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有关于触控感测面板技术,特别是一种触控感测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内嵌式触控感测面板(in-cell touch)经常采用的触控感测单元由电容式触碰感测器与后端处理电路所组成,其中电容式触碰感测器用来感测使用者的触碰,而后端处理电路则依据电容式触碰感测器的输出信号来进行触碰事件(touch event)的判读。然而,在目前的结构中,电容式触碰感测器将会与面板的像素阵列(或称主动元件阵列基板)有大面积的重迭,因而造成寄生电容变大而降低电容式触碰感测器的感应灵敏度。
现今有对电容式触碰感测器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输出同驱波形以降低寄生电容的方式。输出同驱波形的作法在理想上系可完全减去降生电容数值,然而在实际应用上,面板的远近端的阻容负载(RC Loading)的差异会造成信号送至电容式触碰感测器和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远端后波形无法完全一致,远近端阻容负载的不匹配将造成其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的缺憾,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感测显示面板,包括:触控感测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开关单元。触控感测层包含多个触控感测单元,每一触控感测单元电性连接一导电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触控感测层相对设置,且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多个数据线。开关单元包含多个开关,各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此些导电线的至少其中之一,另一端电性连接此些数据线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本发明提供还提供一种触控感测显示面板,包括:触控感测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至少一多工器。
触控感测层包含多个触控感测单元,每一触控感测单元电性连接一导电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触控感测层相对设置,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多个数据线。各多工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选择端,各第一端电性连接此些导电线的至少其中之一,各第二端电性连接此些数据线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触控感测每一多工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用以于触控感测感测期间导通。
本发明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利用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将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感测层的导电线短路以消除其中的寄生电容,并且可降低因数据线和导电线的片电阻差异产生的噪声,进而提升触碰感测灵敏度。又,藉由将数据线与导电线短路,还大幅降低了导电线的阻值,因而减轻处理单元的推力负担。再者,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所耗的电力仅需提供处理单元对导电线输出脉冲信号,进而得以节省电力。此外,本发明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还可以在显示期间将导电线连接至共同电位而增加稳定性、降低因数据线的耦合信号造成的涟波,并提升触控感测显示面板的稳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开关连接导电线与数据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开关连接导电线与数据线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工器连接导电线与数据线的电路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300:触控感测显示面板
10:触控感测层
11:触控感测单元
12、13:导电线
2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
21:数据线
22:区块
30:开关单元
31:开关
40:处理单元
41、42:放大器
50:显示区
60:周边区
70:阵列
71、80:多工器
711:第一端
712:第二端
713:第三端
714:选择端
Vcom:共同电位
S:控制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100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触控感测显示面板100包括:触控感测层10、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开关单元30及处理单元40。触控感测层10包含多个触控感测单元11,每一触控感测单元11电性连接导电线12。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与触控感测层10相对设置。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包括多个数据线21。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开关31连接导电线12与数据线2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每一触控感测单元11对应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的多个像素(如区块22所示),且每一触控感测单元11所电性连接的导电线12大致上平行于数据线21的至少其中之一,每一触控感测单元11所电性连接的导电线12电性连接于此些像素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共同电位Vcom。
请合并参阅图1及图2,开关单元30包含多个开关31,各开关31的一端电性连接此些导电线12的至少其中之一,另一端电性连接此些数据线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线21及导电线12连接至处理单元40,并处理单元40在触控感测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期间藉以数据线21提供数据至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的像素,且处理单元40在触控感测显示面板100的触控感测感测期间以各连接触控感测单元11的导电线12检测触控感测事件。此外,处理单元40电性连接开关单元30,处理单元40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发出控制信号S至开关单元30,使开关31处于导通状态,以致于数据线21与导电线12短路,因而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数据线21与导电线12之间不会产生寄生电容。并且,导电线12的阻值更可大幅降低,减轻处理单元40的推力负担。再者,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所耗的电力仅需提供处理单元40对连接各触控感测单元11的导电线12输出脉冲信号,而无需对各数据线21输出脉冲信号。
在一实施态样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具有显示区50以及邻接于显示区50的周边区60,开关单元30与处理单元40可设置于周边区60中相同的侧边。具体而言,处理单元40与开关单元30皆可设置于周边区60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的下方。
在另一实施态样中,开关单元30设置于周边区中60,且处理单元40与开关单元30分别设置于以显示区50为中心的相对两边。举例而言,处理单元40与开关单元30可分别设置于以显示区50为中心的上下两侧边。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200的示意图。触控感测显示面板200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100的电路运作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处理单元40与开关单元30分别设置于以显示区50为中心的上下两侧边。此外,触控感测显示面板200还可进一步包括有多工器80,然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显示面板设计者当可依不同面板设计而决定是否采用多工器80。触控感测请参阅图3,当处理单元40设置于与开关单元30不同的侧边,在考量面板的远近端的阻容负载(RC Loading)的差异上,其阻容负载(RC Loading)的差异会小于开关单元30与处理单元40设置于周边区60中相同的侧边。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工器80可于一端电性连接处理单元40并以另一端透过数据线21电性连接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的像素。由于,在本领域通常知识者系能得知源极驱动单元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像素之间可加入多工器的基础上,在此不赘述本发明的处理单元40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像素之间应如何加入多工器80。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开关连接导电线与数据线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单元40还可包括放大器41及放大器42,放大器41电性连接至多工器80并透过数据线21提供数据至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的多个像素(如区块22所示)。每一触控感测单元11对应至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0部分的像素区块22,每一触控感测单元11所电性连接的导电线12还电性连接另一导电线13,且导电线12与导电线13电性连接至处理单元40内部的放大器42。其中,透过放大器42并将触控感测单元11的导电线12与导电线13相互连接可减轻处理单元40的推力负担。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300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工器71连接导电线与数据线的电路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以多工器71来取代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开关单元,并且在图式中相同的参考字符指相同元件。其中,图6中的多个多工器71系可整合为如图5所示的多工器阵列70。另外,触控感测显示面板300亦可进一步包括有多工器80,然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显示面板设计者当可依不同面板设计而决定是否采用多工器80。
请合并参阅图5及图6,各多工器71具有第一端711、第二端712及选择端714,各第一端711电性连接导电线12或/及导电线13的至少其中之一,各第二端712电性连接数据线21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处理单元40电性连接各选择端714,处理单元40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发出控制信号S至选择端714,以使多工器71的第一端711及第二端712导通,以致于数据线21与导电线12或/及导电线13短路,因而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数据线21与导电线12之间不会产生寄生电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工器71还具有第三端713,第三端713电性连接至共同电位Vcom,处理单元40于显示期间导通多工器71的第一端711及第三端713。也就是说,处理单元40在触控感测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期间,藉由多工器71让所有导电线连接至共同电位Vcom,其中共同电位Vcom可位于处理单元40的ILB(内引脚Bonding)或OLB(外引脚Bonding),而增加触控感测显示面板100的共同电位Vcom的稳定性、降低因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信号耦合造成的涟波(Ripple),并提升触控感测显示面板100的稳定度。
本发明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利用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将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感测层的导电线短路以消除其中的寄生电容,并且可降低因数据线和导电线的片电阻差异产生的噪声,进而提升触碰感测灵敏度。又,藉由将数据线与导电线短路,还大幅降低了导电线的阻值,因而减轻处理单元的推力负担。再者,在触控感测感测期间所耗的电力仅需提供处理单元对导电线输出脉冲信号,进而得以节省电力。此外,本发明的触控感测显示面板还可以在显示期间将导电线连接至共同电位而增加稳定性、降低因数据线的耦合信号造成的涟波,并提升触控感测显示面板的稳定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