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多层级业务活动管理的流程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830685发布日期:2022-07-22 21:0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向多层级业务活动管理的流程建模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企业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多层级业务活动管理的流程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2.现代企业随着内部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职责进一步精细化划分,对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业务协作以及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动态分配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内部的工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内部的一些业务运营和工作的实际流程也需要借助科学的信息化的工具帮助其进行流程优化和重组、以便进一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流程管理主要是指对工作流程的管理,工作流程是指工作事项的活动流向顺序。工作流程包括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环节、步骤和程序。绘制工作流程图是对传统的业务工作管理的流程建模技术。工作流程图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实际工作活动,消除工作过程中多余的工作环节、合并同类活动,使工作流程更为经济、合理和简便。现有的工作流程图由一个开始点、一个结束点及若干中间环节组成,中间环节的每个分支也都要求有明确的分支判断条件。
3.传统的流程建模技术有如下几个步骤:
4.1、梳理工作中包含的活动、活动之间关系、活动的输入、输出、组织、资源、信息等要素。
5.2、利用流程图建模工具将梳理出的要素进行绘制,根据梳理出的活动顺序关系,及相关条件连线。
6.3、在流程图上配备对应的文字描述补充,以对问题和核心内容进行注释说明。
7.4、根据流程图执行实际的工作活动,验证流程定义的正确性。
8.传统流程模型的特点是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图;确保核心岗位在在流程图中只出现一次;原则上对核心业务进行建模;建模过程中核心的定义要素是同级工作活动、工作活动的顺序、活动关系、输入、输出、活动角色、活动信息等。
9.传统流程定义建模的缺点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0.1、对存在多层级业务或交叉的复杂业务场景下,普通工作流图绘制无法体现出不同层级工作的逻辑关系,层级关系,不能在同一个流程模型中实现多层级流程的映射和流转。
11.2、无法有效支撑对实际业务工作场景中,多级业务合并、不同业务的交叉关系处理。
12.3、在定义模型时需要提前把业务工作活动的所有活动顺序完整的进行梳理,工作流程的执行结构与程序形成强映射关联,单个模型映射业务活动单一,无法处理更加灵活多变的业务问题。
13.4、针对业务单一、操作处理级的流程模型的定义比较适合,但对建立企业或部门级复杂业务流程模型的构建,流程图的绘制过程复杂,流程图无法完全体现出管理上的和
执行业务工作关联逻辑。
14.5、无法支撑一个模型对多个不同业务维度的工作流进行定义和管理。
15.传统的工作流程图建模技术无法支撑上述场景的主要原因是,在模型定义时,无法支撑将工作活动进行有效的层次分级定义,针对所有的活动要素的定义是同级单一定义,在单级的顺序活动的前提下进行模型元素的定义,其侧重点在与单级活动的输入、输出以及满足的相关条件的模型建立,模型定义在定义上无法支持复杂的多层级逻辑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1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多层级业务活动管理的流程建模方法,通过多层级的业务活动管理流程建模技术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支撑复杂业务场景,解决了现有的模型无法支撑多个不同业务维度的工作流的问题。
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8.本发明为一种面向多层级业务活动管理的流程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步骤s1: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根据其特点和管理要求由上至下进行流程的分解、分类、划分每个业务流程的层次类别;
20.步骤s2:根据流程类别划分分解的结果,对每个分解的业务流程的各个业务活动点、每个业务活动点所能够展现出的各个业务状态进行整理输出;
21.步骤s3:针对每个输出的流程活动点和活动的业务状态值定义对应的多层次流程模型的元素对象,对每个活动进行层级、元素类别、属性的模型概念定义;
22.步骤s4:按照多层次的业务流程管理建模技术将各种模型元素构建成多层次的业务流程的总体模型;
23.步骤s5:对总体的多层次业务流程模型运行实际的业务实例并进行监控和管理。
2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获取参与业务流程的用户,对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分类和划分,获取业务的主线以及主线的多个主干节点。
2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对业务状态进行整理输出元素事务,定义业务活动的集合元素,并对事务进行分析判断业务是否在顶层节点元素上有业务活动场景;若有,则在每个节点下面定义相应的事务元素。
2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在完成步骤s2中对节点下的事务定义后,需要继续对每个节点下面的每个事务进行下一环境的元素定义。
2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多层次流程模型由顶至下依次包括节点元素、事务元素、环节元素、任务元素四个类模型元素;
28.所述节点元素,用于记录所有业务活动所依赖或归属的外部实体对象;
29.所述事务元素,用于记录节点下为达成业务目标而发生的所有业务活动的集合;
30.所述环节元素,用于记录事务的业务活动集合中的每一个子业务,并将事务分解为构成集合的多个子业务活动;
31.所述任务元素,用于记录子业务活动所执行的原子逻辑操作,任务与原子逻辑操作一一对应。
3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节点元素中,节点属性支持一个或多个事务的定义;当节点运行时,节点下的不同事务均可以分别各自处于待启动、活动状态、活动结束状
态;所述节点下各个事务间的先后活动、活动的结束先后、依赖等关系,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定义。
3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事务下各个环节的业务状态均可自由定义,环节的业务状态定义完成后,环节所属的事务、环节下定义的任务都自动同步相应的业务状态;所述事务下定义的所有环节没有执行完成前,事务都处于活动的执行状态,事务业务状态由当前时刻下面定义的环节的业务状态所决定。
3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节下允许定义一个或多个任务,一个或多个任务执行完成可以支撑环节的一个或多个业务状态的变化。
3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1)本发明通过构建复杂多层级的业务活动流程模型,来支撑复杂的业务场景,对企业级、部门级以及对外部客户级的复杂业务、多级业务流程管理时的业务流程模型的构建起到了模型统一、概念清晰、便捷、高效的作用;
37.(2)本发明支持对单一、独立的多个互不相关的工作流程共同构建一个业务流程模型的能力,并对同一个业务流程中,业务活动的不同子集处于分不同的层级或是分属不同时空地域去构建业务模型的能力;
38.(3)本发明支持对多个业务活动集合的多个业务活动子集同时构建在一个总体业务流程模型的能力;支持对多个业务活动集合的多个业务活动子集同时构建在一个总体业务流程模型的能力,支持在业务模型构建时,同一节点下的不同业务活动集合之间定义先后逻辑关系,不同的业务活动子集之间定义先后逻辑关系;不同的节点下的业务活动集合与业务活动子集之间定义先后逻辑关系的能力。
39.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面向多层级业务活动管理的流程建模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面向多层级业务活动管理的流程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4.步骤s1: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根据其特点和管理要求由上至下进行流程的分解、分类、划分每个业务流程的层次类别;
45.步骤s2:根据流程类别划分分解的结果,对每个分解的业务流程的各个业务活动
点、每个业务活动点所能够展现出的各个业务状态进行整理输出;
46.步骤s3:针对每个输出的流程活动点和活动的业务状态值定义对应的多层次流程模型的元素对象,对每个活动进行层级、元素类别、属性的模型概念定义;
47.步骤s4:按照多层次的业务流程管理建模技术将各种模型元素构建成多层次的业务流程的总体模型;
48.步骤s5:对总体的多层次业务流程模型运行实际的业务实例并进行监控和管理。
49.步骤s1中,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获取参与业务流程的用户,对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分类和划分,获取业务的主线以及主线的多个主干节点。
50.步骤s2中,对业务状态进行整理输出元素事务,定义业务活动的集合元素,并对事务进行分析判断业务是否在顶层节点元素上有业务活动场景;若有,则在每个节点下面定义相应的事务元素。
51.步骤s3中,在完成步骤s2中对节点下的事务定义后,需要继续对每个节点下面的每个事务进行下一环境的元素定义。
52.步骤s4中,多层次流程模型由顶至下依次包括节点元素、事务元素、环节元素、任务元素四个类模型元素;
53.节点元素,是此模型定义概念中包含的所有各类业务活动所依赖或归属的外部实体对象(业务活动发生时所在的空间、位置、区域、组织等等);节点的特点是一个可串行、仅单向有序的模型元素;它是一个具有时空间性的虚拟逻辑对象,是整个业务模型的最顶层元素;
54.事务元素,基于某个节点下为达成某个特定的业务目标而发生的所有业务活动的集合。节点下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类似的业务活动的集合,这些集合之间互相可以独立;不同节点下的不同业务活动的集合可以具备一定的关联关系(同一个事务在两个节点上都有业务活动的情况),也可没有关联。代表事务的业务活动集合还可以根据其发生的时空顺序随节点转移、而停止或接续发生。事务元素之间具有逻辑关联的属性,可通过定义事务的基础、启动、结束等属性类型,每种属性类型分别有多个属性的模型元素设置。在此建模技术中,事务为并行执行,事务支持事务集合的能力;
55.环节元素,将组成事务的业务活动集合中的每一个子业务活动定义为环节,将事务分解为构成该集合的多个子业务活动。每个子业务活动的发生和结束,代表此活动集合即事务元素发生或改变到了某一个特定的与此子业务活动发生或结束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业务状态,当所属事务的业务活动集合都依次发生或结束后,整个事务会达到某一特定的预设的业务状态。此事务的执行状态即为完成。这些被分解的各个子业务活动我们将它们定义为环节,一个事务由它分解而成的不同的环节所组成,当分解的活动即环节进行完成后,此事务的业务活动目标即完成,此事务即完成。环节元素之间具有逻辑关联和先后执行顺序,可通过定义环节的基础、启动、结束等属性类型,每种属性类型分别有多个属性的模型元素设置。在此建模技术中,环节为串行执行,环节允许支撑分支执行的能力;
56.任务元素,定义为完成子业务活动所执行的原子逻辑操作,任务与原子逻辑操作一一对应。在执行这些原子操作集合后,环节执行完成,环节的状态发生改变,随之环节所在的事务的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任务元素是驱动事务环节状态发生改变所包含的具体的外部应用功能服务或内部功能服务的模型对象映射。环节元素之间具有串行和并行执行顺
序,任务具备自动触发或人工触发、延时触发的能力。可通过定义环节的基础、启动、结束、服务、业务状态等属性类型,每种属性类型分别有多个属性的模型元素设置。
57.实施例一
58.多层级的业务流程模型的四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描述如下:
59.四种元素的层级关系由上至下依次为:节点、事务、环节、任务,依附关系为节点下面产生事务,事务下面产生环节,环节下面产生任务。
60.模型定义的节点的整体启动流向为串行顺序,但允许前后多个节点同时处于运行状态。
61.节点属性下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事务的定义,当节点运行时,节点下的不同事务均可以分别各自处于待启动、活动状态、活动结束状态;节点下各个事务间的先后活动、活动的结束先后、依赖等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定义。
62.事务下的各个环节的业务状态可以自由定义,环节的业务状态定义完成后,环节所属的事务、环节下定义的任务都自动同步相应的业务状态。
63.在事务下定义的所有环节没有执行完成前,事务都处于活动的执行状态,事务业务状态由当前时刻下面定义的环节的业务状态所决定。
64.环节下允许定义一个或多个任务,一个或多个任务的执行完成可以支撑环节的一个或多个业务状态的变化。根据实际业务要求自由定义。
65.任务与实际应用服务的绑定需要根据业务系统提供的实际服务进行按需定义,任务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实际映射为应用功能服务执行和操作结果。
66.实施例二
67.针对实施例一中的多层级的业务流程模型,结合行业实例说明这种建模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例如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生产企业a其生产的产品在仓储包装、关务委托、短驳运输、国际运输端的订舱等业务均委托给一家国际货代公司b,该货代公司内部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a厂家对应的这四种业务都有不同,针对a厂家是根据同一笔订单对这四笔单一业务进行委托,且打包和短驳运输业务、订舱与关务委托业务中还存在前后条件的执行依赖关系,每种具体的业务中还包含了多个业务操作,需要构建对这四笔业务之间的业务流程模型来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并对订单的各个环节的状态进行跟踪。
68.根据上述描述的实际业务要求和特点,我们可以运用面向多层级的业务活动管理流程建模技术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分析,逐步来对此业务进行实际的建模过程:
69.s1:根据描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a厂家从事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最核心的流程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运输发送到收货人处。在货物发送到达收货人过程中,涉及进出口贸易,会涉及到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涉及运输,会涉及到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分段,从厂家仓库备货出货到海关监管口岸场站的短驳运输,以及从口岸完成出口报关后的货物放行离境,国际运输段涉及海船或空运的订舱等一系列业务活动过程。其业务主线最顶层流程我们确定以货物流向所在的地域为主线,将其分解为货代企业、企业仓库、口岸场站、货物离境等几个主干节点,这几个节点特点是串行、有先后顺序,满足我们模型元素中节点的特征。
70.s2:第二步,我们继续梳理核心的事务元素,根据业务描述,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分析出这个流程模型中需要关注和定义的业务活动的集合元素,短驳运输、关务委托、仓储备
货、国际订舱等四个核心委托业务作为流程模型的四个事务来定义;定义完事物后,还需要对事务进一步分析,这四笔业务是否在我们定义的顶层节点元素上都会有业务活动场景,如果都有,那么我们需要在每个节点下面都要定义相应的事务元素,生产企业、企业仓库、口岸场站、口岸离境很显然,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生产企业,四笔业务会同时存在,因为厂家对四笔业务的委托发起是在货代企业处;在企业仓库节点下,我们可以进行的业务活动是跟仓储出库相关的活动,并且,短驳运输的货物需要从仓库进行装货,所以,在企业仓库节点下,会存在短驳运输和仓储备货的两个业务活动的集合发生;在口岸场站,货物到达监管区域后,货代供公司就会发起出口申报报关的相关业务,所以,在口岸场站,我们会分析出肯定会有短驳运输的后续业务活动存在,同时可能会有关务委托的业务活动存在,也有一种可能性在货代公司第一个节点下,我们的关务委托的业务活动也会相应的存在,并且出现可能已经完成业务活动的执行,所以,在关务委托的定义上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建模技术的灵活性,随意的进行定义,可以根据实际用户的需要进行定义,在第一个节点和第三个节点或是两个节点同时存在都定义都可行。在这里我们将关务这个事务定义在第一个货代公司节点下。最后一个货物离境的节点,我们当然会将订舱的国际货运段跟踪的业务活动进行定义,也可定义关务的放行和查验等后续业务活动的子集。
71.s3:在完成对节点下的事务定义后,我们继续对每个节点下面的每个事务进行下一层环节的元素定义。
72.针对关务事务,我们可以将其下面的业务活动集合分解为:接单、准备报关资料、申请制单、制单审核、提交申报、获取回执、海关放行等业务环节;且将接单、准备报关资料、申请制单、制单审核、提交申报定义为关务子集一,定义在货代公司的节点下;将获取回执、海关放行作为关务子集二定义在口岸离境的节点下。
73.针对订舱事务,我们将下面的业务活动集合分解为:接单、申请订舱、返回运单号等环节,将订舱的事务定义在货代公司节点下,将订舱的国际货运跟踪环节定义在货物离境的节点下。
74.针对出货备货事务,我们将仓库接单、仓库出货、货物打包两个环节定义在企业仓库的节点下。
75.针对短驳运输,我们将其分解为接单、车辆调度、装货、运货、卸货、收货回执等环节,将接单、车辆调度、装货、运货等缓解定义运输子集一,定义在企业仓库节点下,将卸货、收货回执等环节定义为运输子集二定义在口岸场站的节点下。
76.s4:将已经完成定义的各元素,分别设置各级元素节点、事务、环节对应的各类属性设置,完车属性设置后,一个静态的复杂多层级的业务模型的建模就基本完成。
77.通过上述的定义,我们实际上已经从模型层面完成了从业务层面对整个业务活动管理的流程建模的定义过程,可以通过现在的定义,清晰的展示出各个节点下,各个业务活动元素定义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从单个业务的角度去得到四种业务各自的独立业务活动的流程模型;也可以从整体的角度看出各个业务流程在整个业务流程模型中的业务活动分布和业务活动集合之间的关系。
78.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79.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