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固定装置及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1155发布日期:2022-07-01 19:3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硬盘固定装置及主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硬盘固定装置及主机。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硬盘作为计算机的存储器件,在数据迁移或维修保养时往往需要进行拆装操作。传统的硬盘固定方法为硬盘与主板螺纹连接,在硬盘底部安装有螺柱,待硬盘插入主板对应的硬盘插口后,从主板背面用螺丝锁死螺柱,从而将硬盘固定在主板上。由于主板固定在机箱上,背面与机箱箱体贴合,在硬盘需要拆卸时,往往需要将整个主板从机箱中拆除后才能将硬盘拆下,因此硬盘的拆装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硬盘固定装置,能够便捷拆装硬盘。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硬盘固定装置的主机。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包括:
6.两个固定件,能够并列连接于所述外部构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
7.固定支架,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用于连接所述硬盘;
8.其中,所述固定支架能够位于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对应所述第四限位部配合而实现所述固定支架至少沿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而实现所述固定支架沿第一水平方向的限位,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互分离,以使所述固定支架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相互分离。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固定件和固定支架卡接,在硬盘插入后,固定件限制固定支架的位移;硬盘拔出时,固定件与固定支架分离,硬盘可以轻松从固定支架中取出,从而避免的拆装硬盘时首先需要拆装主板的麻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限定出内腔,所述内腔用于放置所述硬盘,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内腔一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硬盘的侧壁上的连接孔插接配合。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中的一个包括卡勾,另一个包括卡槽,所述卡勾卡接于所述卡槽的边沿,能够沿第二水平方向和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所述卡槽内滑动,且能够沿竖直方向进出所述卡槽,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
第一水平方向相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互抵接以限制所述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位移。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有第二导向面,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两侧所述第二导向面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能够在所述固定支架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时相互抵持,直至所述第一限位部移动到所述第三限位部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分离,从而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互抵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主体部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三限位部连接,所述弹片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限位部发生弹性变形。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主机,包括:
18.机箱;
19.主板,连接于所述机箱内;
20.所述的硬盘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固定件均连接于所述主板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两个固定件之间;
21.硬盘,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主机,包括:
23.机箱,所述机箱包括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有第五限位部和第六限位部;
24.主板,设置于所述机箱内;
25.硬盘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固定件和一个固定支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能够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用于连接所述硬盘;
26.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与对应所述第四限位部配合,所述第六限位部与对应所述第四限位部配合,从而实现所述固定支架至少沿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对应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所述第五限位部与对应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从而实现所述固定支架沿第一水平方向的限位,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能够分离,且所述第五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能够分离,以使所述固定支架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与对应所述第四限位部,以及所述第六限位部与对应所述第四限位部相互分离。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限位部设置有侧边卡勾,所述侧边卡勾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以使所述第六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四限位部配合,实现所述固定支架至少沿竖直方向上的限位。
2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30.图1为现有技术中硬盘固定方式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33.图4为图3固定支架另一角度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硬盘固定装置安装在主板上示意图;
35.图6为图5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主机的示意图;
37.图8为图7中b区域放大示意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39.图10为图9中c区域放大示意图。
40.附图标记:
41.硬盘固定装置10;
42.固定件100、第一主体部110、第二连接部111、间隙112、第一限位部120、第一抵接面121、第一导向面122、第二限位部130、卡勾131、第一平台132;
43.固定支架200、第二主体部210、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底板213、内腔214、第一连接部215、弹片216、凸起217、第三限位部220、第二抵接面221、第二导向面222、第一端223、第二端224、第四限位部230、卡槽231、基板232、侧边卡勾233;
44.硬盘500、螺柱510、主板600、硬盘插口610、机箱700、第三侧板710、第五限位部720、第六限位部730、第一水平方向810、第二水平方向820;
45.主机20。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1.请参照图1,在现有技术中,硬盘500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主板600上。具体地,先将螺柱510旋进硬盘500底部,待硬盘500插入主板600对应的硬盘插口610后,从主板600背面用螺丝锁住螺柱510,从而将硬盘500固定在主板600上。由于硬盘500是整个计算机的存储元器件,在数据迁移或维修保养时往往需要进行拆装操作。主板600安装在机箱700上,主板600背面与机箱700(参照图7)箱体贴合。要从主板600背面拆卸螺丝,需先将主板600拆下,才能拆卸硬盘500。主板600上设置有很多重要元器件,拆除主板600存在一定风险,且主板600上连接有很多线缆,拆除主板600需先拔掉线缆,拆除非常不方便。为解决硬盘500拆装麻烦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一种硬盘固定装置10,实现硬盘500的便捷拆装。
52.请参照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硬盘固定装置10,包括两个固定件100和固定支架200。参照图3,固定支架200包括第二主体部210,第二主体部210包括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和底板213,第一侧板211与第二侧板212对称设置在底板213两侧,与底板213垂直连接。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和底板213限定出内腔214,内腔214用于放置硬盘500。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二主体部210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硬盘500的连接结构,例如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靠近内腔214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5,用于与硬盘500侧壁上的连接孔插接配合,从而能够确定硬盘500在固定支架200中的位置。需说明的是,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施加水平方向上远离内腔的外力,以使沿从上至下的方向两侧侧板的间距逐渐增大,进而硬盘500能够从固定支架200中拆除或装入。
54.第一连接部215可以是图示的连接柱,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也可以是粘接剂,即第二主体部210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硬盘500连接。底板213上设置有大面积的通孔,用于给硬盘500散热。
55.第一侧板211远离内腔214的外侧和第二侧板212远离内腔214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三限位部220和若干第四限位部2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11上和第二侧板212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三限位部220和两个第四限位部230。
56.参照图2,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固定件100,为便于描述,将两个固定件100分别命名为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1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与主板600连接。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沿硬盘500的宽度方向(例如图2中的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间距大致为第一侧板211与第二侧板212的间距,能够理解的是,两者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调整,使固定支架200能够放入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
57.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130,第二限位部130数量与第四限位部230数量保持一致,第一限位部120数量与第三限位部220数量保持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限位部130和两个第
一限位部120。
58.需说明的,第一限位部120在第一固定件上的位置与第三限位部220在第一侧板211上的位置保持对应,第一限位部120在第二固定件上的位置与第三限位部220在第二侧板212上的位置保持对应,第二限位部130同理,需与第四限位部230位置保持对应。
59.请参照图5,设定固定支架200的拔出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810,固定支架200的插入方向为第二水平方向820,硬盘500可以沿第二水平方向820与硬盘插口610,从而实现沿第二水平方向820的限位。
60.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30包括卡勾131和第一平台132,卡勾131垂直设置在第一平台132上。参照图3、图4,第四限位部230包括基板232,基板232上开有卡槽231。卡勾131至第一平台132顶面的距离应稍大于基板232的厚度,能够理解的是,两者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调整;卡勾131的宽度(即左右侧面的距离)应稍小于卡槽231的宽度,能够理解的是,两者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调整。卡勾131能够沿第二水平方向820和第一水平方向810在卡槽231内滑动,且能够沿竖直方向进出卡槽231。基板232与第一侧板211或第二侧板212垂直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232上设有加强筋,用于加强第四限位部230整体刚度。
61.具体地,参照图5,在固定支架200的装配过程中,卡勾131先沿竖直方向穿过卡槽231,随后卡槽231随固定支架200沿第二水平方向820移动,从而卡勾131相对于卡槽231产生相对运动。硬盘500插入硬盘插口610时,卡勾131与卡槽231的相对运动停止,基板232插入到卡勾131与第一平台132顶面的间隙中,卡勾131卡接于卡槽231的边沿。两侧固定件100上的第二限位部130与第四限位部230配合限制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侧卡勾131还能够沿左右方向与固定支架200抵持,从而限制固定支架200沿左右方向的位移。
62.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改进实施例中,卡勾131与卡槽231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即,将卡槽231设置在固定件100上,将卡勾131设置在固定支架200上。可以理解的是,在该改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30包括卡槽231,第四限位部230包括卡勾131,两侧固定件100上的第二限位部130与第四限位部230配合限制固定支架200至少沿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63.请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0设置有第一导向面122和第一抵接面121,第三限位部220设置有第二抵接面221和第二导向面222。第一抵接面121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820设置,第二抵接面221平行于第一抵接面121,当第一抵接面121和第二抵接面221相互抵接时,固定支架200沿第一水平方向810的位移被限制。沿第二水平方向820,两侧的第二导向面222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第一导向面122与第二导向面222能够在固定支架200沿第二水平方向820移动时相互抵持,使得第三限位部220发生弹性变形而越过第一限位部120,直至第一限位部120移动到第三限位部220的第一端223时,第一导向面122与第二导向面222分离,从而第一抵接面121和第二抵接面221相互抵接,固定支架200沿第一水平方向810的位移被限制。
64.具体地,在固定支架200插入过程中,固定支架200沿第二水平方向820移动。卡勾131在卡槽231中滑动。从第三限位部220的第二端224开始,第二导向面222与第一导向面122抵接,在沿第二水平方向820的推动力作用下,第三限位部220继续向前推进,由于两侧第二导向面222沿第一水平方向81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一导向面122受到第二导向面222的压力逐渐增大,可理解的,第二导向面222受到第一导向面122的反作用力也逐渐增
大,进而使第三限位部220发生越来越大的弹性变形。直至第一限位部120移动到第一端223时,第一导向面122与第二导向面222分离,第三限位部220恢复原形状,第一抵接面121与第二抵接面221相互抵接,固定支架200沿第一水平方向810的位移被限制,同时卡勾131与卡槽231的相对运动停止,基板232插入到卡勾131与第一平台132顶面的间隙中,卡勾131卡接于卡槽231的边沿,固定支架200沿左右方向的位移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
65.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210还包括两个弹片216,两个弹片216分别与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对应设置,以左侧的弹片216为例,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211,另一端为自由端,弹片216与第三限位部220连接,当弹片216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带动第三限位部220发生弹性变形。弹片216上设置有若干凸起217,增加施力过程中弹片216与施力者的摩擦力,防止产生滑动。
66.具体地,在固定支架200拔出过程中,给弹片216施加外力作用,带动第三限位部220发生弹性变形,第二抵接面221沿朝向内腔214方向产生位移,与第一抵接面121分离,以使固定支架200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810移动,进而卡勾131与卡槽231产生相对运动,直至固定支架200能够沿竖直方向取出,第二限位部130和第四限位部230完全分离,固定支架200不受固定件100限制。
6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硬盘500的装配过程如下:
68.首先,硬盘500装入固定支架200内,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并列连接于主板600上。然后,将固定支架200平放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方,卡勾131对准卡槽231。将固定支架200放置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卡勾131穿过卡槽231。沿第二水平方向820推动固定支架200,直至硬盘500插入主板600上的硬盘插口610,此时第一限位部120与第三限位部220相互抵持,第二限位部130与第四限位部230相互卡接,固定支架200的位置被确定,因此硬盘500相对于主板600的位置也被确定,实现了硬盘500装入主板600的操作。
6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硬盘500的拆卸过程如下:
70.首先,给弹片216施加朝向内腔214方向的外力,带动第三限位部220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三限位部220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20分离。给固定支架200施加沿第一水平方向810上的力,固定支架200沿第一水平方向810滑动,硬盘500与硬盘插口610分离,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三限位部220分离,卡勾131与卡槽231相对滑动直至固定支架200能够沿竖直方向取出,第二限位部130和第四限位部230分离,固定支架200不受外部限制。然后将硬盘500从固定支架200中取出,实现不拆卸主板600的情况下完成了硬盘500的拆卸。
71.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主机20,包括主板600、机箱700和上述各实施例的硬盘固定装置10(图7中未完全显示,请参照图5),两个固定件100均通过第一连接部215连接于主板600上表面,主板600放置在机箱700内,这样,在打开机箱700后可以直接操作固定支架200,无需将主板600拆除,从而能够简化操作。
72.参照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另一种主机20,其通过机箱700的侧板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固定件100,从而起到节省构件的目的,例如,当硬盘安装区被设计在主板600的最左侧位置时,设定机箱700左侧侧板为第三侧板710,在第三侧板710上设置有第五限位部720和第六限位部730。当硬盘安装区在主板600最右侧时,第三侧板710为机箱700右侧侧板,其余同理。
73.需说明的是,第五限位部720的结构和功能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部120相同
或相似,同样包括第一抵接面121和第一导向面122,第一抵接面121与对应第三限位部的第二抵接面221抵接限制固定支架200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位移。第六限位部730的结构和功能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部130相同或相似,包括卡勾131,卡勾131水平垂直设置于第三侧板710上,卡勾131朝向第一水平方向810。
74.相对应的,硬盘固定装置10也做出相应调整。硬盘固定装置10包括一个固定件100和一个固定支架200,固定件100和固定支架200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需说明的是,参考图10,与第六限位部730对应设置的第四限位部230不设置卡槽231和基板232,调整为设置侧边卡勾233,侧边卡勾233朝向第二水平方向820,侧边卡勾233与第一侧板211或第二侧板212平行设置,且侧边卡勾233在竖直方向上稍低于第一主体部110的侧板,形成间隙112。装配过程中,卡勾131和侧边卡勾233相互卡接,卡勾131可以插入间隙112中,卡勾131上表面与侧板底面贴合,从而限制固定支架200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7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硬盘500的装配过程如下:
76.首先,硬盘500装入固定支架200内,固定件100连接于主板600上。然后,将第四限位部230的卡槽231对准第二限位部130的卡勾131。将固定支架200放置于固定件100和第六限位部730的卡勾131上表面上,第二限位部130的卡勾131穿过第四限位部230的卡槽231,第六限位部730的卡勾131与第四限位部230的侧边卡勾233接触。沿第二水平方向820推动固定支架200,直至硬盘500插入主板600上的硬盘插口610,此时第一限位部120与第三限位部220相互抵持且第五限位部720和第三限位部220相互抵持,第二限位部130与第四限位部230相互卡接且第六限位部730和第四限位部230相互卡接。固定支架200的位置被确定,因此硬盘500相对于主板600的位置也被确定,实现了硬盘500装入主板600的操作。
7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硬盘500的拆卸过程如下:
78.首先,给弹片216施加朝向内腔214方向的外力,带动第三限位部220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三限位部220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20分离,且第三限位部220能够与第五限位部720分离。给固定支架200施加沿第一水平方向810上的力,固定支架200沿第一水平方向810滑动,硬盘500与硬盘插口610分离,第一限位部120与第三限位部220分离,且第五限位部720与第三限位部220分离。第二限位部130的卡勾131与第四限位部230的卡槽231相对滑动直至固定支架200能够沿竖直方向取出,第二限位部130和第四限位部230分离,且第六限位部730和第四限位部230分离。固定支架200不受外部限制。然后将硬盘500从固定支架200中取出,实现不拆卸主板600的情况下完成了硬盘500的拆卸。
79.相较于传统的硬盘500与主板600螺纹连接方法,本实施例实现了无需拆卸主板600就能够进行硬盘500的拆装操作,简化了整个拆装流程。在该实施例中,机箱700集成了部分固定件100的功能,节约了主板600元器件的分布空间,更有利于主板600上元器件的布局。
8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