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8819发布日期:2021-04-06 12:2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种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服务器具有电源模块、多个算力板以及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需要同时对多个算力板以及控制模块供电。这样设置一方面供电稳定性较低,另一方面,当出现供电故障时,无法快速排查故障的位置。另外,服务器的多个模块的拆装较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的电路的稳定性好,且排查故障和维修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成框架结构;多个算力板,所述多个算力板沿左右方向并列地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容纳空间内,每个所述算力板垂直于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每个算力板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容纳空间内;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三容纳空间内;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四容纳空间内,所述第四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分布;电连接板,所述电连接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算力板、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连接板相连,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电连接板向所述算力板供电,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电连接板向所述控制模块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电源模块通过电连接板向算力板供电,供电模块通过电连接板向控制模块供电,可以实现服务器的双电路供电,两个电路之间互不干涉,进而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同时,两个电路可以引入不同的电压,也可以对算力板和控制模块提供不同的电压,提高了适应性,且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供电安全以及稳定性。此外,当其中一个电路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另一个电路,可以避免同一电路的一个零件异常而导致同一电路的另一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且可以提高排查故障和维修效率。另外,如此设置的服务器实现了模块化设置,多个模块可以单独拆装及维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电源模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算力板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算力板、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供电模块均位于所述电连接板的沿前后方向的一侧,所述前后方向平行于所述算力板的延伸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源模块为多个且沿左右方向排布,每个所述电源模块适于向2-4个算力板供电。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算力板设有降压电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被构造成将外部接入的第一交流电的第一交流电压转化成直流电后供给所述降压电路模块,所述降压电路模块将所述直流电降压后向所述算力板上的算力芯片供电。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源模块转化后的所述直流电的第一直流电压为48v,所述直流电经所述算力板的所述降压电路模块降压后的第二直流电压为12v。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将外部的第二交流电的第二交流电压转化成12v的第三直流电压后给控制模块供电。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交流电压和第二交流电压的取值范围为220v-380v。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板体、设在所述控制板体的一端的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控制信号接口和第二控制信号接口,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一端口连接以实现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二端口连接以传输电流;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两侧具有滑动条,所述控制板体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控制板体通过所述滑动条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动实现在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的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板体、设在所述供电板体的一端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第一电流接口和第二电流接口,所述第一电流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三端口连接以接入外部电压,所述第二电流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四端口连接以传输电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连接板包括:pcb基板,所述pcb基板上具有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两个接触区域,每个所述接触区域的两侧面分别具有适于与导体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面,每个所述接触区域内具有多个通孔;第一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面上;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设在所述通孔内且电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固定至所述第一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适于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二导电条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条与所述算力板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连接板还包括:两个导电连接板,所述两个导电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接触区域的第二导电条连接以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每个导电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导电销,两个导电连接板上的导电销一一对应构成多对导电销,每对所述导电销与每个所述算力板一一对应且电连接以对所述算力板进行供电;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在两个导电连接板之间以避免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导电连接板之间短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7的c处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服务器1000;壳体230;第一容纳空间231;第二容纳空间232;第三容纳空间233;第四容纳空间234;

算力板210;电源模块220;控制模块240;控制板体241;滑槽242;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导向定位座244;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第一电路板246;供电模块250;供电板体251;第一电流接口252;第二电流接口253;第二电路板254;第五端口260;紧固螺钉270;

电连接板100;pcb基板10;接触区域11;第二接触面112;通孔113;螺钉孔114;导向定位柱115;第一端口116;第二端口117;第三端口118;第四端口119;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第三导电层40;第一导电条50;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穿孔521;连接片53;第二导电条60;导电连接板70;导电销71;绝缘层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1000,包括壳体230、多个算力板210、电源模块220、控制模块240、供电模块250以及电连接板100。

结合图1和图2,壳体230被构造成框架结构;多个算力板210沿左右方向并列地设在壳体230内的第一容纳空间231内,每个算力板210垂直于左右方向设置,每个算力板210可滑动地设在第一容纳空间231内,通过对算力板210进行推或拉即可实现算力板210在机壳内的拆装,提高了算力板210的拆装的便捷性。电源模块220设在壳体230内的第二容纳空间232内。控制模块240可滑动地设在壳体230的第三容纳空间233内。供电模块250可滑动地设在壳体230的第四容纳空间234内,通过对控制模块240、供电模块250进行推或拉即可实现在机壳内的拆装,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第四容纳空间234与第三容纳空间233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分布。电连接板100设在壳体230内。如此,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模块化设置,可以便于多个模块的单独维修和拆装。

算力板210、电源模块220、控制模块240、供电模块250分别与电连接板100相连,电源模块220通过电连接板100向算力板210供电,供电模块250通过电连接板100向控制模块240供电。这样,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1000,电源模块220通过电连接板100向算力板210供电,供电模块250通过电连接板100向控制模块240供电,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两个电路之间互不干涉,进而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同时,两个电路可以引入不同的电压,也可以对算力板210和控制模块240提供不同的电压,提高了适应性,且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供电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此外,当其中一个电路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另一个电路,可以避免同一电路的一个零件异常而导致同一电路的另一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且可以提高排查故障和维修效率。另外,如此设置的服务器1000实现了模块化设置,多个模块可以单独拆装及维修。

在一些示例中,电源模块220可滑动地设在壳体230的第二容纳空间232内,电源模块220的延伸方向与算力板210的延伸方向一致。算力板210、控制模块240和供电模块250均位于电连接板100的沿前后方向的一侧,前后方向平行于算力板210的延伸方向。如此,可以便于电连接板100与算力板210、电连接板100与控制模块240、电连接板100与供电模块250的连接。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220可以为多个且沿左右方向排布,每个电源模块220适于向2-4个算力板210供电。例如,服务器1000具有12个算力板210以及四个电源模块220,每个电源模块220适于向3个算力板210供电,以使得服务器1000算力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算力板210设有降压电路模块,电源模块220被构造成将外部接入的第一交流电的第一交流电压转化成直流电后供给降压电路模块,降压电路模块将直流电降压后向算力板210上的算力芯片供电。通过降压电路模块的设置,可以将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为算力板210上的算力芯片供电,便于实现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例如,降压电路模块可以设于算力板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220转化后的直流电的第一直流电压为48v,直流电经算力板210的降压电路模块降压后的第二直流电压为12v,而后输入到算力板210上的算力芯片以进行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块250将外部的第二交流电的第二交流电压转化成12v的第三直流电压后给控制模块240供电,进而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交流电压和第二交流电压的取值范围为220v-380v,可以对两个电路引入不同的电压,也可以对算力板210和控制模块240提供不同的电压,且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供电安全以及稳定性。例如,第一交流电压可以为380v或220v,第二交流电压可以为220v。

结合图1和图9,控制模块240可以包括控制板体241、设在控制板体241的一端(例如,如图1所示的后端)的第一电路板246,第一电路板246上设有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和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适于与电连接板100的第一端口116连接以实现信号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适于与电连接板100的第二端口117连接以传输电流。电连接板100可以设于控制模块240的后端,以便于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连接于电连接板100,以实现信号连接。控制板体241可以承载第一电路板246,以保证第一电路板246与电连接板100的稳定连接。

第三容纳空间233的两侧可以具有滑动条,控制板体241的两侧设有滑槽242,控制板体241通过滑动条在滑槽242内的滑动实现在第三容纳空间233内的移动。通过滑动条和滑槽242的设置,可以便于控制模块240的拆卸,通过滑动控制板体241可实现控制模块240与电连接板100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导通或断开。参照图9,控制模块240和供电模块250还可以包括导向定位座244,电连接板100上设有可以伸入导向定位座244的定位孔中的导向定位柱,以便于控制模块240与电连接板100、供电模块250与电连接板100的安装和定位,以进一步地提高控制模块240与电连接板100、供电模块250与电连接板100的安装效率。

如图10所示,供电模块250可以包括供电板体251、设在供电板体251的一端的第二电路板254,第二电路板254上设有第一电流接口252和第二电流接口253,第一电流接口252适于与电连接板100的第三端口118连接以接入外部电压,第二电流接口253适于与电连接板100的第四端口119连接以传输电流,如此,供电模块250可以接入外部电压,且将电压接到与控制模块240电连接的电连接板100,以使得供电模块250对控制模块24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块250可以包括保护罩(图未示出),保护罩可以罩设于第二电路板254,以起到保护第二电路板254的作用。同时,保护罩可以设有朝向电连接板100敞开的开口,以便于第一电流接口252、第二电流接口253、导向定位座244与电连接板100的连接。

在图1和图10的示例中,第四容纳空间234的两侧可以同样具有滑动条,供电板体251的两侧可以同样设有滑槽242,供电板体251通过滑动条在滑槽242内的滑动实现在第四容纳空间234内的移动,以便于供电模块250的拆卸,通过滑动供电板体251可实现供电模块250与电连接板100之间的电连接的导通或断开。

例如,从外部引入380v或220v的交流电压,通过电源模块220将交流电压转化至48v的直流电压,算力板210可以设有降压电路模块,以将电压降至12v,而后输入到算力板210上的算力芯片进行供电。同时,供电模块250可以从外部或电连接板100接收220v电压,经过供电模块250将220v的交流电压转化为12v的直流电压,然后为控制模块240供电,如此对控制模块240和算力板210单独供电,实现了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

服务器1000上可以设有接收外部电压(例如,220v的交流电压)的第五端口260,第二端口117可以与第一电流接口252连接,以使得电压可通过电连接板100接入到供电模块250,第一电路板246可以为降压电路板,进而可将降低电压(例如,将220v的交流电压降到12v的直流电压),供电模块250的第二电流接口253(例如,第二电流接口253可以为金手指接口)可以插接于电连接板100的第四端口119,以将电压接到电连接板100,以给控制模块240供电。

具体而言,电连接板100可将电流导通到第一端口116,控制模块240可以具有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和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例如,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可以与第一端口116连接以接收电流,从而可以实现供电模块250对控制模块240的供电。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可以与电连接板100的第二端口117连接以传输信息,例如发出控制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当然,电连接板100也可以将电流导通到第二端口117,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可与第二端口117连接以接收电流,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可以与第一端口116连接以传输信息,在此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电路板246和第二电路板254可以分别在如图4所示的后端凸出于控制板体241和供电板体251,以便于多个接口与可以与多个端口对应连接,且连接稳固。第一电路板246可以通过多个紧固螺钉270固定安装于控制板体241,第二电路板254可以通过多个紧固螺钉270固定安装于供电板体251,进而可提高其连接的稳固性。

例如,控制板体241、供电板体251和保护罩可以均为金属材质,以保证控制模块240和供电模块250的结构强度好,同时,控制板体241、供电板体251可以均设有滑槽242,如此,可以便于滑槽242与滑动条的滑动配合,保证滑槽242与滑动条的滑动顺畅,便于控制板体241、供电板体251与壳体230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可提高供电模块250与电连接板100、控制模块240与电连接板100之间的电连接的导通或断开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8,电连接板100可以包括:包括pcb基板10、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第三导电层40、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pcb基板10上可以具有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两个接触区域11,每个接触区域11的两侧面分别具有适于与导体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图未示出)和第二接触面112,“接触区域11的两侧面”指的是例如图3和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的两个侧面。每个接触区域11内具有多个通孔113。结合图3并参照图7和图8,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112沿例如图3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通孔113沿例如图3的前后方向贯通,且通孔113贯通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112。

第一导电层20设在第一接触面上,第二导电层30设在第二接触面112上,第三导电层40设在通孔113内且电连接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第一导电条50固定至第一导电层20且与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第一导电条50适于连接电源模块220,第二导电条60连接至第二导电层30且与第二导电层30电连接,第二导电条60与服务器200的算力板210电连接。pcb基板10上还具有螺钉孔114,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pcb基板10通过螺钉连接。

由此,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和第三导电层40可以连通成一体,从而可使得pcb基板10的前后方向的两个侧面联通成一个导体。如此,无需挖空电连接板100以将导电条穿过电连接板100来实现导电,可以保证电连接板100的结构可靠性。同时,可以避免电连接板100对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的结构的限制,使得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较大或较小,且可以为多种形态,以使得电连接板100可以适用于多种服务器200。另外,这样设置的pcb基板10避免了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之间的耦合,且可以仅拆装第一导电条50或第二导电条60,便于电连接板100的拆装,提高了更换效率以及维修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图4和图7,电连接板100还可以包括两个导电连接板70和绝缘层80,两个导电连接板70分别与两个接触区域11的第二导电条60连接以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每个导电连接板70上均设有多个导电销71,两个导电连接板70上的导电销71一一对应构成多对导电销71。例如,沿图4的上下方向排列的两个导电销71可以为一对导电销71。每对导电销71与每个算力板210一一对应且电连接以对算力板210进行供电。

由此,通过导电销71的设置,可以使得电连接板100直接拔插于多个算力板210,省略了螺钉的设置,避免了拆卸和安装螺钉的步骤,进而可以便于安装或拆卸,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维护的效率。此外,电连接板100的多对导电销71可以分别与多个算力板210之间连接,以同时对多个算力板210供电,无需设置多个电连接板100,提高了服务器200的集成度,降低了成本和操作步骤。

举例而言,设于如图4所示的上端的导电连接板70与设于如图4所示的左端的接触区域11连接,上述接触区域11可以连接电源负极,以使得上述导电连接板70连接电源的负极。设于如图4所示的下端的导电连接板70与设于如图4所示的右端的接触区域11连接,上述接触区域11可以连接电源正极,以使得上述导电连接板70连接电源的正极,进而实现电流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导电条5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和连接片53,第一导电片51与第一导电层20连接,第二导电片52与电源模块220相连。连接片53连接在第一导电片51和第二导电片52之间。如此设置的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和连接片53,可以便于第一导电条50与电源模块220的连接。第二导电片52可以设置有穿孔521,紧固件穿过穿孔521以使得电源模块220可以和第一导电条50稳固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电连接板100还可以包括绝缘层80,绝缘层80设在两个导电连接板70之间以避免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导电连接板70之间短路。绝缘层80设置在导电连接板70的正极。绝缘层80可以为涂于或镀于正极的导电连接板70上的绝缘材料,如此设置的绝缘层80的稳固性好,进而可以有效避免两个导电连接板70之间发生短路。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绝缘层80可以设于导电连接板70的负极,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