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5521阅读:2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脑机箱。



背景技术:

现在的社会中,电脑和手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或娱乐工具,现有的电脑机箱若需要给手机充电则必选使用充电线,并且很多人只是带一根USB数据线插入电脑进行充电,但是该种充电又个缺点,即,电脑充电经常是充电电流没有达到充电的额定标准,会减短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电脑关了,手机就无法充电。因此,怎样实现通过电脑机箱为手机充电,且不影响手机电池使用寿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机箱是每个有电脑用户必备的部件,因此怎样提升其使用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还有现有的机箱当忘记数据线时很难给手机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脑机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脑机箱,包括机箱本体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与机箱内部的电源连接,所述机箱本体上设置有充电槽,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安装于所述充电槽下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用于为无线充电模块提供电压的供电模块、用于将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的电源转换模块和将该高频交流电压发射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为由三个单独线圈错位交叠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的大小为1-15平方厘米。

之外优选,所述线圈的厚度为0.1-1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还包括指示灯。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还包括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安装于所述机箱本体外部,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槽上设置有荧光充电标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脑机箱,包括机箱本体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与机箱内部的电源连接,所述机箱本体上设置有充电槽,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安装于所述充电槽下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用于为无线充电模块提供电压的供电模块、用于将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的电源转换模块和将该高频交流电压发射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本实用新型不需数据线就可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减少了电子设备必须携带充电线的麻烦,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相比于传统的机箱,大大提高了机箱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为:

机箱本体--1,充电槽--2,荧光充电标志--3,指示灯--4,无线充电发射线圈--5,开关按钮--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脑机箱,包括机箱本体1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与机箱本体内部的电源连接,所述机箱本体1上设置有充电槽2,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安装于所述充电槽2下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用于为无线充电模块提供电压的供电模块、用于将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的电源转换模块和将该高频交流电压发射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5;本实用新型可不需数据线对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减少了电子设备必须携带充电线的麻烦,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相比于传统的机箱,大大提高了机箱的实用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为无线充电发射线圈5,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5为由三个单独线圈错位交叠构成,所述线圈的大小为1-15平方厘米,所述线圈的厚度为0.1-1厘米,无线充电发射模块采用的线圈大小和厚度设计合理,占用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且可方便的与电子设备连接,当充电槽2内有电子设备在充电时,指示灯4会常亮或者闪烁,当充电槽2内无电子设备充电时,指示灯4不亮,可方便使用者远距离观察设备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还包括开关按钮6,所述开关按钮6安装于所述机箱本体1上,所述开关按钮6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电性连接,当不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可通过开关按钮6将无线发射模块断电,已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槽2上设置有荧光充电标志3,荧光充电标志3可在晚上或者光线暗时发光,方便使用者将电子设备准确地放到充电草上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均带有无线接收模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