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8811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其无辐射、轻薄和省电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中信息、通信等消费性电子产品中。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随着电容式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将触控电极直接集成在显示面板内,将触控电极与显示面板内部已有的膜层结构集成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触控显示面板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液晶触控显示面板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液晶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01和阵列基板02,以及位于彩膜基板01和阵列基板02之间的液晶层(图中未示出)。阵列基板02上包括绝缘设置的扫描线026和数据线022,扫描线026和数据线022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制作在薄膜晶体管基板021上,像素电极通过过孔025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02还包括制作在部分数据线022上的触控电极线023,和覆盖触控电极线023的平坦层024。在彩膜基板01和阵列基板02之间还包括间隔物031和间隔物032,间隔物031用于支撑阵列基板02和彩膜基板01之间的间隙。

由于触控电极线的存在,限制了间隔物031和间隔物032的分布自由度,在实际工艺中,会有部分间隔物支撑在触控电极线上,但在触控显示装置被触控按压或受外力挤压后,出现间隔物容易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划伤液晶显示装置内的显示区域配向膜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电极线上的间隔物在受力时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划伤液晶显示装置内显示区域配向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叉且绝缘设置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覆盖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的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多条触控电极线,所述触控电极线与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间隔物;所述多个间隔物包括多个第一间隔物和多个第二间隔物,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间隔物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隔物的高度;

所述第一间隔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面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一正投影为长条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触控电极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间隔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面与所述触控电极线具有第一交叠部分;

所述第一间隔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长度,具有第一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具有第一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相邻的两条触控电极线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距,且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中,第一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在第一基板上具有第一正投影,第一正投影为长条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触控电极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第一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与触控电极线具有第一交叠部分,也即第一间隔物位于触控电极线上,且第一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接触的表面为垂直于触控电极线延伸方向的长条状;而第一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一间隔物接触的触控电极线及与其相邻的触控电极线之间的间距,也就是说第一间隔物始终位于触控电极线上,当第一间隔物的其中一端在触控电极线的边缘,即将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时,也有第一间隔物的另外部分位于相邻触控电极线上,从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受挤压时,第一间隔物不会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进而不会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移动前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线与间隔物的交叠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线与间隔物的交叠位置形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ed产品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由于触控电极线的存在,限制了间隔物的分布自由度,部分间隔物制作在触控电极线上,但在触控显示装置被触控按压或受外力挤压后,出现间隔物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间隔物制作在彩膜基板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而彩膜基板上还包括覆盖彩膜基板和间隔物的配向膜,阵列基板上也包括覆盖触控电极线的配向膜。而由于部分间隔物位于触控电极线上,当在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中或应用中,液晶触控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挤压或彩膜基板相对于阵列基板发生贴合偏移时,彩膜基板相对于阵列基板在彩膜基板所在平面滑动,造成间隔物从触控电极线上滑落,从而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造成液晶分子配向失败,显示异常。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交叉且绝缘设置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覆盖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的平坦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多条触控电极线,所述触控电极线与所述数据线或所述扫描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间隔物;所述多个间隔物包括多个第一间隔物和多个第二间隔物,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间隔物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隔物的高度;

所述第一间隔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面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一正投影为长条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触控电极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间隔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面与所述触控电极线具有第一交叠部分;

所述第一间隔物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长度,具有第一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具有第一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相邻的两条触控电极线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距,且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中,第一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在第一基板上具有第一正投影,第一正投影为长条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触控电极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第一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与触控电极线具有第一交叠部分,也即第一间隔物位于触控电极线上,且第一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接触的表面为垂直于触控电极线延伸方向的长条状;而第一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一间隔物接触的触控电极线及与其相邻的触控电极线之间的间距,也就是说第一间隔物始终位于触控电极线上,当第一间隔物的其中一端在触控电极线的边缘,即将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时,也有另外部分的第一间隔物位于相邻触控电极线上,从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受挤压时,第一间隔物不会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进而不会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3和图4,其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1;第一基板12包括多条扫描线126和多条数据线122,多条扫描线126和多条数据线122交叉且绝缘设置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如图3中的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所示;覆盖多条扫描线126和多条数据线122的平坦化层124;位于平坦化层124朝向第二基板11表面的多条触控电极线123,触控电极线123与数据线122在第一基板上12的正投影重叠;位于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1之间的多个间隔物;多个间隔物包括多个第一间隔物131和多个第二间隔物132,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2的方向上,第一间隔物131的高度h大于第二间隔物132的高度h;第一间隔物131朝向第一基板12的端面在第一基板12上具有第一正投影131a,第一正投影131a为长条状,第一正投影131a的延伸方向f与触控电极线123的延伸方向s垂直,且第一间隔物131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与触控电极线123具有第一交叠部分;且,第一正投影131a在其延伸方向f上具有第一长度d1,也即第一间隔物131朝向第一基板12的端面沿第一方向f上的长度;具有第一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和沿第一方向f与具有第一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相邻的两条触控电极线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间距d1和第二间距d2,其中,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1,且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第二间距d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触控电极线的条数,触控电极线可以位于每一条数据线或扫描线上,与数据线或扫描线一一对应设置,触控电极线还可以仅位于一部分数据线或扫描线上,如rgb像素单元中仅某些像素单元的数据线或扫描线上设置有触控电极线,另外一些像素单元中的数据线或扫描线上不设置触控电极线,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触控电极线的具体设置方式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触控电极线设置在每条数据线或扫描线上时,任意两条触控电极线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即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相等;当一部分数据线或扫描线上设置有触控电极线,但另外一部分数据线或扫描线上不设置触控电极线,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不相同,此时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第一间距d1与第二间距d2中的较大值。为方便说明,本发明下方实施例均以每条数据线或扫描线上均设置触控电极线(也即第一间距等于第二间距)为例进行说明;一部分数据线或扫描线上设置有触控电极线,另外一部分数据线或扫描线上不设置触控电极线的情况与每条数据线或扫描线上均设置触控电极线的情况相似,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一基板上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公共电极等结构,第二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彩膜基板上形成有色阻层以及黑色矩阵等结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层,用来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触控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可选的,如图3中所示,触控电极线12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数据线12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中,触控电极线123的投影与数据线122的投影重叠;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触控电极线123的延伸方向还可以与扫描线126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在第一基板的投影中,触控电极线123的投影与扫描线126的投影重叠,随之而变的,第一间隔物的正投影131a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触控电极线123的延伸方向垂直,沿第二方向s延伸。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触控电极线的制作需求而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间隔物,多个间隔物包括第一间隔物131和第二间隔物132,其中,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2的方向上,第一间隔物131的高度h大于第二间隔物132的高度h。第一间隔物131位于触控电极线123上,为了防止设置在触控电极线123上的第一间隔物131从触控电极线123上掉落,将第一间隔物131与触控电极线123接触的端面,也即第一间隔物131朝向第一基板12的端面设置为长条状,第一间隔物131与触控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通过加长第一间隔物131的长度,使得第一间隔物131的朝向第一基板12的端面的长度,也即第一正投影131a的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第一间距,在触控显示面板受到挤压或者第一基板12相对于第二基板11发生贴合偏移时,第一间隔物131也不容易从触控电极线123上掉落。

具体地,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移动前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间隔物131的第一正投影在垂直于触控电极线123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线123之间的间距,当触控显示面板未受到外部挤压时,第二基板11处于虚线位置,第一间隔物131处于c1位置,此时第一间隔物131仅位于触控电极线123上,当触控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挤压力或触控挤压力较小时,第二基板11沿f1方向移动,或者第一基板12沿f2方向移动的位移量较小时,由于第一间隔物131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的第一长度较大,使得第一间隔物131相对于触控电极线123移动时,也不容易从触控电极线123上掉落。

而当触控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挤压或触控挤压力较大时,第二基板11沿f1方向移动,或者第一基板12沿f2方向移动的位移量较大时,第一间隔物131的位移量可能大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线123之间的间距,此时,由于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线123之间的间距,如图6中所示,第一间隔物131可能移动到c2位置处(图6所示位移为微观结构位移,当触控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挤压或触控挤压,显示面板发生弯曲变形,显示到微观结构时,表现为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错位),此时,第一间隔物131的右端将从触控电极线123上掉落,但同时第一间隔物131的左端刚好(第一长度d1等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线123之间的间距时)或已经(第一长度d1大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线123之间的间距时)位于相邻触控电极线123上,也即,当触控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挤压或触控挤压力较大时,第一间隔物131能够始终位于至少一个触控电极线123上,而不从触控电极线123上掉落,从而使得显示区域的配向膜不会受到垂直于配向膜的力,进而保证了显示区域的配向膜不被划伤,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受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只要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具有第一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和与其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线之间的间距即可保证第一间隔物131始终位于至少一个触控电极线123上。因此,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长度d1小于第一间距或第二间距的两倍,也即保证第一间隔物131始终位于一个触控电极线123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保证第一间隔物始终位于触控电极线上即可防止第一间隔物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因此,本实施例中对第二间隔物并不做限定,可选的,第二间隔物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可以为圆形(如图5中132a所示)、长条形(如图3中的132a所示),还可以是椭圆形、纺锤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出现第一间隔物131位于一个触控电极线123上时发生倾斜时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相邻两条触控电极线123沿第一正投影131a的延伸方向f上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的两倍,也即第一间隔物131始终位于至少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线123上,从而避免第一间隔物131发生倾斜,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

具体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长度d1大于或等于第一间距或第二间距的两倍时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226和多条数据线222,多条扫描线226和多条数据线222交叉且绝缘设置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如图中的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所示;还包括多条触控电极线223,触控电极线223与数据线222的正投影重叠;多个第一间隔物231和多个第二间隔物232;其中第一间隔物的正投影231a的第一长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条触控电极线223沿第一正投影231a的延伸方向f上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从而使得第一间隔物231同时位于至少两条触控电极线223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触控电极线123制作在避开过孔125的地方,第一间隔物的第一正投影131a的面积为s1,而第一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的接触面积,也即第一交叠部分的面积为s2,从图8中可以看出,第一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的接触面积s2远小于第一正投影131a的面积s1,为了增加第一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的接触面积,使得触控电极线123对第一间隔物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形成的第一交叠部分设置圆形、矩形或纺锤形,其中,所述纺锤形为避开过孔125的纺锤形。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一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的形状改变第一交叠部分的形状,也可以通过改变触控电极线的形状改变第一交叠部分的形状,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9所示,通过将触控电极线与第一交叠部分对应的区域的形状设置为圆形1231、矩形1232或纺锤形1233实现第一交叠部分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纺锤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于触控电极线123的方向上,触控电极线123上与第一交叠部分对应的区域的宽度w1大于触控电极线123上除第一交叠部分之外的其他区域的宽度w2,从而实现增加第一交叠部分的面积,也即增加第一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触控电极线对第一间隔物的支撑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间隔物包括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如图4中所示,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2的方向上,第一间隔物131的高度h大于第二间隔物132的高度h。在触控显示面板没有受到挤压的状态下,第一间隔物131靠近第一基板12的一侧与触控电极线123是接触的,以维持触控显示面板一定的厚度,第二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或者第一基板上的其它结构是不接触的。而当触控显示面板被挤压发生形变时,第一间隔物131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间隔物132开始起支撑作用,以避免触控显示面板受到不可恢复形变的损伤。

为了在触控显示面板受到正向压力时,第一间隔物131位置处受到压缩后,第二间隔物132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并避免第一间隔物131被继续压缩,从而接触到显示区域的配向膜,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2的方向上,第一间隔物131的高度h与第二间隔物132的高度h差小于触控电极线123相对于平坦化层124凸起的高度,从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受到正向压力时,第一间隔物131接触到显示区域的配向膜之前,第二间隔物132即起到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间隔物的材质可以相对于第一间隔物的材质较硬一些,从而使得的在相同的压力下,第二间隔物的压缩率小于第一间隔物的压缩率,防止第一间隔物接触到显示区域的配向膜,对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造成影响。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第二间隔物的总体数量多于第一间隔物的总体数量的20-30倍,使得第二间隔物的压缩率小于第一间隔物的压缩率,防止第一间隔物接触到显示区域的配向膜,对显示造成影响。此时,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可以采用相同材质制作形成,并且在制作过程中,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可以采用同一道制程产出,相对于分开制作两种间隔物,能够节省一半产能,提高制作效率。

在第一间隔物被压缩后,第二间隔物起支撑作用时,为了避免第二间隔物对配向膜造成划伤,本实施例中还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二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在第一基板上具有第二正投影132a,第二正投影132a也设置为长条状,第二正投影132a的延伸方向f与触控电极线123的延伸方向s垂直,且第二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具有第二交叠部分;第二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沿第一方向具有第二长度d2,具有第二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和沿第一方向与具有第二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相邻的两条触控电极线之间分别具有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其中,第二长度d2大于或等于第三间距,且第二长度大于或等于第四间距。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由于任意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线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均相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还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做详细赘述。

同样地,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二长度的具体数值,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只要第二长度d2大于或等于具有第二交叠部分的触控电极线和与其相邻两个触控电极线之间的间距即可保证第二间隔物131始终位于至少一个触控电极线123上。因此,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长度d2小于第三间距或第四间距的两倍,也即保证第二间隔物始终位于一个触控电极线123上。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出现第二间隔物位于一个触控电极线上时发生倾斜时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长度d2大于或等于第三间距的两倍,也即第二间隔物始终位于至少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线123上,从而避免第二间隔物发生倾斜,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

与第一间隔物相似的,第二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的第二交叠部分的面积同样小于第二正投影的面积,为了增加第二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的接触面积,使得触控电极线123对第二间隔物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二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形成的第二交叠部分设置圆形、矩形或纺锤形,其中,所述纺锤形为避开过孔125的纺锤形。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二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的形状改变第二交叠部分的形状,也可以通过改变触控电极线的形状改变第二交叠部分的形状,本实施例中可选的,通过将触控电极线与第二交叠部分对应的区域的形状设置为圆形、矩形或纺锤形实现第二交叠部分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纺锤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于触控电极线123的方向上,触控电极线123上与第二交叠部分对应的区域的宽度大于触控电极线123上除第二交叠部分之外的其他区域的宽度,从而实现增加第二交叠部分的面积,也即增加第二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123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触控电极线对第二间隔物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的排布方式,可选的,多个第一间隔物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多个第一间隔物行;多个第二间隔物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多个第二间隔物行;第一间隔物行和第二间隔物行沿垂直于第一间隔物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交替重复排列。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多个间隔物均匀分布,可选的,相邻的第一间隔物行和第二间隔物行中,第一间隔物的中心与第二间隔物的中心在第一间隔物的延伸方向上错位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多个间隔物的设置位置,多个间隔物可以制作在第一基板上,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上设置了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触控电极线,为降低第一基板的制作复杂度,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均形成在第二基板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上还设置有黑色矩阵,黑色矩阵对应扫描线和数据线设置,可以有效遮挡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漏光,避免混色。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黑色矩阵如图中的虚线区域04部分,但由于现有技术中位于触控电极线上的间隔物容易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划伤配向膜,从而造成部分显示区域漏光,此时需要在间隔物附近将黑色矩阵做大,如图1中的bm区域,从而遮挡可能出现的漏光,尤其对于高ppi(pixelsperinch,每英寸像素数目)的触控显示面板而言,黑色矩阵面积增加,会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

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增加了第一间隔物和/或第二间隔物的长度,避免了第一间隔物和/或第二间隔物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划伤配向膜,进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无需增大设置黑色矩阵遮挡漏光。因此,如图3的黑色矩阵14和图6的黑色矩阵2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黑色矩阵只对应扫描线和数据线,无需增大设置,提升了高ppi触控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中,第一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在第一基板上具有第一正投影,第一正投影为长条状,且第一正投影的延伸方向与触控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间隔物朝向第一基板的端面与触控电极线具有第一交叠部分,也即第一间隔物位于触控电极线上,且第一间隔物与触控电极线接触的表面为垂直于触控电极线延伸方向的长条状;而第一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条触控电极线的间距,也就是说第一间隔物始终位于触控电极线上,当第一间隔物的其中一端在触控电极线的边缘,即将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时,也有部分位于相邻触控电极线上,从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受挤压时,第一间隔物不会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进而不会划伤显示区域的配向膜。

进一步地,由于显示区域的配向膜不容易出现划伤,不容易出现因配向膜划伤造成的漏光,黑色矩阵可以不进行扩大,从而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

另一方面,间隔物不容易从触控电极线上掉落,从而使得间隔物的支撑更加稳定,能够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10所示,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面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同样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任意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不限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具体形式,可以是ted(touchembedded)产品也可以是非ted产品,ted产品制程中包括触控电极线制程,而非ted产品没有触控电极线的制程,相对于非ted产品而言,在工艺上,ted产品更加兼容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无需额外增加触控电极线的制作工艺,因此,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为ted产品。如图11所示,为ted产品的俯视结构图,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块状公共电极127和驱动电路5,块状公共电极127与驱动电路5之间通过触控电极线123连接,从而实现触控功能。

针对ted产品,其为自容方式实现触控功能,现有技术中一个驱动芯片对应一个触控电极线。随着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屏幕越来越大,触控功能越来越多,需要增加驱动芯片的数量,对应的,要求也要增加触控电极线的数量,而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数据线或扫描线上均制作有触控电极线,触控电极线的数量可以增加,以实现采用两条触控电极线对应一个驱动芯片的方案,从而能够降低阻抗,提升触控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