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G加气站站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4934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气站的站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LNG加气站站控系统。



背景技术:

LNG液化天然气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LNG将在未来逐步形成取代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趋势。LNG接收站与加气站等也将随之逐步建立,LNG加气站站控系统(下称站控系统)的设计将成为核心关键的一个部分。

目前,已有的站控系统系统主要采用简易型的PLC控制原理,主要以现场数据采集和操作控制为主,即实现一般性的加气及监控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LNG加气站站控系统,通过TCP/IP将数据上传至web监控系统,再由该系统上传至网络服务器,客户通过PC端或者移动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而实现在线实时监控等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LNG加气站站控系统,包括加气机变频器、现场仪表、web监控系统、控制柜、设于加气站现场的可燃气体探测装置、PC端/移动客户端、工控机、激光打印机、交换机、加注机,可燃气体探测装置、现场仪表、加气机变频器与所述的控制柜交互信息,控制柜的数据上传至web监控系统,web监控系统将控制柜上传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PC端/移动客户端接收控制柜上传至web监控系统的数据。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控制柜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为SIMATIC S7-1200,该可编程控制器上带有一具有自动交叉网线功能的RJ45连接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可编程控制器上带有一CM1241通讯模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可编程控制器上带有一SM1231模拟量输入模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可编程控制器上带有一SM1222数字量输出模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控制柜还包括UPS电源,控制柜由支架支撑,UPS电源和工控机设置在控制柜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TCP/IP将数据上传至web监控系统,再由该系统上传至网络服务器,客户通过PC端或者移动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而实现在线实时监控等功能。现场控制部分提供多种数据连接形式,可提供模拟量(4~20mA)、(0~10V)、RS232/RS485串口以及MODBUS等多种接口和协议进行通信。同时提供RJ45LAN口用于互联网,通过WebLNG系统实现远程客户端对现场进行监控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LNG加气站站控系统,包括可燃气体主控器、加气机变频器、现场仪表、web监控系统、控制柜、设于加气站现场的可燃气体探测装置、PC端/移动客户端、工控机、激光打印机、交换机、加注机,可燃气体探测装置、现场仪表、加气机与所述的控制柜交互信息,控制柜的数据上传至web监控系统,web监控系统将控制柜上传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PC端/移动客户端接收控制柜上传至web监控系统的数据。

控制柜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为SIMATIC S7-1200,该可编程控制器上带有一具有自动交叉网线功能的RJ45连接器,SIMATIC S7-1200最多可以添加3个通信模块、8个信号模块,支持PROFIBUS 主从站通信,RS485和 RS232 通信模块为点对点的串行通信提供连接及I/O 连接主站。集成的 PROFINET 接口用于编程、HMI 通信和 PLC 间的通信。此外它还通过开放的以太网协议支持与第三方设备的通信。该接口带一个具有自动交叉网线(auto-cross-over)功能的RJ45 连接器,提供 10/100 Mbit/s 的数据传输速率。实数运算执行速度2.3μs/指令,布尔运算执行速度0.8μs/指令。

可编程控制器上带有一CM1241通讯模块,可直接使用Modbus RTU标准协议,可与变频器、加气机等设备通讯。

可编程控制器上带有一SM1231模拟量输入模块,13位分辨率,模数转换时间,采集现场仪表4-20ma信号,用于上传数据及连锁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上带有一SM1222数字量输出模块,断开到接通最长为 50μs,接通到断开最长为 200μs,驱动现场执行机构(电磁阀)。

控制柜还包括UPS电源,控制柜由支架支撑,UPS电源和工控机设置在控制柜下方。

控制柜还包括HMI,电源接口24±20%VDC,带有DB9串口,1个RS232、1个RS485可满足与UPS及带通讯功能的电流电压表通讯。自带的RJ45LAN口可与PLC通讯。

加气机变频器采用ABB变频器,ABB变频器自带Modbus通讯协议,可与西门子CM1241通讯模块进行实时通讯,并将泵实时电流、转速等参数上传PLC。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