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具有织机的工厂,如袜子工厂,其前端的管理包括订单管理,织机管理和报数和工资管理,传统的方式采用人工记录管理,如由管理人员现场安排织机,交代工艺要求和注意事项,分配生产规格,织工完成一定工作量后,由管理人员点数并记录工作量;在基于记录的工作量计算工资;
另外,后续工序的管理是基于菲票管理,现有技术中,预先打印菲票后,再从预先打印的菲票中选出对应的菲票贴装在箱体上,进入后续管理;由于袜子款型多,往往是从许多菲票中找出对应的菲票非常的困难。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需要多个管理人员对前端工序进行人工管理,而且效率低,容易出错。而且,工厂的管理层无法直接关注订单的进度,数据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无法跟后续的自动化工序无缝对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系统及方法,该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系统及方法能将生产的前端工序数据化,从而有利于实现工厂的生产流程的全数据化。
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录入订单(又称新建订单)
录入订单包括编辑订单号(又称订单名),确定订单的数量,款式,颜色,尺码,工艺;
订单录入后保存或上传到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中;
步骤2,织机分配,又称织机和织工(织机操作工人)工作分配;
给织机关联(指定,分配)订单,并指定操作该台织机的织工;织工具有唯一的工号(工号与手机号可以一一对应);
通过分配界面,由操作人员(一般是由管理人员)对某一台或多台织机进行订单和织工安排,在一个界面显示多台织机,一次针对一台或多台织机进行安排;
分配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
步骤3,工作量报数
工作量报数是指织工申报已经完成的工作量;
织工完成一定工作量后,在报数界面输入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报数时显示对应的订单;进一步,显示的内容包括该订单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剩余的工作量;
织机工人可以通过终端(如智能手机)查看后台管理为机台标注的工艺要求,注意事项信息;
报数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中。
到了这一步,初步实现了工厂的前端数据化,后端的其他工序均基于前端数据化而进行;
还包括步骤4:打印标签步骤;
标签与订单中完成的工作量对应(如完成量达到一箱打印一个标签);
标签步骤又称为打菲,菲是指菲林,即英文中的film,在工厂中是指标签;在本发明中,某一个确定的含义是指箱标,即一箱的标签;因为织袜子生产,织机后续工序是以箱为单位计数,而不是以双或只来计数的。
报数时指扎数,一扎12双或10双,一箱一般是50扎;具体一箱的扎数可以预先指定;打印标签是为后续工序计数计算工资,工作进度管理服务的;
采用以下任一种方式打印标签:
方式1:基于织工的报数,马上可以进入打印标签界面;
方式2:织工登录后,基于该织工的报数,生成标签图样;
方式3:基于搜索条件,选择搜索到的订单,生成标签图样;
搜索条件,可以是包括时间段,颜色,尺码,款名,订单号,是否满箱,是否已经打印过标签,后续工序是否已经扫菲,是否已经报数;一般情况下,已经报数后才能打印标签,但是特殊情况,如款式少,容易找到标签,可以在未报数的情况下按订单预先打印好标签;
打印动作的实现:
第一种方式,在手机上操作,通过蓝牙打印机打印;
第二种方式,在pc机上通过蓝牙打印机或有线打印机打印;
第三种方式,在手机或pc上,将打印指令写入到后台服务器,连接有打印机的电脑或手机定时读取数据库的打印指令并执行。
扫菲步骤以及后续工序管理;
扫菲:是指通过手机或蓝牙扫描枪对标签扫描,获取标签中的信息(标签id,基于id可以从服务器读取订单信息),选择或设定工序和工号,将扫菲信息(标签id,工序工号等)写入服务器,保存扫菲记录;
后续工序管理:基于扫菲后续的工序,包括针对半成品的其余工序的计算工作量和核算工资(还可以包括入库,出库等动作);
另外,根据织工工作量报数生成报表(工资表),能实现工资数字化管理,可以随时查询织工的工资,工作量,织机完成数量统计。
在步骤2中,能进一步设置自动转机;
织机分配时,给某一台织机分配多个订单,设置先后顺序,当当前订单的剩余数量等于0(表示完成了订单设定的工作量),或小于零(指比预先设定的数量多做了)时,将下一个分配的订单作为当前订单。
具体的,将上一个已经完成的订单与该织机的对应关系删除,将下一个未完成的订单代替写入服务器,客户端重新刷新读取订单织机分配信息,开始下一个订单的生成;这样可以一次性的多安排几个订单;保障生产的高效推进;
步骤2中,分配工作时附加标注工艺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信息。
一种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系统,包括服务器、打印机和终端;终端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打印机与所述的终端或能访问服务器的其他终端通信连接;
服务器用于存储以下信息及其相互关联的信息:织工账号信息、织机信息和订单相关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管理员的账号信息,管理员是指工厂的老板,或质量总监等,具有权项查看所有订单的进度;
打印机用于打印菲票;
终端用于输入工作量信息以及安排织机工作;
采用前述的方法实施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或云服务器;
所述的终端为pc机或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电脑。
服务器为云服务器。
终端中具有数据录入模块、织机设置模块和打印设定模块;
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工作量和订单相关数据;
织机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织机、职工与订单的关联;
打印设定模块用于设定菲票打印模式,以及发出打印指令。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全数据化管理,实现了管理规范化,避免报数混乱,虚报,少报,误报;
2.菲票现场打印,基于报数后打印,避免了现有的款式多,标签多。找不到标签的标签混乱问题。
3.节省人力成本;节省织机管理人员,节省外发及本厂报数人员;(以前报数是管理人员报),工作计划和注意事项等直接传给织工,采用无纸化管理,无需签名,避免因交接造成错误。
4.织工使用工厂预分配的账号,或者输入手机号自动注册账号(系统自动分配工号);管理方便。
5.工厂的管理者无需干部汇报就能实时掌握各订单的生产进程,查看工厂的实时运作情况;同时,织工能实时查询工作量和对应的工资,也减轻了财务部门计算工资的压力。
总之,这种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系统及方法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工厂的全流程数据化和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编辑订单界面示意图;
图2为订单保存后界面图;
图3为织机管理界面图;
图4为查看织机订单安排界面图;
图5为报数界面图之一;
图6为报数界面图之二;
图7为查看工资界面图;
图8为打菲界面图之一;
图9为打菲界面图之二;
图10为打菲图样参考图;
图11为扫菲界面图;
图12为扫菲后进入的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12,一种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录入订单(又称新建订单)
参见图1,录入订单包括编辑订单号(又称订单名),确定订单的数量,款式,颜色,尺码,工艺;
订单录入后保存或上传到服务器中的数据库中;
录入的订单参见图2,其中2007-vgg为新录入的订单;
步骤2,织机分配,又称织机和织工(织机操作工人)工作分配;
织机分配的界面参见图3;织机分配后,可以查询某一台织机对应的订单队列,参见阿土4;
给织机关联(指定,分配)订单,并指定操作该台织机的织工;织工具有唯一的工号(工号与手机号可以一一对应);
通过分配界面,由操作人员(一般是由管理人员)对某一台或多台织机进行订单和织工安排,在一个界面显示多台织机,一次针对一台或多台织机进行安排;
分配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
步骤3,工作量报数
报数界面参见图5和图6,订单中白花灰的数量为50,报数13,-37表示剩余37件没有完成;报数后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工资查询界面查询工资;图中701为工号,hmc为员工姓名的拼音缩写。
工作量报数是指织工申报已经完成的工作量;
织工完成一定工作量后,在报数界面输入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报数时显示对应的订单;进一步,显示的内容包括该订单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剩余的工作量;
织机工人可以通过终端(如智能手机)查看后台管理为机台标注的工艺要求,注意事项信息;
报数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中。
到了这一步,初步实现了工厂的前端数据化,后端的其他工序均基于前端数据化而进行;
还包括步骤4:打印标签步骤;
标签与订单中完成的工作量对应(如完成量达到一箱打印一个标签);
标签步骤又称为打菲,菲是指菲林,即英文中的film,在工厂中是指标签;在本发明中,某一个确定的含义是指箱标,即一箱的标签;因为织袜子生产,织机后续工序是以箱为单位计数,而不是以双或只来计数的。
报数时指扎数,一扎12双或10双,一箱一般是50扎;具体一箱的扎数可以预先指定;打印标签是为后续工序计数计算工资,工作进度管理服务的;
数量达到满箱后,可以启动打印,打印界面参见图8和图9(其中图8为手机app界面,图9为pc机界面),选择其中一条记录,则出现菲票图样,图样参见图10,该图样中,采用复合码,即具有二维码和条形码,而且有文字信息介绍,文字信息包括订单号,颜色,数量,码型等参数;
采用以下任一种方式打印标签:
方式1:基于织工的报数,马上可以进入打印标签界面;
方式2:织工登录后,基于该织工的报数,生成标签图样;
方式3:基于搜索条件,选择搜索到的订单,生成标签图样;
搜索条件,可以是包括时间段,颜色,尺码,款名,订单号,是否满箱,是否已经打印过标签,后续工序是否已经扫菲,是否已经报数;一般情况下,已经报数后才能打印标签,但是特殊情况,如款式少,容易找到标签,可以在未报数的情况下按订单预先打印好标签;
打印动作的实现:
第一种方式,在手机上操作,通过蓝牙打印机打印;
第二种方式,在pc机上通过蓝牙打印机或有线打印机打印;
第三种方式,在手机或pc上,将打印指令写入到后台服务器,连接有打印机的电脑或手机定时读取数据库的打印指令并执行。
扫菲步骤以及后续工序管理;
扫菲:是指通过手机或蓝牙扫描枪对标签扫描,获取标签中的信息(标签id,基于id可以从服务器读取订单信息),选择或设定工序和工号,将扫菲信息(标签id,工序工号等)写入服务器,保存扫菲记录;
后续工序管理:基于扫菲后续的工序,包括针对半成品的其余工序的计算工作量和核算工资(还可以包括入库,出库等动作);
扫菲的界面参见图11,扫菲后,界面如图12,该界面中显示后续的工序,如收货入库,拉比等。
另外,根据织工工作量报数生成报表(工资表),能实现工资数字化管理,可以随时查询织工的工资,工作量,织机完成数量统计。
在步骤2中,能进一步设置自动转机;
织机分配时,给某一台织机分配多个订单,设置先后顺序,当当前订单的剩余数量等于0(表示完成了订单设定的工作量),或小于零(指比预先设定的数量多做了)时,将下一个分配的订单作为当前订单。
具体的,将上一个已经完成的订单与该织机的对应关系删除,将下一个未完成的订单代替写入服务器,客户端重新刷新读取订单织机分配信息,开始下一个订单的生成;这样可以一次性的多安排几个订单;保障生产的高效推进;
步骤2中,分配工作时附加标注工艺要求以及注意事项信息。
一种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系统,包括服务器、打印机和终端;终端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打印机与所述的终端或能访问服务器的其他终端通信连接;
服务器用于存储以下信息及其相互关联的信息:织工账号信息、织机信息和订单相关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管理员的账号信息,管理员是指工厂的老板,或质量总监等,具有权项查看所有订单的进度;
打印机用于打印菲票;
终端用于输入工作量信息以及安排织机工作;
采用前述的方法实施织机订单生产前端管理数据化。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或云服务器;
所述的终端为pc机或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电脑。
服务器为云服务器。
终端中具有数据录入模块、织机设置模块和打印设定模块;
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工作量和订单相关数据;
织机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织机、职工与订单的关联;
打印设定模块用于设定菲票打印模式,以及发出打印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