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

文档序号:30832944发布日期:2022-07-22 22:1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态建设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2.以江西赣县小洋村坡地小流域为研究区,位于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赣江一级支流梅江流域中、下游,主要受梅江流域一级支流梅江河控制和影响,流域面积约为0.145km2,地形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50.6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在4~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9.8%,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土壤侵蚀模数约为2796t/km2·
a。
3.小流域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8.9℃,极端最高温度38.6℃,极端最低气温-6.3℃,多年平均蒸发量1557.8mm。土地利用主要为林地、草地、耕地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采伐利用,使原生植被不断减少。为了经济发展,原有的山坡灌木、林地都开发成果园,主要以种植脐橙为主,并配置相应水保措施。
4.该小流域纳入了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应用示范区。
5.因此,研发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8.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根据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的地貌特点、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三级区域划分方法划分地块;
10.s2、优化目标以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的14个四级指标为基础,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情景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算法形成优化方案集;
11.s3、从所述优化方案集选取四种适合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对比所选取的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设置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粗放型经果林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作为基准进行对比,所述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包括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景观格局优化技术体系、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和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
12.s4、设置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粗放型经果林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作为基准,对优化后的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以及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进行水土
保持措施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对比分析;
13.s5、依据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以及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成效对比结果,结合地方政府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目标,选取最合适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优化技术体系;
14.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15.s11,坡位划分:将小流域按照坡位进行划分,得到第一级区域划分;所述坡位的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山脊、上坡、中坡、下坡、和山谷;
16.s12,坡度划分:将至少一种所述的坡位类型区域按照坡度进行划分,得到第二级区域划分;所述坡度的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平坡、缓坡和陡坡;
17.s13,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将第二级区域划分再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得到第三级区域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18.其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14个四级指标包括泥沙流失率、土保持率、雨季径流调控率、旱季径流调控率、土壤肥力指数、水生生境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固碳指数、林草覆盖率、面积指数、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果园产量和渔业产量。
19.作为优选,所述s2中所述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情景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算法形成优化方案集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nsga-iii,设定进化代数为100代,crossover.rate为0.95、crossover.eta为30%、mutation.eta为20%,对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情景分析进行评分,以14个四级指标为横轴,以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和情景分析的评分为竖轴,每条折线代表一个方案,折线上的每个点代表该方案对应14个指标的得分最后列出方案集。
20.作为优选,所述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以泥沙流失率、水土保持率、雨季径流调控率、旱季径流调控率为优化目标,兼顾果园供给功能;所述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和塘坝(养鱼)的水保措施,所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封禁治理(林地)。
21.作为优选,所述景观格局优化技术体系以景观格局指数主要目标,兼顾泥沙流失率、旱季径流调控率、雨季径流调控率及果园供给功能,所述景观格局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的水保措施,所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其次植物篱+生态路沟。
22.作为优选,所述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以固碳指数为主要目标,兼顾泥沙流失率、旱季径流调控率和雨季径流调控率及果园供给功能,所述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的水保措施,所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封禁治理(林地)和带状留林。
23.作为优选,所述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以经济目标提升为主,兼顾流域景观和水土流失防控,所述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的水保措施。所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带状留林。
24.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情景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算法,初步
构建了适用于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规则库,形成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方案集,在无需大量投入实地观测的情况探讨最优的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方案,以最少的投入探索最适合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专题提出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技术体系4套(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优化型、固碳功能提升型、经济发展兼顾型),可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提供科技支撑,实现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及流域景观格局优化,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水土流失调控型配置技术体系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景观格局优化型配置技术体系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固碳功能提升型配置技术体系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经济发展兼顾型配置技术体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3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32.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根据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的地貌特点、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三级区域划分方法划地块;
34.s2、优化目标以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的14个四级指标为基础,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情景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算法形成优化方案集;
35.s3、从所述优化方案集中选取四种适合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对比所选取的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设置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粗放型经果林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作为基准进行对比,所述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包括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景观格局优化技术体系、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和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
36.s4、对优化后的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以及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进行水土保持措施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对比分析;
37.s5、依据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以及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成效对比结果,结合地方政府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目标,选取最合适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优化技术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38.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39.s11,坡位划分:将小流域按照坡位进行划分,得到第一级区域划分;所述坡位的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山脊、上坡、中坡、下坡、和山谷;
40.s12,坡度划分:将至少一种所述的坡位类型区域按照坡度进行划分,得到第二级区域划分;所述坡度的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平坡、缓坡和陡坡;
41.s13,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将第二级区域划分再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得到第三级区域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42.其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14个四级指标包括泥沙流失率、水土保持率、雨季径流调控率、旱季径流调控率、土壤肥力指数、水生生境指标、物种丰富度指数、固碳指数、林草覆盖率、面积指数、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果园产量和渔业产量。
43.作为优选,所述s2中所述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情景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算法形成优化方案集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nsga-iii,设定进化代数为100代,crossover.rate为0.95、crossover.eta为30%、mutation.eta为20%,在对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的基础上自动生成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情景,即配置方案,并以14个指标为基础对生成的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情景进行评分。以14个四级指标为横轴,以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和情景分析的评分为竖轴,每条折线代表一个方案,折线上的每个点代表该方案对应的14个指标中各指标的得分,从而形成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优化方案集。
44.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以泥沙流失率、水土保持率、雨季径流调控率、旱季径流调控率为优化目标,兼顾果园供给功能;所述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和塘坝(养鱼)的水保措施,所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封禁治理(林地)。
45.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景观格局优化技术体系以景观格局指数主要目标,兼顾泥沙流失率、旱季径流调控率、雨季径流调控率及果园供给功能,所述景观格局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的水保措施,所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其次植物篱+生态路沟。
46.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所述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以固碳指数为主要目标,兼顾泥沙流失率、旱季径流调控率和雨季径流调控率及果园供给功能,所述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的水保措施,所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封禁治理(林地)和带状留林。
47.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以经济目标提升为主,兼顾流域景观和水土流失防控,所述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的水保措施。所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带状留林。
48.根据南方低山丘陵区地貌特点、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提出了三级区域划分方法。地貌特征以坡位类型描述,坡位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山脊、上坡、中坡、下坡、和山谷;坡度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平坡、缓坡和陡坡;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包括以下的至少一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未利用土地。划分步骤为:首先,坡位划分:将小流域按照坡位进行划分,得到第一级区域划分;其次,坡度划分:将至少一种所述的坡位类型区域按照坡度进行划分,得到第二级区域划分;最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将第二级区域划分再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得到第三级区域划分。按上述三级区域划分方
法,研究区划分的“坡位-坡度-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共计34个地块,19种组合类型,基于此,优化目标以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的14个四级指标为基础(表1),即泥沙流失率、土保持率、雨季径流调控率、旱季径流调控率、土壤肥力指数、水生生境指标、物种丰富度指数、固碳指数、林草覆盖率、面积指数、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果园产量和渔业产量,通过流域综合模型模拟、情景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算法(于nsga-iii,设定进化代数为100代,crossover.rate为0.95、crossover.eta为30%、mutation.eta为20%),形成了优化方案集,从中选取了四种适合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包括: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景观格局优化技术体系、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
[0049][0050]
表1
[0051]
为了对比所选取的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本研究设置了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粗放型经果林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作为基准进行对比。在该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下,水平梯田(坡地果园)面积为186.95亩,占小流域总面积的85.91%,耕地和水域分别占7.91%、6.18%。
[0052]
对优化后的四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技术体系以及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进行水土保持措施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表1)和对比分析。以泥沙流失率、水土保持率、雨季径流调控率、旱季径流调控率为优化目标,兼顾果园供给功能,形成了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等5种不同水保措施。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占总面积的65.3%,主要分布在缓坡-上坡-林地、缓坡-中坡-林地。其次是封禁治理措施,占总面积的11.6%,主要分布在山脊-林地。此外,带状留林措施占总面积的9.0%,主要分布在陡坡-下坡-未利用地。植物篱+生态路沟,占总面积的7.9%,主要分布在山谷-平地-耕地。塘坝(养鱼)占总面积的6.2%,主要分布在山谷-缓坡-耕地。对该技术体系水土保持措施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可见,在研究区实施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后,与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相比,水土流失调控的四级指标提升率达80%以上(雨季径流调控率除外),应增加和完善坡面排水工程,提高雨季径流调控率。土壤肥力指数四级指标提升率达60%,维
持生物多样性四级指标水生生境指标提升率达60%、物种丰富度指数指标提升率达33.3%,固碳指数提升率达14.3%,林草覆盖率提升率达6.3%,流域景观格局四级指标面积指数提升率达269.6%,形状指数提升率达321.1%,多样性指数提升率达433.3%,果园产量降低10%。水土流失调控率三级指标拦蓄泥沙提升率为108.9%,调控径流提升率为77.1%,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率为60%,维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率为46.7%,固碳能力提升率为14.3%,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率为6.7%,景观格局提升率为331.6%;二级指标调节功能提升率为91.5%,支持功能提升率为20.6%,文化功能提升率为331.6%,供给功能提升率为-7.5%,生态服务功能一级指标提升率为50.9%。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后中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0.31%,轻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8.45%,微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91.23%,在可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平均碳密度为2.15t/km2,最大碳密度可达3.41t/km2。实施水土流失调控型优化技术体系后,果园面积为142.1亩,其经济投入产出效益分析预计未来10年年收益最高可达到327.97万元,累计收益可达到1519.35万元(果园收益,未考虑水土流失调控提升后的生态收益)。
[0053]
以景观格局指数主要目标,兼顾泥沙流失率、旱季径流调控率和雨季径流调控率及果园供给功能,形成了流域景观格局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等5种不同水保措施。当以提升景观格局为主要目标时,保留原有地貌和生态景观尤为重要,因此以反坡梯田(坡地果园)措施占主导地位,占总面积的59.7%,主要分布在缓坡-上坡-林地、缓坡-中坡-林地;其次是植物篱+生态路沟措施,占总面积的13.2%,主要分布在山谷-平地-耕地、缓坡-下坡-耕地。此外,封禁治理(林地)措施,约占总面积的11.9%,主要分布在山脊-林地;带状留林措施占总面积的9.0%,主要分布在陡坡-下坡-未利用地。对该技术体系水土保持措施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可见,在研究区实施景观格局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后,与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相比,水土流失调控的四级指标提升率达60%以上(旱季径流调控率除外),应增加和完善坡面蓄水工程,提高旱季径流调控率。土壤肥力指数四级指标提升率达60%,维持生物多样性四级指标水生生境指标提升率达33.3%、物种丰富度指数指标提升率达82.2%,固碳指数提升率达14.3%,林草覆盖率提升率达16.5%,流域景观格局四级指标面积指数提升率达299.9%,形状指数提升率达393.2%,多样性指数提升率达509.2%,果园产量降低15%。水土流失调控率三级指标拦蓄泥沙提升率为100.0%,调控径流提升率为39.6%,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率为67.3%,维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率为46.7%,回碳能力提升率为35.7%,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率为53.3%,景观格局提升率为384.2%;二级指标调节功能提升率为72.3%,支持功能提升率为33.3%,文化功能提升率为384.2%,供给功能提升率为-10.8%,生态服务功能一级指标提升率为52.7%。实施流域景观格局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后,中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0.7%,轻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7.84%,微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91.46%,在可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平均碳密度为2.34t/km2,最大碳密度可达3.41t/km2。实施景观格局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后,果园面积为129.9亩,预计未来10年年收益可达到299.84万元,累计收益可达到1389.05万元(果园收益,未考虑景观格局改变以后的生态收益)。
[0054]
以固碳指数为主要目标,兼顾泥沙流失率、旱季径流调控率和雨季径流调控率及果园供给功能,形成了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
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等5种不同水保措施。由于林地固碳能力较高,当以固碳为主要目标时,封禁治理和带状留林措施总和约占总面积的33.2%,主要分布在山脊-林地和陡坡-下坡-未利用地。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占总面积的52.7%,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缓坡-上坡-林地、缓坡-中坡-林地等。此外,植物篱+生态路沟,占总面积的7.9%,主要分布在山谷-平地-耕地。塘坝(养鱼)占总面积的6.2%,主要分布在山谷-缓坡-耕地。对该技术体系水土保持措施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可见,在研究区实施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后,与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相比,水土流失调控的四级指标提升率达60%以上(旱季径流调控率除外),应增加和完善坡面蓄水工程,提高旱季径流调控率。土壤肥力指数四级指标提升率达61.0%,维持生物多样性四级指标水生生境指标提升率达9.1%、物种丰富度指数指标提升率达14.4%,固碳指数提升率达42.9%,林草覆盖率提升率达14.5%,流域景观格局四级指标面积指数提升率达282.4%,形状指数提升率达368.5%,多样性指数提升率达470.1%,果园产量降低20%。水土流失调控率三级指标拦蓄泥沙提升率为91.1%,调控径流提升率为27.1%,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率为61.8%,维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率为11.1%,固碳能力提升率为42.9%,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率为15.0%,景观格局提升率为357.9%;二级指标调节功能提升率为61.7%,支持功能提升率为23.8%,文化功能提升率为357.9%,供给功能提升率为-15.1%,生态服务功能一级指标提升率为45.5%。实施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后,中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1.39%,轻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11.48%,微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87.13%,在可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平均碳密度为2.39t/km2,最大碳密度可达3.41t/km2。实施固碳功能提升型优化技术体系后,果园面积为119.7亩,预计未来10年年收益可达到2.31万元/亩,累计收益可达到1279.70万元(果园收益,未考虑固碳功能提升后的生态收益)。
[0055]
以经济目标提升为主,兼顾流域景观和水土流失防控,形成了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封禁治理(林地)、带状留林、植物篱+生态路沟、塘坝(养鱼)等5种不同水保措施。以林果产品增加为主要目标反坡梯田(坡地果园)占主导地位,占总面积的71.6%,主要分布在缓坡-上坡-林地、缓坡-中坡-林地。其次是封禁治理,占总面积的5.3%,主要分布在山脊-林地。此外,带状留林措施占总面积的9.0%,主要分布在陡坡-下坡-未利用地。植物篱+生态路沟措施占总面积的7.9%,主要分布在山谷-平地-耕地。对该技术体系水土保持措施主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可见,在研究区实施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后,与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相比,水土流失调控的四级指标泥沙流失率提升率达58.8%,水土保持率提升率达27.0%,雨季径流调控提升率达6.9%,旱季径流调控提升率达68.6%。土壤肥力指数四级指标提升率达21.8%,维持生物多样性四级指标水生生境指标提升率达67.0%、物种丰富度指数指标提升率达44.6%,固碳指数提升率达14.3%,林草覆盖率提升率达38.0%,流域景观格局四级指标面积指数提升率达183.0%,形状指数提升率达264.3%,多样性指数提升率达470.1%,果园产量降低20%。水土流失调控率三级指标拦蓄泥沙提升率为42.2%,调控径流提升率为45.8%,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率为57.8%,维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率为57.8%,固碳能力提升率为14.3%,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率为3.8%,景观格局提升率为236.8%;二级指标调节功能提升率为42.6%,支持功能提升率为22.2%,文化功能提升率为236.8%,供给功能提升率为-4.3%,生态服务功能一级指标提升率为34.5%。强烈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0.24%,中度侵蚀区占研究
区面积的1.78%,轻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12.44%,微度侵蚀区占研究区面积的85.55%,在可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平均碳密度为2.15t/km2,最大碳密度可达3.41t/km2。实施经济发展型优化技术体系后,果园面积为155.8亩,预计未来10年年收益最高可达到359.61万元,累计收益可达到1665.93万元(果园收益)。
[0056]
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经济发展型等四种优化技术体系生态服务功能对比表(表2)(以粗放开发型措施配置情景为对照),可见,各优化技术体系水土流失调控的四级指标泥沙流失率提升率、水土保持率提升率的顺序为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经济发展型;雨季径流调控提升率顺序为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旱季径流调控提升率顺序为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土壤肥力指数提升率顺序为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维持生物多样性四级指标水生生境指标提升率顺序为经济发展型>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物种丰富度指数指标提升顺序为景观格局提升型>经济发展型>水土流失调控型>固碳功能提升型;固碳指数提升率顺序为固碳功能提升型>景观格局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林草覆盖率提升率顺序为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流域景观格局四级指标面积指数提升率、形状指数提升率、多样性指数提升率的顺序均为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果园产量顺序依次为经济发展型>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率三级指标拦蓄泥沙提升率顺序为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经济发展型;调控径流提升率顺序为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提升型>经济发展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率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维持生物多样性顺序为经济发展型>景观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固碳功能提升型;固碳能力提升顺序为固碳功能提升型>景观格局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维持生态服务功能顺序为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二级指标调节功能提升顺序为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经济发展型;支持功能提升顺序为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经济发展型>水土流失调控型;文化功能提升顺序为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水土流失调控型>经济发展型;供给功能提升顺序为经济发展型>水土流失调控型>景观格局提升型>固碳功能提升型。
[0057][0058]
表2
[0059]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