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4504阅读:1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不断发展,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日前所述终端上通常带有指纹检测功能,终端上设置具有指纹检测功能的指纹传感器。通过在终端上设置具有指纹检测功能的指纹传感器,可以对所述终端的用户权限等进行加密。比如,当需要对所述终端进行解锁时,用户将手指的放置在所述终端指纹传感器能够采集到指纹信息的位置,指纹传感器对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采集。所述终端中的处理器根据所述指纹传感器采集到的指纹信息米判断用户是否具有解锁所述终端的权限。现有技术中,指纹传感器通常紧挨着终端的控制按钮设置,当用户将于指放置在控制按钮上时,大量的电荷会传导到用户的于指,从而使得用户感觉到刺痛。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在用户按压指纹识别区时更加舒适。根据本发明的终端,包括:设备元件,所述设备元件包括控制按钮和显示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对用户手指接近敏感的响应元件;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手指按压在所述设备元件上的指纹信号;压力元件,所述压力元件用于检测所述设备元件的按压信号;其中,所述响应元件、所述设备元件及所述指纹传感器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响应元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指纹传感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当用户使用终端的指纹传感器时,用户的手指与指纹传感器之间间隔有设备元件及响应元件,从而使得用户的手指与指纹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增大,传导到用户的手指上的电荷相较于指纹传感器直接紧挨终端的控制按钮而言变少,从而减小了用户使用指纹传感器的功能时的刺痛感。通过设置压力元件,用户手指在按压指纹传感器的同时,可通过压力元件触发终端,实现终端的压力触控和指纹结合的双重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元件、所述设备元件、所述压力元件及所述指纹传感器依次层叠设置。由此,使得设备元件同时具备手指压力控制及指纹识别的功能。同时用户的手指与压力元件之间间隔有设备元件及响应元件,从而使得用户的手指与压力元件之间的间距增大,使用户使用压力元件时触感良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装饰圈,所述装饰圈环绕所述设备元件设置。由此,用装饰圈环绕设备元件不仅可美化终端外观,且装饰圈可起到指示作用,指示用户在何处按压手指。具体地,所述装饰圈为金属圈,所述金属圈构成所述响应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元件上设有ITO膜以构成所述响应元件,所述ITO膜与所述指纹传感器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元件设在所述终端的触摸屏板上。可选地,所述设备元件包括:陶瓷件、玻璃件、喷涂材料件、树脂件、刚玉件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所述压力元件为压电材料膜或者压力传感器。可选地,所述指纹传感器为电容式传感器、超声波式传感器或者光学式传感器。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终端的平面结构图。附图标记:终端100、显示区域100a、非显示区域100b、响应元件1、设备元件2、压力元件3、指纹传感器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100,终端100包括但不仅限于带有指纹传感器的智能手机、便携式播放站(PlayStationPortable,PSP)、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MID)、电子书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便携式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终端100,如图1所示,包括:设备元件2、响应元件1、指纹传感器4和压力元件3。设备元件2包括控制按钮和显示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响应元件1对用户手指接近敏感,指纹传感器4用于检测用户手指按压在设备元件2上的指纹信号,压力元件3用于检测设备元件2的按压信号。其中,响应元件1、设备元件2及指纹传感器4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响应元件1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指纹传感器4。响应元件1比指纹传感器4更接近手指,响应元件1可以包括对控制按钮的运动敏感的第一电路和对用户手指和显示元件之间的耦合敏感的第二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地,如图2所示,终端100通常包括显示区域100a以及非显示区域100b。显示区域100a通常用于显示终端100的文字、图片、视频画面等。非显示区域100b围绕显示区域100a设置,非显示区域100b形成终端100的边框区域。非显示区域100b通常为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以使得非显示区域100b下方的器件不对用户可见,或者不对用户完全可见。一般而言,非显示区域100b内也可设置终端100的标识(logo)。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指纹传感器4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00b的下方。指纹传感器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当用户将手指对应指纹传感器4放置时,指纹传感器4对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检测,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具体地,指纹传感器4按照信号的采集方式又分为接触式指纹传感器和划擦式指纹传感器。当指纹传感器4为接触式指纹传感器时,指纹传感器4的面积通常比用户手指的手指肚的面积稍大。用户将手指对应接触式指纹传感器放置时,接触式指纹传感器采集用户手指上的指纹,一次性获得用户的指纹信息。当指纹传感器4为划擦式指纹传感器时,划擦式指纹传感器的面积通常只有手指的手指肚的面积的五分之一,当用户将手指对应接触时指纹传感器4放置时,无法一次性采集到完整的手指的指纹图像。在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的时候,用户的手指划过划擦式指纹传感器的表面,划擦式指纹传感器对采集到的每一个指纹图像进行快照,再将这些指纹图像进行拼接,才形成完整的指纹图像,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100,当用户使用终端100的指纹传感器4时,用户的手指与指纹传感器4之间间隔有设备元件2及响应元件1,从而使得用户的手指与指纹传感器4之间的间距增大,传导到用户的手指上的电荷相较于指纹传感器4直接紧挨终端100的控制按钮而言变少,从而减小了用户使用指纹传感器4的功能时的刺痛感。通过设置压力元件3,用户手指在按压指纹传感器4的同时,可通过压力元件3触发终端100,实现终端100的压力触控和指纹结合的双重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元件1、设备元件2、压力元件3及指纹传感器4依次层叠设置,这样,当手指按压到设备元件2时,压力直接传输到压力元件3,指纹传感器4穿过压力元件3和设备元件2获取人手的指纹信息。也就是说,设备元件2下面同时整合了指纹传感器4及压力元件3,使得设备元件2同时具备手指压力控制及指纹识别的功能。同时用户的手指与压力元件3之间间隔有设备元件2及响应元件1,从而使得用户的手指与压力元件3之间的间距增大,使用户使用压力元件3时触感良好。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4设置在终端100的非显示区域100b的下方。具体地,终端100还包括装饰圈(图未示出),装饰圈环绕设备元件2设置。用装饰圈环绕设备元件2不仅可美化终端100外观,且装饰圈可起到指示作用,指示用户在何处按压手指。装饰圈可以通过胶粘剂粘结在终端100的基板下方的钢补上,或者装饰圈可以通过激光电焊连接在钢补上,从而加强模组的可靠性。具体地,装饰圈为金属圈。可选地,设备元件2包括:陶瓷件、玻璃件、喷涂材料件、树脂件(如涤纶树脂)、刚玉件(如蓝宝石)中的至少一个,当然,设备元件2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可选地,压力元件3包括但不限于压电材料膜、压力传感器等。具体地,指纹传感器4包括能够以电容方式耦合到用户手指的用户指纹的一组电容性元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4可为电容式传感器、超声波式传感器或者光学式传感器,其中,电容式传感器中指纹传感器4可为采用自容电容式、互容电容式原理的传感器,当然,指纹传感器4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采用其他原理的传感器。可选地,指纹传感器4焊接连接在终端100的基板上。有的实施例中,以指纹传感器4上走线作为响应元件1,也有的指纹传感器4通过上面的金属的装饰圈作为响应元件1。还有的实施例中,终端100上设置有触摸屏板,触摸屏板表面作为显示区域100a。有的实施例的,设备元件2可以设在所述终端100的触摸屏板上,甚至触摸屏板与设备元件2可形成一体件。在TP表面(即触摸屏板表面)涂覆ITO膜,并且ITO膜用导线与指纹传感器4电连接,ITO膜相当于响应元件1,即实现HOME键功能。其中,ITO是掺锡氧化铟(IndiumTinOxide)的简称,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有的实施例中,响应元件1、设备元件2、压力元件3及指纹传感器4组成的模组设计成不可活动式的结构,即模组相对终端100外壳是静止的。这样,一来可防止用户日常使用指纹的误触发,二来可以给用户一个来自终端100的压力反馈,提高用户体验;三来可以大大提高整机的指纹方案的防水等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