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8897发布日期:2020-03-03 04:1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公共服务中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必须由原来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重点转向以全面感知为基础、以视频监控和地理信息为核心的城市一种公共安全服务系统,从而成为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新的建设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紧密结合目前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新的需求,提出一种公共安全支撑平台,按照“逐步整合数据、高度共享资源、推进深度应用、智慧化应用发展”思路,建成各类公共安全信息共享、公共服务、应用服务均可基于此平台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将来通过支撑平台向相关单位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共安全支撑平台,为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和系统进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基础运行环境、数据中心服务和公共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1)基础运行环境由工作流引擎、公共服务总线、中间件等部分构成,主要为平台提供所需的计算、存储资源及各种服务的管理功能;

(2)数据中心服务由环境构建服务、应用开发服务及数据中心管理服务三大部分组成,共同构成了整个平台强大的、可伸缩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为各种应用开发提供语言、环境支持以及应用的动态生成支持;

(3)公共服务系统依托基础运行环境和数据中心服务,实现统一的感知信息接入、汇聚、关联整合及交换共享的支撑软件系统,打破自成体系的系统建设,实现对各种感知资源的集中管理及感知信息的共享交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业务整合与信息化应用结合:城市涉及公共安全的各业务部门的公共业务和平台提供统一的支撑,有利于优势资源、关键资源的集中,并且避免重复投资,节约运营成本。

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应用:对城市公共安全各类业务信息及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实现对全市人、地、物、案(事)件、组织的综合管控。

空间信息整合和深度应用:对城市二维、三维地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地图上标绘相关公共安全资源(车辆、人员、消防设施、医疗设施、防汛场所、防空场所、紧急避难场所等),以实现应急突发事件的迅速指挥调度。

图像资源整合和智能应用:对公安建设、社会面建设的所有图像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智能分析,从图像资源中提取相关信息资源,实现各类案(事)件与相关图像资源的联动、回查,实现通过图像资源完成对各类案(事)件的侦控。

实有人口和重点关注目标管控应用: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的信息,结合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实有人口的统一管理,同时对重点关注目标(人员、车辆、物品)进行定位、跟踪、管控。

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建立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涵盖全面监测、快速预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

城市整体防控及应急处置体系:以城市治安防控为基础,辅以各种特殊安全防控手段,建立与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监管相联动的安全机制,构建城市全方位、全天时、全天候、立体化的整体防控处置体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整个平台包括三大部分:基础运行环境、数据中心服务和公共服务系统。

基础运行环境由工作流引擎、公共服务总线、中间件等部分构成,主要为平台提供所需的计算、存储资源及各种服务的管理功能。

数据中心服务由环境构建服务、应用开发服务及数据中心管理服务三大部分组成,共同构成了整个平台强大的、可伸缩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为各种应用开发提供语言、环境支持以及应用的动态生成支持。

公共服务系统依托基础运行环境和数据中心服务,实现统一的感知信息接入、汇聚、关联整合及交换共享的支撑软件系统。打破自成体系的系统建设,实现对各种感知资源的集中管理及感知信息的共享交换。

1、基础运行环境包括:

(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能够定义、创建和管理工作流的执行,并且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之上。工作流引擎能够解释过程定义、实现与工作流参与者的交互并且调用各种外部it工具和应用,包括四个方面:

控制流方面,通过不同的结构描述活动的执行次序,如顺序、分支、并发、同步等;

数据方面,规范业务数据和在活动间流转的数据和变量;

资源方面,描述与工作流相关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基于职责的人员和设备角色;

操作方面:描述活动执行的基本动作,这些动作通常映射为应用系统的某个功能。

(2)公共服务总线:

公共服务总线由有组织的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及其集成平台构成,数据集成平台能够提供强大的数据级功能和共享服务方法,支持服务和数据使用者以一致和可重复的方式访问任意类型、任何位置、任意形式的服务。借助数据集成平台提供开放的、基于标准的数据服务功能(包括数据访问、语义调解、数据管理等),可以提高企业范围内服务和数据的可用性。

公共服务总线规划的具体方向和目标可归纳如下:

在sla理念指导下,根据数据中心公共服务系统的需求,分类处理,提供不同加工深度、精度、速度的服务通道,为系统提供最合适的数据服务模式。

创建可扩展的系统架构,满足快速提供大量服务和数据数据的要求,并且能够支持未来潜在的需求。

建立高效灵活的etl体系,改变具体公共服务系统独立处理数据的现状,减少传输环节,减少数据落地,降低服务处理成本和数据存储成本。

建立公共服务模型,提高服务质量,屏蔽源请求对目标系统的影响,统一处理、统一存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实现数据共享。

抽取和提炼公共服务系统共性的数据处理活动,统一规划,提高信息利用率,以减少重复加工成本。

建立和健全数据管理、控制机制,严格审查和规范数据依赖关系,在网络、系统、应用层面建立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依据元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引入元数据管理工具,提升共享、重新获取和理解企业信息资产的水平。

(3)中间件:

weblogic部署在虚拟机中,应用服务中间件做为运行平台公共服务功能,通过weblogic管理部署在平台层的应用服务。

数据库软件oracle安装在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的物理机上,数据库中间件做为运行平台公共服务功能,利用oracle实现数据管理。

2、数据中心服务包括:

(1)环境构建服务:

包括对视频、数据、情报等各类信息应用的支撑服务、基础管理服务,以及信息分析服务、控制服务、知识推理服务等公共分析服务。在功能上需满足以下需求:

上层应用业务对数据中心公共平台的支撑服务及分析服务具有实时访问需求;

其它公共安全相关部门对数据中心公共平台部署的支撑服务及分析服务具有大量并发业务访问需求;

针对公共安全应用服务的开发人员,数据中心公共平台需要提供应用服务的开发、测试和部署功能,开发资源的快速获取和使用功能,以支持业务开发人员快速、高效完成任务。

针对上述应用(数据分析、并行检索、并发存储等)对于运行环境的配置需求,环境构建服务需要能够动态选择并部署运行平台中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和服务资源,为应用服务及业务开发人员快速构建所需业务应用环境,并可根据负载情况自动化地执行动态扩容,且能适时回收闲置资源。

(2)应用开发服务:

支持业务开发人员个性化配置业务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快速定制业务开发环境,提供了自动化的封装工具和web应用框架,使业务开发人员实现业务开发任务。业务开发人员在完成开发任务后,可以个性化配置业务应用测试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快速定制测试环境,执行测试任务。并且,支持将开发测试后的业务应用在相应资源上进行部署并发布上线,供用户使用。

(3)数据中心管理服务:

数据中心管理服务是对整个数据中心提供资源的分配、管理,并对上层的应用提供支持。

数据中心管理服务设计包括以下模块:

用户管理服务;授权管理服务;服务动态管理服务;安全管理服务;容错管理服务;系统监控服务。

3、公共服务系统包括:

(1)公共地理信息分系统:

基础空间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电子地图数据、基础遥感影像数据、2.5维数据、三维地理模型。这部分数据主要是直接采购数据产品,不再进行加工和处理,直接拿来发布应用。

业务专题空间数据包括:哨卡、边防站、监控站、监控点、应急装备站、医疗站、救援站、消防站、主要监控点等各类专题要素的空间信息。这部分数据主要来源各个业务系统,需要平台提供相应的数据入口。

为满足维稳各个应用系统在统一平台下的应用需求,平台数据建设要遵循统一的规范标准,最好参考国家发布的专门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有关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规范》、《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电子地图数据规范》、《影像数据规范》、《高程数据规范》等。

(2)基础信息共享分系统:

基于共享资源库基础之上,以查询方案配置方式,为用户提供使用方式统一、灵活便捷地查询各类要素信息、业务信息资源及其关联信息的通用综合性信息查询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要素查询、关联查询、模糊查询等功能,并提供查询配置工具,可进行查询数据源配置、查询条件配置、查询结果输出方案配置等功能。

全文信息检索是利用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对资源库数据基于关键字的全文检索功能。在搜索引擎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应用需求设计实现的,为用户提供通过输入关键字方式对业务数据、网页、文档信息进行一体化全文检索,它为各级部门提人工快速查询各部门各种信息资源提供良好、便捷的检索手段,使各单位用户可快速、便捷地检索到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源。系统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抽取工具、关键字检索、二次检索等功能。

(3)综合信息存储分系统:

数据库服务由数据库本身和对应的管理系统组成,存放各类原始采集信息资源,包括业务数据库数据、信息资源库数据、社会信息资源、非结构化业务数据以及手工录入或者自动采集的各类信息。数据库服务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查询、存储、修改、知识挖掘和输出等应用。但由于本系统相关数据具有类型多、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多、跨业务部门等特点,因此在数据库设计主要考虑数据结构规范设计、采集信息数据库表设计、对现有数据库数据的整合、数据库关系设计及数据安全的设计等问题。

(4)基础信息管理分系统:

系统管理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系统中实现对基础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五大部分,通过提供丰富的基础信息管理工具和流程分层次化设计,为系统基础信息管理提供支撑保障。

公共信息管理对公共服务涉及的管理对象通过统一编码设定,并结合配置管理规则,实现对各类资源设备元信息管理,同时结合信息目录管理模式,实现对海量异构的非结构化业务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存储,以保证管理的便捷和安全。

信息交换服务基于开放、技术规范标准下的多部门、企业级信息应用支撑,采用“三横两纵”总体架构中,“三横”为系统的业务接口层、应用支撑层、信息共享层三个模块,“两纵”是支撑“三横”的规范标准和安全管理的两个模块。

(5)综合信息分析分系统:

通过对采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处理、关联分析等智能化处理应用,全面掌控指定区域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具体情况,并辅助指挥调度决策,提升公共安全指挥能力。

专家推理服务基于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地实现公共安全业务相关专家知识的获取、智能化推理、分析挖掘及决策辅助功能服务,从而支持基于专家知识的感知信息分类处理、聚类挖掘及关联分析,支持治安威胁评级、热点分析、侦查线索关联、警情辅助决策等公共安全业务。通过专家知识推理服务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将充分利用和结合警务专家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推理能力,使得传统的人工数据分析转变成为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分析处理和计算机辅助决策,从而提高感知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拓展系统的能力和效率。

仿真推演服务用于构建基于协同仿真的应急预案推演服务系统,即基于各类关联模型(如车流模型、人流疏散模型、警力处置模型等)的数字计算,在计算机中对突发事件(如城市居民区火灾、公共场所爆炸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模拟、对处置预案实施效果进行推演。实现利用仿真手段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模拟和应急预案的分析评估,从而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进行正确、合理、智能的指挥调度决策提供辅助参考手段。

(6)综合信息共享分系统:

针对存储及实时的分析信息可以提供统一共享方式。根据应用终端的权限不同而提供不同的共享范围。如在地州市辖区内的用户权限只能查看自身管辖范围内的分析信息,而特级权限能够任意获取信息。

系统需要提供多种共享方式。首先提供网络协议共享方式能够快速处理订阅的共享需求,并构建共享计划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7)运行状态监测分系统:

运行状态监测分系统通过对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实时采集,结合综合统计分析,通过综合门户的形式,以直观、友好的界面形式,展示当前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的结果,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动态运维管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