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43968发布日期:2019-09-12 00:0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责任管理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责任是一种责任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当我们在承担一项责任的时候,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也意味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责任就是担当,就是付出。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按照其内在的属性可以分为:角色责任、能力责任、义务责任和原因责任。角色责任指相同角色共性的责任范畴,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角色共性规则下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能力责任指的是,超出共性角色责任要求的责任表现,具有明显的评价性,可以理解为“努力并结合能力做的事情”;义务责任指的是,没有在角色责任限定范围的责任,可以理解为“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原因责任指的是,原因直接导致的责任,由于存在各种原因,这些原因可以承担相应的角色责任、能力责任和义务责任。

责任是权责利为核心的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责任管理需要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果。例如,将岗位的责任清单分为: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上述各种责任之间有相互联系,可如何确保责任设计时责任清单间的关系清晰,便于事件的责任追究,被监管的责任数据是否到位,从而判断是不是监管不力造成的。

目前只有对责任清单和过程数据的结构化管理,并未找到其他有效的管理方式,如:公开号为cn1091021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城市管理的责任单位评价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所有责任单位的基础案件数据;根据基础案件数据计算量评价指标、质评价指标、效率评价指标和基准评价指标;设置指标权重,并根据指标权重、量评价指标、质评价指标、效率评价指标和基准评价指标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以对责任单位进行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本发明从城市基础管理的角度出发,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城市管理进行各项评估,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绩效评估结果,实现了对城市管理的责任单位多角度、全方位公正客观的评价,为城市管理指明了新方向。

但是上述专利还是很难理清楚各责任之间的关系,这样导致岗位间责任关系比较模糊,无法对岗位、人员进行追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实现了责任之间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岗位、人员的追责。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包括:

s1.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清单;

s2.将所述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

s3.基于所述有向无环图生成岗位责任管理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

所述岗位责任清单包括岗位责任节点。

进一步的,步骤s2具体包括:将所述岗位责任节点作为有向无环图中的若干顶点,将岗位责任节点间的指向关系作为有向无环图中连接顶点的若干条有向边;一个岗位责任节点与一个有向无环图顶点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之后还包括步骤:

修改所述岗位责任清单;

和/或新增所述岗位责任清单。进一步的,同一岗位对应一种或多种岗位责任。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s4.根据所述岗位责任管理方式,获取岗位责任数据;

s5.根据所述岗位责任数据执行岗位责任。

进一步的,所述岗位责任数据包括时间、岗位、地点、任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之后包括:

执行所述岗位责任,生成执行结果;根据所述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评估。

进一步的,对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评估,生成评估结果,将所述评估结果通过带权的有向无环图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责任是通过人和/或智能机器人执行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上下级岗位的责任清单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了上级对下级责任的有效监管,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岗位、人员的追责。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三提供的岗位责任节点间的指向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实现了责任之间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岗位、人员的追责。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

s11.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清单;

s12.将所述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

s13.基于所述有向无环图生成岗位责任管理方式。

其中,责任是通过人和/或智能机器人执行完成。

在本实施中,责任通过人执行完成。

在步骤s11中,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清单,其中,同一岗位对应一种或多种岗位责任。

步骤s11后还包括步骤:修改所述岗位责任清单;和/或新增所述岗位责任清单。

在步骤s12中,将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其中,岗位责任清单包括岗位责任节点。

具体为,将岗位责任节点作为有向无环图中的若干顶点,将岗位责任节点间的指向关系作为有向无环图中连接顶点的若干条有向边。其中,一个岗位责任节点与一个有向无环图顶点对应。

在步骤s13中,基于有向无环图生成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具体为,根据步骤s12形成的岗位责任管理的有向无环图,以生成便于管理和追责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岗位责任清单,生成了有向无环图生成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实现了对责任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

s11.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清单;

s12.将所述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

s13.基于所述有向无环图生成岗位责任管理方式;

s14.根据所述岗位责任管理方式,获取岗位责任数据;

s15.根据所述岗位责任数据执行岗位责任。

其中,责任是通过人和/或智能机器人执行完成。

在本实施中,责任通过人执行完成。

在步骤s11中,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清单,其中,同一岗位对应一种或多种岗位责任。

步骤s11后还包括步骤:修改所述岗位责任清单;和/或新增所述岗位责任清单。

在步骤s12中,将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其中,岗位责任清单包括岗位责任节点。

具体为,将岗位责任节点作为有向无环图中的若干顶点,将岗位责任节点间的指向关系作为有向无环图中连接顶点的若干条有向边。其中,一个岗位责任节点与一个有向无环图顶点对应。

在步骤s13中,基于有向无环图生成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具体为,根据步骤s12形成的岗位责任管理的有向无环图,以生成便于管理和追责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

在步骤s14中,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获取岗位责任数据。

具体为,当生成岗位责任管理的方式后,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数据,其中,岗位责任数据包括时间、岗位、地点、任务。各岗位责任人通过岗位责任设定

在步骤s15中,根据岗位责任数据执行岗位责任。

具体为,当工作人员获取到岗位责任数据后执行相关的岗位责任。

步骤s15后还包括:

执行岗位责任,生成执行结果;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

具体为,当发生责任事故时,可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例如,监管人员查看到有责任事故时,对责任相关的岗位及工作人员追责;或当发生责任事故时,对相关的岗位及工作人员、相关的监管人员追责。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评估,生成评估结果,将所述评估结果通过带权的有向无环图显示。

具体的,显示方式可通过颜色的不同来显示,如深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岗位及相关人员;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良好的岗位及相关人员;浅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差的岗位及相关人员。将评估结果通过有向无环图直接显示出来,使用户直观的了解到评估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显示的方式不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有向无环图的方式,实现了对责任项间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岗位、人员的追责;本实施例将评估结果通过有向无环图直接显示出来,使用户直观的了解到评估的结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

s11.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清单;

s12.将所述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

s13.基于所述有向无环图生成岗位责任管理方式;

s14.根据所述岗位责任管理方式,获取岗位责任数据;

s15.根据所述岗位责任数据执行岗位责任。

其中,责任是通过人和/或智能机器人执行完成。

在本实施中,责任通过人执行完成。

在步骤s11中,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清单,其中,同一岗位对应一种或多种岗位责任。

在本实施例中,以学校管理为例具体说明。例如有以下岗位:

(1)分管校领导:李副校长;

(2)保卫处处长:林处长;

(3)消防科科长:朱科长;

(4)化工学院院长:陈院长;

(5)化工学院安全员:吕主任、张主任;

(6)有机化工研究所所长:严所长;

(7)有机化工研究所安全员:张安全

(8)化工大楼消防值班人员:早班值1、中班值2、晚班值3;

(9)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早班巡1、中班巡2、晚班巡3。

其中,在化工大楼中:1楼是实验室;2楼是有机化工研究所;3楼是化工材料研究所;4楼是严所长的办公区域;5楼是行政。

在本实施中,岗位责任清单如表1:

其中,同一岗位对应一种或多种岗位责任。

表1

在本实施例中,对岗位进行编号,通过岗位产生岗位责任,将岗位责任生成岗位责任清单项,并根据岗位生成相关联的监管岗位。

在实际工作中,包括一人对应多岗位或一个岗位对应多个人,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岗位安排相对应的人员,如消防巡逻员,岗位人员包括张三、李四、王五;其中,张三的工作时间为早班,负责对化工大楼巡逻;李四的工作时间为午班,负责对化工大楼巡逻;王五的工作时间为晚班,负责对化工大楼巡逻。又如消防巡逻员,岗位人员包括张三、李四、王五;其中,张三、李四、王五的工作时间为全天,其中张三负责对化工大楼1-2楼巡逻;李四负责对化工大楼3-4楼巡逻;王五负责对化工大楼5楼巡逻。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员的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步骤s11后还包括步骤:修改所述岗位责任清单;和/或新增所述岗位责任清单。

在本实施例中,若化工安全员2的责任发生了变化,则修改化工安全员2的责任清单项。

在本实施例中,若新增岗位和/或新增责任,则在岗位责任清单中添加所要新增的内容。

在步骤s12中,将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其中,岗位责任清单包括岗位责任节点。

具体为,将岗位责任节点作为有向无环图中的若干顶点,将岗位责任节点间的指向关系作为有向无环图中连接顶点的若干条有向边。其中,一个岗位责任节点与一个有向无环图顶点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岗位责任节点以编号表示,编号间的指向关系为岗位监管指向关系,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编号0101监管编号0201的岗位责任;具体为,岗位为分管校领导监管岗位为保卫处处长的岗位责任。通过步骤s11中的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形成岗位责任管理的有向无环图。

在步骤s13中,基于有向无环图生成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具体为,根据步骤s12形成的岗位责任管理的有向无环图,以生成便于管理和追责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有向无环图的方式,实现了对责任项之间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岗位、人员的追责。

在步骤s14中,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获取岗位责任数据。

具体为,当生成岗位责任管理的方式后,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获取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责任数据,其中,岗位责任数据包括时间、岗位、地点、任务。各岗位责任人通过岗位责任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获取到的岗位责任数据:岗位为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岗位责任为接收报警调度处理,现场确认;时间为早班,地点为化工大楼1-5楼。

在步骤s15中,根据岗位责任数据执行岗位责任。

具体为,当工作人员获取到岗位责任数据后执行相关的岗位责任。

步骤s15后还包括:

执行岗位责任,生成执行结果;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

具体为,当发生责任事故时,可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例如,监管人员查看到有责任事故时,对责任相关的岗位及工作人员追责;或当发生责任事故时,对相关的岗位及工作人员、相关的监管人员追责。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1执行完成岗位工作后,其监管人员有机化工研究所所长、化工学院安全员1、化工大楼消防值班人员发现仍有问题存在,则根据岗位责任管理的有向无环图生成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1进行追责;或化工学院院长发现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1处理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则对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1及其监管人员有机化工研究所所长、化工学院安全员1、化工大楼消防值班人员进行追责。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执行结果进行评估,生成评估结果,将所述评估结果通过带权的有向无环图显示。

具体的,显示方式可通过颜色的不同来显示,如深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岗位及相关人员;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良好的岗位及相关人员;浅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差的岗位及相关人员。将评估结果通过有向无环图直接显示出来,使用户直观的了解到评估的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对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1的评估结果为差,则在有向无环图中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1所在的位置用浅红色显示。

需要说明的,显示的方式不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有向无环图的方式,实现了对责任项间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岗位、人员的追责;本实施例将评估结果通过有向无环图直接显示出来,使用户直观的了解到评估的结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中责任通过智能机器人执行完成。

本实施例采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来完成相应的岗位责任,实现了全程智能化的流程,实现了对责任项间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追责。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以实际事件说明评估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序号、责任、关联与实施例三相对应。

具体评估方式如表2:

表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操作均在系统中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2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执行巡查任务,且将巡查结果提交;有机化工研究所安全员执行每周检查的任务,发现存在问题,将发现的问题提交;化工学院安全员1针对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2,对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2评分,评分结果为扣3分,对有机化工研究所安全员评分,评分结果为不扣分,并将评分结果提交;有机化工研究所所长同意化工学院安全员1的评分结果,对有机化工研究所安全员不扣分,对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2扣3分,并将结果提交。系统自动检查并记录,将评估结果形成便于管理和追责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且将生成评估结果通过带权的有向无环图显示。进一步,化工学院院长若同意以上打分情况,则将责任封存于有向无环图中。

其中,通过带权的有向无环图显示的方式可通过颜色不同来显示,如深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岗位及相关人员;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良好的岗位及相关人员;浅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差的岗位及相关人员。将评估结果通过有向无环图直接显示出来,使用户直观的了解到评估的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2被扣3分,其评估结果为若为差,则在有向无环图中化工大楼消防巡逻员2所在的位置用浅红色显示。

需要说明的,显示的方式不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有向无环图的方式,实现了对责任项间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岗位、人员的追责;本实施例将评估结果通过有向无环图直接显示出来,使用户直观的了解到评估的结果。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责任管理方法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以学校保卫处为例具体说明。例如包括岗位:学校保卫处处长、学校保卫处副处长、学校保卫处消防科科长。

在本实施中,学校保卫处处长(编号0101)的岗位责任清单如表3:

表3

学校保卫处副处长(编号0102)的岗位责任清单如表4: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3中关联编号是与编号0101的岗位职责序号与任务编号关联的。

表4

学校保卫处消防科科长(编号0110)的岗位责任清单如表5: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4中关联编号是与编号0102的岗位职责序号与任务编号关联的。

表5

在本实施例中,对岗位进行编号,通过岗位产生岗位责任,将岗位责任生成岗位责任清单项,并根据岗位生成相关联的监管岗位。如岗位为学校保卫处副处长,其监管岗位为学校保卫处处长。

将岗位责任清单根据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列。

本实施例可形成多组有向无环图,如根据岗位为例,将岗位的编号作为有向无环图的顶点,将岗位责任间的指向关系作为有向无环图中连接顶点的若干条有向边,生成便于管理和追责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如根据岗位职责为例,将岗位职责的序号作为有向无环图的顶点,将岗位职责间的指向关系作为有向无环图中连接顶点的若干条有向边,生成便于管理和追责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如根据岗位职责任务为例,将任务编号作为有向无环图的顶点,将岗位职责任务间的指向关系作为有向无环图中连接顶点的若干条有向边,生成便于管理和追责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生成便于管理和追责的岗位责任管理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岗位责任数据执行岗位责任,并生成执行结果;根据岗位责任管理方式,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执行的岗位责任进行评估,生成评估结果,将所述评估结果通过带权的有向无环图显示。

具体的显示方式可通过颜色的不同来显示,如深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岗位及相关人员;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良好的岗位及相关人员;浅红色表示评估结果为差的岗位及相关人员。将评估结果通过有向无环图直接显示出来,使用户直观的了解到评估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显示的方式不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有向无环图的方式,实现了对责任项间的管理,也实现了责任过程的管理,方便对责任事件进行岗位、人员的追责;本实施例将评估结果通过有向无环图直接显示出来,使用户直观的了解到评估的结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