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280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高效合理的进行油藏开发,通常在油藏开发前,对待建模区域内的油藏储层进行油藏地质模型的模拟建模。油藏地质模型通常包括油藏的形态、储层性质、规模大小及分布、流体性质及空间展布等,能够反映油气藏分布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通过进行模拟建模得到油藏储层的多尺度非均质性的定量描述,能够实现提高油藏开发效率的目的。

油藏地质模型既要能够模拟复杂的储层展布,又要满足地质勘测过程中获取的硬数据和软数据,实现井与井周围环境、井深、井边界等的吻合,即条件化。现有的基于模式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尽管最大化利用了训练图像传达的信息,但是对密集硬数据的条件化难度较大,难以建立准确合理的油藏地质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建模方法对于密集硬数据的条件化难度较大,难以建立准确合理的油藏地质模型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包括:

获取待建模区域的基本地质特征,根据所述基本地质特征获得所述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根据所述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建立三维训练图像;

将所述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建立第一网格系统,确定存在井点的第一网格节点和不存在井点的第二网格节点,将各所述井点的第二沉 积微相信息赋值到与各所述井点对应的第一网格节点;

根据所述待建模区域的第一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和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对所述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地质模式提取,得到多个地质模式,对所述多个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一模式库;

为任一所述第二网格节点建立数据事件,在所述第一模式库中确定与所述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将所述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所述第二网格节点,直至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所述第三网格节点为位于所述地质模式中心的网格节点;

根据各所述第一网格节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各所述第二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获得所述待建模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装置,包括:

三维训练图像建立模块,用于获取待建模区域的基本地质特征,根据所述基本地质特征获得所述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根据所述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建立三维训练图像;

网格系统建立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建立第一网格系统,确定存在井点的第一网格节点和不存在井点的第二网格节点,将各所述井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与各所述井点对应的第一网格节点;

模式库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建模区域的第一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和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对所述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地质模式提取,得到多个地质模式,对所述多个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一模式库;

网格节点赋值模块,用于为任一所述第二网格节点建立数据事件,在所述第一模式库中确定与所述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将所述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所述第二网格节点,直至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所述第三网格节点为位于所述地质模式中心的网格节点;

三维地质模型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一网格节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各所述第二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获得所述待建模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待建模区域的 已有井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和根据待建模区域的三维训练图像获得的模式库,为待建模区域的网格节点在模式库中寻找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并将确定的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中间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使得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各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容易实现条件化,该方法不仅实现了沉积相等离散变量的模拟,也可以实现孔隙度、渗透率等连续变量的模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中的多级网格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应用在油藏开采领域,用于在油藏开发前,对待开采区域内的油藏储层进行油藏地质模型的模拟建模,以了解该待开采区域内的油藏的形态、储层性质、规模大小及分布、流体性质及空间展布等,最终实现油藏高效合理的开发。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待建模区域的基本地质特征,根据基本地质特征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建立三维训练图像;

步骤102、将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建立第一网格系统,确定存在井点的第一网格节点和不存在井点的第二网格节点,将各井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与各井点对应的第一网格节点;

步骤103、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和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地质模式提取,得到多个地质模式,对多个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一模式库;

步骤104、为任一第二网格节点建立数据事件,在第一模式库中确定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将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直至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

步骤105、根据各第一网格节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各第二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获得待建模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

其中,第三网格节点为位于地质模式中心的网格节点。

具体的,步骤101中,首先根据前期的地质勘测获取到的待建模区域的静动态工程数据,获取待建模区域的基本地质特征,基本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有地层、构造、沉积环境、古气候、古生物等地质信息;然后根据获得基本地质特征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其中,第一沉积微相信息主要为待建模区域的整体的沉积微相类型、规模和空间配置关系;最后,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建立三维训练图像。

示例性的,在建立三维训练图像时,可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采用交互式建模方法建立三维训练图像。可选的,还可根据待建模区 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在历史地质模型库中获取与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匹配的三维地质模型,将匹配的三维地质模型作为三维训练图像。由于三维训练图像仅依据待建模区域的宏观地质特征进行了建模估计,无法准确反映待建模区域的实际井点特征及地质特征,因此,需根据三维训练图像结合已获得的井点的信息进行地质模型建设,获得三维地质模型。

具体的,步骤102中,首先为待建模区域建立第一网格系统。具体的,根据待建模区域所占面积,将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可选的,如200x200x30个网格节点。在待建模区域内为获取前期的静动态工程数据,存在部分已挖井,即为井点,将各井点的沉积微相信息记为第二沉积微相信息,井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具体可以为该井点的沉积微相类型。然后,确定存在井点的第一网格节点和不存在井点的第二网格节点,将各井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与各井点对应的第一网格节点。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一个网格节点内不存在井点时,则不为该网格节点赋值,当一个网格节点内存在一个井点时,将该井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该网格节点,当一个网格节点内存在多个井点时,在多个井点对应的多个第二沉积微相信息中,确定内容相同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的个数,得到各内容相同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的个数占总第二沉积微相信息个数的比例,在各比例中,确定占比例最大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并将占比例最大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存在多个井点的网格节点。通过为第一网格系统的各网格节点进行赋值,得到初始的第一网格系统。

具体的,步骤103中,根据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地质模式提取,得到多个地质模式,对多个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一模式库。其中,根据要重现的地质模式的尺度确定数据模板的尺寸,若数据模板尺寸太小则无法得到能够反映地质特征的地质模式,若数据模板太大则会导致提取到的地质模式太少。示例性的,数据模板尺寸可以为10x10x3个网格节点。

其中,步骤103与步骤102不存在严格的先后执行顺序。

具体的,步骤104中,首先,按照随机路径为任一第二网格节点建立数据事件,在第一模式库中确定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然后,将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最 后重复执行上述确定最相似地质模式的步骤,直至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

步骤105、根据各第一网格节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各第二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获得待建模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将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中间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使得最终获得的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各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容易实现条件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通过根据待建模区域的已有井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和根据待建模区域的三维训练图像获得的模式库,为待建模区域的网格节点在模式库中寻找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并将确定的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中间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使得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各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容易实现条件化,该方法不仅实现了沉积相等离散变量的模拟,也可以实现孔隙度、渗透率等连续变量的模拟。

下面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获取第一模式库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待建模区域的基本地质特征,根据基本地质特征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建立三维训练图像;

步骤202、将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建立第一网格系统,确定存在井点的第一网格节点和不存在井点的第二网格节点,将各井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与各井点对应的第一网格节点;

步骤203、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划分,得到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中包括多个第四网格节点;

步骤204、在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中,确定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所覆盖的第四网格节点,将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所覆盖的第四网格节点构 成的三维训练图像模式作为地质模式,得到多个地质模式;

步骤205、根据地质模式间的曼哈顿距离函数,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一模式库;

步骤206、为任一第二网格节点建立数据事件,在第一模式库中确定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将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直至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

步骤207、根据各第一网格节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各第二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获得待建模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

其中,第三网格节点为位于地质模式中心的网格节点。

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2、206和207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102、104和105相同,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为获取第一模式库,在步骤203中,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划分,得到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第二网格系统与第一网格系统具有相同的网格数量,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中的网格节点记为第四网格节点。可选的,通常将待建模区域和三维训练图像均匀划分为多个尺寸相同的网格节点。

具体的,在步骤204中,在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中,确定三维训练图像中所包含的所有地质模式。具体的,根据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确定该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在三维训练图像中所覆盖的多个第四网格节点,将被覆盖的多个第四网格节点构成的三维训练图像模式作为一个地质模式,通过用预设的数据模板扫描三维训练图像,得到多个地质模式。示例性的,扫描到的多个地质模式按照链表式数据结构存储起来,建立数据库。

具体的,在步骤205中,根据地质模式间的曼哈顿距离函数,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数据库中的所有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一模式库。具体的,第一模式库中的每一类包括代表该类的原型和与该原型最相似的其他地质模式。示例性的,第一模式库中类的个数可以为地质模式的总数的平方根。

然后,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模式库,在第一模式库中为第一网格系统中的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确定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完成待建模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第二网格系统中的网格节点的赋值的具 体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以任一第二网格节点为中心,根据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所覆盖的待建模区域内的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建立数据事件;

步骤302、根据曼哈顿距离函数确定第一模式库中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类;

步骤303、在最相似的类中,根据曼哈顿距离函数确定最相似的类中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

步骤304、将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

步骤305、重复执行步骤301至步骤304,直至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步骤301中,针对第一网格系统的所有第二网格节点,首先为所有第二网格节点建立随机路径,按照随机路径为任一第二网格进行赋值。在为任一第二网格节点建立数据事件时,以该第二网格节点为中心,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的中心网格节点与该第二网格节点相重合,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所能覆盖的待建模区域内的网格节点,建成数据事件,该数据事件中可能存在已赋值有沉积微相信息的第一网格节点,该数据事件中也可能均为还未赋值过的第二网格节点,当进行了多次第二网格节点赋值后,数据事件还可能包括第一网格节点,已赋值过的第二网格节点和还未赋值过的第二网格节点。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步骤302中,首先根据曼哈顿距离函数确定第一模式库中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类,具体的,计算数据事件与第一模式库中的各类的原型之间的曼哈顿距离,距离最短的类则为数据事件最相似的类。示例性的,当存在多个最短距离的类时,则随机选取一个作为最相似的类。然后,在步骤303中,在最相似的类中,确定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示例性的,同样根据曼哈顿距离函数确定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当存在多个最短距离的地质模式时,则随机选取一个作为最相似的地质模式。通过将第一模式库进行聚类,先确定数据事件最相似的类,然后在类中确定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减少了计算量。

当确定了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后,在步骤304中,将最相似的 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其中,第三网格节点为位于地质模式中心的网格节点,第三沉积微相信息为第三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该第三沉积积微相信息可以为第二沉积积微相信息,也可以为根据地质模式获得的第三沉积积微相信息。

重复执行步骤301至步骤304,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然后根据第一网格系统的所有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即可获得待建模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为获得待建模区域的不同细化程度的地质特征,可根据需求建立多个三维地质模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401、将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建立第三网格系统,第一网格系统中的每一个网格节点,均对应第三网格系统中的N个网格节点,N为大于1的整数;

步骤402、将第一网格系统中的每一个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各网格节点对应的第三网格系统中的N个网格节点中的任一网格节点中;根据第三网格系统中的各网格节点中是否存在井点,对第三网格系统中的网格节点进行赋值;

步骤403、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三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和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地质模式提取,得到多个地质模式,对多个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二模式库;

步骤404、根据第二模式库以及第三网格系统中各网格节点的赋值结果,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细化处理后的三维地质模型。

具体的,在步骤401中,为待建模区域建立第三网格系统,第三网格系统中的网格数量大于第一网格系统中的网格数量,示例性的,可通过将第二网格系统的各网格节点进一步均匀划分为N个网格节点以得到第三网格系统,N为大于1的整数。然后,在步骤402中,先将第一网格系统中的每一个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该网格节点对应的第三网格系统中的N个网格节点中的任一网格节点中,示例性的,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中的多级网格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第一网 格系统的一个网格节点和对应的第三网格系统中将该网格节点进行划分得到的4个网格节点。在对第三网格系统中的网格节点赋值时,可将第一网格系统的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三网格系统中的4个网格节点中的左上角的网格节点中。进一步的,根据第三网格系统中的各网格节点中是否存在井点,将井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与井点对应的第三网格系统中确定存在井点的网格节点中。

具体的,在步骤403中,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三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和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地质模式提取,得到多个地质模式,对多个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二模式库。由于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未发生改变,而第三网格系统的各网格节点的尺寸小于第一网格系统中的各网格节点的尺寸,因此,第二模式库中所获得的地质模式相比于第一模式库中的地质模式更为精细和准确。示例性的,步骤402中的第二模式库的获取方法与步骤103中相同,具体的,可以采用步骤203至步骤205中的方法获得第二模式库,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在步骤404中,根据第二模式库以及第三网格系统,采用与步骤104或步骤206中的同样方法,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细化处理后的三维地质模型。进一步的,获取细化处理后的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可具体采用如步骤301至步骤305所示的方法,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通过获取不同细化程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可便于开采人员结合待建模区域的宏观地质特征和微观地质特征进行油藏开采规划。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装置。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三维训练图像建立模块601,用于获取待建模区域的基本地质特征,根据基本地质特征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建立三维训练图像;

网格系统建立模块602,用于将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建立第一网格系统,确定存在井点的第一网格节点和不存在井点的第二网格节点,将各井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与各井点对应的第一网格节点;

模式库获取模块603,用于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 结果和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地质模式提取,得到多个地质模式,对多个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一模式库;

网格节点赋值模块604,用于为任一第二网格节点建立数据事件,在第一模式库中确定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将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直至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第三网格节点为位于地质模式中心的网格节点;

三维地质模型获取模块605,用于根据各第一网格节点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各第二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获得待建模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模式库获取模块603,包括:

三维训练图像划分单元701,用于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划分,得到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中包括多个第四网格节点;

地质模式获取单元702,用于在三维训练图像的第二网格系统中,确定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所覆盖的第四网格节点,将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所覆盖的第四网格节点构成的三维训练图像模式作为地质模式,得到多个地质模式;

模式库获取单元703,用于根据地质模式间的曼哈顿距离函数,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一模式库。

进一步的,在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网格节点赋值模块604具体用于:

以任一第二网格节点为中心,根据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所覆盖的待建模区域内的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建立数据事件;

根据曼哈顿距离函数确定第一模式库中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类;

在最相似的类中,根据曼哈顿距离函数确定最相似的类中与数据事件最相似的地质模式;

将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第三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直至完成所有第二网格节点的赋值;第三网格节点为位于地质模式中心的网格节点。

进一步的,三维训练图像建立模块601,具体用于获取待建模区域的基 本地质特征,根据基本地质特征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采用交互式建模方法建立三维训练图像;或者

用于获取待建模区域的基本地质特征,根据基本地质特征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在历史地质模型库中获取与第一沉积微相信息匹配的三维地质模型,将匹配的三维地质模型作为三维训练图像。

进一步的,网格系统建立模块602,具体用于将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建立第一网格系统,确定存在井点的第一网格节点和不存在井点的第二网格节点,确定存在井点的第一网格节点,若第一网格节点内存在多个井点,在多个井点对应的多个第二沉积微相信息中,确定内容相同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的个数,得到各内容相同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的个数占总第二沉积微相信息个数的比例,在各比例中,确定占比例最大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并将占比例最大的第二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存在多个井点的网格节点。

进一步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包括:

细化的网格系统建立模块,用于将待建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节点,建立第三网格系统,第一网格系统中的每一个网格节点,均对应第三网格系统中的N个网格节点,N为大于1的整数;

细化的网格系统赋值模块,用于将第一网格系统中的每一个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各网格节点对应的第三网格系统中的N个网格节点中的任一网格节点中;根据第三网格系统中的各网格节点中是否存在井点,对第三网格系统中的网格节点进行赋值;

细化的模式库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待建模区域的第三网格系统的网格划分结果和预设的数据模板尺寸对三维训练图像进行地质模式提取,得到多个地质模式,对多个地质模式进行聚类,得到第二模式库;

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模式库以及第三网格系统中各网格节点的赋值结果,获得待建模区域的细化处理后的三维地质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待建模区域的已有井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和根据待建模区域的三维训练图像获得的模式库,为待建模区域的网格节点在模式库中寻找最相似的地质模式,并将确 定的最相似的地质模式的中间网格节点的第三沉积微相信息赋值到第二网格节点,使得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各网格节点的沉积微相信息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容易实现条件化,该方法不仅实现了沉积相等离散变量的模拟,也可以实现孔隙度、渗透率等连续变量的模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