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基于北斗定位的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云端管理系统及其云端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北斗卫星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用北斗卫星技术,提供更多的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大数据的分析及应用方法,显然可以在进一步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给技术开发商及社会创造更多增值价值,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值得投入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使北斗卫星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端管理系统,包括:北斗终端产品、通信系统及云运营平台,
所述北斗终端产品用于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时空数据;
所述通信系统用于将北斗终端产品提供的时空数据传输到云运营平台;
所述云运营平台用于处理上述时空数据并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
其中,所述云运营平台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预测及数据更新。
其中,所述北斗终端产品包括北斗定位模块、时钟模块、检测模块、通信传输模块以及终端搭载软件模块,其中,
所述时钟模块与北斗定位模块及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周期性控制北斗定位模块以及检测模块获取数据;
所述通信传输模块与北斗定位模块、检测模块及终端搭载软件模块连接,用于将北斗定位模块及检测模块获取的数据传递给终端搭载软件模块;
所述北斗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物或目标人的位置信息,所述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物或目标人的其它特征信息;
所述终端搭载软件模块用于对所述北斗定位模块及检测模块获取的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并经通信系统传输给云运营平台。
其中,所述北斗定位模块包括顺次连接的北斗定位系统、DSP处理器及ARM处理器,其中,所述北斗定位系统用于获取目标人或物的原始位置信息,所述DSP处理器用于接收北斗定位系统上传的数据,并将其进行算法处理,同时提高精度;所述ARM处理器用于接收DSP处理器所处理过的数据,并根据实际的4G信号情况智能选择显示的数据模式。
其中,所述北斗定位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北斗双天线定位终端、信号调制模块以及信号解调模块,其中,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用于对北斗双天线定位终端获取的数据进行放大调制,所述信号解调模块用于对信号调制模块传递的数据进行译码,以生成定位坐标数据。
其中,所述终端搭载软件模块包括可信操作系统、历史数据存储模块以及记忆模型生成模块,其中,
所述可信操作系统及历史数据存储模块均与通信传输模块连接,历史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并存储通信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可信操作系统接收并处理通信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
所述可信操作系统及历史数据存储模块同时均与记忆模型生成模块连接,所述记忆模型生成模块接收历史数据存储模块内的所有历史数据,并以此生成记忆模型,所述可信操作系统接收记忆模型生成模块传输的记忆模型,结合记忆模型处理通信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另外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云端管理系统的云端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北斗终端产品获取用户所需的时空数据;
步骤S2:通信系统将上述时空数据传输到云运营平台;
步骤S3:云运营平台对上述时空数据进行处理,以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
本发明提供的云端管理系统及云端管理方法,融合了北斗卫星定位、物联网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项技术,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资源,面向行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安全可信的时空数据和基于时空数据的大数据增值服务,用户可使用本发明定制化地生成自己的云端服务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云端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北斗终端产品、11-时钟模块、12-北斗定位模块、121-北斗定位系统、121A-北斗双天线定位终端、121B-信号调制模块、121C-信号解调模块、122-DSP处理器、123-ARM处理器、13-检测模块、14-通信传输模块、15-终端搭载软件模块、151-可信操作系统、152-历史数据存储模块、153-记忆模型生成模块、20-通信系统、30-云运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云端管理系统,主要基于现有的北斗定位技术、物联网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对云端终端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使用户获知所欲获知的目标人或目标物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本发明的云端管理系统,重点在于将北斗定位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方便人们日常的养老、用车及防灾等各个领域。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云端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云端管理系统,包括北斗终端产品10、通信系统20及云运营平台30,其中,
所述北斗终端产品10用于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时空数据;具体的,该数据例如可以是监护人所需要的被监护人的位置信息、健康情况;也可以是巡逻人员的位置信息以及巡逻人员身上所携带的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特定位置的地理环境信息;还可以是车主的车辆上所安装的北斗导航天线获取的位置信息、北斗导航终端显示的终点信息以及通讯天线获取的通讯信息等;又或者,还可以是景区旅游人员身上所携带的专业移动检测装置(如手表)所检测到的旅游人员的生命体征信息等。
所述通信系统20用于将北斗终端产品10提供的时空数据传输到云运营平台30;
所述云运营平台30用于处理上述时空数据并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并收取用户费用,在此过程中,既使运营商获取了利益,也方便了用户的生活。
对应于上述北斗终端产品10所提供的时空数据,本发明提供的云端管理系统所针对的用户例如可以是无法24小时照管老人的子女等监护人、需要对某些环节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等条件下的环境进行信息采集的监管部门,需要进行目的地导航的车主,也可以是在户外探险过程中需要保障自己人身安全的旅行者等。
以上所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比较简单的实施例,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云端管理系统不仅可适用于一般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也可适用于政府机关等部门职能的实现,其可以涵盖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因此,本发明中,所述云运营平台30所针对的用户也涵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包括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个人;所述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保险公司、信贷机构、咨询公司及广告公司。也因此,用户可基于本发明提供的云端管理系统,定制化生成自己的云端服务器。
本发明提供的云端管理系统,所述云运营平台30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预测及数据更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具体实施时,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北斗终端产品10包括时钟模块11、北斗定位模块12、检测模块13、通信传输模块14以及终端搭载软件模块15,所述北斗定位模块12及检测模块13均同时与时钟模块11及通信传输模块14连接,北斗定位模块12及检测模块13在时钟模块11的控制下,周期性获取目标物或目标人的监测数据,并经通信传输模块14将数据传输给终端搭载软件模块15处理,从而使终端搭载软件模块15将所述北斗定位模块12及检测模块13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管理和控制后,再经通信系统20传输给云运营平台30。
具体的,所述北斗定位模块12用于获取目标物(如车辆)或目标人(如被监护者、旅游者或者地理环境信息采集者)的位置信息,所述检测模块13用于获取目标物或目标人的其它特征信息,例如通过身份验证系统获取车主的身份信息,通过传动装置信息采集获取车辆的性能信息,通过基本的体能监测装置获取旅游者的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信息,通过智能传感器获取被监护者的运动轨迹及健康状况,通过地理环境检测装置获取环境恶劣地区的气候条件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监测精度、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监测需求,同时缓解终端搭载软件模块15的数据处理压力,本发明对北斗定位模块12的进行了特殊的结构设置,一方面,能够最大化精简北斗定位模块12最终传输给终端搭载软件模块15的数据,另一方面,能最大化提高北斗定位模块12所获取的数据的精度及有效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北斗定位模块12包括顺次连接的北斗定位系统121、DSP处理器122及ARM处理器123,其中,所述北斗定位系统121用于获取目标人或物的原始位置信息,所述DSP处理器122用于接收北斗定位系统121上传的数据,并将其进行算法处理,同时提高精度;所述ARM处理器123用于接收DSP处理器所处理过的数据,并根据实际的4G信号情况智能选择显示的数据模式,具体的,当4G信号稳定时,ARM处理器选择网络地图,当4G信号不理想时,ARM处理器选择上一个时钟周期所获取的本地地图。由于本发明的北斗定位模块是在时钟模块11的控制下周期性工作,因此,ARM处理器123中的本地地图也在周期性更新,在某个工作周期内,当4G信号不理想时,ARM处理器123所选择的本地地图与本轮工作周期内的实际地图最接近,相应的,更利于后期得出准确的数据。
所述北斗定位系统121包括顺次连接的北斗双天线定位终端121A、信号调制模块121B以及信号解调模块121C,所述信号调制模块121B用于对北斗双天线定位终端121A获取的数据进行放大调制,所述信号解调模块121C用于对信号调制模块121B传递的数据进行译码,以生成定位坐标数据。
本发明中,由于不同的目标人或目标物存在不同的活动特点,在判断目标人或目标物的状态时,无法采用统一的判断标准,例如,不同的旅游者存在不同的生命体征信息,不同的被监护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并且,这些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为了提高监测精度,保证云运营平台30一侧针对的用户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本发明对北斗定位模块12及检测模块13获取的数据进行了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方式为将之前所有的数据整合为历史数据,并根据历史数据生成记忆模型,以使用户得到目标人或目标物所对应的数据的一个历史发展趋势,另一种方式即为结合此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监测周期内的数据,以更准确的判断当下的目标人或目标物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终端搭载软件15包括可信操作系统151、历史数据存储模块152以及记忆模型生成模块153,其中,所述可信操作系统151及历史数据存储模块152均与通信传输模块14连接,历史数据存储模块152接收并存储通信传输模块14传输的数据,可信操作系统151接收并处理通信传输模块14传输的数据;
所述可信操作系统151及历史数据存储模块152同时均与记忆模型生成模块153连接,所述记忆模型生成模块153接收历史数据存储模块152内的所有历史数据,并以此生成记忆模型,所述可信操作系统151接收记忆模型生成模块153传输的记忆模型,结合记忆模型处理通信传输模块14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另外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云端管理系统的云端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北斗终端产品获取用户所需的时空数据;
步骤S2:通信系统将上述时空数据传输到云运营平台;
步骤S3:云运营平台对上述时空数据进行处理,以向用户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时钟模块,可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监测周期,智能控制获取目标物或目标人所处状态的频率。
2、通过北斗定位模块内DSP处理器、ARM处理器、信号调制模块以及信号解调模块的一系列设计,可提高数据精度,减少后期数据处理的负担。
3、通过历史数据存储模块及记忆模型生成模块的设计,使用户可根据不同个体间的情况差异性应对。
本发明的云端管理系统,融合了北斗卫星定位、物联网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项技术,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资源,面向行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安全可信的时空数据和基于时空数据的大数据增值服务,用户可使用本发明定制化地生成自己的云端服务器。
虽然本发明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仍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