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节能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IoT)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它实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和普适计算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融合之中,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会。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节能行业是行业内的趋势,它的应用将增加大量新的和能源相关的创新节能设备,提高了节能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效率。
而现有技术中节能监控设备各系统兼容性差,多系统并行,缺少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贯通,导致管理系统的割裂,管理效率低下,节能效果不明显。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提供一种新的智能节能监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节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节能监控设备包括无线测量表、通信基站、无线控制器、透明传输转接器及后台服务器,其旨在改变现有技术中多系统并行,缺少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贯通,管理效率低下,节能设备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节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节能监控设备包括无线测量装置、通信基站、控制器、数据传输转接器、告警装置、显示器、中央处理器和云服务器,所述通信基站与所述控制器有线连接且为一体设置,所述无线测量表与所述通信基站无线连接,所述通信基站和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通讯连接,所述告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所述告警装置、所述显示器和所述云服务器通讯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线测量装置包括无线电能表和无线温度表。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为RS485传输转接器。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所述告警装置和所述显示器通过RS485协议通讯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信基站和所述无线测量装置采用LoRa技术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节能监控设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轻便灵活,安装方便,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节能监控设备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节能监控设备100,所述智能节能监控设备100包括无线测量装置1、通信基站2、控制器3、数据传输转接器4、告警装置5、显示器6、中央处理器7和云服务器8。
所述无线测量装置1包括无线电能表和无线温度表。所述无线电能表用于将设备运行的电量变化参数记录并存储起来,所述无线温度表将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变化参数记录并存储起来,所述无线测量装置1将状态参数记录并通过所述通信基站2发送到所述控制器3。
所述通信基站2和所述控制器3为有线连接且采用一体化设备,用于获取所述无线测量表1对节能设备运行的实时状态监控参数,所述控制器3将所述通讯基站2传输过来的数据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4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器7,并接受所述中央处理器7的数据对监控设备进行控制用于设备状态的调控。
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4与所述中央处理器7连接,用于将接收的所述控制器3传输的所述无线测量表1的监控数据,传输到所述中央处理器7进行数据存储和比对调控,所述中央处理器7将调控数据通过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4发送给所述控制器3,使所述控制器3完成节能设备的控制调整。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4为RS485传输转接器,通信控制信号稳定性好,无线上传能力强。
所述告警装置5与所述中央处理器7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7处理收到所述数据传输转接器4传输的数据进行比对调控,当发现异常时,控制所述告警装置5进行报警,所述告警装置5与所述控制器3通讯连接,发生警报时,发送控制命令给所述控制器4控制异常设备。
所述中央处理器7和所述显示器6连接,所述显示器6为液晶显示器,所述显示器6用于显示所述中央处理器8传输的各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节能设备的信息状态等。所述云服务器9用于后台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器8的数据通讯交换。
所述通信基站2和所述无线测量表1采用LoRa技术无线连接,LoRa技术拥有极低通信能耗,更广的网络覆盖能力,更高的安全性和容量可扩展性,使所述智能节能监控设备100广域网络覆盖大,安全性高,兼容性强。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节能监控节能设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轻便灵活,安装方便,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