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53623发布日期:2020-07-10 17: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所述电路层设于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所述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所述触控感应区、所述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区以及所述导电线路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导电炭浆或导电铜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指示区包括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第一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一膜片上,所述发光层设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设在所述发光层上,所述背侧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透明电极层、所述背侧电极层分别通过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电路层之间设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区域,还包括非透明的图案区域,所述图案区域包括装饰图案和/或功能指示图案。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绝缘层和/或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避开所述触控感应区设在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电路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设于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一粘合层。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为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贯穿所述第一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导电接触垫,所述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以及第二保护层,第二膜片由所述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接触垫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的末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层避开所述导电接触垫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连接器,所述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第二保护层以及第二注塑层,第二膜片由所述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注塑层设在连接器处,所述连接器贯穿所述第二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层避开所述连接器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第四绝缘层和/或第五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设在所述第二膜片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之间,所述第五绝缘层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

11.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具有供连接器装贴的接触垫;

s2.将带有所述电路层的所述第一膜片进行成型、裁切;

s3.将裁切好的所述第一膜片和连接器定位放进模具内,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接触垫接触贴合;以及

s4.向所述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所述第一膜片的带有所述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一注塑层中,另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注塑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所述触控感应区和所述导电线路;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所述发光指示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所述步骤s1之前在所述第一膜片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在所述图案层上避开所述触控感应区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所述电路层印刷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和/或

d.在所述步骤s1之后在所述电路层上避开所述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

避开所述接触垫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

避开所述接触垫在第一所述保护层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

14.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膜片划分为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两个区域,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在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线路,所述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的末端印刷有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导电接触垫,所述第一膜片上的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

s2.将带有所述电路层的所述膜片进行成型、裁切,其中将所述第二膜片裁切成呈长条状,由所述第一膜片延伸出;

s3.向所述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所述第一膜片的带有所述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所述触控感应区和所述导电线路;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所述发光指示区。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所述步骤s1之前在所述第一膜片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在所述图案层上避开所述触控感应区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所述电路层印刷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在所述第二膜片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四绝缘层;和/或

d.在所述步骤s1之后在所述电路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上避开所述导电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五绝缘层;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避开所述导电接触垫在所述第五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二保护层;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

17.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膜片划分为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两个区域,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在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线路,所述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的末端具有供连接器装贴的接触垫,所述第一膜片上的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

s2.将带有所述电路层的所述膜片进行成型、裁切,其中将所述第二膜片裁切成呈长条状,由所述第一膜片延伸出;

s3.将裁切好的所述膜片和连接器定位放进模具内,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接触垫接触贴合;以及

s4.向所述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所述第一膜片的带有所述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以及在所述第二膜片的带有所述连接器之处进行注塑形成第二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二注塑层中,另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二注塑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所述触控感应区和所述导电线路;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所述发光指示区。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所述步骤s1之前在所述第一膜片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

在所述图案层上避开所述触控感应区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所述电路层印刷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在所述第二膜片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四绝缘层;和/或

d.在所述步骤s1之后在所述电路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在所述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上避开所述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五绝缘层;

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避开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第五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二保护层;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电路层设于第一膜片与第一注塑层之间,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该膜内电子结构体由覆膜注塑工艺制成,相比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更加轻薄,采用该制作方法获得的膜内电子结构体为一不可拆分的部件,解决了“传统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需要多任务序组装”的问题,制作工艺简单、工序少、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不易氧化,且造型多变。

技术研发人员:何不同;谢冠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恒翊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