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测井孔隙度数据开展储层对比和预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1956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油气地质勘探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测井孔隙度数据开展储层对比和预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中重要作用,油气一般深埋在地下,需要通过油气勘测技术对油气进行勘测,再通过油气开采,将油气开采出来以后才能进行油气使用。

目前油气勘探中采用的油气储层对比图绘制方法,均基于测井解释结果开展连层对比,其展示的储层对比图仅能反映储层在地层中分布的大致特征及走向,但对区域上优质储层的分布细节刻画有局限,且不能有效预测井间储层变化,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测井孔隙度数据开展储层对比和预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测井孔隙度数据开展储层对比和预测系统,包括地层道、电测曲线道、海拔深度道、岩性道、测井解释孔隙度曲线道、测井解释的优质储层段和孔隙度颜色图标。

系统中包含的功能模块主要由绘制单井综合柱状图和绘制连井剖面图两部分组成,均为gxplorer软件内所提供的功能模块。其中绘制单井柱状图是基础模块;而连井剖面图的绘制,必须由各个单井综合柱状图绘制好后,再导入绘制连井剖面图模块中才能实现。

基于上述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建立单井目的层段综合柱状图;首先确定储层对比所需的单井,先建立其中一口井目的层段的综合柱状图,自左向右依次建立地层道、电测曲线道、岩性道、测井解释孔隙度曲线道,然后将相关数据导入相应的数据道中,并按需设置相应数据范围;以该井为标准,建立其余各井综合柱状图;

s2、建立连井剖面;按所需剖面过井位置摆放各单井综合柱状图,并截取各井需对比的井段,按井口海拔标准对齐;

1)在设置连层属性界面中,曲线填充栏设置为孔隙度;

2)设置孔隙度范围色标,将孔隙度0%设置为绿色;将测井解释储层孔隙度下限2%设置为黄色,优质储层孔隙度标准及以上设置为红色;

s3、绘制储层对比图;

1)开展井间储层连层,开启gxplorer软件中智能连层功能后,形成初始连层图件,然后用手动功能修改完善;

2)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利用各单井的测井孔隙度数据对井间区域的地层孔隙度进行差值计算,所得计算结果以图标上对应的颜色在图中显示,这些颜色联起来就代表井间储层的变化特征,其中色标中高孔隙度对应的颜色就表明这套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

s4、设置图件成图所需比例,导出成图。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孔隙度范围为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容易,且可以不需要测井解释成果数据;

2、可清晰直观展现优质储层的分布及区间变化特征,有效提高勘探成功率。

3、实现了井间优质储层的预测,为井位目标的选择部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测井孔隙度数据开展储层对比和预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的使用效果图。

图中:1-地层道;2-电测曲线道(gr道);3-海拔深度道;4-岩性道;5-测井解释孔隙度曲线道;6-测井解释的优质储层段;7-孔隙度颜色图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利用测井孔隙度数据开展储层对比和预测系统,包括地层道1、电测曲线道2、海拔深度道3、岩性道4、测井解释孔隙度曲线道5、测井解释的优质储层段6和孔隙度颜色图标7。

基于上述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建立单井目的层段综合柱状图;首先确定储层对比所需的单井,先建立其中一口井目的层段的综合柱状图,自左向右依次建立地层道1、电测曲线道2、岩性道4、测井解释孔隙度曲线道5,然后将相关数据导入相应的数据道中,并按需设置相应数据范围;以该井为标准,建立其余各井综合柱状图;

1)准备单井的地面大地坐标数据和目的层段的顶部与底部钻井深度数据;

2)准备单井目的层段数据:地层分层数据(txt或excel格式)、有对应井深的岩性命名数据(txt或excel格式)、测井数据(txt格式)、测井解释孔隙度数据(txt或excel格式);

3)打开gxplorer软件内绘制单井综合柱状图模块,运用创建新井功能,在建立新井界面中创建一口新井,输入创建井的大地坐标、钻井最终深度及需要显示的钻井深度并保存。新井创建好后,运用模块中的数据导入功能,向新井依次导入地层分层数据、岩性数据、测井数据、测井解释孔隙度数据并保存;

4)运用模块内建立各种新数据道功能,在新井界面中,依次创建地层分层道、测井曲线道、海拔深度道、岩性道、测井解释孔隙度曲线道后,将已前面导入的数据在相对应的各道内显示出来,并按照标准和具体需要,运用各道自有的修改功能,对各道显示细节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5)运用模块内修改显示井层段功能,修改为需要显示目的层段的顶界与底界井深后,至此,一个单井目的层段综合柱状图就绘制好了;

6)其他各井均以本井为绘制标准逐一创建;

7)设置绘制好的储层对比图的成图所需比例,运用图件导出功能,导出成图。

s2、建立连井剖面;按所需剖面过井位置摆放各单井综合柱状图,并截取各井需对比的井段,按井口海拔标准对齐;

1)打开gxplorer软件内绘制连井剖面对比图模块,点击建立新连井剖面图功能,创建一个新的连井剖面图;运用模块内单井导入功能,按剖面图内所需摆放的单井位置依次导入各单井综合柱状图,运用模块内截取井段功能,截取各井需对比的目的层井段;

2)在设置连层属性界面中,曲线填充栏设置为孔隙度;

3)设置孔隙度范围色标,将孔隙度0%设置为绿色;将测井解释储层孔隙度下限2%设置为黄色,优质储层孔隙度标准及以上设置为红色,最后量化设置孔隙度范围的标注数(0-12之间);

4)连井剖面对比图模块中,开启智能连层功能,形成初始目的层段连井剖面对比图,然后用手动修改功能,按需要对连井对比图进行细节的修改完善并保存;

5)运用连井剖面对比图模块中井间插值计算功能(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原理),采用各单井目的段的测井孔隙度数据,对井间区域的目的段孔隙度进行差值计算预测。所得计算结果,自动以孔隙度范围色标中对应的颜色在连井剖面图中对应位置显示,这些颜色联起来就代表各井间目的层段储层的变化特征,其中色标中高孔隙度对应的颜色就表明这套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

s3、绘制储层对比图;

1)开展井间储层连层,开启gxplorer软件中智能连层功能后,形成初始连层图件,然后用手动功能修改完善;

2)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利用各单井的测井孔隙度数据对井间区域的地层孔隙度进行差值计算,所得计算结果以图标上对应的颜色在图中显示,这些颜色联起来就代表井间储层的变化特征,其中色标中高孔隙度对应的颜色就表明这套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

s4、设置图件成图所需比例,导出成图。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