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9294发布日期:2021-03-09 20:3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机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壳,尤其涉及一种包含枢接件的机壳。


背景技术:

2.由于目前可携式电脑朝轻薄化的趋势发产,因此可携式电脑中的散热空间往往会受到限制。一般来说,为了扩大可携式电脑的散热空间,传统的可携式电脑除了彼此相枢接的主机体及显示机体之外还会包含枢接式的罩体。这种枢接式的罩体具有彼此相对的活动侧及枢接侧,且枢接侧通过枢接件枢接于主机体远离显示机体的一侧。如此一来,活动测便能于可携式电脑运作时相对主机体枢转而打开,进而扩张可携式电脑的散热空间。
3.然而,为了维持罩体及主机体之间的枢接关系,罩体的枢接侧在罩体的活动侧相对主机体枢转而打开时仍须维持在原本的位置。也就是说,当罩体的活动侧相对主机体枢转而打开时,罩体的枢接侧并没有朝远离主机体的方向移动,这使得这种枢接式的罩体难以有效地扩张可携式电脑的散热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机壳,借以有效地扩张机壳的散热空间。
5.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公开的机壳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连动组件以及一活动板。第二壳体包含一基座及一止挡件。第一壳体叠设于基座。基座具有彼此相连通的一容置槽及一通风口。止挡件固定于基座并位于容置槽中。枢接件包含一第一组装部、一第二组装部及一第三组装部。第一组装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组装部固定于第二壳体。第一组装部及第二组装部沿一第一轴线彼此枢接而使得第一壳体枢接于第二壳体的基座。第三组装部固定于第一组装部。连动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推杆。第一连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第三组装部及第二连杆,且第一连杆沿一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三组装部。第一轴线不重叠于第二轴线。第二连杆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基座。推杆枢接于第二连杆。活动板包含一板体及一固定杆。推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第二连杆及固定杆。固定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推杆及固定于板体。当第一壳体通过枢接件相对第二壳体的基座枢转而打开时,第一壳体通过枢接件的第一组装部及第三组装部带动第一连杆活动,而使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受止挡件推抵,进而使推杆通过固定杆带动活动板的板体分离于基座并使通风口暴露于外。
6.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连动组件还包含一复位件,该复位件位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的该容置槽中并用以带动该推杆复位而使该活动板靠近该基座。
7.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复位件为伸缩弹簧,且该复位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二连杆及该推杆。
8.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复位件包含一第一磁体及一第二磁体,该第一磁体固定于该第二连杆且该第二磁体固定于该推杆,该第一磁体相邻于该第二磁体的一侧及该第二磁体相邻于该第一磁体的一侧具有彼此相异的极性,而使得该第二磁体用
以受该第一磁体吸引而带动该推杆复位,进而使该活动板的该板体靠近该基座。
9.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一组装部包含一固定段及一枢接段,该固定段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及该枢接段,该枢接段枢接于该第二组装部,该第三组装部固定于该第一组装部的该枢接段。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连动组件还包含一安装柱,该第二壳体还包含一安装架,该安装架设置于该基座并具有一滑槽,该安装柱固定于该第二连杆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安装架的该滑槽。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含多个脚垫,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还具有彼此相背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该第一壳体叠设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的该顶面,该通风口位于该底面,多个所述脚垫凸设于该基座的该底面并分离于该通风口。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当该第一壳体通过该枢接件相对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枢转而打开时,该活动板的该板体及该基座的该底面彼此间隔一间隔距离,该脚垫以一凸出距离凸设于该基座的该底面,该凸出距离大于该间隔距离。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第二壳体的该基座还具有一第一底面、一第一顶面及一凹槽,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一顶面彼此背对,该第一壳体叠设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一顶面,该通风口位于该第一底面,该凹槽位于该第一底面,该通风口位于该凹槽并通过该凹槽与该容置槽相连通,该活动板的该板体具有彼此背对的一第二顶面及一第二底面,该第二底面较该第二顶面远离该第一壳体,该活动板的该板体容置于该凹槽中且该第二底面齐平于该第一底面。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该止挡件介于该推杆及该枢接件的该第一组装部之间,且该推杆枢接于该固定杆之处较该推杆枢接于该第二连杆之处靠近该枢接件的该第一组装部,当该第一壳体通过该枢接件相对该第二壳体枢转而打开时,该推杆靠近该枢接件的一侧受该止挡件推抵。
15.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机壳,第一组装部及第二组装部沿第一轴线彼此枢接,第一连杆沿第二轴线枢接于固定在第一组装部的第三组装部,且第一轴线不重叠于第二轴线。因此,当第一壳体通过枢接件相对第二壳体的基座枢转而打开时,第一壳体得以通过枢接件的第一组装部及第三组装部带动第一连杆活动。此外,由于第一连杆枢接于第二连杆且推杆枢接于第二连杆,因此第一连杆得以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并得以使该推杆受止挡件推抵。再者,由于固定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推杆及固定于活动板的板体,因此推杆得以通过固定杆带动活动板的板体分离于基座并使基座的通风口暴露于外。如此一来,活动板的整个板体便能间隔于基座而有效地扩大机壳的散热空间。
附图说明
16.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壳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图。
17.图2为图1中的机壳的枢接件、连动组件及活动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的机壳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的机壳处于打开状态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机壳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21.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另一实施例的机壳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22.附图标记如下:
23.10

机壳
24.100

第一壳体
25.200

第二壳体
26.201

基座
27.2010

第一底面
28.2011

第一顶面
29.2012

容置槽
30.2013

凹槽
31.2014

通风口
32.202

止挡件
33.203

安装架
34.2030

滑槽
35.250

枢接件
36.251

第一组装部
37.252

第二组装部
38.253

第三组装部
39.2530

第一端部
40.2531

第二端部
41.254

固定段
42.255

枢接段
43.300

连动组件
44.301

第一连杆
45.3010

第一端部
46.3011

第二端部
47.302

第二连杆
48.3020

第一端部
49.3021

安装部
50.3022

第二端部
51.303

第一推杆
52.3030

第一端部
53.3031

第二端部
54.304

第二推杆
55.3040

第一端部
56.3041

第二端部
57.305

安装柱
58.306

复位件
59.400

活动板
60.401

板体
61.4010

第二底面
62.4011

第二顶面
63.402

第一固定杆
64.4020

第一端部
65.4021

第二端部
66.403

第二固定杆
67.4030

第一端部
68.4031

第二端部
69.500

脚垫
70.a1

第一轴线
71.a2

第二轴线
72.d1

凸出距离
73.f1

开启方向
74.d2

间隔距离
75.f2

闭合方向
76.10a

机壳
77.201a

基座
78.2013a

凹槽
79.400a

活动板
80.401a

板体
81.201b

基座
82.2013b

凹槽
83.302b

第二连杆
84.304b

第二推杆
85.306b

复位件
86.3060b

第一磁体
87.3061b

第二磁体
88.400b

活动板
89.401b

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90.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91.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壳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机壳的枢接件、连动组件及活动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机壳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92.于本实施例中,机壳10例如为笔记本电脑的机壳并包含一第一壳体100、一第二壳体200、两个枢接件250、两个连动组件300、一活动板400以及多个脚垫50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例如为供显示模块(未示出)设置的壳体,其中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图像。
9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通过两个枢接件250枢接于第二壳体200而使得机壳10具有一闭合状态及一打开状态。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0例如为供主机板(未示出)设置的壳体,并包含一基座201、一止挡件202及一安装架203。基座201具有一第一底面2010、一第一顶面2011、一容置槽2012、一凹槽2013及一通风口2014。当机壳1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00叠设于第一顶面2011。第一底面2010及第一顶面2011彼此背对。容置槽2012介于第一底面2010及第一顶面2011之间。通风口2014通过凹槽2013连通于容置槽2012,并位于第一底面2010。止挡件202固定于基座201并位于容置槽2012中。安装架203固定于基座201并位于容置槽2012中。此外,安装架203具有一滑槽2030。
94.于本实施例中,两个枢接件250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的相对两侧,且两个连动组件300分别连接于两个枢接件250。由于两个枢接件25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似且两个连动组件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似,因此为了方便说明,以下仅针对彼此连接的单个枢接件250及单个连动组件300进行详细说明。
95.枢接件250包含一第一组装部251、一第二组装部252及一第三组装部25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组装部251包含一固定段254及一枢接段255。固定段254固定于第一壳体100及枢接段255。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段254及枢接段255例如为一体成型,但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段及枢接段亦可为组合式结构。枢接段255枢接于第二组装部252,且第二组装部252固定于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而使得第一壳体100枢接于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此外,第一组装部251的枢接段255及第二组装部252沿一第一轴线a1彼此枢接。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组装部253包含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部2530及一第二端部2531。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组装部253的第一端部2530以套设的方式固定于第一组装部251的枢接段255,但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组装部的第一端部亦可通过粘合或其他方式固定于第一组装部的枢接段。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组装部的第一端部亦可改为固定在第一组装部的固定段。
96.于本实施例中,连动组件300包含一第一连杆301、一第二连杆302、两个安装柱305、一第一推杆303、一第二推杆304、一复位件306。第一连杆301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第三组装部253及第二连杆302,第二连杆30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且第一推杆303及第二推杆304分别枢接于第二连杆302的相异处。
97.具体来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01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部3010及一第二端部3011。第一连杆301的第一端部3010沿一第二轴线a2枢接于第三组装部253的第二端部2531。此外,第一轴线a1不重叠于第二轴线a2。第二连杆302包含一第一端部3020、一安装部3021及一第二端部3022。第二连杆302的第一端部3020枢接于第一连杆301的第二端部3011。第二连杆302的安装部3021衔接第一端部3020及第二端部3022。两个安装柱305固定于第二连杆302的安装部3021并可滑动地设置于安装架203的滑槽2030,也就是说,第二连杆302的安装部3021通过两个安装柱305及安装架20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第一推杆303包含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部3030及一第二端部3031。第一推杆303的第一端部3030枢接于第二连杆302的第一端部3020。第二推杆304包含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部
3040及一第二端部3041。第二推杆304的第一端部3040枢接于第二连杆302的第二端部3022。也就是说,于本实施例中,连动组件300包含两个推杆(即第一推杆303与第二推杆304)且这两个推杆分别枢接于第二连杆302的相对两端,但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连动组件亦可仅包含一个推杆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推杆枢接于第二连杆的位置。
98.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连动组件亦可仅包含一个安装柱305。再者,于其他实施例中,连动组件亦可无需包含安装柱305且第二壳体亦可无需包含安装架203,而改以相啮合的齿轮及齿条使第二连杆的安装部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基座。
99.复位件306位于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的容置槽2012中。具体来说,于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06例如为伸缩弹簧且复位件306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连杆302的安装部3021及第二推杆304的第二端部3041。此外,复位件306用以带动第二推杆304复位。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连动组件亦可无需包含复位件306,而改以手动或其他的方式带动第二连杆复位。
100.于本实施例中,活动板400包含一板体401及一第一固定杆402及一第二固定杆403。板体401具有彼此背对的一第二底面4010及一第二顶面4011。第二底面4010较第二顶面4011远离第一壳体100。板体401容置于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的凹槽2013中,且板体401的第二底面4010齐平于基座201的第一底面2010,而使得板体401的第二底面4010及基座201的第一底面2010共同呈现平整的外观,但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基座亦可于须具有凹槽2013且活动板的第二底面亦可无需齐平于基座的第一底面。
101.第一固定杆402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第一推杆303及固定于板体401,且第二固定杆403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第二推杆304及固定于板体401。具体来说,第一固定杆402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部4020及一第二端部4021。第一固定杆402的第一端部4020枢接于第一推杆303的第二端部3031,且第一推杆303的第二端部3031用以受止挡件202推抵而带动第一固定杆402的第一端部4020。第一固定杆402的第二端部4021固定于板体401的第二顶面4011。第二固定杆403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部4030及一第二端部4031。第二固定杆403的第一端部4030枢接于第二推杆304的第二端部3041。第二固定杆403的第二端部4031固定于板体401的第二顶面4011。也就是说,于本实施例中,活动板400包含两个固定杆(即第一固定杆402及第二固定杆403),且这两个固定杆分别枢接于两个推杆,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连动组件仅包含一个推杆的实施例中,活动板亦可仅包含一个固定杆。
102.须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止挡件202介于第一推杆303的第二端部3031及枢接件250的第一组装部251的枢接段255之间,且第一推杆303中枢接于第一固定杆402的第二端部3031较第一推杆303中枢接于第二连杆302的第一端部3030靠近枢接件250的第一组装部251的枢接段255,而使得第一推杆303的第二端部3031中较靠近枢接段255的一侧用以受止挡件202推抵,但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推杆中枢接于第一固定杆的第二端部亦可较第一推杆中枢接于第二连杆的一第一端部远离枢接件的第一组装部的枢接段,而使得第一推杆的第二端部中较远离枢接段的一侧用以受止挡件推抵。
103.脚垫500以一凸出距离d1凸设于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的第一底面2010并分离于通风口2014及凹槽2013。此外,脚垫500用于在承载面(未示出)支撑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机壳亦可仅包含单个脚垫,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脚垫的尺寸与位置。
104.请参阅图4。图4为图1中的机壳处于打开状态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105.如图4所示,当第一壳体100通过枢接件250相对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沿一开启方向f1枢转而打开(即机壳10从闭合状态转换成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00通过枢接件250的第一组装部251及第三组装部253带动第一连杆301活动,而使第一连杆301通过第二连杆302带动第一推杆303的第二端部3031中靠近枢接件250的一侧受止挡件202推抵。当第一推杆303的第二端部3031受止挡件202推抵时,第一推杆303及第二推杆304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杆402及第二固定杆403带动活动板400的板体401分离于基座201的凹槽2013。如此一来,基座201的通风口2014便会暴露于外,而使机壳10的散热空间受到有效地扩张。此外,当第二推杆304通过第二固定杆403带动板体401分离于基座201的凹槽2013时,复位件306会受到拉伸而储存弹性位能。再者,当板体401分离于基座201的凹槽2013时,板体401及第一底面2010彼此间隔一间隔距离d2。也就是说,板体401以平行式的方式而非枢转式的方式分离于基座201的凹槽2013。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脚垫500的凸出距离d1大于间隔距离d2,也就是说,当板体401分离于基座201的凹槽2013时,机壳10通过脚垫500支撑于承载面,但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脚垫的凸出距离亦可小于或等于板体及第一底面之间的间隔距离。
106.请再次参阅图3,当第一壳体100通过枢接件250相对第二壳体200的基座201沿相反于开启方向f1的一闭合方向f2枢转而闭合打开(即机壳10从打开状态转换成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00通过枢接件250的第一组装部251及第三组装部253带动第一连杆301活动。并且,受到拉伸的复位件306会释放弹性位能而协助第一连杆301通过第二连杆302令第一推杆303及第二推杆304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杆402及第二固定杆403带动活动板400的板体401靠近基座201的凹槽2013而再次容纳于凹槽2013中。
107.须注意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机壳亦可仅具有单个枢接件及单个连动组件,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此单个枢接件及此单个连动组件的位置。
108.此外,机壳并不限于包含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脚垫。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机壳处于打开状态的侧视图的局部放大图。于本实施例中,机壳10a没有包含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脚垫。当板体401a分离于基座201a的凹槽2013a时,机壳10a仅通过活动板400a支撑于承载面。
109.再者,本实用新型亦不以复位件的形式及设置方式为限。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再另一实施例的机壳的侧剖示视图的局部放大图。于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06b包含一第一磁体3060b及一第二磁体3061b。第一磁体3060b固定于第二连杆302b且第二磁体3061b固定于第二推杆304b。第一磁体3060b相邻于第二磁体3061b的一侧及第二磁体3061b相邻于第一磁体3060b的一侧具有彼此相异的极性,而使得第二磁体3061b用以受第一磁体3060b吸引而带动第二推杆304b复位,进而使活动板400b的板体401b靠近基座201b的凹槽2013b。
110.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机壳,第一组装部及第二组装部沿第一轴线彼此枢接,第一连杆沿第二轴线枢接于固定在第一组装部的第三组装部,且第一轴线不重叠于第二轴线。因此,当第一壳体通过枢接件相对第二壳体的基座枢转而打开时,第一壳体得以通过枢接件的第一组装部及第三组装部带动第一连杆活动。此外,由于第一连杆枢接于第二连杆且推杆枢接于第二连杆,因此第一连杆得以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并得以使该推杆受止
挡件推抵。再者,由于固定杆的相异处分别枢接于推杆及固定于活动板的板体,因此推杆得以通过固定杆带动活动板的板体分离于基座并使基座的通风口暴露于外。如此一来,活动板的整个板体便能间隔于基座而有效地扩大机壳的散热空间。
111.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各项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