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76648阅读:来源:国知局
60鼓出的方式弹性变形,提动头60向图1中的右侧移动。由此,提升节流流路32的流路截面积扩大,二次压室45的压力上升而接近设定压。此时,若弹簧盘40的圆盘部41进行较大幅度鼓出的弹性变形而抵接于第二芯棒25的端面23,则弹簧盘40的弹性变形被限制,并且控制阀I的开度达到最大。
[0066]另一方面,若二次压室45的压力上升至大于设定压,则圆盘部41以变扁平的方式弹性变形,提动头60向图1中的左侧移动。由此,提升节流流路32的流路截面积减少,二次压室45的压力降低而接近设定压。二次压室45的压力较大幅度降低而提升阀61抵接于座孔21,从而提动头60的移动被限制,控制阀I的开度达到最小(零),气体的流动被阻止。
[0067]对于控制阀1,圆盘部41根据二次压与先导压的压力差而弹性变形,使得提升节流流路32的流路截面积增减,从而对穿过提升节流流路32的气流施加的阻力发生变化。这样,控制阀I作为将二次压减压以使二次压与先导压之间的压力差保持为恒定的减压阀发挥功能。
[0068]根据以上的第I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作用效果。
[0069]〔 I〕控制阀I包括:提升阀61,其相对于座孔21沿轴向移动而改变座孔21的流路截面积;以及弹簧盘40,其克服复位弹簧12而向开阀方向对提升阀61施力;弹簧盘40具有:二次压承受面48,其是与提升阀61的动作连动的部位,并且承受导入二次口 77的二次压;以及先导压承受面49,其形成于与二次压承受面48相反的一侧,并承受成为基准的先导压;弹簧盘40根据二次压与先导压的压力差而弹性变形,使提升阀61沿轴向移动。
[0070]根据这样的控制阀1,弹簧盘40起到根据二次压与先导压的压力差而使提升阀61沿轴向移动的活塞的作用,并且起到沿轴向对提升阀61施力的弹簧的作用。
[0071]在于控制阀中沿轴向排列设有向闭阀方向对提升阀施力的螺旋状的弹簧、以及在缸体部中滑动的活塞的情况下,夹设弹簧以及活塞的空间变得大于夹设提动头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装置在轴向上大型化。
[0072]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I中,设置弹簧盘40从而废除活塞以及弹簧。在控制阀I中,在主体70固定设有较薄的杯状(托盘状)的弹簧盘40。因此,夹设弹簧盘40的空间变得小于夹设提动头60的空间,实现了装置在轴向上大幅度小型化。由此,在控制阀I使用于安装于车辆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情况下,能够夹设于车辆的有限的空间内。而且,在控制阀I中,通过废除活塞以及弹簧,使得它们的滑动摩擦不再存在,流量特性的二次压滞后变小。
[0073]〔2〕控制阀I的弹簧盘40具有:圆盘部41,其截面弯曲成中央部朝向提升阀61突出并与提升阀61对峙;外周筒部43,其自圆盘部41的外周缘部42沿轴向呈圆筒状延伸;以及凸缘部44,其自外周筒部43的基端沿径向扩展。
[0074]由此,在控制阀I中,弯曲的圆盘部41根据二次压与先导压的压力差弹性变形而使提升阀61沿轴向移动。
[0075]由于圆盘部41的外周缘部42连接于外周筒部43而形成,因此利用外周筒部43而限制圆盘部41的外周缘部42沿径向扩展,并能够利用外周筒部43的刚性任意地设定圆盘部41的弹簧特性。而且,沿轴向改变凸缘部44的位置,从而改变被控制阀I控制的二次压(设定压)。
[0076]〔3〕控制阀I具备位置调整机构50,该位置调整机构50用于调整弹簧盘40相对于座孔21在轴向上的位置。
[0077]由此,在控制阀I中,利用位置调整机构50调整弹簧盘40相对于座孔21在轴向上的位置,改变被控制阀I控制的二次压(设定压)。
[0078](第2实施方式)
[0079]接下来,参照图3、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阀101进行说明。以下,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控制阀I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80]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控制阀I的位置调整机构50中,需要改变调整器55的螺纹结合位置并且在凸缘部44与台阶部84之间安装具有与凸缘部44与台阶部84之间的间隙相应的板厚的垫片58。在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阀101的位置调整机构150中,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控制阀I的位置调整机构50不同的点在于设置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夹设于主体170的缸体壁181的保持件151,利用保持件151支承弹簧盘40,废除垫片。
[0081]如图3所示,位置调整机构150包括:缸体壁181,其形成于主体170的容纳弹簧盘40的部位并沿轴向延伸;环状的保持件151,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夹设于缸体壁181并支承弹簧盘40 ;内螺纹部85,其形成于主体170 ;以及圆盘状的调整器55,其螺纹结合于内螺纹部85。
[0082]如图4所示,保持件151形成为嵌合于弹簧盘40的外周筒部43的外周的环状。保持件151以与中心线O同心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圆筒面状的外周面152,其滑动接触于缸体壁181 ;环状的密封槽153,其开设于外周面152并供第二密封环183夹设;环状的顶端部154,其与调整器55的端面57对峙;圆筒面状的嵌合面155,其嵌合于弹簧盘40的外周筒部43的外周;圆筒面状的第一限制面156,其以与弹簧盘40的外周筒部43的外周隔开间隙而对峙;圆锥台面状的第二限制面157,其以与弹簧盘40的外周缘部42的外周隔开间隙而对峙;环状的密封槽158,其开设于嵌合面155与第一限制面156之间并供第一密封环182夹设;以及环状的承压部159,其与主体170的底面171对峙。
[0083]凸缘部44夹持于调整器55的端面57与保持件151的顶端部154之间,从而弹簧盘40相对于主体170沿轴向被定位。
[0084]外周筒部43的外周嵌合于保持件151的嵌合面155,从而弹簧盘40相对于主体170沿径向被定位。嵌合面155构成供弹簧盘40的外周筒部43嵌合的嵌合部。
[0085]在弹簧盘40的外周筒部43与密封槽158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环182。在保持件151的外周面152与缸体壁181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环183。因此,二次压室45被密封。
[0086]第一限制面156的内径D3形成为大于嵌合面155的内径(弹簧盘40的外周筒部43的外径)D4。这样,第一限制面156形成为与弹簧盘40的外周缘部42之间具有间隙,并作为限制弹簧盘40的弹性变形的限制部而构成第一限制部。
[0087]第二限制面157形成为与弹簧盘40的外周缘部42之间具有间隙,并作为限制弹簧盘40的弹性变形的限制部而构成第二限制部。
[0088]弹簧盘40的圆盘部41随着二次压与先导压的压力差的升高而以变扁平的方式弹性变形。此时,若弹簧盘40的外周缘部42靠近并抵接于第一限制面156以及第二限制面157,则外周缘部42不能进一步沿径向扩展,弹簧盘40的弹性变形被限制。
[0089]外周缘部42沿径向扩展的弹簧盘40的弹性变形被第一限制面156以及第二限制面157限制。因此,能够根据第一限制面156的内径D3以及第二限制面157的倾斜角度而任意地设定弹簧盘40的弹簧特性。
[0090]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保持件151的与弹簧盘40的外周缘部42对峙的部位(第一限制面156、第二限制面157)形成为较大地离开弹簧盘40的外周筒部43以及外周缘部42,而不会限制弹簧盘40的圆盘部41以变扁平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