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物品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品管理方法,以及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数据处理装置和物品管理后台系统。
背景技术:
物品管理系统需与硬件配套使用,目前,物品管理设备与物品管理后台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使用感应器,另一种为人工记录。对于使用感应器的情况,现有的与物品管理后台系统交互的方案之间差异较大,例如,有的物品管理设备使用外置传感器、有的物品管理设备使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对于外置传感器方案,比较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物品管理设备与物品管理后台系统交互的信息发生偏差;而rfid技术需要在物品上贴附rfid标签,在使用的过程中标签容易损坏或者脱落,从而使得物品管理设备与管理后台系统交互的信息出错,此类物品管理后台系统过度依赖感应器,且系统自身无法判定。对于人工记录的方式,缺陷更多,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出错的概率也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提出一种物品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物品管理设备与物品管理后台系统的信息交互,省时省力,效率高。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数据处理装置。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物品管理后台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物品的取用信息;获取所述物品的存放信息;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通过获取物品的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不依赖于感应器,无需人工录入,从而,可以提高物品管理设备与物品管理后台系统信息交互的准确性,省时省力,效果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物品的取用信息包括:获取物品取用者的身份信息;获取所述取用者取用物品后储物单元中物品的图像数据,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所述取用者取用物品的类别;以及记录物品取用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判断所述取用者是否有权取用物品;在判定所述取用者有权时,允许所述取用者取用物品;在判定所述取用者无权取用所述物品时,进行警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物品的存放信息包括:获取物品存放者的身份信息;获取所述存放者存放物品后储物单元中物品的图像数据,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存放物品的类别和数量;记录物品存放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识别存放物品的物品状态,其中,所述物品状态包括物品的破损度和消耗品量;根据所述物品的破损度判断物品是否需要更换,以及根据所述消耗品量判断物品是否需要补给;如果确定所述物品需要更换或者所述物品需要补给,则进行警示,为下次使用物品提供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取用者的身份信息、取用物品的类别和物品取用时间、以及存放者的身份信息、存放物品类别和物品状态、物品存放时间生成物品使用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包括:统计取用过物品的所有取用者的身份信息,并生成取用者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包括:根据存放物品的类别和数量确定未归还物品;根据物品取用时间确定所述未归还物品的已借用时长;统计所述未归还物品和对应的已借用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方法还包括:获取取用所述未归还物品的取用者的身份信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取用者对于所述物品的可借用时长;在所述已借用时长超出所述可借用时长时,进行物品未归还警示。从而,管理者可以及时知晓物品使用异常情况,避免物品遗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行物品未归还警示包括:根据所述未归还物品的已借用时长超出所述可借用时长的时长,进行阶梯式警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包括:记录预设周期内物品的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根据所述预设周期内物品的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生成预设周期物品使用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统计物品使用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取用信息和所述存放信息分析取用者的使用习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方法还包括:获取更新数据,根据所述更新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更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方法还包括:接收到授权用户的输入指令,其中,所述授权用户为一个或多个;根据所述输入指令查看或编辑所述物品管理信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物品管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的物品管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包括: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以及人机交互装置,用于接收输入指令以及显示物品管理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通过采用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管理物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后台系统还包括:通信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物品的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后台系统还包括:警示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用于根据警示信息进行报警。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设备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设备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部署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可实现功能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离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部署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离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可实现功能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以及物品管理后台系统、存储介质和数据处理装置分别进行说明。
在一些场所例如医院、工厂、机场、武装单位等,人员使用的物品通常需要存放到规定的储物柜或储物箱或仓库中,例如医务人员的检查工具或手术工具、机场场务人员使用的工具、武装人员使用的武器或用品、工厂工人使用工具等都需要存放到对应的位置,以避免物品丢失或放置错误,因此,对物品进行管理是必要的。
本公开提出了物品管理方法和物品管理后台系统,可以实现物品管理后台系统与物品管理设备例如储物柜、机柜、保险柜等的信息交互,实现对物品的有效管理,出错概率低,效率高。图1和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设备的示意图,物品管理设备2例如储物柜包括柜体11和储物单元12,储物单元12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储物车式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包括数据处理装置10和人机交互装置20,其中,数据处理装置10用于与物品管理设备2例如储物柜进行数据交互,获得物品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生成物品管理信息。人机交互装置20用于接收输入指令以及显示物品管理信息,例如,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的各个选项,包括各种物品管理信息的选项、系统设置选项、数据模型选项等等,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进行选择,以实现设置或查询或编辑等等,以及,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将物品管理信息进行可视化,例如通过交互界面将物品管理信息以表格、图形以及文字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其中,数据处理装置10可以是设置在物品管理设备2所在场所的本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是远程计算机或者云端服务器。人机交互装置20可以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例如鼠标、键盘、显示屏等。如图4所示,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还可以包括通信装置30,通信装置30与数据处理装置10连接,通信装置30用于将物品相关信息例如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10例如远程计算机或者云端服务器,进而由远程计算机或云端服务器来基于物品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物品管理信息,进而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提供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进行查询或管理,从而实现对物品的管理。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s3,每个步骤的说明如下。
步骤s1,获取物品的取用信息。
其中,物品的取用信息包括取用者的相关信息、物品本身的相关信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物品的取用信息可以包括:获取物品取用者的身份信息,获取取用者取用物品后储物单元中物品的图像数据,并根据图像数据识别取用者取用物品的类别,并记录物品取用时间。
具体地,在物品管理设备2侧可以设置人员身份识别装置,例如通过刷卡或者指纹输入或者虹膜输入或者人脸识别或者密码输入等方式,获取取用者身份信息,判断该人员是否有权取用物品,人员身份识别通过后,例如刷卡验证有效或者指纹信息有效或者面部信息有效或者输入密码正确,则记录该取用者身份信息,并发送给物品管理后台系统;以及,在物品管理设备2侧还可以设置图像采集装置,在取用者取用物品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储物单元中物品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装置10,例如本地计算机设备或者通过通信装置30上传给远程计算机或者云端服务器,数据处理装置10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识别物品类别,例如,数据处理装置10接收到储物单元12中物品的原始图像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抠图处理,或者选取关键帧图像、矫正、对齐以及抠图等处理,获得可用于识别物品状态和类别的图像,以作为目标图像,根据目标图像识别用户取用了什么物品以及取用物品数量等;以及,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记录物品取用时间点。
步骤s2,获取物品的存放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物品的存放信息可以包括:获取物品存放者的身份信息,即识别是谁归还的物品;以及,获取存放者存放物品后储物单元12中物品的图像数据,并根据图像数据识别存放物品的类别和数量,即识别用户归还了什么物品以及数量;并记录物品存放时间。
步骤s3,根据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
具体地,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获得物品的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后,可以根据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以生成物品管理信息,例如,统计谁在什么时间取用了什么物品,以及谁在什么时间归还了什么物品,以及谁在一段时间内用过什么物品,以及什么物品没有归还、以及分析物品取用频次、物品借用时长以及生成相关报告等,用户可以通过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的人机交互装置20来查看或编辑相关物品管理信息,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有效管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通过获取物品的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不依赖于感应器,无需人工录入,从而,可以提高物品管理设备2与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之间信息交互的准确性,省时省力,效果高。
在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以在线配置实现也可以以离线配置实现。其中,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实现远程在线操作,管理人员无需达到本地现场即可查看所有物品的状态以及使用记录,以及可以查看相关统计数据,例如包括未归还物品统计、物品使用频率统计、使用报告统计等,还可以进行警示,以避免发生物品遗失的情况。离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需要在本地运行,管理人员达到现场才可使用该系统,可实时查看所有物品的状态以及使用记录,系统中可以保存所有物品信息、所有使用者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从不同维度查看对应的使用记录等。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对物品管理的实现进行说明。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的部署方案的示意图,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包括数据处理装置10例如远程计算机设备或云端服务器、通信装置30以及人机交互装置20。如图6所示,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采用云端部署的方式实现,具体地,数据处理设备10通过通信装置30接入网络,网络包括内网、外网,数据处理设备10通过网络与物品管理设备2例如储物柜、机柜或保险柜进行通信。数据处理设备10通过通信装置30接收物品管理设备2发送的物品存放信息和取用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统计并生成物品管理信息,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呈现给管理者,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对物品管理信息进行查询或编辑等,从而实现物品的可视化管理。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可实现功能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对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实现物品管理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根据取用者的身份信息判断取用者是否有权取用物品,例如判断该取用者是否登记或注册或备案,如果有,则认为有权,反之,则认为该取用者无权取用物品;在判定取用者有权时,允许取用者取用物品,例如发送取用指令给物品管理设备2例如储物柜、机柜或保险柜,则物品管理设备即可打开,以便于取用者取用物品,反之,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在判定取用者无权取用物品时,进行警示,例如警示灯进行警示或者进行灯光提示等,以提示相关管理人员。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在获得物品图像数据后,可以根据图像数据识别存放物品的物品状态,其中,物品状态包括物品的破损度和消耗品量;并根据物品的破损度判断物品是否需要更换,以及根据消耗品量判断物品是否需要补给;如果确定物品需要更换或者物品需要补给,则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进行警示,例如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弹出提示框,提示需要更换或补给的物品名称和数量等信息,从而可以及时更换或补充,便于下次取用。
在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根据取用者的身份信息、取用物品的类别和物品取用时间、以及存放者的身份信息、存放物品类别和物品状态、物品存放时间生成物品使用信息,进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查看物品使用记录,即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实现展示所有物品信息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的数据处理装置10在获取物品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后,可以统计取用过物品的所有取用者的身份信息,并生成取用者信息,进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来查看使用者使用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0获得存放者存放物品后储物单元中物品的图像数据,并根据图像数据识别存放物品的类别和数量,进一步地,数据处理装置10可以根据存放物品的类别和数量确定未归还物品,例如将识别的存放物品的类被和数量与预存的原有物品信息进行比较,确定什么物品没有归还以及未归还物品的数量;以及数据处理装置10也可以根据物品取用时间确定未归还物品的已借用时长,统计未归还物品和对应的已借用时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来监控相关物品的借用时间。即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实现未归还物品统计的功能。
进一步地,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还可以限定不同级别取用者的物品可借用时长,具体地,数据处理装置10获取取用未归还物品的取用者的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确定取用者对于物品的可借用时长,在已借用时长超出可借用时长时,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进行物品未归还警示,例如通过语音或灯光进行提示,可以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进行查找,避免物品遗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根据未归还物品的已借用时长超出可借用时长的时长,进行阶梯式警示。例如,某个取用者取用物品a的可借用时长限定为5个小时,但是,记录该取用者取用该物品a的已借用时长已经达到9小时,即超出可借用时长4个小时未归还,则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进行橙色预警,例如该物品a的相关管理信息显示为黄色;进一步地如果已借用时长已经达到13小时,即超出可借用时长8小时而未归还,则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进行红色预警,例如该物品a的相关管理信息显示为红色,且进行提示框提示或者进行灯光、声音提示等,以使得物品管理人员能够尽快寻找,避免遗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还可以实现周期性地统计物品使用信息的功能,具体地,记录预设周期内物品的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根据预设周期内物品的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生成预设周期物品使用报告。例如,数据处理装置10记录每日的物品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生成每日物品使用报告,进而管理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查看每日物品使用报告,也可以通过网络将每日物品使用报告推送给管理者,从而管理者可以监控物品每日使用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还可以根据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统计物品使用频率,例如记录每周内物品a被取用几次、或者每个月物品b借出几次等。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还可以根据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分析取用者的使用习惯,例如根据每个月或每半年内某个取用者借用物品的类别、数量和时间以及存放物品的时间等,分析该取用者习惯在什么时间借用什么样的物品,以及通常借用多长时间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取用者的使用习惯。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基于大数据模型对获取的物品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可以根据分析统计结果来进一步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具体地,可以通过其他优化分析设备来获得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的统计结果,并基于该结果对数据模型确定更新数据,并将更新数据反馈给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获取更新数据,根据更新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更新,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分析统计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支持多用户使用并可以设置权限,例如授权有限的几个管理人员有权进行物品管理信息的编辑,以及可以授权某些人通过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对物品管理信息进行查询等。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接收到授权用户的输入指令,其中,授权用户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根据输入指令查看或编辑物品管理信息。
简言之,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通过在线配置实现物品管理时,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取物品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物品管理信息,从而实现对物品的高效管理。
上面对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实现的功能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离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对物品管理的实现进行说明。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离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的部署方案的示意图,可以采用本地部署的方式实现,其中,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的数据处理装置10可以为本地计算机设备,人机交互装置20可以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等,数据处理装置10和人机交互装置20都可以设置在物品管理设备2例如储物柜、机柜或保险柜上或者设置在其它适当位置,通过该数据处理装置10运行算法模型,无需联网。离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也可以从不同维度查看对应的物品管理信息,以及可以随时更新数据模型。
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离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实现功能的示意图,其中,离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也可以实现以下的功能,例如,根据物品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生成物品使用信息,管理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20来查看物品使用记录;以及,识别取用者是否有权取用物品;以及,根据物品状态来提示物品更换或补给等;以及,可以统计所有使用者信息,供管理者查看使用者使用记录;以及,可以统计未归还物品信息,记录未归还物品的已借用时长,以及根据已借用时长和取用者的可借用时长进行阶梯式警示,例如超过4小时进行橙色预警,超过8小时未归还进行红色预警等;以及,也可以根据更新数据,更新设置数据模型;以及可支持多用户使用。其中,各个功能的实现与上面在线配置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同样功能的实现过程相同,可参照上面实施例的描述。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还可以包括提示装置40,提示装置40与数据处理装置10连接,用于根据警示信息进行报警。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线配置时,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可以包括通信装置30,通过通信装置30接收物品管理设备2发送的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离线配置时,物品管理后台系统1无需设置通信装置30。具体地,数据处理装置10根据物品取用信息和存放信息生成物品管理信息,其中,在判断物品取用或存放存在异常时,例如,取用者无权取用物品,或者,物品超期未归还,或者,物品需要更换或补给,则生成警示信息,并将警示信息发送给提示装置40,提示装置40根据警示信息进行提示,从而物品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知晓物品取用或存放的异常情况。
在实施例中,提示装置40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例如,可以通过显示屏弹出警示框或提示框,或者,通过声音提示或者通过灯光提示,或者,将物品异常信息记录在系统日志中,物品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询系统日志知晓物品存放、取用异常情况。
概括来说,本公开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和物品管理后台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对物品管理,不依赖于感应器以及人工操作,简单高效,出错率低。
基于上面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实现上面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装置,如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1和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14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42,存储器14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141执行的指令,该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141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141执行上面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在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0可以是固定设置的计算机设备等,也可以是远程计算机或者云端服务器,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以一个处理器(processor)141和存储器(memory)142为例,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框图,其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interface)143和总线144。其中,处理器141、存储器142、通信接口143可以通过总线14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43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41可以调用存储器142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物品管理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42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4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4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4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医学图像分类方法。
存储器14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4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