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19143发布日期:2021-05-28 14:1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餐饮商业模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中工作的白领或者脑力工作者,其日常工作出入于高档的办公楼,具有非常快的工作节奏,无暇顾及生活上的许多方面。

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日常工作中的餐食是令其非常头痛,并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用户总是期待能够具有快捷方便的餐饮服务,尽可能快的解决早中晚餐的问题,减少自己在这方面上的时间消耗。

由此,衍生出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送餐服务。这些送餐服务大多依赖于网络平台。用户可以从网络平台中在线进行订购和支付款项,并享受派送上门的服务。

但是,这样的送餐服务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由于没有实体门店,送餐服务的餐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另外,用户选择送餐的时间集中,送餐人员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大量用户集中性的送餐需要,非常容易导致送餐延迟等的问题,使得用户无法正常的吃饭。

而在一些较为高档的写字楼或者办公场所,为了保障公司安全等,通常会拒绝送餐人员随意进入,使得用户只能自行到指定的场所取餐,这样实际上也极大的削弱了送餐服务所带来的便捷性。

另一方面,对于餐饮供应方而言,传统的人力烹饪方式总是很难具有较高的供应效率,也无法保证餐食质量的均一。而且,这些门店也承受了较大的租金,人工等的成本压力。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餐饮模式,为用户提供快捷、安全以及有质量保证的餐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餐饮供应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或者多种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所述零售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的点餐指令,生成对应的点餐订单;

采集所述点餐订单,确定待烹饪的菜品;

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以获得对应的菜品;

在取餐时,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

根据所述读取获得的点餐订单,以一种或者多种预设的取餐方式分发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取餐方式包括:

识别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根据用户的点餐订单,由服务人员将所述对应的菜品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取出并提供给用户。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取餐方式包括:

识别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向用户展示与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的标识;根据所述与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的标识,由用户自行将所述对应的菜品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取出。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取餐方式包括:

识别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

获取所述对应的菜品在智能烹饪终端中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与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的标识,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抓取所述对应的菜品;

将抓取获得的所述对应的菜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

可选地,所述识别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具体包括:

预先在每个待烹饪菜品中设置用于区分菜品所属的点餐订单的标识;其中,不同的标识与不同的点餐订单对应;

根据所述点餐订单与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预先设置的标识,确定所述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

可选地,所述标识包括电子标签、二维码、菜品容器的形状、颜色或者数字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地,所述识别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具体包括:

预先记录每个点餐订单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

根据预先记录的烹饪位置,确定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

可选地,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内设置有若干个加工柜;每一个所述加工柜内可放置多个待烹饪菜品;

所述烹饪位置包括待烹饪菜品所在的智能烹饪终端、所在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提供了新的餐饮供应零售模式,令用户可以自行在客户端进行点餐操作,并在需要的取餐时间点在各个门店完成取餐。整个餐饮销售和供应过程方便快捷,订餐和取餐的过程便利,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实施例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所涉及到的应用场景。以下,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详细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用户10、服务器20、智能烹饪终端30以及配餐中心40。

其中,用户10可以是任何使用智能餐饮服务的使用者。其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终端设备,根据自己的需求而输入对应的点餐订单。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自助点餐终端,只需要该终端设备具备至少一种交互设备,能够与使用者进行交互即可。

例如,用户10可以使用任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或者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输入自己的点餐订单。或者是,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地点部署专用的自助点餐终端,让用户可以在自助点餐终端输入自己想要的点餐订单。

服务器2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具有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逻辑运算性能的电子计算平台,包括但不限于集群式服务器或者分布式服务器等。

服务器20作为整个应用场景的控制中枢,可以用于提供点餐服务并回收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确定烹饪位置以及烹饪工序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功能。

当然,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部署在云端,提供各种功能接口,也可以分布式的部署在各个门店,分别用于负责特定门店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的功能。

智能烹饪终端30是进行菜品加工的实施者或者实际执行烹饪操作的加工设备。该智能烹饪终端30的特点在于具有智能化的烹饪功能,可以在服务器的控制下,自动执行相应的烹饪操作而不需要采用任何的人工操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待烹饪菜品放置在正确的烹饪位置后,智能烹饪终端30便可以自行按照烹饪工序进行加工烹饪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放置在不同的门店(在图1中,虚线框内的智能烹饪终端表明其属于同一个门店)中。同一个门店的智能烹饪终端30具有相同的地址。在一个门店中可以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智能烹饪终端30,用以满足用户10的需求。

多个分布在不同地址的智能烹饪终端30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餐饮网络,为用户10提供智能餐饮的服务。随着智能烹饪终端30的数量的递增,所能够覆盖的范围以及所能够提供的餐饮服务也会相应的扩大和提升。

配餐中心40是专用于进行菜品准备,形成待烹饪的菜品的地点。其具体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门店或者工厂等。配餐中心40作用是根据需要或者指令,以人工或者全自动机械化的方式,准备好菜品的原材料并配齐为多个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配餐中心40可以设置在任何合适的地点,通过配送运输车辆等,将待烹饪的菜品提供至智能烹饪终端40。

应当说明的是,虽然图1仅示出了三个用户,一个服务器,4组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智能烹饪终端以及一个配餐中心40,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用户、服务器以及智能烹饪终端。

该配餐中心40,智能烹饪终端30、服务器20以及用户10的扩增是没有限制条件并且简单容易实现的,新增的智能烹饪终端30只需要通过无线网络等任何合适形式的通信连接方式接入到服务器20即可并入该餐饮供应网络。

实施例2:

实施例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虽然在实施例2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2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2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根据用户的点餐指令,生成对应的点餐订单。

点餐指令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用于表示自己的点餐需求。据此生成的点餐订单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用户可以方便的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创建相应的点餐订单,设定自己所需要的用餐时间,订购菜品或者菜品偏好等信息。

s22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23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另外,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24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以获得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250、在取餐时,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

在烹饪完成并到达取餐时间时,用户可以前往自己设定好的门店进行取餐。在取餐过程中,需要首先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的信息,确定用户订购的菜品。

s260、根据所述读取获得的点餐订单,以一种或者多种预设的取餐方式分发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

在读取点餐订单的信息完毕后,便可以采用预先设定好的取餐方式来进行菜品的分发,以完成高效率的取餐过程。

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并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分发。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其他合适的识别方法和分发方法。只需要能够令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设定的取餐时间、取餐地点获得自己订购的所有菜品即可。具体采用的菜品分发和供应方案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实施例3:

实施例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在实施例3中进一步的描述了具体的取餐方式。以下结合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3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3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3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0、根据用户的点餐指令,生成对应的点餐订单。

点餐指令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用于表示自己的点餐需求。据此生成的点餐订单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用户可以方便的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创建相应的点餐订单,设定自己所需要的用餐时间,订购菜品或者菜品偏好等信息。

s32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33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另外,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34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以获得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350、在取餐时,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

在烹饪完成并到达取餐时间时,用户可以前往自己设定好的门店进行取餐。在取餐过程中,需要首先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的信息,确定用户订购的菜品。

s360、识别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

识别的工作目标在于快速的确定菜品与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

s370、根据用户的点餐订单,由服务人员将所述对应的菜品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取出并提供给用户。

基于读取到的点餐订单的信息以及用户的点餐订单信息,可以通过预先在门店中部署的服务人员进行菜品的分发,快速的将菜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采用服务人员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分发效率,降低技术实现难度。

实施例4:

实施例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与实施例3相比,在实施例4中描述了另一种取餐方式。以下结合图4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4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4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4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10、根据用户的点餐指令,生成对应的点餐订单。

点餐指令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用于表示自己的点餐需求。据此生成的点餐订单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用户可以方便的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创建相应的点餐订单,设定自己所需要的用餐时间,订购菜品或者菜品偏好等信息。

s42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43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另外,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44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以获得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450、在取餐时,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

在烹饪完成并到达取餐时间时,用户可以前往自己设定好的门店进行取餐。在取餐过程中,需要首先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的信息,确定用户订购的菜品。

s460、识别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

识别的目的在于快速的确定菜品与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

s470、向用户展示与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的识别结果。

具体可以采用声音、文字或者图画等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的结合来向用户展示点餐订单的识别结果,提示其如何从大量的菜品中快速的找到自己订购或者所需要的菜品。

具体的提示方式或者识别结果展示方式由菜品的标识方式所确定,根据不同的菜品标识方式可以采用相适配的提示和展示方式。

s480、根据所述与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的识别结果,由用户自行将所述对应的菜品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取出。

基于展示提供的识别结果,用户在提示信息或者展示信息的指引下,便可以自行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取出自己订购的菜品。这样的取餐分发效率较高,降低部署所需要的人力成本。

实施例5:

实施例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与实施例3相比,在实施例5中提供了另一种取餐方式。以下结合图5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5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5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5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10、根据用户的点餐指令,生成对应的点餐订单。

点餐指令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用于表示自己的点餐需求。据此生成的点餐订单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用户可以方便的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创建相应的点餐订单,设定自己所需要的用餐时间,订购菜品或者菜品偏好等信息。

s52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53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另外,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54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以获得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550、在取餐时,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

在烹饪完成并到达取餐时间时,用户可以前往自己设定好的门店进行取餐。在取餐过程中,需要首先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的信息,确定用户订购的菜品。

s560、识别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

识别的目的在于快速的确定菜品与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

s570、根据所述与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的识别结果,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抓取所述对应的菜品。

在智能烹饪终端上还可以进一步的增设配置有自动式机械手等自动取餐的功能模块。其具有一定的智能化能力,能够在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和确定不同的菜品并抓取。

基于识别结果,可以自动的从智能烹饪终端中取出特定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抓取识别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确定。

s580、将抓取获得的所述对应的菜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

抓取的菜品最终推出至特定的取餐窗口或者取餐位置以提供给用户,以使用户的快速的得到自己订购的菜品。这样的取餐分发方式具有很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可以避免人工取餐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而且,自动取餐的效率更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更好。

实施例6:

实施例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与实施例3相比,在实施例6中进一步的描述了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的识别过程。以下结合图6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6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6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6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10、根据用户的点餐指令,生成对应的点餐订单。

点餐指令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用于表示自己的点餐需求。据此生成的点餐订单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用户可以方便的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创建相应的点餐订单,设定自己所需要的用餐时间,订购菜品或者菜品偏好等信息。

s62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63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另外,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64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以获得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650、在取餐时,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

在烹饪完成并到达取餐时间时,用户可以前往自己设定好的门店进行取餐。在取餐过程中,需要首先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的信息,确定用户订购的菜品。

s660、预先在每个待烹饪菜品中设置用于区分菜品所属的点餐订单的标识。

其中,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标识可以设置在菜品容器上。不同的标识与不同的点餐订单对应,用于区分不同的菜品。亦即,可以通过菜品容器上的标识来区分菜品容器内盛装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任何类型或者材质制备获得的菜品容器。

该标识具体可以是任何类型或者种类的,用于区分不同菜品的标记,包括但不限于颜色、菜品容器的形状、编码、电子标签以及其中多者的组合。以上仅用作距离说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选用的标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进行选择。例如,在采用服务人员进行配餐时,可以使用菜品容器的颜色和形状结合作为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标签、二维码、菜品容器的形状、颜色或者数字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s670、根据所述点餐订单与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预先设置的标识,确定所述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

在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加工程序结束以后,待烹饪菜品即可成为烹饪完成的菜品成品,可以提供给用户。由于菜品容器在智能烹饪终端中是密封的,放置空间比较小。因此,可以通过菜品容器上的标识快速的辨别菜品容器内盛装的菜品或者其对应的点餐订单。

s680、根据所述与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的识别结果,以一种或者多种预设的取餐方式分发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

基于识别的结果,可以快速的进行菜品的分发,令取餐操作快速有序的进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应当说明的是,该利用标识区分菜品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上所述的多种取餐方式中(包括服务人员分发、用户自行取餐以及机器自动化取餐),为适应不同取餐方式而对标识方式作出的调整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7:

实施例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与实施例3相比,在实施例7中进一步的描述了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的另一种识别方式。以下结合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7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6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7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10、根据用户的点餐指令,生成对应的点餐订单。

点餐指令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用于表示自己的点餐需求。据此生成的点餐订单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用户可以方便的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创建相应的点餐订单,设定自己所需要的用餐时间,订购菜品或者菜品偏好等信息。

s72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73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另外,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74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以获得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750、在取餐时,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

在烹饪完成并到达取餐时间时,用户可以前往自己设定好的门店进行取餐。在取餐过程中,需要首先读取用户的点餐订单的信息,确定用户订购的菜品。

s760、预先记录每个点餐订单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

其中,预先记录是指将每个菜品摆放的烹饪位置存储在特定的数据库中,以便于后续使用时可以被快速的调用。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数据记录或者存储方式实现对位置的相关数据信息的记录和存储。例如,可以记录存储在云端数据库,在需要是可以被搜索和及时调用。

s770、根据预先记录的烹饪位置,确定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所对应的点餐订单。

在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加工程序结束以后,待烹饪菜品即可成为烹饪完成的菜品成品,可以提供给用户。由于菜品在烹饪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变化。因此,可以通过预先记录的烹饪位置快速的辨别菜品容器内盛装的菜品或者其对应的点餐订单。

根据实际应用的智能烹饪终端,其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含相应的维度用以明确的表达和定义菜品所在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分布于不同的门店,每一个门店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智能烹饪终端。

该门店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或者形式的网点,只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于摆放智能烹饪终端并供电供水即可。具体的门店形式或者布置在此不作限制。

所述智能烹饪终端30内设置有若干个加工柜。所述加工柜有设定的容积,可以容纳放置有多个待烹饪菜品。亦即,智能烹饪终端30内可以容纳有多个加工柜,并一次性的对放入的多个加工柜内的多个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加工。

应当说明的是,即使在加工过程中的相同时刻,在不同的加工柜以及同一个加工柜的不同位置之间均存在着温度等烹饪参数或者特性上的差异。

基于以上的智能烹饪终端的设置方式,所述烹饪位置包括待烹饪菜品所在的智能烹饪终端、所在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s780、根据所述与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的识别结果,以一种或者多种预设的取餐方式分发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的菜品。

基于识别的结果,可以快速的进行菜品的分发,令取餐操作快速有序的进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应当说明的是,该利用摆放的烹饪位置区分菜品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上所述的多种取餐方式中(包括服务人员分发、用户自行取餐以及机器自动化取餐),为适应不同取餐方式而对标识方式作出的调整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上述实施例2至实施例7中的分别对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2至7中提及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任意组合获得的智能餐饮的零售方法均属于本发明的简单变换。为了陈述简便,没有对所有的组合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方法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组合成一个步骤,以及此外可以把其分成多个子步骤。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所有过程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