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体征指标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26312发布日期:2019-06-15 00:26阅读:1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体征指标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慧城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体征指标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的运行体征是一个城市发展运行情况的指标,它由城市中的各项指标体系组合而成,可对城市的运行管理起到了全面检测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以及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现有城市体征指标的数据处理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城市的综合性体征检测方式存在单一性,同时仅仅通过文字和图表的方式进行描述总结并不能全方位展示所有的体征信息,从而影响管理者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使得城市管理者不能提供相应的决策方案,影响后续管理者的正常工作,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该数据处理方式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体征指标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对城市体征指标信息的数据处理方式存在单一性以及展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城市体征指标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综合体征指标采集模块可对城市的综合体征进行采集,其综合体征指标具体分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和产业经济等,通过指标分析模块可对该综合体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标记模块可针对各类信息进行标记,然后通过反馈模块反馈至中央处理系统中,再由中央处理系统发送至体征指标库内进行储存;

s2、通过数据检索提取模块可对该体征指标库内的综合体征信息进行检索提取,再发送至数据整合模块中进行数据汇总整合,通过图表制作模块可将信息制作成图表的形式,然后再发送至中央处理系统内,由中央处理系统发送至体征指标库内进行储存;

s3、若要对该图表式的综合体征信息进行三维展示时,中央处理系统可将体征指标库内的图表发送至三维处理系统内,通过信息处理模块进行三维处理,通过三维特征提取模块可提取出相应的特征信息,通过虚拟物体置入模块可置入相关三维物体信息,通过三维图表生成模块可将图表制成三维的方式;

s4、然后通过中央处理系统将三维图表发送至指标展示单元内,通过无线信息收发器将三维图表发送至信息转码器中进行处理,然后发送至微型处理器内,通过信息存储器可进行保存,同时将三维图表发送至管理中心;

s5、通过系统安全维护模块可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防护,通过城市体征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测该城市体征指标的运行,若出现问题,中央处理系统可通过预警模块将预警信息发送至指标展示单元内,从而发送至管理中心内。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且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与标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标记模块的输入端与指标分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且指标分析模块的输入端与综合体征指标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体征指标库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数据检索提取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三维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且三维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指标展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指标展示单元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指标展示单元的输入端与预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预警模块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城市体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图表制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且图表制作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系统安全维护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三维处理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模块、三维特征提取模块、虚拟物体置入模块和三维图表生成模块,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三维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维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虚拟物体置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虚拟物体置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三维图表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指标展示单元包括无线信号收发器、信息转码器、微型处理器、信息存储器和管理中心,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的输出端与信息转码器的输入端连接,且信息转码器的输出端与微型处理器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分别与管理中心和信息存储器实现双向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体征指标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城市体征指标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综合体征指标采集模块可对城市的综合体征进行采集,其综合体征指标具体分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和产业经济等,通过指标分析模块可对该综合体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标记模块可针对各类信息进行标记,然后通过反馈模块反馈至中央处理系统中,再由中央处理系统发送至体征指标库内进行储存;s2、通过数据检索提取模块可对该体征指标库内的综合体征信息进行检索提取,再发送至数据整合模块中进行数据汇总整合,通过图表制作模块可将信息制作成图表的形式,然后再发送至中央处理系统内,由中央处理系统发送至体征指标库内进行储存;s3、若要对该图表式的综合体征信息进行三维展示时,中央处理系统可将体征指标库内的图表发送至三维处理系统内,通过信息处理模块进行三维处理,通过三维特征提取模块可提取出相应的特征信息,通过虚拟物体置入模块可置入相关三维物体信息,通过三维图表生成模块可将图表制成三维的方式;可实现对该城市运行中的体征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处理和预测,同时可通过三维展示的方式方便城市管理者进行查阅,为后续的城市管理和规划提供了有利条件,真正实现全方面直观的展示,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指标展示单元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三维处理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城市体征指标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综合体征指标采集模块可对城市的综合体征进行采集,其综合体征指标具体分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和产业经济等,通过指标分析模块可对该综合体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标记模块可针对各类信息进行标记,标记模块可方便后续整理,然后通过反馈模块反馈至中央处理系统中,再由中央处理系统发送至体征指标库内进行储存,体征指标库起到了一定的储存作用,同时其内部存有综合体征信息;

s2、通过数据检索提取模块可对该体征指标库内的综合体征信息进行检索提取,再发送至数据整合模块中进行数据汇总整合,通过图表制作模块可将信息制作成图表的形式,然后再发送至中央处理系统内,由中央处理系统发送至体征指标库内进行储存;

s3、若要对该图表式的综合体征信息进行三维展示时,中央处理系统可将体征指标库内的图表发送至三维处理系统内,通过信息处理模块进行三维处理,通过三维特征提取模块可提取出相应的特征信息,通过虚拟物体置入模块可置入相关三维物体信息,通过三维图表生成模块可将图表制成三维的方式,通过三维展示的方式可方便城市管理者进行查阅,为后续的城市管理和规划提供了有利条件,真正实现全方面直观的展示,利于推广使用;

s4、然后通过中央处理系统将三维图表发送至指标展示单元内,通过无线信息收发器将三维图表发送至信息转码器中进行处理,然后发送至微型处理器内,通过信息存储器可进行保存,同时将三维图表发送至管理中心;

s5、通过系统安全维护模块可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防护,通过城市体征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测该城市体征指标的运行,若出现问题,中央处理系统可通过预警模块将预警信息发送至指标展示单元内,从而发送至管理中心内。

本发明中,中央处理系统与体征指标库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与数据检索提取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三维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且三维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指标展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中,指标展示单元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指标展示单元的输入端与预警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预警模块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连接。

本发明中,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城市体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中,数据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图表制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且图表制作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中,中央处理系统与系统安全维护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三维处理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模块、三维特征提取模块、虚拟物体置入模块和三维图表生成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三维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三维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虚拟物体置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虚拟物体置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三维图表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中,指标展示单元包括无线信号收发器、信息转码器、微型处理器、信息存储器和管理中心,无线信号收发器的输出端与信息转码器的输入端连接,且信息转码器的输出端与微型处理器输入端连接,微型处理器分别与管理中心和信息存储器实现双向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