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乡规划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045394发布日期:2021-05-14 12:0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城乡规划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城乡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城乡规划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2.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空间布局、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依据,是城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城乡规划调查是城乡规划编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编制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城乡规划调查同时也是规划实施监督的主要方式,调查收集的数据是规划执法的重要依据。当前,城乡规划调查收集数据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手写记录+手持gps定位+相机拍照,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下,设备间协调性较差,并且手持gps获取的位置信息无法与现有自然经济社会数据叠合,不能在调查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初步决策。解决现有技术问题需要通过硬件开发集成多个数据采集设备,需要提供扩展数据采集设备的接口,需要开发软件算法将多个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封装成为具有地理坐标的gis对象,并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
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城乡规划调查收集数据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手写记录+手持gps定位+相机拍照,工作效率低下,设备间协调性较差,并且手持gps获取的位置信息需要后期工作人员处理后才能够与现有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相应的数据收集综合报告,进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因为不能在调查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初步决策而大大降低了城乡规划的效率,因此提出了一种用于城乡规划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城乡规划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解决了现今手持gps获取的位置信息需要后期工作人员处理后才能够与现有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相应的数据收集综合报告进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因为不能在调查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初步决策而大大降低了城乡规划效率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城乡规划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a1、城乡规划位置数据转为北斗导航数据,数据处理转换结束后由信息总控室控制相应地区摄像头进行拍摄,进而获取相应地点的数据信息。
9.a2、根据相应地区摄像头获得相应数据后存档,在通过相应地区摄像头获得相应数据失败后发出查询需要,查询需要将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应工作人员的移动手机端。
10.a3、在相应工作人员在移动手机端获得查询需求时,将通过手机客户端开启北斗定位,进而通过移动手机端上的摄像头以及语音录入相应数据,在相应的工作人员获得相应数据后将会通过手机移动端传入到信息总控室内。
11.a4、在所有数据全部汇总到信息总控室内后即可对数据与计划进行对比,进而即可调查到城乡规划的进度以及程度,进而即可由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电子报告。
12.a5、在电子报告获取成功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决策工作人员的工作日程中,同时将电子报告发送到多媒体会议室内的固定计算机终端内,进而使得决策人员快速获取相应数据后作出决策。
13.a6、在决策人员作出相应决策后,则会一一通过多媒体会议室内的固定计算机终端记录,并且在会议结束后则可汇总成为决策报告,进而将通过网络把决策报告传输到信息总控室。
14.a7、在信息总控室获得决策报告后将会把决策报告转换为执行内容,在转换结束后则将分配执行内容,在执行内容分配结束后将再次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应的执行人员移动手机终端中,进而使执行人员将执行内容执行。
15.优选的,所述信息总控室为连接网络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的多人计算机多屏幕控制室,所述网络传输的数据均经过算法加密后传输。
16.优选的,所述多媒体会议室为设置有计算机以及投影仪的会议室,且多媒体会议室内的会议桌上对应座位均设置有小型书写意见的平板电子设备,且多个平板电子设备上均设置有投票系统。
17.优选的,所述移动手机终端上设置有接收与发送信息的app,且app具有加密以及解密数据的功能。
18.优选的,所述电子报告上设置有城乡规划中的问题、对城乡规划好的建议以及城乡规划实施需要的所有相关数据。
19.优选的,所述决策报告转换为具体的执行内容是通过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所述决策报告内设置有电子报告上所有的意见采纳是否、问题解决办法决策。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2.该用于城乡规划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信息总控室将数据转换,并发送相应的信息到各个部分的工作人员手中,同时通过各个控制各个步骤的有序进行,进而使得各个部分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收到需要处理的城乡规划的工作,进而加速了城乡规划进行的效率,同时通过网络以及计算机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功能实用性,并且该方法利用了移动手机终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应工作人员携带设备的量,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应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该方法通过设备间的数据加密将相应数据保护,进而使得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数据保密功能,并且通过网络传输能够实现在调查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初步决策,从而解决了现今手持gps获取的位置信息需要后期工作人员处理后才能够与现有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相应的数据收集综合报告,进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解决了因为不能在调查阶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初步决策而大大降低了城乡规划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城乡规划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a1、城乡规划位置数据转为北斗导航数据,数据处理转换结束后由信息总控室控制相应地区摄像头进行拍摄,进而获取相应地点的数据信息。
27.a2、根据相应地区摄像头获得相应数据后存档,在通过相应地区摄像头获得相应数据失败后发出查询需要,查询需要将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应工作人员的移动手机端。
28.a3、在相应工作人员在移动手机端获得查询需求时,将通过手机客户端开启北斗定位,进而通过移动手机端上的摄像头以及语音录入相应数据,在相应的工作人员获得相应数据后将会通过手机移动端传入到信息总控室内。
29.a4、在所有数据全部汇总到信息总控室内后即可对数据与计划进行对比,进而即可调查到城乡规划的进度以及程度,进而即可由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电子报告。
30.a5、在电子报告获取成功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决策工作人员的工作日程中,同时将电子报告发送到多媒体会议室内的固定计算机终端内,进而使得决策人员快速获取相应数据后作出决策。
31.a6、在决策人员作出相应决策后,则会一一通过多媒体会议室内的固定计算机终端记录,并且在会议结束后则可汇总成为决策报告,进而将通过网络把决策报告传输到信息总控室。
32.a7、在信息总控室获得决策报告后将会把决策报告转换为执行内容,在转换结束后则将分配执行内容,在执行内容分配结束后将再次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应的执行人员移动手机终端中,进而使执行人员将执行内容执行。
33.信息总控室为连接网络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的多人计算机多屏幕控制室,所述网络传输的数据均经过算法加密后传输。
34.多媒体会议室为设置有计算机以及投影仪的会议室,且多媒体会议室内的会议桌上对应座位均设置有小型书写意见的平板电子设备,且多个平板电子设备上均设置有投票系统。
35.移动手机终端上设置有接收与发送信息的app,且app具有加密以及解密数据的功能。
36.电子报告上设置有城乡规划中的问题、对城乡规划好的建议以及城乡规划实施需要的所有相关数据。
37.决策报告转换为具体的执行内容是通过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所述决策报告内设置有电子报告上所有的意见采纳是否、问题解决办法决策。
38.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为:
39.s1、城乡规划位置数据转为北斗导航数据,数据处理转换结束后由信息总控室控制相应地区摄像头进行拍摄,进而获取相应地点的数据信息;
40.s2、根据相应地区摄像头获得相应数据后存档,在通过相应地区摄像头获得相应数据失败后发出查询需要,查询需要将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应工作人员的移动手机端;
41.s3、在相应工作人员在移动手机端获得查询需求时,将通过手机客户端开启北斗定位,进而通过移动手机端上的摄像头以及语音录入相应数据,在相应的工作人员获得相应数据后将会通过手机移动端传入到信息总控室内;
42.s4、在所有数据全部汇总到信息总控室内后即可对数据与计划进行对比,进而即可调查到城乡规划的进度以及程度,进而即可由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电子报告;
43.s5、在电子报告获取成功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决策工作人员的工作日程中,同时将电子报告发送到多媒体会议室内的固定计算机终端内,进而使得决策人员快速获取相应数据后作出决策;
44.s6、在决策人员作出相应决策后,则会一一通过多媒体会议室内的固定计算机终端记录,并且在会议结束后则可汇总成为决策报告,进而将通过网络把决策报告传输到信息总控室;
45.s7、在信息总控室获得决策报告后将会把决策报告转换为执行内容,在转换结束后则将分配执行内容,在执行内容分配结束后将再次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应的执行人员移动手机终端中,进而使执行人员将执行内容执行。
4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