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线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线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改善,诸多辅助人们生活的设备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控制,尤其是一些机械设备。当人们控制这些设备时,一些结构复杂的设备不便操作,同时,控件设置在一些狭小的空间内时,无法直接对控件进行操作,因此,拉线被广泛应用到实际设备控制当中。拉线的一端连接控件,另一端连接操作端,当需要对控件进行操作时,仅需操作操作端,操作端驱动拉线,拉线带动控件对设备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对设备的最终控制。
但是,现有技术当中拉线的操作端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当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时,需要的力度较大,当拉线拉伸需要位置被锁定时,锁定装置一般采用卡接限位等形式实现,该种锁定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卡接式的锁止方式易于出现位置脱落,最终致使锁止失效,从而导致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
因此,提供一种拉线锁紧装置,以期结构简单,不会出现锁止脱落现象,进而避免因锁止脱落而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线锁紧装置,以期结构简单,不会出现锁止脱落现象,进而避免因锁止脱落而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线锁紧装置,包括安装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手柄和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柄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拉线容纳槽,拉线固接于所述拉线容纳槽之槽底的一端;手柄驱动固定部件转动拉紧拉线,当所述固定部件转动到达极限位置时,拉线的伸出端、固定部件的转动轴心和拉线固定点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一端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转轴上固接有第一锥型齿轮;所述固定部件的一端固接有第二锥型齿轮,另一端固接有圆柱形的拉线固定部;所述第一锥型齿轮与所述第二锥型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型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锥型齿轮;所述手柄的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部件的转动方向。
优选地,所述拉线固定部垂直其转动轴心的端面边缘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拉线固定孔,所述拉线固定孔与所述拉线固定槽相贯通,所述拉线固定槽的部分侧壁与所述拉线固定部的外圆周面相贯通。
优选地,所述拉线容纳槽的槽底经过所述固定部件的转动轴心。
优选地,所述拉线容纳槽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拉线容纳槽相互平行。
优选地,拉线输出端设置有拉线调整装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还固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为管状结构,拉线设置于所述把手内部。
优选地,所述手柄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把手运动,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把手到达极限位置使得所述固定部件到达拉紧拉线的极限位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手柄的操作端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
优选地,所述手柄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
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包括安装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手柄和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柄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拉线容纳槽,拉线固接于所述拉线容纳槽之槽底的一端;手柄驱动固定部件转动拉紧拉线,当所述固定部件转动到达极限位置时,拉线的伸出端、固定部件的转动轴心和拉线固定点处于同一直线上。
基于上述结构,需要先将安装座安装在设备的操作台上,此时手柄处于拉线未被拉伸的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为手柄未拉动拉线时处于松开方向上的最大行程,再进行拉线的安装,所使用的拉线一般采用外部具有套管的钢缆结构,安装座上开设有拉线孔,拉线孔的开孔方向垂直于拉线容纳槽的槽底平面,拉线的套管卡接在拉线孔的一侧,钢缆一端穿过拉线孔经拉线容纳槽内部,最终与拉线容纳槽之槽底的一端固接。当需要对拉线进行锁紧时,操作人员需要操作手柄转动,手柄转动带动固定部件转动,固定部件的转动带动拉线拉伸,当手柄转动到极限位置时,该极限位置为手柄拉动拉线时处于拉紧方向上的最大行程,此时拉线与固定部件的连接点、固定组件转动的轴心和拉线孔的孔心三者在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根据力学原理拉动拉线的力的方向与上述拉线与固定部件的连接点、固定组件转动的轴心和拉线孔的孔心三者的连线重合,无力臂出现,因此该状态的拉力力矩为零,该位置为拉线被拉伸的“死点”位置,此时拉线带动控件被锁死在“死点”位置;当需要解除控件锁紧状态时,只需逆向搬动手柄,拉线与固定部件连接处脱离上述“死点”位置,控件即可进行回位。
上述装置的部件较少,结构原理简单,操作简便,有效利用力学原理中“死点”位置实现对拉线位置的锁紧,该位置需要外部操作才能解除,因此,避免了锁止脱落现象,进而避免因锁止脱落而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所述手柄的一端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转轴上固接有第一锥型齿轮;所述固定部件的一端固接有第二锥型齿轮,另一端固接有圆柱形的拉线固定部;所述第一锥型齿轮与所述第二锥型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型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锥型齿轮;所述手柄的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部件的转动方向。基于上述结构,手柄与安装座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转轴实现,转轴与手柄的一端固接,转轴与安装座转动连接,转轴在上还安装有第一锥型齿轮,第一锥型齿轮安装在与固定部件连接的方向上,同时第一锥型齿轮的齿朝向固定部件;固定部件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靠近第一锥型齿轮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锥型齿轮,两个齿轮相互啮合,两个齿轮的旋转平面相互垂直,在固定部件远离第一锥型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固定部,拉线容纳槽开设在拉线固定部上。采用齿轮传动实现手柄与固定部件之间的转动连接,手柄转动带动第一锥型齿轮转动,第一锥型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型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拉线固定部转动,拉线在拉线固定部的带动下到达锁止位置;同时第一锥型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锥型齿轮的直径,有效实现了操作人员在操作手柄实现拉线锁紧过程中所用力气较小,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操作的舒适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所述拉线固定部垂直其转动轴心的端面边缘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拉线固定孔,所述拉线固定孔与所述拉线固定槽相贯通,所述拉线固定槽的部分侧壁与所述拉线固定部的外圆周面相贯通。上述结构中,拉线固定孔用于拉线的固定,由于采用的拉线结构在钢缆的末端设置有定位块,拉线定位块为圆柱形结构,该结构的直径小于拉线定位孔的孔径,拉线钢缆的末端垂直固接于定位块的外圆周面上,拉线通过拉线定位孔与拉线固定部相贯通的位置使得定位块设置在拉线定位孔内,定位块与拉线孔之间的钢缆部分设置在拉线容纳槽内。上述结构中拉线固定孔的设置便于拉线的安装于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了拉线的脱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所述拉线容纳槽的槽底经过所述固定部件的转动轴心。该结构中,拉线容纳槽的槽底经过固定部件的转动轴心,当拉线到达死点位置时,设置在拉线容纳槽内的拉线与拉线容纳槽的槽底贴合,该结构便于观察和调整装置的“死点”位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所述拉线容纳槽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拉线容纳槽相互平行。上述结构中拉线容纳槽的数量设置有效的满足了对多组拉线实现同步控制的需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拉线输出端设置有拉线调整装置。该拉线调整装置设置在拉线孔的外侧,拉线的套管卡接在拉线调整装置上,通过调整拉线调整装置实现对拉线松紧度的调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所述安装座上还固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为管状结构,拉线设置于所述把手内部。结构中把手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手部操作的舒适性,同时管状结构的把手便于将拉线设置于把手内部,避免了拉线外露,影响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所述手柄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把手运动,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把手到达极限位置使得所述固定部件到达拉紧拉线的极限位置。该结构当拉线被锁紧时手柄相对把手运动,能够进行单手操作,把手为手柄的运动提供了有效的参照,从而实现了操作的精准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所述安装座的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手柄的操作端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外壳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外界因素对整个装置的影响,进而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所述手柄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上述两处加装轴承,有效提高了上述两处转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操作者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拉线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为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其中,1为手柄,2为安装座,3为第一锥型齿轮,4为转轴,5为第二锥型齿轮,6为拉线容纳槽,7为拉线固定部,8为拉线调整装置,9为把手,10为拉线固定孔,11为固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拉线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拉线锁紧装置,包括安装座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的手柄1和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柄1的固定部件11,所述固定部件1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上,所述固定部件11的外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拉线容纳槽6,拉线固接于所述拉线容纳槽6之槽底的一端;手柄1驱动固定部件11转动拉紧拉线,当所述固定部件11转动到达极限位置时,拉线的伸出端、固定部件11的转动轴心和拉线固定点处于同一直线上。
基于上述结构,需要先将安装座2安装在设备的操作台上,此时手柄1处于拉线未被拉伸的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为手柄未拉动拉线时处于松开方向上的最大行程,再进行拉线的安装,所使用的拉线一般采用外部具有套管的钢缆结构,安装座2上开设有拉线孔,拉线孔的开孔方向垂直于拉线容纳槽6的槽底平面,拉线的套管卡接在拉线孔的一侧,钢缆一端穿过拉线孔经拉线容纳槽6内部,最终与拉线容纳槽6之槽底的一端固接。当需要对拉线进行锁紧时,操作人员需要操作手柄1转动,手柄1转动带动固定部件11转动,固定部件11的转动带动拉线拉伸,当手柄1转动到极限位置时,该极限位置为手柄拉动拉线时处于拉紧方向上的最大行程,此时拉线与固定部件11的连接点、固定组件转动的轴心和拉线孔的孔心三者在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根据力学原理拉动拉线的力的方向与上述拉线与固定部件11的连接点、固定组件转动的轴心和拉线孔的孔心三者的连线重合,无力臂出现,因此该状态的拉力力矩为零,该位置为拉线被拉伸的“死点”位置,此时拉线带动控件被锁死在“死点”位置;当需要解除控件锁紧状态时,只需逆向搬动手柄1,拉线与固定部件11连接处脱离上述“死点”位置,控件即可进行回位。
上述装置的部件较少,结构原理简单,操作简便,有效利用力学原理中“死点”位置实现对拉线位置的锁紧,该位置需要外部操作才能解除,因此,避免了锁止脱落现象,进而避免因锁止脱落而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手柄1的一端固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所述转轴4上固接有第一锥型齿轮3;所述固定部件11的一端固接有第二锥型齿轮5,另一端固接有圆柱形的拉线固定部7;所述第一锥型齿轮3与所述第二锥型齿轮5啮合,所述第一锥型齿轮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锥型齿轮5;所述手柄1的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部件11的转动方向。基于上述结构,手柄1与安装座2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转轴4实现,转轴4与手柄1的一端固接,转轴4与安装座2转动连接,转轴4在上还安装有第一锥型齿轮3,第一锥型齿轮3安装在与固定部件11连接的方向上,同时第一锥型齿轮3的齿朝向固定部件11;固定部件11转动连接在安装座2上,靠近第一锥型齿轮3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锥型齿轮5,两个齿轮相互啮合,两个齿轮的旋转平面相互垂直,在固定部件11远离第一锥型齿轮3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固定部,拉线容纳槽6开设在拉线固定部7上。采用齿轮传动实现手柄1与固定部件11之间的转动连接,手柄1转动带动第一锥型齿轮3转动,第一锥型齿轮3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型齿轮5转动,进而带动拉线固定部7转动,拉线在拉线固定部7的带动下到达锁止位置;同时第一锥型齿轮3的直径大于第二锥型齿轮5的直径,有效实现了操作人员在操作手柄1实现拉线锁紧过程中所用力气较小,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操作的舒适性。
当然采用齿轮啮合可以有效提高操作的精准性,在满足设计和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上述固定部件11与手柄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取直齿轮啮合、链传动、连杆传动等其它传动方式作为该出的备选方案。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为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3为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4为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进一步的,所述拉线固定部7垂直其转动轴心的端面边缘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拉线固定孔10,所述拉线固定孔10与所述拉线固定槽相贯通,所述拉线固定槽的部分侧壁与所述拉线固定部7的外圆周面相贯通。上述结构中,拉线固定孔10用于拉线的固定,由于采用的拉线结构在钢缆的末端设置有定位块,拉线定位块为圆柱形结构,该结构的直径小于拉线定位孔的孔径,拉线钢缆的末端垂直固接于定位块的外圆周面上,拉线通过拉线定位孔与拉线固定部7相贯通的位置使得定位块设置在拉线定位孔内,定位块与拉线孔之间的钢缆部分设置在拉线容纳槽6内。上述结构中拉线固定孔10的设置便于拉线的安装于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了拉线的脱落。当然上述的拉线固定孔10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案作为备选方案,例如加装卡接环、卡勾等其它固定方式也是本技术的拓展技术手段,该处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拉线容纳槽6的槽底经过所述固定部件11的转动轴心。该结构中,拉线容纳槽6的槽底经过固定部件11的转动轴心,当拉线到达死点位置时,设置在拉线容纳槽6内的拉线与拉线容纳槽6的槽底贴合,该结构便于观察和调整装置的“死点”位置。拉线容纳槽6的槽底位置可以进行调整,但拉线容纳槽6的最大深度要大于或等于固定部件11的半径。
该结构中,所述拉线容纳槽6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拉线容纳槽6相互平行。上述结构中两个拉线容纳槽6可以实现同步控制两根拉线的操作。当然上述结构不仅仅局限于此,在满足设计和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拉线容纳槽6的数量可以进行增加或者减少,但是数量减少时,最少为一个。
具体理解的是,拉线输出端设置有拉线调整装置8。该拉线调整装置8设置在拉线孔的外侧,拉线的套管卡接在拉线调整装置8上,通过调整拉线调整装置8实现对拉线松紧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2上还固接有把手9,所述把手9为管状结构,拉线设置于所述把手9内部。结构中把手9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手部操作的舒适性,同时管状结构的把手9便于将拉线设置于把手9内部,避免了拉线外露,影响操作等现象的发生。所述手柄1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把手9运动,所述手柄1靠近所述把手9到达极限位置使得所述固定部件11到达拉紧拉线的极限位置。该结构当拉线被锁紧时手柄1相对把手9运动,能够进行单手操作,把手9为手柄1的运动提供了有效的参照,从而实现了操作的精准性。把手的形状和结构在满足设计和使用的前提下,还可以为其它结构,例如支架结构等,拉线的设置也可以卡接在把手的外侧,当然把手的设置与否还需要考虑具体的安装和使用的需求,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把手时,可以进行安装,当收到安装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时,把手可以不进行安装。
具体的,所述安装座2的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手柄1的操作端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把手9设置于所述外壳之外。外壳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外界因素对整个装置的影响,进而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该结构中,所述手柄1与所述安装座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固定部件11与所述安装座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上述两处加装轴承,有效提高了上述两处转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操作者使用的舒适性。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