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2909发布日期:2020-02-14 16:3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rfid读写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技术对比有源rfid电子标签,具有成本低、投资保护好(有行业标准)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仓储管理、物流配送、商场货品管理、车辆收费、校园卡、乘车卡、会员卡、图书馆书目管理等。但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管理及交通执法(包括交通运输执法)等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可用于路面移动交通执法的手持终端。现有的手持终端绝大多数采用内嵌无源rfid读写模块(器),这种手持终端读取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距离近,通常读写距离小于3米,而路面交通管理及交通执法通常需要8米以上的读写距离,所以这种手持终端不适用;也有极少数的厂家为了实现远距离读写,加大了rfid读写模块(器)天线的发射功率和天线尺寸,把读写模块(器)的外形做成相对独立的“枪”式外形,通过固定螺丝与外接的主机设备组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引脚或触点与外接的主机设备实现数据交互,使其能够达到8米以上的读写距离。但这种手持终端外形尺寸大、笨重、手持操作体验不好,不适合路面交通管理和交通执法以及设备存放,影响了交通执法的实用性。由此可见,没有适用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执法的识别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手持终端,实际上是没有适用于制作手持终端的远距离读写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读写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当前读写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手持终端体积大、使用笨重,或者读写无源rfid电子标签距离近、电池续航差等突出问题,实用新型的用于制造体积较小、读写距离远、折叠式安装的、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读写器,用于制造适合交通管理及交通执法工作、以及其它类似应用场景的手持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一扁状长方体外壳,且外壳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壁之间安装有转轴组件,转轴组件两端的端部一体成型有外部接口,外部接口上表面设置有若干触点和若干第一螺纹孔,所述外部接口通过第一螺纹孔及螺栓与外接主设备相连,外接主设备远离外部接口一端设置有公卡扣,所述外壳下表面四角处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外壳位于转轴组件一端的端面的一条棱设置成圆角,另一条棱设置成直角,外壳远离转轴组件一端设置有与公卡扣配合的母卡扣,所述外壳内腔安装有无源rfid读写模块,无源rfid读写模块的主板的四角处开设有第三螺纹孔,主板的端部设置有标准化接口。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两个短转轴,两个短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外壳的两个侧壁转动安装,且轴承外圈套设有扭力弹簧,短转轴内端面设置有内接口,两个内接口与排线一端相连,排线另一端与标准化接口相连,所述短转轴外端面与外部接口焊接,两个短转轴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所述扭力弹簧由两个扭力臂组成,其中一个扭力臂安装在转轴或连杆上,另一个扭力臂安装在外壳上,每个轴承上的扭力弹簧设置为1或2个。

所述触点可为接触式或插接式。

所述轴承采用滚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便捷、使用方便、体积小巧、能折叠安装、读写无源rfid电子标签距离远等特点,非常适合制作适合手持式远距离读写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手持终端。以解决目前无源rfid手持机体积大、识别距离近、电池续航差等突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闭合状态的整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开启状态的整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读写模块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读写模块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组合体的整体外观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的外壳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外接主设备外观示意图;

1-外壳;2-外接部口;3-触点;4-第一螺纹孔;5-第二螺纹孔;6-母卡口;7-圆角;8-直角;9-第三螺纹孔;10-标准化的接口;11-短转轴;12-连杆;13-内接口;14-轴承;15-扭力弹簧;16-排线,17-外接主设备,18-公卡扣,19-卡扣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基于无源rfid技术的折叠式安装的读写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采用屏蔽超高频无线信号且固耐用的材质制作,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紧固合拢而成,且外壳1的尺寸、形状应当与无源rfid读写模块、转轴组件相适应,外壳1为一扁状长方体外壳,且外壳1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壁之间安装有转轴组件,转轴组件一是实现折叠式安装,二是实现本实用新型与外部主设备或中间部件之间的电力连接、数据线连接的部件,三是实现短转轴11与外部主设备的固定安装,转轴组件两端的端部一体成型有外部接口2,外部接口2上表面设置有六个触点3和两个第一螺纹孔4,触点3用于同外接主设备17的电力线、数据线的连接,第一螺纹孔4用于紧固安装外接主设备17,沿外部接口2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触点3以两个第一螺纹孔4圆心的连线为对称中心线,所述外部接口2通过第一螺纹孔4及螺栓与外接主设备17相连形成整体,外接主设备17的外形设计应当与本设备的结构特点相适应,外接主设备17远离外部接口一端设置有公卡扣18,用于与本实用新型的母卡扣6对应,实现开启、合拢操作,外接主设备17的壳体上表面设置有卡扣按钮19,与公卡扣18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壳1的下壳体四角处设置有第二螺纹孔5,所述外壳1位于转轴组件一端的端面的一条棱设置成圆角7,实现90度角的转动控制,避免短转轴11过度转动造成排线损毁,另一条棱设置成直角8,外壳1远离转轴组件一端设置有与公卡扣18配合的母卡扣6,用于实现同外接主设备17的开启、闭合操作,所述外壳1的下壳体上表面安装有无源rfid读写模块,无源rfid读写模块的主板的四角处开设有第三螺纹孔9,主板通过其上的第三螺纹孔9、外壳1上的第二螺纹孔5及螺栓与外壳1固定安装,主板的端部设置有标准化接口10。无源rfid读写模块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部件,优选体积小、功耗低、读写距离远的产品,适合封装在一个小型的外壳内的产品,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无源rfid读写模块型号为cm-1rfiduhf。当采用的无源rfid读写模块体积过大时,可以将其分拆为天线部分和电路板及相关组件两部分,将电路板及其相关组件安装于外接主设备17中,因此也可以采用折叠安装的模块制造体积较小的手持终端,外接主设备17采用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两个短转轴11,两个短转轴11分别通过轴承14与外壳1的两个平行设置侧壁转动安装,轴承14外圈与外壳1固定安装,轴承14内圈与短转轴11固定安装,轴承14外圈套设有扭力弹簧15,两个短转轴11内端面设置有内接口13,或者其中一个短转轴11上设置有两个内接口13,两个内接口13与排线16一端相连,排线16另一端与无源rfid读写模块的标准化接口10相连,排线16应当选择弹性好、质量好、线径适中的产品,可根据需要配置1条或2条,与短转轴11配套使用,所述短转轴11外端面与外部接口2焊接,两个短转轴11之间通过连杆12连接,每根排线16由十六根铜线组成,用于对应外部接口2上的十六个触点。

所述扭力弹簧15由两个扭力臂组成,其中一个扭力臂安装在短转轴11或连杆12上,另一个扭力臂安装在外壳1上,每个轴承14上的扭力弹簧15设置为1或2个,扭力弹簧15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自动开启的部件,并保证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选择扭力适中、安装方便的产品。

所述触点3可为接触式或插接式。

所述轴承14采用滚动轴承,滚动轴承起到转动作用,用于实现折叠式安装,滚动轴承优选微型、结实耐用、尺寸合适的产品。

当需要打开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时,按下外接主设备17上的卡扣按钮19,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在扭力弹簧15的作用下立即开启并自行打开至90度角;当需要折叠收纳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时,手动合上rfid读写器,外接主设备17上的公卡扣18卡接在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的母卡扣上,完成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的闭合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