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说明书涉及井下参数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2.井下参数(测井数据与钻井数据等)是钻井工程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井下参数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对探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得到。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井下参数只对该井及极为临近的未钻井具有参考意义,并不能直接适用于较远距离的开采计划。如果想要获取新的未钻区域的测井数据,往往就需要在这一新的未开发区域打探井并进行数据的采集,需要消耗较高的成本。如欲钻井所处的区间位于几口已钻井之间,现有的方法可以结合邻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该处的井下参数进行预测,以指导钻井工程师与导向工程师开展钻井作业。但现有的地层参数及井下参数预测方案大多未考虑地层信息带来的影响因素,其预测结果多与实际结果有着较大的偏差,多数情况下无法提供足够的参考,打探井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但这又大幅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3.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以实现在提高井下参数空间生成准确度的同时,降低实施成本。
4.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包括:
5.根据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插值,获得所述工区的地层分布;
6.选择所述工区内的一个待预测点,并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所述映射点是所述已知井上与所述待预测点位于同一地层且位置对应的位置点;
7.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
8.根据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及所述影响因子预测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9.预测所述工区内其余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10.根据所述工区内各个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生成所述工区的井下参数分布图。
11.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中,所述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包括:
12.根据所述待预测点与所述已知井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
13.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中,所述根据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插值,包括:
14.根据所述工区的坐标范围对所述工区进行均匀网络化划分;
15.分别计算所有已知井的方位坐标与每个非已知井位置处的空间网格点的水平距
离,并将每个所述水平距离的倒数作为每个已知井对每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
16.计算每个所述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
17.对于所述已知井的同一地层分界点,根据公式计算空间网格点相同地层分界的垂深;
18.其中,为空间网格点相同地层分界的垂深,zi为已知井的第i个同一地层分界点,di为第i个已知井与第i个空间网格的距离,qi为第i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n为已知井数量。
19.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包括:
20.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所属的地层;
21.确定所述待预测点在所述地层中的垂向位置;
22.确定位于所述地层中的所有已知井的井段;
23.确定各所述井段中的与所述待预测点等比例对应的垂向位置,并将该垂向位置作为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
24.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待预测点与所述已知井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包括:
25.根据公式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
26.其中,z
facter
为已知井对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di为第i个已知井与第i个空间网格的距离,qi为第i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n为已知井数量。
27.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及所述影响因子预测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包括:
28.确定每个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与对应已知井的影响因子的乘积;
29.将各个所述乘积进行累加得到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30.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中,在所述确定所述工区内其余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之后,还包括:
31.生成所述工区内指定区域的井下参数折线图。
32.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包括:
33.插值模块,用于根据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插值,获得所述工区的地层分布;
34.映射模块,用于选择所述工区内的一个待预测点,并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所述映射点是所述已知井上与所述待预测点位于同一地层且位置对应的位置点;
35.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
36.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及所述影响因子预测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并预测所述工区内其余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37.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区内各个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生成所述工区的井下参
数分布图。
38.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指令。
39.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指令。
40.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以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为依据,对整个工区进行地层插值,得到近似的实际地层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井的井下参数寻找选择的待预测点的映射点(即已知井上与该待预测点位于同一地层且位置对应的位置点),并根据映射点的井下参数以及已知井对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估计该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工区内各个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从而可以据此生成整个工区的井下参数分布图。由于预测工区内各个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时,不仅考虑了工区内地层分布信息,还考虑到了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下参数对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从而提高了井下参数预测的准确性;而且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进行大量钻井来确定井下参数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这种通过计算机算法实现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的成本更低,有利于加快实现智能化钻井。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42.图1示出了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43.图2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和地层数据示意图;
44.图3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插值得到地层分布示意图;
45.图4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选择待预测点的示意图;
46.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根据待预测点确定映射点的示意图;
47.图6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的井下参数分布示意图;
48.图7示出了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指定区域的井下参数折线示意图;
49.图8示出了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50.图9示出了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51.【附图标记说明】
52.81、插值模块;
53.82、映射模块;
54.83、确定模块;
55.84、预测模块;
56.85、生成模块;
57.902、计算机设备;
58.904、处理器;
59.906、存储器;
60.908、驱动机构;
61.910、输入/输出接口;
62.912、输入设备;
63.914、输出设备;
64.916、呈现设备;
65.918、图形用户接口;
66.920、网络接口;
67.922、通信链路;
68.924、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6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70.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合适计算机设备中。参考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71.步骤101、根据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插值,获得所述工区的地层分布。
72.步骤102、选择所述工区内的一个待预测点,并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所述映射点是所述已知井上与所述待预测点位于同一地层且位置对应的位置点。
73.步骤103、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
74.步骤104、根据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及所述影响因子预测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75.步骤105、预测所述工区内其余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76.步骤106、根据所述工区内各个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生成所述工区的井下参数分布图。
77.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以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为依据,对整个工区进行地层插值,得到近似的实际地层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井的井下参数寻找选择的待预测点的映射点(即已知井上与该待预测点位于同一地层且位置对应的位置点),并根据映射点的井下参数以及已知井对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估计该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工区内各个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从而可以据此生成整个工区的井下参数分布图。由于预测工区内各个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时,不仅考虑了工区内地层分布信息,还考
虑到了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下参数对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从而提高了井下参数预测的准确性;而且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进行大量钻井来确定井下参数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这种通过计算机算法实现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的成本更低,有利于加快实现智能化钻井。
78.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已知井是指工区内的已完成钻井的井,通过已知井的测井数据、钻井数据和岩心分析结果等,可以获得该已知井处的井位数据、地层数据和井下参数。其中,井位数据是指井的地理位置坐标(例如经纬度)或是相对坐标等。地层数据是指井在垂深(即垂向深度)方向上的地层信息,可以是地层年代表,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地层层段划分数据等。井下参数则可以包括测井数据、钻井数据等。
79.通过根据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工区进行插值,可以得到整个工区的近似的实际地层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工区进行插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80.(1)根据所述工区的坐标范围对所述工区进行均匀网络化划分。
81.(2)分别计算所有已知井的方位坐标与每个非已知井位置处的空间网格点的水平距离,并将每个所述水平距离的倒数作为每个已知井对每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空间网格点距离已知井越近,其受已知井的垂深影响越大,反之影响越小,因此,可以将每个水平距离的倒数作为每个已知井对每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
82.例如,当一个空间网格点为x,已知井分别为w1、w2、w3,则可计算得到空间网格点x与已知井w1、已知井w2和已知井w3的水平距离分别为:d1、d2、d3。则已知井w1、已知井w2和已知井w3对空间网格点为x的垂深影响权重可以分别表示为:1/d1、1/d2和1/d3。
83.(3)计算每个所述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
84.对于任意一个空间网格点而言,工区内所有已钻井对其垂深影响权之和即为垂深影响权重总和。以上述的空间网格点x和已知井分别为w1、w2、w3为例,则空间网格点x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可以表示为q=1/d1+1/d2+1/d3。
85.(4)对于所述已知井的同一地层分界点,根据公式计算空间网格点相同地层分界的垂深。
86.其中,为空间网格点相同地层分界的垂深,zi为已知井的第i个同一地层分界点,di为第i个已知井与第i个空间网格的距离,qi为第i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n为已知井数量。
87.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工区内有三个已知井(井1、井2和井3),三个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可以如图2中所示。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插值手段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地层分布图。
88.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插值手段是一种类似克里金插值的方法。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依照地层情况还可使用一定的函数对各地层分界进行拟合,使预测地层情况更加平滑符合实际地层情况,以降低误差。
89.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顺序选择或随机选择等方式,从工区内选择一个待预测点。其中,待预测点即为井下参数未知的空间网格点。所述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90.(1)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所属的地层。
91.在均匀网络化且已划分地层分布的基础上,当选择一个待预测点后,该待预测点所归属的地层是确定的,即可以根据地层分布确定待预测点所属的地层。
92.(2)确定所述待预测点在所述地层中的垂向位置。
93.待预测点在所属地层中的垂向位置即为:待预测点在所属地层中的垂向方向(即深度方向)上的位置分布。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的待预测点位于地层2中,则该待预测点垂向上至地层2的顶部的距离以及垂向上至地层2的低部的距离可以确定。假设该待预测点垂向上至地层2的顶部的距离为100米,垂向上至地层2的低部的距离为200米,则该待预测点在地层2中的垂向位置为地层2中的三分之一(1/3)深度位置。
94.(3)确定位于所述地层中的所有已知井的井段。
95.即确定位于该待预测点所属地层中的所有已知井的井段。例如,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待预测点所属地层2中的所有已知井的井段包括:井1位于地层2中的井段,井2位于地层2中的井段以及井3位于地层2中的井段。
96.(4)确定各所述井段中的与所述待预测点等比例对应的垂向位置,并将该垂向位置作为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
97.例如,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待预测点在地层2中的垂向位置为地层2中的三分之一深度位置,则可以从井1位于地层2中的井段中,找到该井段中位于地层2中的三分之一深度位置的点,并将其作为该待预测点的映射点1;可以从井2位于地层2中的井段中,找到该井段中位于地层2中的三分之一深度位置的点,并将其作为该待预测点的映射点2;并可以从井3位于地层2中的井段中,找到该井段中位于地层2中的三分之一深度位置的点,并将其作为该待预测点的映射点3。
98.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是指:根据待预测点与已知井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例如,可以根据所述待预测点与所述已知井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具体的,可以根据公式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其中,z
facter
为已知井对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di为第i个已知井与第i个空间网格的距离,qi为第i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n为已知井数量。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差值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99.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及所述影响因子预测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0.(1)确定每个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与对应已知井的影响因子的乘积。
101.例如,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例,假设映射点1、映射点2和映射点3的井下参数分别为a、b和c,井1、井2和井3影响因子分别为z1、z2和z3,则:
102.映射点1的井下参数与对应已知井的影响因子的乘积为:a
×
z1;
103.映射点2的井下参数与对应已知井的影响因子的乘积为:b
×
z2;
104.映射点3的井下参数与对应已知井的影响因子的乘积为:c
×
z3。
105.(2)将各个所述乘积进行累加得到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106.例如,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例,假设映射点1、映射点2和映射点3的井下参数分别为a、b和c,井1、井2和井3影响因子分别为z1、z2和z3,则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y可
表示为:y=a
×
z1+b
×
z2+c
×
z3。
107.通过重复上述步骤102~104,可以预测得到工区内其余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在此基础上,即可绘制出整个工区的井下参数分布图。例如,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整个工区的井下参数分布图可以如图6所示。在图6中的井下参数分布中,颜色与井下参数值成反比,即颜色越深对应的井下参数值越小。
10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得工区内其各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还可以选择性绘制工区内指定区域的井下参数折线(例图7所示),并将其与实测的井下参数折线进行对比,以便于直观判断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109.虽然上文描述的过程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当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
110.与上述的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对应,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参考图8所示,所述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可以包括:插值模块81、映射模块82、确定模块83、预测模块84和生成模块85。其中:
111.插值模块81可以用于根据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插值,获得所述工区的地层分布;
112.映射模块82可以用于选择所述工区内的一个待预测点,并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所述映射点是所述已知井上与所述待预测点位于同一地层且位置对应的位置点;
113.确定模块83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
114.预测模块8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及所述影响因子预测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并预测所述工区内其余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115.生成模块85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工区内各个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生成所述工区的井下参数分布图。
116.一些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83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包括:
117.根据所述待预测点与所述已知井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
118.一些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实施例中,所述插值模块81根据工区内已知井的井位数据和地层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插值,包括:
119.根据所述工区的坐标范围对所述工区进行均匀网络化划分;
120.分别计算所有已知井的方位坐标与每个非已知井位置处的空间网格点的水平距离,并将每个所述水平距离的倒数作为每个已知井对每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
121.计算每个所述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
122.对于所述已知井的同一地层分界点,根据公式计算空间网格点相同地层分界的垂深;
123.其中,为空间网格点相同地层分界的垂深,zi为已知井的第i个同一地层分界点,di
为第i个已知井与第i个空间网格的距离,qi为第i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n为已知井数量。
124.一些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实施例中,所述映射模块82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包括:
125.根据所述地层分布确定所述待预测点所属的地层;
126.确定所述待预测点在所述地层中的垂向位置;
127.确定位于所述地层中的所有已知井的井段;
128.确定各所述井段中的与所述待预测点等比例对应的垂向位置,并将该垂向位置作为所述待预测点的映射点。
129.一些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83根据所述待预测点与所述已知井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包括:
130.根据公式确定所述已知井对所述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
131.其中,z
facter
为已知井对待预测点的影响因子,di为第i个已知井与第i个空间网格的距离,qi为第i个空间网格点的垂深影响权重总和,n为已知井数量。
132.一些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实施例中,所述预测模块84根据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及所述影响因子预测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包括:
133.确定每个所述映射点的井下参数与对应已知井的影响因子的乘积;
134.将各个所述乘积进行累加得到所述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
135.一些基于地层约束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模块85还可以用于:
136.在所述确定所述工区内其余待预测点的井下参数之后,生成所述工区内指定区域的井下参数折线图。
137.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138.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9所示,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设备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4,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图形处理器(gpu),每个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硬件线程。计算机设备902还可以包括任何存储器906,其用于存储诸如代码、设置、数据等之类的任何种类的信息,一具体实施例中,存储器906上并可在处理器9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904运行时,可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井下参数空间生成方法的指令。非限制性的,比如,存储器906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种组合:任何类型的ram,任何类型的rom,闪存设备,硬盘,光盘等。更一般地,任何存储器都可以使用任何技术来存储信息。进一步地,任何存储器可以提供信息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保留。进一步地,任何存储器可以表示计算机设备902的固定或可移除部件。在一种情况下,当处理器904执行被存储在任何存储器或存储器的组合中的相关联的指令时,计算机设备902可以执行相关联指令的任一操作。计算机设备902还包括用于与任何存储器交互的一个或多个驱动机构908,诸如硬盘驱动机构、光盘驱动机构等。
139.计算机设备902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910(i/o),其用于接收各种输入(经由输入设备912)和用于提供各种输出(经由输出设备914)。一个具体输出机构可以包括呈现设备916和相关联的图形用户接口918(gui)。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包括输入/输出接口910(i/o)、输入设备912以及输出设备914,仅作为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90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920,其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922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924将上文所描述的部件耦合在一起。
140.通信链路922可以以任何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局域网、广域网(例如,因特网)、点对点连接等、或其任何组合。通信链路922可以包括由任何协议或协议组合支配的硬连线链路、无线链路、路由器、网关功能、名称服务器等的任何组合。
141.本技术是参照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器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器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142.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器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43.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器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44.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145.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146.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机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说明书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14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
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48.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器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149.还应理解,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50.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1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