用户的劳动强度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WIFI传输多路数据、远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对通过WIFI传输实现多路数据采集和多路的远程控制,实现对养殖系统的自动控制及科学管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过WIFI传输多路数据、远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云平台、用户应用端、用户端管理平台、云平台、通讯系统、显示器、控制器主机、传感器组和继电器组组成,所述云平台与所述控制器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用户应用端、所述用户管理平台与所述云平台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组和继电器组与所述控制器主机通过所述通讯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通讯系统为无线网络WIFI模块,所述继电器组连接有执行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应用端为智能手机。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应用端为智能平板电脑。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机构为水泵。
更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机构为阀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用无线网络WIFI模块对由多个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组和由多个继电器组成的继电器组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使传感器的数量不再受限制,使继电器能够控制的执行机构的种类多样化,能对不同传感器进行配置,对不同的继电器以及对应的执行机构分别配以不同的编程逻辑进行控制,使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执行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通过WIFI传输多路数据、远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中:1-云平台 2-用户应用端 3-用户端管理平台 4-通讯系统 5-显示器 6-控制器主机 7-传感器组 8-继电器组 9-执行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通过WIFI传输多路数据、远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包括云平台1、用户应用端2、用户端管理平台3、通讯系统4、显示器5、控制器主机6、传感器组7和继电器组8,云平台1与控制器主机6通信连接,用户应用端2、用户端管理平台3与云平台1通信连接;云平台1可以是服务器或云服务器,对所有信息进行储存、中转,接受用户应用端2、控制器主机6发来的各种指令;传感器组7和继电器组8与控制器主机6通过通讯系统4进行通信连接,该通信系统为无线网络WIFI模块;用户应用端2可以是现有人员普遍持有的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电脑,比如将相应的APP装在智能手机中,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够与查看智能化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各种信息,然后用户应用端2也能够通过通讯系统4或局域网远程控制各继电器组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WIFI传输多路数据、远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在使用时,传感器组7会定时采集外界的物理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WIFI模块传输给控制器主机6,控制器主机6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会将相应数值显示在显示器5的显示面板上并将相应数据上传给云平台1,在控制器主机6中会设置有相关环境参数、设备参数的各种数值,假如控制器主机6采集到的传感器的实际值低于控制器主机6设置的下限值时,系统会通过继电器组8来控制相应的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当实际值达到控制器主机6设置的上限值时,也会控制相应的设备进对应操作。控制器主机6能够通过无线网络WIFI模块来接收传感器组7的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WIFI模块对多路的继电器组8进行控制,在对继电器组8进行控制时,既可以单独控制继电器组8中的单个继电器,也可以控制继电器组8中的多个继电器,使系统的管理更加高效。
本实用新型可以支持多路运用无线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用无线网络WIFI模块进行数据传输,使传感器的数量不再受限制,多个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组7,本系统并且能对这些传感器进行分别配置;也支持多路独立的逻辑可编程控制的继电器,多个继电器组成继电器组8,可以通过继电器控制各种多样的执行机构9,并分别配以不同的编程逻辑进行控制,执行机构9可以是水泵、阀门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