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屏蔽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404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弹性屏蔽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弹性屏蔽与具有弹性屏蔽的电子设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兼具防尘与美观的弹性屏蔽与具有此弹性屏蔽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对现今的人类而言几乎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笔记型计算机具有方便携带的优点,越来越多人会使用笔记型计算机,并且通过各种界面,如通用序列总线接口(usb界面)或是ieee1394界面,将相关应用产品连接至笔记型计算机。举例而言,通过usb界面或是ieee1394界面连接的外接周边装置有携带方便的携带型硬盘或者是一般的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等。

就现有的笔记型计算机来说,一般会在两侧设有传输接口,由于不同的传输接口的尺寸或高度不同,较难全部置中对齐,外观上较不美观。此外,外露的传输接口也会有灰尘或是液体进入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屏蔽,其适于遮蔽电子装置的传输接口,以维持外观的完整性且能够降低灰尘或是液体进入传输接口的机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上述的弹性屏蔽。

本发明的一种弹性屏蔽,适于配置在一电子装置的一侧面以遮蔽电子装置的一传输接口的至少一部分。弹性屏蔽包括一本体,本体包括相邻的两遮片,其中各遮片包括靠近于另一个遮片的一第一部分与远离另一个遮片的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存在一转折而使各遮片的剖面呈v形,v形的开口适于朝向电子装置的侧面,两遮片之间存在一狭缝,狭缝适于位在对应于传输接口处,其中一传输组件适于推挤两遮片的两第一部分而扩大狭缝,以穿过本体而插入传输接口。

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电子装置及一弹性屏蔽。电子装置包括一侧面及位在侧面的一传输接口。弹性屏蔽配置在侧面以遮蔽传输接口的至少一部分且包括一本体,本体包括相邻的两遮片,其中各遮片包括靠近于另一个遮片的一第一部分与远离另一个遮片的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存在一转折而使各遮片的剖面呈v形,v形的开口适于朝向电子装置的侧 面,两遮片之间存在一狭缝,狭缝适于位在对应于传输接口处,其中一传输组件适于推挤两遮片的两第一部分而扩大狭缝,以穿过本体而插入传输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的厚度与第二部分的厚度的比例约在1/2至2/3的范围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部分在靠近第一部分处的厚度渐缩,第二部分在与第一部分连接处的内表面至第二部分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与第一部分的厚度的比例约在1至2的范围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传输组件插入传输接口时,二遮片的两第一部分与两第二部分分别朝向四个不同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与垂直于电子装置的侧面的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与垂直于电子装置的侧面的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二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差大于等于35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与垂直于电子装置的侧面的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6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上方的遮片的第二部分与垂直于电子装置的侧面的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位于下方的遮片的第二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遮片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处的内表面具有一凹陷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的外表面至凹陷部的最短距离与第二部分的外表面至凹陷部的最短距离的比例约在0.5至1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弹性屏蔽可配置在电子装置的传输接口旁,弹性屏蔽的遮片剖面呈v形,两遮片之间存在狭缝,狭缝位在对应于传输接口处,两遮片尚未变型时可以遮蔽至少部分的传输接口,以使电子设备在侧边的外形完整、美观,且能够降低灰尘或是液体进入传输接口的机率。当传输组件要插入电子装置的传输接口时,传输组件推挤两遮片的两第一部分,两第一部分向内翻入而使狭缝扩大,传输组件便能够穿过本体而插入传输接口。在传输组件拔出之后,两第一部分回弹而回到原本位置。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传输组件插入图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隐藏图3的传输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弹性屏蔽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与图7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一种弹性屏蔽的侧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p1:转折点

p2:接触点

t1、t2:厚度

t3、t4、t5:距离

θ1、θ2、θ3、θ4:夹角

10:电子设备

20:电子装置

22:侧面

24:传输接口

30:传输组件

100、200、300、400:弹性屏蔽

110:本体

112、212:遮片

114、214:第一部分

116、216:第二部分

118、318、418:狭缝

219: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侧面示意图。图2是传输组件插入图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沿a-a线段 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包括一电子装置20及一弹性屏蔽10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但电子装置2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电子装置20包括一侧面22及位在侧面22的一传输接口24。弹性屏蔽100配置在侧面22以遮蔽传输接口24的至少一部分且包括一本体110。本体110的材质可为橡胶或硅胶,但本体110的材质并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3所示,本体110包括相邻且上下配置的两遮片112,两遮片112之间存在一狭缝118,狭缝118适于位在对应于传输接口24处。为了使传输组件30插入传输接口24的过程中,遮片112能够轻易地翻折。在本实施例中,各遮片112包括靠近于另一个遮片112的一第一部分114与远离另一个遮片112的一第二部分116,各遮片112在第一部分114与第二部分116之间存在一转折而使各遮片112的剖面呈v形,且v形的开口朝向电子装置20的侧面22。

在图3的剖面中可看到,在本实施例中,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与第二部分116的交界处有转折点p1,且在传输组件30插入传输接口24的过程中,传输组件30会接触到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上的接触点p2,由于遮片112是呈v形,转折点p1位在v形的尖端,因此,接触点p2与电子装置20的侧面2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会小于转折点p1与电子装置的侧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接触点p2会位在转折点p1的内侧(也就是图3中较靠近右侧处)。

相较于接触点p2位在转折点p1的下方或是外侧,此配置可使得传输组件30在插入传输接口24的过程中,第一部分114所需内翻的幅度较小,因此使用者可以施较小的力便能够克服遮片112对于传输组件30的阻挡。如此一来,使用者便能够轻松地将传输组件30推挤两遮片112的两第一部分114而扩大狭缝118,以如图2所示地穿过本体110而插入传输接口24。

此外,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向外伸出(也就是图3的左侧)可以提供第一部分114末端更多向内的空间,以避免遮片112与电 子装置20的侧面22太近而被电子装置20的侧面22挡住无法内翻。此外,由于本体110具有弹性可弯曲,在传输组件30在插入传输接口24而使第一部分114内翻的同时,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也会对应地往外移动(如图3所示)。更明确地说,位在下方的第二部分116会往左下方移动,位在上方的第二部分116会往左上方移动,而使两遮片112更轻易的被推开。因此,如图3所示,当传输组件30插入传输接口24时,二遮片112的两第一部分114与两第二部分116分别朝向四个不同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的弹性屏蔽100通过配置在电子装置20的传输接口24旁,两遮片112尚未变型时可以遮蔽至少部分的传输接口24,以使电子设备10在侧边的外形完整、美观,且能够降低灰尘或是液体进入传输接口24的机率。此外,弹性屏蔽100的两遮片112呈上下配置,遮片112的剖面呈v形,当传输组件30要插入电子装置20的传输接口24时,传输组件30推挤两遮片112的两第一部分114,两第一部分114向内翻入而使狭缝118扩大,传输组件30便能够穿过本体110而插入传输接口24。在传输组件30拔出之后,两第一部分114回弹外翻而回到原本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更顺畅地将传输组件30插入传输接口24,遮片112的形状有许多相应的设计,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4是隐藏图3的传输组件的示意图。请参阅图4,第一部分114的厚度t1与第二部分116的厚度t2的比例约在1/2至2/3的范围之间,例如,若第一部分114的厚度t1为0.5毫米,第二部分116的厚度t2约为0.75毫米至1毫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4的厚度t1与第二部分116的厚度t2的比例约5:8。由于第一部分114较薄,传输组件30在推挤第一部分114时,第一部分114较容易翻起,而提升传输组件30插入的顺畅性。需提醒的是,若第一部分114太薄,有可能会受重力影响而使遮片112不能维持v形,因此,第一部分114仍需有一定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4的厚度以0.5毫米为例,当然,第一部分114的厚度可视实际状况 调整,并不以此为限制。

此外,由于弹性屏蔽100是由本体110的较靠近第二部分116的部位固定于电子装置20的侧面22,较厚的第二部分116可被视为电子装置20的侧面22的延伸,且第二部分116在与第一部分114的交界处可被视为第一部分114的转动支点。当然,实际上,在传输组件30插入的过程中,第二部分116也可能会发生略微变形的状况,但由于第二部分116较厚,且第二部分116不在传输组件30通过的范围中,第二部分116的变形程度会小于第一部分114的变形程度。

另外,由图4可见,第二部分116在靠近第一部分114处的厚度渐缩,且第二部分116在与第一部分114连接处的内表面至第二部分116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t3会小于第一部分114的厚度t1,而使得第一部分114更容易被翻折。第二部分116在与第一部分114连接处的内表面至第二部分116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t3与第一部分114的厚度t1的比例约在1至2的范围之间,例如,若第二部分116在与第一部分114连接处的内表面至第二部分116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t3为0.3毫米时,第一部分114的厚度t1约为0.3毫米至0.6毫米。更明确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16在与第一部分114连接处的内表面至第二部分116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t3与第一部分114的厚度t1的比例约为3:5。

此外,在实施例中,各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与垂直于电子装置20的侧面22的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详细地说,位于上方的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1大于位于上方的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2;位于下方的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3大于位于下方的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4。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4与垂直于电子装置20的侧面22的一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1、θ3分别与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2、θ4的角度差大于等于35度。此设计可使得第一部分114较容易内翻。

此外,为了避免第一部分1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太大,在传输组件30插入的过程中,第一部分114需要翻起的幅度太大,而不易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60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2大于位于下方的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4。此配置可使传输组件30在插入的过程中会先接触到位于下方的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再接触到位于上方的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而非直接同时接触到两个第一部分114,而使传输组件30一开始承受的较小阻力。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位于下方的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4大于位于上方的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2。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两遮片112的两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两个夹角θ2、θ4也可以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1以60度;位于上方的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2以25度;位于下方的遮片112的第一部分1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3以60度;位于下方的遮片112的第二部分11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4以15度为例。当然,上述夹角并不以此为限制。

另外,请回到图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屏蔽100的本体110可以是ㄇ形,本体110除了配置在电子装置20的两侧面22之外,还位在电子装置20的远离于枢轴(未绘示)的侧面旁,此配置除了使造型一致较为美观之外,由于本体110具有弹性,弹性屏蔽100也可以对电子装置20的三个侧面22具有防撞的保护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屏蔽100的本体110也可以只有单一面。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弹性屏蔽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5,图5的弹性屏蔽200与图1中的弹性屏蔽10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遮片212在第一部分214与第二部分216连接处的内表面具有一凹陷部219。此凹陷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部分 214在与第二部分216连接处容易转折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219以圆弧为例,但凹陷部219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制。

第一部分214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4与第二部分216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5的比例约在0.5至1之间,例如,若第一部分214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4为0.3毫米时,第二部分216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5约为0.3毫米至0.6毫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4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4与第二部分216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5的比例约为3:5。更精确地说,第一部分214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4与第二部分216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5分别是0.3毫米与0.5毫米。当然第一部分214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4与第二部分216的外表面至凹陷部219的最短距离t5并不以此为限制。

此外,请回到图1,在图1中,弹性屏蔽100在电子装置20的侧面22只有单一个长长的狭缝118,此狭缝118会对应到多个传输接口24,而使多个传输组件30能够通过狭缝118以插入这些传输接口24。但狭缝118在弹性屏蔽100的本体110上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6与图7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一种弹性屏蔽的侧面示意图。请参阅图6与图7,在图6中,弹性屏蔽300具有多个狭缝318,这些狭缝318对应于不同的传输接口24。在图7中,弹性屏蔽400的狭缝418有不同的开口大小,在本实施例中,狭缝418在两端的开口较大,其它部分的开口较小。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是狭缝418在两端的开口较小,狭缝418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弹性屏蔽可配置在电子装置的传输接口旁,弹性屏蔽的遮片剖面呈v形,两遮片之间存在一狭缝,狭缝位在对应于传输接口处,两遮片尚未变型时可以遮蔽至少部分的传输接口,以使电子设备在侧边的外形完整、美观,且能够降低灰尘或是液体进入传输接口的机率。当传输组件要插入电子装置的传输接口时,传输组件推挤两遮片的两第一部分,两第一部分向内翻入而使狭缝 扩大,传输组件便能够穿过本体而插入传输接口。在传输组件拔出之后,两第一部分回弹而回到原本位置。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