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文档序号:29307448发布日期:2022-03-19 18: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1.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数值计算领域,是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特别适用于核反应堆等复杂热源在自然循环条件下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定量分析。


背景技术:

2.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自然循环为主的先进非能动安全技术应用于小型堆,用来提升小型堆的安全性能。因此,研究基于自然循环式的非能动安全系统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对核动力系统的安全设计至关重要。本领域针对自然循环系统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主要采用基于集总参数法的一维分析程序,该程序具有计算流速快、参数调节灵活等优点。然而,对于具有复杂结构的热源如反应堆堆芯和列管式换热器,其内部存在显著的三维流动特征,如二次流、涡流等。因此,采用传统一维分析程序无法模拟其内部复杂的三维流场。同时,如果仅采用三维程序对整个自然循环系统模拟则需要庞大的网格量,时间成本极高。因此,本发明结合一维用户程序和三维程序软件的优点,开发了一维用户程序和三维程序的自适应耦合计算方法,实现了对具有复杂结构热源的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快速和准确模拟,可为研究人员提供极具价值的研究工具。
3.在现有的文献中,针对一维程序和三维程序自适应耦合的研究很少,其中张银星等提出一维用户程序和三维程序star-ccm+的多尺度耦合方法(张银星,高璞珍,何晓强,等.star-ccm+与一维用户程序耦合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20,41(11):1669-1674.)。该方法讲述了一维用户程序和三维程序star-ccm+的数据交互方法。该方法通过star-ccm+预设固定迭代步数,使其计算参数稳定,然后与一维用户程序进行数据交互。然而,实际应用中发现,当固定迭代步数选取过大时,会导致耦合收敛的时间显著增加。当固定迭代步数选取过小时,交互参数未达到稳态或接近稳态,数据交互会导致耦合程序计算发散。此外,该方法中对一维用户程序初始流速的设置具有较高的要求,仅当初始流速与实际工况下自然循环流速稳定值的偏差较小时,耦合计算才能收敛。综上分析可知,采用固定迭代步的一维和三维多尺度耦合方法具有自适应差、初始流速影响耦合程序的收敛能力和依赖实验经验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鉴于现有技术基于固定迭代步的一维和三维程序耦合方法的局限性,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科学合理,自适应能力强,应用价值高的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任意初始流速下一维和三维耦合程序的快速、准确收敛,同时也能够用于计算分析含其他复杂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流动和传热特性。
[0005]
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建立自然循环式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一维流动
阻力与换热计算程序和堆芯的三维流动与换热计算程序;
[0007]
2)设初速流速为vi,并将vi作为三维计算程序的入口流速边界条件,采用三维程序计算堆芯的压降δp和出口温度t
out

[0008]
3)计算三维程序得到的出口温度t
out
的收敛标准t
cr
和压降δp
re
的收敛标准δp
cr
,将三维程序计算的堆芯出口温度t
out
和堆芯压降δp
re
的极差作为参数收敛判据,具体为|t
out,n+i-t
out,i
|<t
cr
且|δp
re,n+i-δp
re.i
|<δp
cr
,i为三维程序迭代步,n为间隔迭步数,t
cr
和δp
cr
为收敛标准;
[0009]
4)当出口温度t
out
和压降δp
re
的极差分别小于收敛标准t
cr
和δp
cr
,将三维程序计算的出口温度t
out
和压降δp
re
传递给一维计算程序,并计算驱动压头δpd和总阻力压降δpz;
[0010]
5)当δpd≤δpz/2时,对初始流速vi进行优化,根据驱动压头δpd和总阻力压降δpz的大小,对初始流速vi进行优化,具体优化方法为:
[0011]
对于两相工况计算,当|(δp
d-δpz)/(δpd+δpz)|<0.5时,vi=vi[1+(δp
d-δpz)/(δpd+δpz)];当|(δp
d-δpz)/(δpd+δpz)|≥0.5时,vi=0.5vi。
[0012]
对于单相工况计算,采用流速限值v
i,min
限定初始流速最小取值,根据热平衡关系式q=ρvac
p,ave
δt,q为堆芯功率,ρ为堆芯入口密度,a为流通面积,c
p,ave
为堆芯平均定压比容,δt为堆芯进出口温差,采用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
sat
减去堆芯入口温度t
in
获得最大温差项δt,基于最大温差项δt,获得初始流速的最小值表达式v
i,min
=q/[ρac
p,ave
(t
sat-t
in
)],并返回步骤3),当δpd>δpz/2,根据式v
i+1
=vi[1+(δp
d-δpz)/(δpd+δpz)],获得更新后的流速v
i+1

[0013]
6)根据流速vi和v
i+1
更新步骤4)中的收敛标准,根据交互流速建立自适应收敛标准表达式,具体为t
cr
=ε
t
|v
i+1-vi|/max(v
i+1
,vi),δp
cr
=ε
p
|v
i+1-vi|/max(v
i+1
,vi),ε
t
和ε
p
为常数,i为数据交互次数,max()为取最大值函数,t
cr
和δp
cr
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对收敛标准进行自适应更新,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
[0014]
7)将更新后的流速v
i+1
传递给三维计算程序,并转到步骤3),直至vi与v
i+1
相同,完成一维程序和三维程序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
[0015]
本发明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建立了一个高效且准确的一维和三维程序的自适应耦合方法,用以计算和分析含复杂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0017]
2、基于耦合流速构建三维程序计算参数收敛的自适应判据,并提出一维和三维程序的自适应耦合计算方法,实现耦合程序的自适应迭代收敛,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耦合程序的高效性;
[0018]
3、提出一维和三维耦合程序的初始流速优化方法,当初始化流速设置过大时,可根据二分策略降低初始流速,实现耦合收敛,当初始化流速设置过小时,可根据堆芯热平衡方程计算最小初始化流速,提高初始化流速,实现耦合收敛;
[0019]
4、可用于任意工况下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定量分析,能够代替人为实验测量的复杂流程,并能实时获得堆芯等热源内冷却剂的复杂三维流场,为非能动安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t
in
)],并返回步骤3)。当δpd>δpz/2,根据式v
i+1
=vi[1+(δp
d-δpz)/(δpd+δpz)],获得更新后的流速v
i+1

[0040]
6)根据流速vi和v
i+1
更新步骤4)中的收敛标准:
[0041]
根据交互流速建立自适应收敛标准表达式,具体为t
cr
=ε
t
|v
i+1-vi|/max(v
i+1
,vi),δp
cr
=ε
p
|v
i+1-vi|/max(v
i+1
,vi),ε
t
和ε
p
为常数,i为数据交互次数,max()为取最大值函数,t
cr
和δp
cr
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对收敛标准进行自适应更新,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
[0042]
7)将更新后的流速v
i+1
传递给三维计算程序,并转到步骤3),直至vi与v
i+1
相同,完成一维程序和三维程序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
[0043]
验证1:实验验证
[0044]
采用单相条件下含3
×
3棒束通道的自然循环系统流量测定实验验证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的正确性,图3是该发明的耦合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图。从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测量的结果趋于一致,在相同几何和热工参数条件下,采用本发明一维和三维自适应耦合程序计算得到的自然循环流量与实验结果最大偏差在10%以内。这表明该发明能够很好地模拟自然循环下棒束通道内的自然循环流动。
[0045]
验证2:固定迭代步法和本发明方法对比验证
[0046]
在一维程序和三维程序进行数据传递过程中,现有方法是采用预先设定的固定迭代步,并试算出参数稳定的最小迭代步后,再进行数据传递,时间成本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提升耦合程序的高效性。图4是固定迭代步计算方法和本发明的计算方法对比图。上述两种方法采用的三维几何和数值模型是相同的,耦合计算所耗费时间主要在三维计算上,因此三维程序计算迭代步与实际运行时间呈正相关。从图4中可以看出,固定迭代步计算方法完成耦合收敛需3125步。而采用本发明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仅需1172步即可实现耦合模拟收敛。运行时间缩短了1.67倍。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含棒束堆芯组件的自然循环系统一维和三维耦合计算,同时适用于含其它复杂热源(如花瓣形堆芯组件等)的自然循环系统。
[0047]
实施例1:
[0048]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普适性,采用本发明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对自然循环下花瓣形堆燃料组件的流动特性进行一维和三维耦合模拟。其中,运行压力为0.3mpa,加热功率为2kw,入口过冷度为50℃。图5给出了本发明耦合计算方法的自然循环流速收敛曲线。从图5中可知,初始假定流速为0.15m/s,通过一维和三维耦合计算,最终收敛流速为0.181m/s,进而得到了系统的自然循环流量。
[0049]
此外,花瓣形堆芯三维程序模拟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从图6中可知,由于花瓣形棒束通道的螺旋几何结构,加强了冷却剂的横向搅混,具有强化换热的作用。中心子通道换热能力强,导致中心子通道的冷却剂温度较低;边通道换热能力较弱,导致边通道的冷却剂温度较高,如图7所示。
[0050]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一个实例,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领域技术的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同样属于本发明
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