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9626发布日期:2020-06-30 19:5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屏技术领域,主要是涉及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摸屏显示技术已经愈来愈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车载触摸屏应用于汽车中控平台,可以调节音量或者空调等操作,车载触摸屏的应用存在如下缺点:1)传统的物理按钮可以实现盲操作,触摸屏操作需要驾驶员看向屏幕增加了行车的危险性,如果在触摸屏上增加物理按钮又不能显示出触摸屏的优势;2)触摸屏如果反应过于灵敏,容易发生误操作,通过增加压力感应可以减少误操作,压力感应元件和电路需要合理设计。

市场上常见的触摸屏显示器,其结构密封性能差,灰尘、雾气容易进入结构内部,在放置平板时不能最大程度的减小因外界因素而产生的震动;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多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电容屏将屏幕分块,独立检测到各区域的触控情况,进行处理实现触控。

常见的触摸屏感应单元需要遮挡玻璃屏内部的走线,方法是,在玻璃基板上设置功能片感应触摸位置,功能片感应到的信号通过在玻璃基板的边缘设置的丝印银浆导出连接到fpc上,fpc上印好的排线会将信号传送给主板,玻璃盖板四周喷涂的遮光油墨会将丝印银浆挡住,外观上看不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只需利用盖板的边框遮挡丝印银浆,无需喷涂油墨。

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所述触摸屏(1)包括:玻璃盖板(11)、触摸感应单元(13)、fpc(17),所述触摸感应单元(13)包括:玻璃基板(131)、上透明导电层(132)、下透明导电层(133)、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所述上透明导电层(132)设置在玻璃基板(131)的上表面,所述下透明导电层(133)设置在玻璃基板(131)的下表面,分别在玻璃基板(131)的上表面边缘和下表面边缘设置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和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每根导线的终端连接至每个导电感应区,另一端集中连接至fpc(17)的压合位置,所述玻璃盖板(11)小于触摸感应单元(13),所述上透明导电层(132)和下透明导电层(133)连接丝印银浆的一边伸出到玻璃盖板(11)之外,玻璃盖板(11)外围空出来的空间用于粘接上盖(2),触摸屏(1)装配后,所述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和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被上盖(2)的边框遮挡。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所述上透明导电层(132)和下透明导电层(133)可以是ito涂层喷涂在玻璃基板(131)的表面,也可以是ito导电薄膜粘接在玻璃基板(131)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所述触摸屏(1)还包括上弹性层(12),上弹性层(12)粘接在上盖(2)之下、玻璃基板(131)之上、玻璃盖板(11)外围,所述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和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被上弹性层(12)遮挡。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所述触摸感应单元(13)还包括:红外感应元件(136)、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所述红外感应元件(136)设置在玻璃基板(131)上方、没有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和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的一侧,在玻璃基板(131)上设置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并将导线引入fpc(17)的压合位置,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被红外感应元件(136)和上弹性层(12)遮挡。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所述红外感应元件(136)沿触摸屏的一边分布多组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元件,每组元件之间采用挡光板(1361)隔开互不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所述红外感应元件(136)斜向上方发射红外光。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所述触摸屏(1)还包括下弹性层(14)、压力感应层(15)、显示单元(16),所述显示单元(16)皆小于触摸感应单元(13),触摸感应单元(13)下方四周空出来的空间用于粘接下弹性层(14)和压力感应层(15),所述压力感应层(15)连接fpc(17)。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触摸屏边框粘接结构,所述fpc(17)包括:第一压合部(171)、第一导线部(172)、第二导线部(173)、第二压合部(174)、第三导线部(175)、连接部(176)、第三压合部(177)、第四导线部(178)、插接部(179),所述第一压合部(171)压合在玻璃基板(131)的上表面,用于连接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和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所述第二压合部(174)压合在玻璃基板(131)的下表面,用于连接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所述第三压合部(177)压合在压力感应层(15)下部,用于传导压力信号,第一导线部(172)、第二导线部(173)、第三导线部(175)、第四导线部(178)的作用是将电路连接至连接部(176)然后连接至插接部(179),插接部(179)折入底座(3)内,连接主控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盖板小于基板玻璃的设计,结合合理的走线设计,实现直接利用上盖的边框遮挡走线,上盖粘接后高度可以仅略微凸出触摸屏,使得边框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触摸屏平板电脑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触摸屏平板电脑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一种平板电脑的触摸屏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平板电脑的触摸屏分解示意图;

图5为一种触摸屏触摸感应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触摸屏触摸感应单元和红外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7为一种触摸屏触摸感应单元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一种触摸屏平板电脑fpc示意图;

图9为一种触摸屏平板电脑内部fpc压合示意图;

图10为一种触摸屏平板电脑内部fpc接线示意图;

图中:触摸屏(1)、上盖(2)、底座(3)、fpc接入缺口(31)、玻璃盖板(11)、上弹性层(12)、触摸感应单元(13)、下弹性层(14)、压力感应层(15)、显示单元(16)、玻璃基板(131)、上透明导电层(132)、下透明导电层(133)、红外感应元件(136)、fpc(17)、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第一压合部(171)、第一导线部(172)、第二导线部(173)、第二压合部(174)、第三导线部(175)、连接部(176)、第三压合部(177)、第四导线部(178)、插接部(179)、挡光板(13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触摸屏平板电脑,包括:触摸屏(1)、上盖(2)、底座(3),所述触摸屏中间为显示区,四周为非显示区,上盖(2)将非显示区遮挡,底座(3)上包括一个fpc接入缺口(31),方便将触摸屏(1)的fpc(17)接入到安装在底座(3)之内的主控板上,底座(3)四周壁的厚度大于上盖(1)四周壁的厚度,触摸屏(1)压在底座(3)的四周壁上,底座(3)下部空出的空间用于安装主控板和其他元件。

如附图3、4所示,为附图1和2所示的平板电脑的触摸屏(1),包括:玻璃盖板(11)、上弹性层(12)、触摸感应单元(13)、下弹性层(14)、压力感应层(15)、显示单元(16)、fpc(17),所述玻璃盖板(11)和显示单元(16)皆小于触摸感应单元(13),上方四周空出来的空间用于粘接上弹性层(12)和上盖(2),下方四周空出来的空间用于粘接下弹性层(14)和压力感应层(15),压力感应层(15)压在底座(3)的四周壁上,所述上弹性层(12)和下弹性层(14)可以使用泡棉。

如附图5所示,为一种触摸屏触摸感应单元(13),包括:玻璃基板(131)、上透明导电层(132)、下透明导电层(133)、fpc(17)、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所述上透明导电层(132)可以是ito涂层喷涂在玻璃基板(131)的上表面,也可以是ito导电薄膜粘接在玻璃基板(131)的上表面,下透明导电层(133)亦然,只是设置在玻璃基板(131)的下表面,上透明导电层(132)和下透明导电层(133)上分别设置x向和y向的导电感应区(即图中所示的横、竖线分隔的区域,肉眼几乎不可见),针对上透明导电层(132)和下透明导电层(133)上的x向和y向的导电感应区分别在玻璃基板(131)的上表面边缘和下表面边缘设置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和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每根导线的终端连接至每个导电感应区,另一端集中连接至fpc(17)的压合位置,由于丝印银浆是可见的,所以上透明导电层(132)和下透明导电层(133)连接丝印银浆的一边伸出到玻璃盖板(11)之外、上弹性层(12)或上盖(2)之内,所有丝印银浆被上盖(2)遮挡,不需要再在盖板(11)四周喷涂油墨。

如附图6和7所示,为一种触摸屏触摸感应单元和红外控制电路,包括:玻璃基板(131)、上透明导电层(132)、下透明导电层(133)、红外感应元件(136)、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所述玻璃基板(131)、上透明导电层(132)、下透明导电层(133)、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的设置与附图5中一致,所述红外感应元件(136)设置在没有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和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的一侧(横、竖都可以),在图中对应的是设置在附图1中平板电脑的下方内侧边缘,在玻璃基板(131)上设置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并将导线引入fpc(17)的压合位置,红外感应元件(136)沿触摸屏的一边分布多组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元件,每组元件之间采用挡光板(1361)隔开互不影响,红外感应元件(136)斜向上方发射红外光,其作用是,当人手移动至屏幕上方时,遮挡住红外光,红外光被反射回红外接收元件,红外接收元件发送一个信号通过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fpc(17)将信号送入主控板,可以执行如下操作,当屏幕关闭时,自动点亮屏幕,用户可点击屏幕进行操作,当用户的手扫过多个红外光时,通过判断扫过的方向执行控制音量、空调等调大或者调小的操作,这样既免去了增加物理按钮,又不需要长时间看向屏幕完成操作,便于应用于车载触摸屏等领域。

如附图8、9、10所示,一种触摸屏平板电脑fpc及其连接方式,fpc(17)包括:第一压合部(171)、第一导线部(172)、第二导线部(173)、第二压合部(174)、第三导线部(175)、连接部(176)、第三压合部(177)、第四导线部(178)、插接部(179),所述第一压合部(171)压合在玻璃基板(131)的上表面,用于连接上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4)和红外感应元件丝印银浆导线(137),所述第二压合部(174)压合在玻璃基板(131)的下表面,用于连接下透明导电层丝印银浆导线(135),所述第三压合部(177)压合在压力感应层(15)下部,用于传导压力信号,第一导线部(172)、第二导线部(173)、第三导线部(175)、第四导线部(178)的作用是将电路连接至连接部(176)然后连接至插接部(179),插接部(179)折入底座(3)内,连接主控板。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