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散热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散热器常应用于电脑主机的散热上,例如散热器给CPU和显卡等散热。散热器一般包括导热块和热管,目前常用的装配方式是通过焊锡将热管的吸热部焊接至导热块上,这种装配方式会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热管从导热块上脱落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中导热块与热管装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热管和导热块,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导热块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热管数量相同的钩槽,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钩槽内,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被挤压变形以各自挤靠地卡合在钩槽内,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和导热块的底面共同形成平整面,平整面用于与热源接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热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导热块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热管数量相同的钩槽,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钩槽内,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被挤压变形以各自挤靠地卡合在钩槽内,从而通过实体结构完成热管与导热块之间的组装,组装过程不仅快捷而且稳定性高,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和导热块的底面共同形成平整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风扇固定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图1中Ⅳ-Ⅳ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围合壳体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鳍片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鳍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导热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灯盒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部件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部件,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部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组10、围合壳体20、风扇固定架30和散热风扇40。散热鳍片组10用于与热源50接触以吸收热源50的热量,热源50包括CPU、显卡等发热量大的零部件;围合壳体20固定于散热鳍片组10上,散热风扇40与风扇固定架30连接且收容于风扇固定架30内,风扇固定架30与围合壳体20的外侧可拆卸连接。其中,从散热风扇40的径向上向散热鳍片组10锁入螺钉,以将散热器固定于设置有热源50的电路板60上。
散热器的安装具体过程为,首先将风扇固定架30从围合壳体20上拆卸下来,然后从散热风扇40的径向上向散热鳍片组10锁入螺钉,螺钉与电路板60连接,从而将散热鳍片组10固定在电路板60上,最后将风扇固定架30安装回围合壳体20上,从而完成了对散热器的安装。
为了固定散热器于电路板60上,需要在垂直电路板60的方向上锁入螺钉,现实情况下,螺钉的锁入方向会被风扇固定架30和围合壳体20给阻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将散热鳍片组10进一步延伸设置直至风扇固定架30和围合壳体20不能挡住螺钉的锁入方向为准,但是这样散热器就会变得很臃肿,不仅外观不够美观,而且需要占用过多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风扇固定架30与围合壳体20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散热鳍片组10只需要延伸至风扇固定架30的径向方向上即可,这样既保证了散热器的正常安装,同时也避免了散热器变得很臃肿。
请参阅图1至图4,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风扇固定架3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图1中Ⅳ-Ⅳ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风扇固定架30包括面板31、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面板31开设有风孔34,第一侧板32环绕风孔34的边沿设置,第二侧板33环绕面板31的外边沿设置,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同向延伸以形成夹设空间35,夹设空间35限位夹持围合壳体20,风扇固定架30和围合壳体20可以任意一个设置有卡扣36以使彼此卡合连接,风扇固定架30和围合壳体20也可以均设置有卡扣36以使彼此卡合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风扇固定架30的固定扣合过程为,首先,通过风扇固定架30的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所形成的夹设空间35限位夹持围合壳体20(具体请参与图4),然后在风孔34的轴向上用力将风扇固定架30推向围合壳体20上,以使卡扣36连接彼此,从而使风扇固定架30与围合壳体20卡合在一起。
风扇固定架30还包括连接筋(图3上未显示),连接筋容置于夹设空间35内且分别与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连接。连接筋为多个,且均匀或者大致均匀的分布在夹设空间35内,连接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连接成一个整体,防止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收缩变形。
风扇固定架30还包括止挡筋37,止挡筋37与第二侧板33的内侧面连接,第二侧板33的远离面板31的一侧边朝向止挡筋37开设有开口38,以使第二侧板33和止挡筋37之间形成夹槽,夹槽夹设围合壳体20的边沿,以进一步提高风扇固定架30对围合壳体20限位夹持地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围合壳体2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围合壳体20包括安装板21和围合板22,安装板21开设有过孔23,围合板22环绕安装板21的外边沿设置且向远离面板3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半包围结构。围合壳体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围合壳体20的围合板22对接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置空间24(具体请参阅图4),容置空间24的端口大致分为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第一端和第三端相对且分布在风孔34的轴向上,其中第二端和第四端相对且两者的连线与风孔34的轴向垂直,第二端和第四端形成有开口,散热鳍片组10装配于容置空间24内且从第二端的开口中伸出,以与热源50接触。
过孔23与风孔34相对设置,散热风扇40带动空气从过孔23和风孔34中通过。夹设空间35限位夹持安装板21,夹槽进一步夹设安装板21的边沿。可选地,风扇固定架30与围合壳体20的数量相同均为两个,风扇固定架30上对应的安装两个散热风扇40,两个散热风扇40的转动方向一致,以在容置空间24内形成单一的风流,从而增加容置空间24内的风压,提高空气流动的效率。
进一步地,围合板22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槽25,以增大风流的流量。
围合壳体20还包括限位凸起26,限位凸起26环绕过孔23的内侧面凸出设置,第一侧板32的远离面板31的侧边开设有限位槽39,限位凸起26卡设于限位槽39中,以进一步提高风扇固定架30对围合壳体20限位夹持地稳定性。
围合壳体20还包括夹紧板27,夹紧板27分别与安装板21和围合板22连接,且夹紧板27半封闭散热鳍片组10伸出的开口,夹紧板27设置有夹紧孔28,散热鳍片组10设置有与夹紧孔28匹配的固定孔101(请参阅图2),螺钉穿过夹紧孔28与固定孔101配合以将围合壳体20固定在散热鳍片组10上。可选地,相邻夹紧板27上夹紧孔28之间的距离大于对应的固定孔101之间的距离,螺钉在穿过夹紧孔28后为了与固定孔101对位配合,依靠自身的刚度挤压夹紧板27,以使相邻的夹紧板27紧配,从而避免夹紧板27之间缝隙的出现。
请参阅图1至图7,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鳍片组1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鳍片11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散热鳍片组10包括至少两个鳍片11、热管12、导热块13和固定支架14(请参阅图1)。至少两个鳍片11彼此层叠且间隔设置,热管12具有吸热部和与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热管12的散热部垂直插持至至少两个鳍片11中,热管12的吸热部从第二端的开口38中伸出。导热块13与热管12的吸热部连接且共同形成一个平整面15,平整面15用于与热源50接触,固定支架14的一端与导热块13连接,固定支架14的相对一端延伸至散热风扇40的径向上,以接收螺钉从垂直平整面15的方向上锁入螺钉。两个围合壳体20从垂直鳍片11层叠的方向上连接,以使至少两个鳍片11收容于两个围合壳体20之间的容置空间24内,散热风扇40带动空气从至少两个鳍片11之间的间隔空间、过孔23、风孔34中通过。
鳍片11包括主体部112和翻折部114,主体部112开设有安装孔116和固定孔101,翻折部114环绕安装孔116的边沿凸出设置,翻折部114顶持相邻的鳍片11,以使至少两个鳍片11间隔设置,散热部依次穿过至少两个鳍片11的安装孔116并与翻折部114靠接。
请参阅图1至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导热块13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导热块13包括基座131和至少两个散热片132,基座131的底面设置有钩槽133,固定支架14的一端与基座131的侧面连接,基座131的顶面上彼此平行地排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片132,至少两个散热片132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134,导热块13在垂直于散热片132的排列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槽,以形成与第一散热通道134垂直的第二散热通道135(请参阅图6)。第一散热通道134和第二散热通道135相互垂直,在散热风道上彼此互补,即不论空气的流向如何,都可以确保至少两个散热片132不阻挡住空气的流向以实现快速散热。
基座131的顶面与散热片132的接触处形成有第三散热通道136,第三散热通道136与第一散热通道134平行,或者第三散热通道136与第二散热通道135平行,以进一步增加导热块13的散热效果。
基座131可以为平板状固定块,钩槽133在平板状固定块的底面上横向延伸且跨越平板状固定块。可以在垂直钩槽133跨越的方向上基座131的侧面开设有螺丝孔137,螺丝孔137用于接收螺钉锁入,以锁紧固定支架14于基座131的侧面上。
当然,也可以在垂直或者平行于散热片132的排列方向上基座131的顶面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用于在垂直基座131的顶面方向上接收螺钉的锁入,以锁紧固定支架14,固定槽的内面上设置有齿槽或者凸条,以用于增强螺钉与固定槽的连接强度,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基座131也可以是非平板状固定块。
热管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导热块13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热管12数量相同的钩槽133,至少两个热管12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钩槽133内,至少两个热管12的吸热部被挤压变形以各自挤靠地卡合在钩槽133内,从而通过实体结构完成热管12与导热块13之间的组装,组装过程不仅快捷而且稳定性高,至少两个热管12的吸热部和导热块13的底面共同形成平整面15。
具体地,钩槽133具有收容壁1332和卡合部1334,卡合部1334设置于收容壁1332的相对两侧边上且向内凸出,以与收容壁1332形成钩槽133,吸热部收容于收容壁1332内,卡合部1334卡合吸热部。
可选地,收容壁133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弧形;收容壁133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燕尾形,燕尾形的收容壁1332和卡合部1334相互配合,以更好的卡合热管12的吸热部;收容壁133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方形等其它形状,在此不一一列举。
可选地,依次间隔排列的收容壁1332的侧边中首尾侧边与基座131的底面齐平,依次间隔排列的收容壁1332的侧边中中部侧边相对于基座131的底面下沉设置。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少地避免收容壁1332的侧边占用平整面15的面积,尽可能多地增加热管12吸热部占用平整面15的面积以接触热源50,因为热源50的吸热效果要远大于基座131的吸热能力,具体可参阅热管12的工作原理,在此不详述。
可选地,收容壁1332内设置有固定凸起1336,热管12的吸热部在受压时变形抵靠在固定凸起1336上,以被固定凸起1336顶持,从而增强热管12吸热部与卡合部1334的卡合强度。
请参阅图1至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灯盒7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散热器还包括灯盒70,灯盒70盖封容置空间24的第四端的开口,灯盒70可以在通电状态下发光,以增加散热器的美观性。
具体地,灯盒70为盒状体结构,灯盒70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71,灯盒70的顶面开设有第二通孔72,灯盒70的底面开设有与第二通孔72对应的第三通孔(图9上未显示)。围合壳体20还包括插板29,插板29与围合板22连接且向散热鳍片组10的方向延伸,以穿过第一通孔71插至灯盒70内,螺钉依次穿过第二通孔72、插板29和第三通孔并与散热鳍片组10连接,螺钉将围合壳体20与散热鳍片组10固定在一起,围合壳体20的插板29压住灯盒70,以将灯盒70固定住,从而实现散热鳍片组10、灯盒70和围合壳体20的彼此连接。
可选地,第一通孔71和第二通孔72相互连通,这样在第二通孔72与第三通孔不能完全对上时,螺钉可以向第一通孔71的方向上偏移,以增加第二通孔72的容错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