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95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送货装置技术领域,特别一种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供,电子商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高效、快捷已经成为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代名词,给予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现有的写字楼、商务中心等高层楼宇,聚集了大多数白领阶层,人员密集电梯缺乏问题严重,同时日常的快递、包裹、外卖等需求量旺盛。而现有高端写字楼或商务中心,是不允许快递人员进入办公区或进入楼宇中,使得送货方式普遍采用两种实现:一是在楼宇或写字楼的底层安装智能快递柜,如速递易等设置,送货人员将快递或包裹置于该智能快递柜,由智能快递柜通知收货人前往提取,收货人需要亲自下楼至智能快递柜,因电梯缺乏在上下楼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二是送货人员在楼宇或写字楼的底层,通知收货人前往收取,同理,收货人也需要亲自下楼耗费大量的时间。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自动送货机器人等得以飞速发展,但是现有的自动送货机器人仍然是将货物从分流中心送至楼宇的底层,再通知收货人提取,收货人仍然存在下楼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如何解决物流最后“100米”的送货入户/入层,避免收货人上下楼而浪费宝贵时间的问题,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通过将收取件、送货轨道以及收取件装置有机结合并合理设置,解决了物流最后“100米”的问题;解决了高层楼宇用户的收取快件繁琐问题;解决了快递员或者送货机器人的快件派送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解决了用于现有送货系统的送货效率低,控制操作复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包括送货轨道、送货小车和投递箱;所述送货轨道沿楼宇墙壁有下至上竖直布置;所述送货小车与送货轨道连接,并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送货轨道上行走;所述投递箱与主轨的一端连接,投递箱内设有若干容积大小不同的储盒,供快递员或送货机器人存件和送货小车取件;所述送货轨道包括沿楼宇的竖直方向布置且固定的两竖直轨道,送货小车匹配于竖直轨道上沿其轨道方向运行;所述竖直轨道包括相互匹配的主轨和活动轨,其中楼宇的任意两层之间布设有主轨,任意两主轨之间匹配有竖直方向布置的活动轨,所述活动轨的一端与主轨转动连接;在每层楼处对应设有取货轨道,取货轨道位于竖直轨道一旁;活动轨相对于主轨转动时,使活动轨的另一端匹配于主轨或取货轨道,或者两竖直轨道上的活动轨相互对接匹配连通。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通过将送货轨道、送货小车和送货箱体在控制系统的巧妙控制下控制,实现了其相互之间的联动动作,使得包裹物件能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快速便捷的送到取件人的手中,取件人不用下楼、快递员不用分别派送,节约了收件人的时间,快递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解决了现在普遍存在的最后“100米”的送货问题;通过沿着楼宇的竖直方向设置与送货小车相匹配的两竖直轨道,能使送货小车在两竖直轨道上下运行,且两竖直轨道能承受、固定、引导送货小车,使送货小车顺利到达各楼层;两个竖直轨道在每层楼都设有活动轨,通过两个竖直轨道上活动轨的转动,使活动轨与对应的主轨匹配或两个竖直轨道上的活动轨对应匹配,使得送货小车能从一竖直轨道移到另外一竖直轨道,保证两竖直轨道上多个送货小车上下运行时也能通过变轨,进行相互避让,使送货小车在两竖直轨道上顺利通行,从而将货物通过送货小车自动配送至收货人的楼层。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轨一端与主轨铰接,另一端可在控制机构作用下与主轨匹配或与取货轨道匹配,或者两竖直轨道上的活动轨通过控制机构作用共同转动实现相互对接匹配;所述取货轨道与活动轨相匹配,实现送货小车从活动轨移动到取货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两竖直轨道及取货轨道上设有同步齿,所述同步齿能与送货小车的驱动齿相啮合;两竖直轨道上的同步齿位于同一侧,其中一竖直轨道上的同步齿安装在该竖直轨道的侧面上,该侧面朝向另一竖直轨道;所述同步齿在取货轨道的底面上;所述两竖直轨道和取货轨道设有沿延伸方向布置的导向槽,所述送货小车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置于导向槽内相对滑动。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两竖直轨道上的活动轨通过一端与主轨铰接,另一端可在控制机构作用下与主轨匹配或与过渡轨道匹配,可实现活动轨相对于主轨转动;通过在两竖直轨道设置同步齿,能与送货小车驱动齿相啮合,同时在竖直轨道设有小车车轮的导向槽,这样送货小车车轮能在导向槽内滑动行走,使送货小车可以在轨道上按一定的运动轨迹路线上下运行,并且也能保证送货小车与轨道配合更加紧密,防止送货小车从轨道上脱落,从而保证实用性与安全性。

一种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的送货小车,它包括机架、动力装置和载货箱;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环臂、第二环臂、导向轮和动力装置,第一环臂和第二环臂分别包覆在送货导轨上,第一环臂和第二环臂的端部均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送货轨道形成滑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为电磁供电装置,它包括若干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所述发送线圈设置在送货轨道的侧面上,接收线圈设置在送货小车上;所述载货箱连接在机架上,载货箱包括货箱本体,其上设有弧形的第一门框和第一门板,第一门板套设在第一门框中,第一门板可在第一门框中沿着圆心自由转动;货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门板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杆,第一动力杆与第一门板转动相连,货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通信和充电的感应线圈。

上述机构中,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能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并再转换成电能供给小车。这样,无需供电端与负载端直接相连,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并降低了供电系统布线的复杂程度,提高运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轮固定柱,驱动轮固定柱上设置有轴承,驱动轮固定柱通过轴承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与同步齿相互啮合;机架上还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转轴通过与驱动轮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双面齿条,双面齿条的两侧分别设有左齿条和右齿条,第一动力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动力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在货箱本体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双面齿条上的左齿条和右齿条相啮合;所述双面齿条的一端设有传动螺套,传动螺套配合连接有传动螺杆;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转轴与传动螺杆相连。

通过在导轨和小车上设置无线供电装置,从而能为小车提供稳定的电能,保证小车的正常运行;通过在导轨和小车上设置无线供电装置,无需供电端与负载端直接相连,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并降低了供电系统布线的复杂程度,提高运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通过在小车内设置蓄电装置,小车在形式到无发送线圈的轨道段时,能保证小车的正常运行。

一种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的投递箱,它包括箱体、抓取机构和输送装置,所述箱体上设有存取物件的存件门和取件门;所述输送装置和抓取机构均设置在箱体内,并分别连接有控制其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输送装置的进出端与存取门对应设置;所述抓取机构与输送装置配合动作,用于将输送装置上的物件存放至储盒内;相邻布置的两储盒可分割/合并成两个/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储盒分层布置在箱体内,同一层上的储盒容纳体积相同,且该层上相邻的储盒之间通过分隔板隔开;所述分隔板为活动板,能够将两相邻的储盒空间合并为一个容纳空间。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投递箱的结构紧凑,安装占用空间小,输送装置、抓取机构有机结合,使得投递箱存取物件/包裹方便,大小不一的储盒的设计,以及相邻储盒之间可以合并空间,使得储盒能够提供大量不同尺寸的存储空间以便适应不同尺寸包裹的存储需求,基本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快递投递箱能够满足所有包裹的存储需求,大大的提高了箱体存储空间的利用率,避免了储盒空间浪费,同时,也使得箱体在安装使用时,同样存储的储盒需求,整体箱体占用空间小,箱体存取操作简单快捷,方便了楼宇住户收取物件,为使用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给其生活带来了便捷,适合推广应用;该结构设计使得投递箱的存放方便,投递箱利用率高;储盒按照大小不同而分层布置,使得同一的储盒大小相同,并且能够使得同一层内大小相同的储盒之间能够合并存储空间,从而实现存储空间的叠加,使得储盒能够满足更多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包裹存储,合并组成的结构形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快递投递箱能够通过组合合并的形式实现更多储盒尺寸以供使用,大大提高了储盒的利用率和包裹的可存储性,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抓取机构包括滑块、机械手和丝杆;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横向水平布置的滑槽;所述丝杆位于滑槽内,其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连接,另一端与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杆与滑块配合连接,并在其转动下带动滑块在丝杆的轴线上移动;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卡接;所述机械手与滑块连接,机械手可转动、伸缩和弯折动作;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并在随着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动而转动,主动轮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均套设有支撑轴,并分别相对其对应的支撑轴可转动;所述支撑轴的端部与箱体内侧壁形成滑动连接,使得输送装置可整体在箱体内上下移动。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活动自由度多的机械手和其对应设置的连接臂来作为抓取机构,使得其能够灵活的实现物件的抓取,并准确的放入储盒内,并同样采用丝杆结构来实现机械手以及连接臂整体的在输送装置上方移动,降低了使用成本和控制成本,结构简单成熟,控制便捷;输送带的转动稳定性好,有效的降低了输送装置的能耗,保证其运输速度,同时还间接的提高了物品存储的精确性。

一种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的箱体开启控制装置,包括投递箱部分和交互部分,所述投递箱部分和所述交互部分可分离或接合;其特征为,所述交互部分包括认证模块、载货箱门、取件控制器和第一触发模块,所述取件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认证模块、所述载货箱门和所述第一触发模块连接;所述投递箱部分包括取件门、箱体控制器和第二触发模块,所述箱体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取件门和所述第二触发模块连接;

所述认证模块用于识别用户提供的取件码,并向所述取件控制器传递所述取件码识别是否通过的识别结果;

所述取件控制器用于在接收的所述认证模块的所述识别结果为识别通过时,向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发送第一触发信号,还用于在所述认证模块的所述识别结果为识别通过时,控制开启所述载货箱门;

所述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后,向所述第二触发模块发送第二触发信号;

所述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后,将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箱体控制器;

所述箱体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投递箱取件门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交互部分还包括:

使能模块,与所述取件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取件控制器的工作状态;

第一感应模块,连接于所述使能模块;用于感应所述投递箱部分和所述交互部分是否接触,还用于将感应的所述投递箱部分和所述交互部分是否接触的接触结果发送给所述使能模块;

所述使能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感应模块感应的所述接触结果,还用于在所述接触结果为未接触时,控制所述取件控制器不工作;还用于在所述接触结果为接触时,控制所述取件控制器工作;

所述投递箱部分还包括:用于装盛包裹的储盒;

第二感应模块,与所述箱体控制器连接,用于感应所述包裹是否被取出,并向所述箱体控制器传递包裹是否被取出的感应结果;

所述箱体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的所述第二感应模块的所述感应结果为包裹被取出时,向所述第二触发模块发送第三触发信号,还用于在接收的所述第二感应模块的所述感应结果为包裹被取出时,控制关闭所述取件门;

所述第二触发模块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三触发信号后,向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发送第四触发信号;

所述第一触发模块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第四触发信号后,将所述第四触发信号发送给所述取件控制器;

所述取件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第四触发信号后,控制关闭所述载货箱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和所述第二触发模块设置在:所述投递箱部分和所述交互部分接触时,所述投递箱部分和所述交互部分接触的区域内;所述第二触发信号和/或所述第四触发信号为脉冲信号;所述第二感应模块为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投递箱底面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分离用户认证部分和包裹存储部分,将用户的认证设置在用户所在楼层,无需下楼即可取件,极大地节约了用户需下楼取件的时间,且在取件后,自动关闭仓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利于操作,柜体可在取件后立即回收利用,提高了存储柜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将包裹通过送货小车运送到指定楼层,从而实现收件人在相应楼层即能取包裹的功能。通过该种方式,可极大地节省收件人原需下楼取件的时间。同时,该方案提供了若干送货小车同时投递包裹的调度管理,实现若干包裹同时投递的方案。设定运送状态优先原则,缩短了调度过程中的投递用时。同时,增加变轨部分衔接/复位感应,能保证送货小车运动的安全性,避免因变轨部分的问题导致整个系统非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相应数量的送货小车,配置灵活;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针对已建成的楼宇也可采用。

3、 送货小车和箱体结构简单,存取件方便,并能够在控制的作用下快速响应,并将包裹物件送到收件人手中,节约了收件人的取件时间,提高了投递人员的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送货系统整体控制原理简单,系统部件安装和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送货系统布置简图;

图2是竖直轨道与过渡轨道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竖直轨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送货轨道与送货小车的安装结构简图;

图5是送货小车的结构简图;

图6是发送线圈在轨道上的安装结构图;

图7是载货箱的剖面图;

图8是载货箱的结构简图;

图9是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电磁发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递投递箱的结构简图;

图12是投递箱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13是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储盒上弹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16是输送装置与箱体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箱体开启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箱体开启控制装置正视图;

图19是图18中A-A剖面的结构简图;

图20是各模块部件的构造图;

图中标记:100-送货轨道,101-竖直轨道,102-主轨,103-活动轨,104-同步齿,105-导向槽,106-取货轨道,107-为电动伸缩装置,200-送货小车,201-机架,202-第一环臂,203-第二环臂,204-第一导轮支柱,205-第二导轮支柱,206-第一导向轮,207-第二导向轮,208-接收线圈,209-发送线圈,210-驱动轮固定柱,211-驱动轮,212-动力装置,213-载货箱,214-货箱本体,215-第一门框,216-第二门框,217-第一门板,218-第二门板,219-门板轨道,220-感应线圈,221-压力感应器,222-门驱动装置,223-第一动力杆,224-第二动力杆,225-双面齿条,226-左齿条,227-右齿条,228-第二齿轮,229-第一齿轮,230-传动螺套,231-传动螺杆,232-电机,233-线圈外壳,234-发射线圈,235-连接器,236-控制电路,300-投递箱,301-箱体,302-储盒,3021-固定隔板,3022-分隔板,3023-转轴,3024-斜槽,3025-弹性挡板,3026-压缩弹簧,303-抓取机构,3031-滑块一,3032-机械手,3033-丝杆一,304-输送装置,3041-主动轮,3042-被动轮,3043-输送带,3044-支撑轴,3045-轮齿,3046-齿条,3047-滚珠,3048-滑块二,3049-丝杆二,305-存件口,306-取件口,307-滑槽一,308-滑槽二,001-认证模块,002-第一感应模块,003-第一触发模块,004-第二触发模块,005-第二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说明书各附图所示,一种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包括送货轨道100、送货小车200和投递箱300;所述送货轨道100沿楼宇墙壁有下至上竖直布置;所述送货小车200与送货轨道100连接,并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送货轨道100上行走;所述投递箱300与主轨的一端连接,投递箱300内设有若干容积大小不同的储盒,供快递员或送货机器人存件和送货小车200取件。

如图1至图4所示,送货轨道100包括沿楼宇竖直方向布置且固定的两竖直轨道,两竖直轨道上匹配有送货小车200沿其轨道方向运行,两竖直轨道设有同步齿104,同步齿104与送货小车200驱动齿相啮合,两竖直轨道上的同步齿104位于同一侧,其中一竖直轨道上的同步齿104安装在该竖直轨道101的侧面上,该侧面朝向另一竖直轨道,两竖直轨道和取货轨道设有沿延伸方向布置的导向槽105,送货小车200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置于导向槽105内相对滑动,这样送货小车200就能在两竖直轨道上都能实现上下运行,竖直轨道101能承受、固定、引导送货小车200,使送货小车200顺利到达各楼层,同步齿104和导向槽105的设计使送货小车200与竖直轨道配合更加紧密,防止送货小车200从轨道上脱落,保证实用性与安全性。在两竖直轨道旁边各设有取货轨道106,取货轨道106上同样设有与送货小车200驱动齿相配合的同步齿和与送货小车200车轮相配合的导向槽。竖直轨道101包括相互匹配的主轨102和活动轨103,在每层楼设有主轨102和活动轨103,活动轨103设于两主轨102之间,活动轨103一端与主轨102铰接,两竖直轨道上的活动轨都分别连接有电动伸缩装置107,使得两竖直轨道上的活动轨103能相对于主轨102进行转动,在电动伸缩装置107伸缩杆未伸长时,活动轨103与主轨102匹配形成完整的竖直轨道,电动伸缩装置107伸长有两种伸长长度,一种是伸长后实现活动轨103与对应的取货轨道106匹配,另一种是伸长后同一楼层两竖直轨道上的活动轨103相互匹配,其中取货轨道106斜向布置,转动后的活动轨103与取货轨道106是位于同一条斜线上的,这样活动轨103能与取货轨道106相互匹配,送货小车200也能移动到取货轨道106上。工作时,送货小车200在两竖直轨道上上下运行,需要变轨时,一竖直轨道上的送货小车200先移动到活动轨103上,同一楼层两竖直轨道的电动伸缩装置107伸缩杆同时伸长,两竖直轨道上的活动轨103同时转动,在两竖直轨道之间相互对接匹配连通,实现活动轨上的送货小车200移动到另一竖直轨道的活动轨上,再通过电动伸缩装置107的伸缩杆缩短,两活动轨转动再与各自的主轨匹配,实现送货小车200移动到另一竖直轨道上运行。当有多个送货小车200上下运行时,移动到另一轨道也无法错开时,将一些送货小车200先移动到取货轨道106上停留,错开后再回到竖直轨道上运行。

如图5-图6所示,送货小车200包括用于将其固定在送货轨道100上的导向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送货小车200运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通过电磁供电装置进行供电;电磁供电装置包括若干发送线圈209和接收线圈208,发送线圈209设置在送货轨道100的侧面上,接收线圈208设置在送货小车200上。

发送线圈209和接收线圈208能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并再转换成电能供给送货小车200。这样,无需供电端与负载端直接相连,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并降低了供电系统布线的复杂程度,提高运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送货小车200在送货轨道100上运行时,发送线圈209与接收线圈208 相互重叠;送货小车200上设置有载货箱213。所述送货小车200包括机架201,机架201上设置有第一环臂202和第二环臂203,第一环臂202和第二环臂203分别包覆在送货轨道100的导向槽105中;第一环臂202上设置有第一导轮支柱204,第一导轮支柱204延伸至一侧的导向槽内,第一导轮支柱204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导向轮206,第一导向轮206与导向槽105内壁相切。所述第二环臂203上设置有第二导轮支柱208,第二导轮支柱208延伸至另一导向槽内,第二导轮支柱208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导向轮207,第二导向轮207与导向槽105内壁相切。所述机架201上设置有驱动轮固定柱210,驱动轮固定柱210上设置有轴承,驱动轮固定柱210通过轴承连接有驱动轮211,驱动轮211与同步齿104相互啮合;机架201上还设置有动力装置19,动力装置19的转轴通过与驱动轮211相连。

具体使用时,将送货小车200安装在送货轨道100上后,送货小车200上的接收线圈208与送货轨道100上的发送线圈209相对,即可通过电磁感应的形式实现电能的传输。

具体运行过程,发送线圈209接入高频交流电源,发送线圈209产生稳定的同频交变磁场,且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不断变化。接收线圈208与发送线圈209相对而设,接收线圈208中的磁通量随着发送线圈209中磁场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可知,接收线圈208中产生交变电流。这样,就实现了电能的间接传递,保证送货小车200的正常运行。

送货小车的电磁供电装置包括电源电路,电源电路设置在送货轨道100上;电源电路包括降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高频逆变器,降压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滤波电路与高频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高频逆变器的输出端与发送线圈209相连。降压电路将市电降低到合适的安全电压并输送给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通过滤波电路将高低变化的直流电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高频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并传递给发送线圈209,发送线圈209将高频交流电转换成交变磁场并发送出去。电磁供电装置还包括电能接收电路,电能接收电路设置在送货小车200小车上,电能接收电路包括低压整流电路、带通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接收线圈208通过电缆与低压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低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送货小车200的负载。所述负载包括充电电路,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蓄电装置,蓄电装置与送货小车200的负载相连。蓄电池为小车提供稳定的备用能源。

如图7-图10所示,载货箱213包括货箱本体214,货箱本体214上设有弧形的第一门框215和第一门板217,第一门板217套设在第一门框215中,第一门板217可在第一门框215中沿着圆心自由转动;货箱本体214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门板217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杆223,第一动力杆223与第一门板217转动相连,货箱本体21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通信和充电的感应线圈220。

货箱本体214上设有弧形的第二门框216和第二门板218,第二门框216和第二门板218的圆心重合,第一门框215和第二门框216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第一门板217和第二门板218滑动的门板轨道219;第一门板217和第二门板218均设置在门板轨道219上,且第二门板218套设在第二门框216中,第二门板218可在第二门框216中沿着圆心转动;第二门板218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动力杆224,第一门板217和第二门板218重合时,货箱本体214刚好关闭。

驱动装置包括双面齿条225,双面齿条225的两侧分别设有左齿条226和右齿条227,第一动力杆22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9,第二动力杆22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28,第一齿轮229和第二齿轮228均转动连接在货箱本体214上;第一齿轮229和第二齿轮228分别与双面齿条225上的左齿条226和右齿条227相啮合;双面齿条225的一端设有传动螺套230,传动螺套230配合连接有传动螺杆231;驱动装置包括电机232,电机232的转轴与传动螺杆231相连。

具体使用时,将货箱本体214固定在送货小车200上,送货小车200将载货箱213运送到取货门处时,通过通信装置即可实现载货箱213的运输和开闭。

具体运行过程,通过将小车门板设置成圆弧形,这样能大大提高楼宇的空间利用率,降低门框所占空间。当需要开门时,控制装置向电机232发出转动信息,电机232带动传动螺杆231正转,传动螺杆231带动传动螺套230在轴线上做线性运动,进而带动双面齿条225向下运动,双面齿条225上的左齿条226带动第一齿轮229正转,第一齿轮229带动第一动力杆223运动,第一动力杆223带动第一门板217转动;右齿条227带动第二齿轮228反转,第二齿轮228带动第二动力杆224转动,第二动力杆224带动第二门板218转动。这样,就能将载货箱213打开,能向其中放置货物或取出货物。

同理,当需要关门时,控制装置向电机232发出转动信息,电机232带动传动螺杆231反转,传动螺杆231带动传动螺套230在轴线上做线性运动,进而带动双面齿条225向上运动,双面齿条225上的左齿条226带动第一齿轮229反转,第一齿轮229带动第一动力杆223运动,第一动力杆223带动第一门板217转动;右齿条227带动第二齿轮228正转,第二齿轮228带动第二动力杆224转动,第二动力杆224带动第二门板218转动。这样,就能将载货箱213关闭,保存其中物品。

通过设置货物固定装置,能将货箱自动的装载、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运输道目的地后能自动卸载;通过将货箱的门设计成弧形,这样能减小货箱在开闭门所需要的空间,提高楼宇的空间利用率;通过设置线性开闭系统,实现弧形门的自动开闭,提高开门、闭门的速度和效率。

载货箱停放处的底部设置有发射线圈234,发射线圈234外套设有线圈外壳233,线圈外壳233通过连接器235固定在建筑物上,发射线圈234连接有控制电路236;当载货箱停放时,感应线圈刚好与发射线圈234在同一轴线上。控制电路236控制发射线圈234发射交变磁场,将信息发送到感应线圈220,感应线圈220接收到后,即可控制载货箱213箱的开闭,实现货箱与整个系统的匹配运行。控制电路236包括电源电路、调制解调电路、发射电路,电源电路通过调制解调电路与发射电路相连,发射电路与发射线圈234相连。电源电路产生直流电并传递给调制解调电路,调制解调电路将信息加载到直流电上,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不断变化的交流电,并通过发射电路放大后,通过发射线圈234发射出来并被感应线圈220接收到。这样,通过设置感应线圈装置,可实现货箱的存货处和取货处的信息连通和能量输送。

如图11-图16所示,投递箱包括箱体301、抓取机构303和输送装置304,所述箱体301上设有存取物件的存取口,述存取口包括存件口305和取件口306,存件口305和取件口306对称设置在箱体301的相对侧壁上;所述存件口305和取件口306均设有两相对开合的门,开合门上连接摇杆机构;所述摇杆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两者共同作用控制开合门相对箱体伸出/缩进,以实现存取口的关闭/打开。输送装置304和抓取机构303均设置在箱体301内,并分别连接有控制其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输送装置304的进出端与存取口对应设置;所述抓取机构303与输送装置304配合动作,用于将输送装置304上的物件存放至储盒302内;所述箱体301内侧壁上布置有若干容纳空间大小不一的储盒302,相邻布置的两储盒302可分割/合并成两个/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储盒302分层布置在箱体301内,同一层上的储盒302容纳体积相同,且该层上相邻的储盒302之间通过分隔板3022隔开;所述分隔板3022为活动板,能够将两相邻的储盒302空间合并为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储盒302包括固定隔板3021和分隔板3022;所述固定板竖直安装在箱体301上,相邻的固定板之间均匀布置有若干分隔板3022,将两固定板之间的空间分割为若干容纳空间;所述分隔板3022的一侧通过转轴3023与固定隔板3021互动连接;所述转轴3023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轴3023带动分隔板3022转动。在所述分隔板3022的另一侧可通过弹性挡板3025搭接在对应的固定隔板3021上,所述固定隔板3021上设有锐角型斜槽3024,弹性挡板3025的一端与斜槽3024活动连接;所述弹性挡板3025与斜槽3024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3026。所述抓取机构303包括滑块一3031、机械手3032和丝杆一3033;所述箱体301的顶部设有横向水平布置的滑槽一307;所述丝杆一3033位于滑槽一307内,其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301连接,另一端与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杆一3033与滑块一3031配合连接,并在其转动下带动滑块一3031在丝杆一3033的轴线上移动;所述滑块一3031与滑槽一307滑动卡接;所述机械手3032与滑块一3031连接,机械手3032可转动、伸缩和弯折动作。所述输送装置304包括主动轮3041、被动轮3042和输送带3043;所述输送带3043套设在主动轮3041和被动轮3042之间,并在随着主动轮3041和被动轮3042的转动而转动,主动轮3041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主动轮3041与被动轮3042均套设有支撑轴3044,并分别相对其对应的支撑轴3044可转动;所述支撑轴3044的端部与箱体301内侧壁形成滑动连接,使得输送装置304可整体在箱体301内上下移动。所述主动轮3041和/或被动轮3042外侧设有轮齿3045;所述轮齿3045为直齿,输送带3043内侧设有与所述轮齿3045啮合的齿条3046。所述主动轮3041与支撑轴3044、被动轮3042与支撑轴3044之间设有若干滚珠3047;所述支撑轴3044与主动轮3041和被动轮3042的连接处,在支撑轴3044外侧、主动轮3041和被动轮3042的内侧设有容纳滚珠3047的球面凹槽,每个在其对应的球面凹槽内滚动。所述支撑轴3044的两端均通过连杆与滑块一3031固定连接;所述箱体301的内侧壁上设有滑槽二308,滑槽二308由箱体301的底部延伸至箱体301的顶部;所述滑块二3048位于滑槽二308内,并与滑槽二308卡接;所述滑块二3048上连接有丝杆二3049,使得滑块二3048可在滑槽内上下移动;丝杆二3049沿滑槽二308轴线布置在滑槽二308内,其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并受其驱动转动,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301连接;所述丝杆二3049与滑块二3048配合连接,并在其转动下带动滑块二3048在丝杆二3049的轴向上移动。

实施例2

如图17-图20所示,一种基于实施例1的用于高层楼宇物件派送的双轨道送货系统的箱体开启控制系统,包括投递箱部分和交互部分,投递箱部分和交互部分可分离;交互部分包括认证模块001、载货箱门217(218)、取件控制器和第一触发模块003,取件控制器分别与认证模块001、载货箱门217(218)和第一触发模块003连接;投递箱部分包括取件门306、箱体控制器、投递箱300、第二感应模块005和第二触发模块004,箱体控制器分别与取件门306、第二感应模块005和第二触发模块004连接;

用户收到取件通知,提供识别码或密码取件,认证模块001识别用户提供的取件码,并向取件控制器传递取件码识别是否通过的识别结果;

取件控制器在接收的认证模块001的识别结果为识别通过时,向第一触发模块003发送第一触发信号,同时,控制开启载货箱门217(218),载货箱门217(218)优选为对开门;

第一触发模块003在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后,向第二触发模块004发送第二触发信号,优选为脉冲电信号;

第二触发模块004在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后,将第二触发信号发送给箱体控制器;

箱体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取件门306开启,取件门306优选为对开门。

投递箱300,用于装盛包裹;

第二感应模块005,设置于投递箱300地面上,优选为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柜体底面所受压力,以判断包裹是否被取出,并向箱体控制器传递包裹是否被取出的感应结果;

当感应结果为包裹被取出,即用户取走包裹时,箱体控制器向第二触发模块004发送第三触发信号,同时,控制关闭取件门306;

第二触发模块004在接收第三触发信号后,向第一触发模块003发送第四触发信号,优选为脉冲电信号;

第一触发模块003在接收第四触发信号后,将第四触发信号发送给取件控制器;

取件控制器在接收第四触发信号后,控制关闭载货箱门217(218)。随后投递箱部分于交互部分分离。

实施例3

如图17-图20所示,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箱体开启控制装置还包括投递箱部分和交互部分,投递箱部分和交互部分可在用户取件时接合,在其他时间分离;交互部分包括认证模块001、载货箱门217(218)、取件控制器、第一感应模块002、使能模块和第一触发模块003,取件控制器分别于认证模块001、载货箱门217(218)、使能模块和第一触发模块连接;投递箱部分包括取件门306、箱体控制器、投递箱300、第二感应模块005和第二触发模块004,箱体控制器分别与取件门306、第二感应模块005和第二触发模块004连接;

用户收到取件通知,提供识别码或密码取件,认证模块001识别用户提供的取件码,并向取件控制器传递取件码识别是否通过的识别结果;

认证模块001认证通过后,交互部分等待投递箱部分与之接合;

第一感应模块002,用于感应投递箱部分和交互部分是否接触,将感应的两者是否接触的接触结果发送给使能模块;

使能模块接收第一感应模块002感应的接触结果,在投递箱部分和交互部分接触时,控制取件控制器为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下的取件控制器在接收的认证模块001的识别结果为识别通过时,向第一触发模块003发送第一触发信号,同时,控制开启载货箱门217(218),载货箱门217(218)优选为对开门;

第一触发模块003在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后,向第二触发模块004发送第二触发信号,优选为脉冲电信号;

第二触发模块004在接收第二触发信号后,将第二触发信号发送给箱体控制器;

箱体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后,控制取件门306开启,取件门306优选为对开门。

投递箱300,用于装盛包裹;

第二感应模块005,设置于投递箱300地面上,优选为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柜体底面所受压力,以判断包裹是否被取出,,并向箱体控制器传递包裹是否被取出的感应结果;

当感应结果为包裹被取出,即用户取走包裹时,箱体控制器向第二触发模块004发送第三触发信号,同时,控制关闭取件门306;

第二触发模块004在接收第三触发信号后,向第一触发模块003发送第四触发信号,优选为脉冲电信号;

第一触发模块003在接收第四触发信号后,将第四触发信号发送给取件控制器;

取件控制器在接收第四触发信号后,控制关闭载货箱门217(218)。随后投递箱部分于交互部分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