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785发布日期:2019-04-02 23:4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是对通信局(站)的电源、空调、油机、蓄电池组、高低压配电等多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物理环境参量诸如:温度、湿度、火警盗警等各种参量(有时还包括现场图像、声音)进行遥测和遥控,实时监测其运行参数,诊断和处理故障,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实现通信局(站)少人或无人值守并对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集中维护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终端对基站的动力和环境监控量进行数据采集,维护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进行远距离监控,随时了解基站动力设备的运行状况、机房环境和安全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并提示维护人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实现远端无人值守以及基站动力、环境的集中监控维护和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集成设置在基站机房动环监控系统,面向基站内的设备,利用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采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盖板、底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壳形成的容置腔内的电路主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壳通过卡扣或者螺钉连接,在所述容置腔的后侧面设置一接口面板,所述电路主板上集成设置有ARM处理器,与所述ARM处理器电性连接的以太网接口芯片、SD存储卡、时钟电路以及ADC芯片,在所述接口面板上至少集成设置有与所述ARM处理器连接的电源接口、网络接口、通讯接口、调试接口以及可拓展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主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ARM处理器连接的DC/DC电源转换器,所述DC/DC电源转换器与所述接口面板上的电源输出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主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ARM处理器连接的USB无线通信模组,所述USB无线通信模组通过所述接口面板上的USB输入口外接4G无线通信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网孔,所述散热网孔相对设置,与所述容置腔形成散热通道;在所述底壳的四个顶角位置分别设置一安装连接片。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面板通过两端的第一面板螺钉和第二面板螺钉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地螺钉和第二接地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接口包括多路AI模拟数据采集接口和多路DI数字数据采集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调试接口包括一串行通讯调试接口和调试电源输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面板上还设置有指示灯组,所述指示灯组包括正常运行指示灯、故障报警指示灯、RS232数据通讯指示灯、RS485数据指示灯。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可拓展接口与所述电路主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电路主板以及集成化的多个面板接口,面板接口知识包含RS485串行通信接口,RS232串行通信接口,AI模拟数据采集接口,DI数字数据采集接口,DO数字输出控制接口,RJ45以太网数据接口,USB数据接口,调试接口,复位按键,电源输入接口,12V电源输出接口,LCD显示面板等等。通过面板接口读取监测设备状态,把监测的数据通过CPU处理后,再把监测的设备状态通过网络把数据传到后台,达到远程监控机房各设备的运行动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后视面板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的电路主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盖板,2-底壳,21-散热网孔,3-接口面板,31-第一面板螺钉,32-第二面板螺钉,33-电源输入口,34-电源输出口,35-串行通信调试接口,36-调试电源输入口,37-通信接口,38-USB输入口,39-网络接口,310-可拓展接口,311-第一接地螺钉,312-第二接地螺钉,313-指示灯组,4-电路主板,5-安装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盖板1、底壳2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1和所述底壳2形成的容置腔内的电路主板4,所述盖板1和所述底壳2通过卡扣或者螺钉连接,在所述容置腔的后侧面设置一接口面板3,所述电路主板4上集成设置有ARM处理器,与所述ARM处理器电性连接的以太网接口芯片、SD存储卡、时钟电路以及ADC芯片,在所述接口面板3上至少集成设置有与所述ARM处理器连接的电源接口、网络接口39、通讯接口37、调试接口以及可拓展接口3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电路主板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ARM处理器连接的DC/DC电源转换器,所述DC/DC电源转换器与所述接口面板3上的电源输出口34连接。电源接口还包括电源输入口33。具体的,设置4路12V/2A可远程控制的电源输出,内部集成了4路12V/2ADC/DC电压转换器,每路DC/DC转换都配置可控继电器,可以根据需求选用电源供电,优化机房布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电路主板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ARM处理器连接的USB无线通信模组,所述USB无线通信模组通过所述接口面板3上的USB输入口38外接4G无线通信模组。具体的,设置了4个RJ45网口和2个USB接口,支持以太网和USB无线模组两种远程数据传输,包括网络摄像头监控和USB外设挂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底壳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网孔21,所述散热网孔21相对设置,与所述容置腔形成散热通道;在所述底壳2的四个顶角位置分别设置一安装连接片5。机壳两侧采用圆孔网格,让内部电路主板元器件更加通风容易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接口面板3通过两端的第一面板螺钉31和第二面板螺钉32固定在所述底壳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接口面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地螺钉311和第二接地螺钉3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通讯接口37包括多路AI模拟数据采集接口和多路DI数字数据采集接口。

具体的,通信接口37可选4路RS485和RS232通讯串口,4路独立RS485通讯串口。通讯协议默认波特率9600bps,支持可选传输速率12000bps,2400bps,4800bps,19200bps。

设置8路AI模拟数据采集接口,可采集多路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环境,可根据需求配置8路模拟采集信号。

设置16路DI数字数据采集接口,可采集烟雾,水浸,红外,门磁等环境参数,可以根据需求配置16路数字采集信号。

设置4路DO数字输出控制口,可以控制门开关,空调开关,灯开关,空压机开关,可根据需求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调试接口包括一串行通讯调试接口35和调试电源输入口3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接口面板3上还设置有指示灯组313,所述指示灯组313包括正常运行指示灯、故障报警指示灯、RS232数据通讯指示灯、RS485数据指示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可拓展接口310与所述电路主板4连接。接口面板3预留扩展区,可根据需求扩展多种接口,满足客户需求;也可以扩展LCD显示面板,让人机界面操作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电路主板以及集成化的多个面板接口,面板接口知识包含RS485串行通信接口,RS232串行通信接口,AI模拟数据采集接口,DI数字数据采集接口,DO数字输出控制接口,RJ45以太网数据接口,USB数据接口,调试接口,复位按键,电源输入接口,12V电源输出接口,LCD显示面板等等。通过面板接口读取监测设备状态,把监测的数据通过CPU处理后,再把监测的设备状态通过网络把数据传到后台,达到远程监控机房各设备的运行动态。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排”、“列”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