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屏幕的触控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触摸屏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子书、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各种可触控的显示设备的纷纷面世,消费者对触摸屏幕的美观、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容式触摸屏是一种广泛的应用于显示设备的触控结构,外挂式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主要为gf(glass-film)结构或gff(glass-film-film)结构,即玻璃盖板-薄膜电极的结构或玻璃盖板-薄膜电极-薄膜电极的结构,并且薄膜电极需要与位于触控面板一端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绑定,从而实现与显示设备的其他电子器件的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中间部分为可视区域,可视区域的边缘通过不透明的金属引线将薄膜电极与位于触控面板顶部或底部的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实现柔性电路板与薄膜电极的电连接,再将柔性电路板绕折并连接到主板上。gff结构的触摸屏需要在两层薄膜电极的边缘各自形成金属引线后再将两层薄膜电极结合并绑定至柔性电路板,为了保证两层薄膜电极组合后两层金属引线相互错开,对各层薄膜电极边缘的金属引线的间距要求高,金属引线的加工精度要求严格,为了提高产品良品率而大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引线的加工精度要求严格,为了提高产品良品率而大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导电端及导电胶,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导电端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对所述第二基板的一表面,所述导电端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形成电容结构,所述导电胶贴合所述导电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导电胶电连接所述导电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如此,由于导电胶电连接导电端与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导电端位于第一基板上,因此可以将连接导电端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形成于第一基板,且连接第一电极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也形成于第一基板,即将连接第一电极的导电引线和连接第二电极的导电引线都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因此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两种导电引线的位置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了产品良品率,并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还设有第一绑定点、第二绑定点、第一导电引线及第二导电引线,所述第一绑定点和所述第二绑定点用于电连接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导电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绑定点,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绑定点与所述导电端,从而使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如此,导电端、第一导电引线、第二导电引线、第一绑定点及第二绑定点均设置于第一基板,在形成第一导电引线和第二导电引线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一导电引线和第二导电引线的相对位置,无需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装配的过程中再考虑第一导电引线与第二导电引线的位置相互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加工精度要求。
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一电连接所述导电胶。如此,可避免第二导电引线集中在触控面板的一侧造成一侧边框过宽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导电胶位于所述导电端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导电胶贴合所述第二电极面对所述导电端的一侧表面。如此以将减小触控面板的宽度尺寸,避免边框过大,增大可视区面积,提高屏占比。
进一步,每个所述导电胶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如此可以简化了制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所述导电胶为异方性导电胶。因为异方性导电胶只在纵向导通横向不导通,因此通过同一个导电胶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不导通,实现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的同时,避免了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导电胶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如此可以保证第二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互不影响,并且导电胶可以选择普通的导电胶,降低了触控面板的成本。
进一步,所述导电胶位于所述导电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左侧面,所述第二端部包括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面对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所述导电胶贴合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如此,由于导电胶位于导电端与第二基板之间,减小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即减小了触控面板的厚度,有利于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光学胶,所述光学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光学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如此,透明的光学胶牢固粘贴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保证触控面板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触控面板的光透过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并穿过所述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导电胶电连接导电端与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导电端位于第一基板上,因此可以将连接导电端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形成于第一基板,且连接第一电极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也形成于第一基板,即将连接第一电极的导电引线和连接第二电极的导电引线都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因此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两种导电引线的位置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了产品良品率,并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4、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4、导电端32及导电胶40,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相对层叠设置,具体的,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均为透明基板,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为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等。第一电极22和导电端32位于第一基板12面对第二基板14的一表面,进一步的,第一电极22为透明导电薄膜经过化学蚀刻或激光蚀刻等方式图案化形成的电极,第一电极22具有透明度高、导电性好的特点。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22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薄膜图案化后形成。进一步的,第一电极2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一电极22沿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阵列排列。导电端32位于第一电极22的两侧,即第一基板12的两侧边缘,本实施例中,导电端32为金属接触点,例如金属片等,具体的,导电端32为化学蚀刻或激光蚀刻的银胶层,以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
第二电极24位于第二基板14面对第一基板12的一表面,进一步的,第二电极24为透明导电薄膜经过化学蚀刻或激光蚀刻等方式图案化形成的电极,第二电极24具有透明度高、导电性好的特点。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24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薄膜图案化后形成。进一步的,第二电极24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二电极24沿触控面板的长度方向阵列排列。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均为长条状,并且第二电极24的放置方向与第一电极22垂直。
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4相对形成电容结构,即gff结构的电容式触摸面板。导电胶40贴合导电端32与第二电极24并电连接导电端32与第二电极24层,具体的,导电胶40为具有一定粘度且具有良好导电特性的固态胶体,导电胶40一方面贴合导电端32,另一方面贴合第二电极24,从而将第二电极24电连接至导电端32。导电端32通过电连接位于第一基板12上的绑定点而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从而使第二电极24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
由于导电胶40电连接导电端32与第二电极24,第一电极22和导电端32位于第一基板12上,因此可以将连接导电端3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形成于第一基板12,连接第一电极2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也形成于第一基板12,在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相对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两种导电引线的位置相互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时减少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组合公差引起的走线空间限制,提高了产品良品率,并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到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2的表面还设有第一绑定点342、第二绑定点344、第一导电引线362及第二导电引线364,第一绑定点342和第二绑定点344用于电连接柔性电路板,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绑定点342和第二绑定点344为化学蚀刻或激光蚀刻的银胶层,以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第一导电引线362电连接第一电极22与第一绑定点342,从而使第一电极22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第二导电引线364电连接第二绑定点344与导电端32,从而使第二电极24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引线362和第二导电引线364为金属引线,以提高导电引线的导电特性,进一步的,第一导电引线362和第二导电引线364为银胶线,银胶线导电性能好。优选的,第一导电引线362与第二导电引线364不相交,第一绑定点342与第二绑定点344不相交,以使第一电极22通过第一导电引线362、第一绑定点342独立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第二电极24通过导电胶40、第二导电引线364、第二绑定点344独立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4相互隔绝。
导电端32、第一导电引线362、第二导电引线364、第一绑定点342及第二绑定点344均设置于第一基板12,在形成第一导电引线362和第二导电引线364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一导电引线362和第二导电引线364的相对位置,无需在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相对装配的过程中再考虑第一导电引线362与第二导电引线364的位置相互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了产品良品率,并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端32、第一导电引线362、第二导电引线364、第一绑定点342及第二绑定点344一体成型,即在一层银胶层上经过一次激光蚀刻或化学蚀刻经过同一道工序加工形成,从而得到导电端32、第一导电引线362、第二导电引线364、第一绑定点342及第二绑定点344之间精确的位置配合关系。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仅需印刷一层银胶层后即可在银胶层上形成所有的第一导电引线362和第二导电引线364,减少了银胶层的用量,国产的银胶成本基本在5000rmb/kg,而进口的单价动辄上万元,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触控面板的成本。
具体到图3,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4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电极24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242与第二端部244,第二电极24通过第一端部242与第二端部244之一电连接导电胶40。具体的,第二电极24为长条状,导电胶40连接每个第二电极24的第一端部242与第二端部244之一,以避免第二导电引线364集中在触控面板的一侧造成一侧边框过宽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导电胶40通过第一端部242连接第二电极24形成第一端部242电极组,导电胶40通过第二端部244连接第二电极24形成第二端部244电极组,第一端部242电极组与第二端部244电极组交替排列,以使触控面板两侧边缘的第二导电引线364均匀排布,一侧边框过宽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其中图4为图1的触控面板的a方向部分结构示意图,导电胶40位于导电端32与第二电极24之间,导电胶40贴合第二电极24面对导电端32的一侧表面。具体的,导电胶40为非透明的材料,导电胶40层叠于第二电极24表面,以将减小触控面板的宽度尺寸,避免边框过大,增大可视区面积,提高屏占比。
本实施例中,每个导电胶40连接多个第二电极24。多个第二电极24通过同一个导电胶40粘贴,简化了制程,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导电胶40为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acf),异方性导电胶贴合于第二电极24与导电端32之间,使第二电极24与导电端32电连接,因为异方性导电胶只在纵向导通横向不导通,因此通过同一个导电胶40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24之间不导通,实现第二电极24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的同时,避免了第二电极24之间的电连接。
由于导电胶40电连接导电端32与第二电极24,第一电极22和导电端32位于第一基板12上,因此可以将连接导电端3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形成于第一基板12,连接第一电极2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也形成于第一基板12,在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相对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两种导电引线的位置相互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时减少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组合公差引起的走线空间限制,提高了产品良品率,并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每个导电胶40对应连接一个第二电极24。具体的,导电胶40的数量与第二电极24的数量相同,并且各导电胶40之间相互不接触。每个第二电极24通过一个导电胶40对应贴合一个导电端32,从而依次通过第二导电引线364、第二绑定点344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第二电极24之间相互绝缘,互不影响,并且导电胶40可以选择普通的导电胶40,降低了触控面板的成本。
第二电极24通过导电胶40电连接至第一基板12上的导电端32,连接导电端3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形成于第一基板12,连接第一电极2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也形成于第一基板12,在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相对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两种导电引线的位置相互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了产品良品率,并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7和图8,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导电胶40位于导电端32与第二基板14之间,第二电极24的第一端部242包括左侧面245,第二端部244包括右侧面246,左侧面245和右侧面246连接第二电极24面对第一基板12的表面与第二电极24面对第二基板14的表面,导电胶40分别贴合左侧面245和右侧面246。具体的,第二电极24为长条状,左侧面245和右侧面246分别为第一端部242和第二端部244垂直于第二基板14的表面。导电胶40一方面贴合于导电端32,另一方面贴合于左侧面245或右侧面246,从而实现第二电极24与导电端32的电连接。由于导电胶40位于导电端32与第二基板14之间,减小了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之间的距离,即减小了触控面板的厚度,有利于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由于导电胶40电连接导电端32与第二电极24,第一电极22和导电端32位于第一基板12上,因此可以将连接导电端3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形成于第一基板12,连接第一电极2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也形成于第一基板12,在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相对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两种导电引线的位置相互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时减少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组合公差引起的走线空间限制,提高了产品良品率,并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光学胶50(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光学胶50为透明的粘合剂,光学胶50位于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4之间,光学胶50固定连接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4。透明的光学胶50牢固粘贴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4,保证触控面板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触控面板的光透过率。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还包括盖板60,盖板60、第一电极22及第二电极24层叠设置,一方面,盖板60边缘印刷边框用于遮挡第一导电引线362和第二导电引线364,另一方面,盖板60用于接触用户手指进行触控操作。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盖板60与第一电极22之间也通过光学胶50实现相互粘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及以上所述的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层叠设置,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并穿过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
进一步的,显示设备还包括系统主板、壳体及电池,系统主板电连接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并控制电连接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工作,电池用于向主板供电,壳体收容主板、电池、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起到保护显示设备内部器件及美观的作用。
由于导电胶40电连接导电端32与第二电极24,第一电极22和导电端32位于第一基板12上,因此可以将连接导电端3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形成于第一基板12,连接第一电极22与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引线也形成于第一基板12,在第一基板12与第二基板14相对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考虑两种导电引线的位置相互错开等精度问题,降低了对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时减少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组合公差引起的走线空间限制,提高了产品良品率,并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